|
发表于
2023-2-15 20: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根据教材的进度走,一本书弹完了,就晋升到下一本书。比如小汤→拜厄→599→849等。
因此我经常能看到诸如此类的问题:
哈农应该从头到尾每一首连起来弹一遍吗?”
拜厄弹到xx首了,是否可以开始弹599了?”
学一年了还在弹599,是不是有点慢了?” 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错把学习的形式当成目标本身。
我们学琴的目标,应该是我们希望自己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获得了什么样的知识。而教材乃至练习曲集,只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和形式。当我们混淆了概念,把形式本身当做目标的时候,我们就经常会以为学琴就是刷书,每次回课就是为了把599里的曲目序号再往上涨几个。
这样的模式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成就,但随之造成的,可能是枯燥的练习、兴趣的下降、目标不明确、对学习、老师或者自己产生怀疑等等;也会在学琴的路上,让很大一部分人中途而废。
另外,根据传统教材学曲目,很可能导致乐理知识学的不够全面,甚至有的老师不教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是构建音乐艺术的基础,是学习钢琴必学的内容。学习了乐理之后,你看待每一首谱子的眼光都会发生很大的不同。学钢琴学不学乐理,是筛选老师的一个重要标准。
既然把曲目当做目的,可能会忽略乐理知识的学习,那我们为何不把要学的乐理知识当做目的,来挑选合适的曲目素材呢?
我的成人钢琴教学理念
我们应该根据所要学会的乐理知识点,和所要达到的技能水平(根据目标),去寻找学习素材(确定手段与形式);在入门及初级阶段,拒绝只刷书学习,所学的每首曲子都要有设计目的。
因此这个教学理念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手上要有一套现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知道学生处于什么阶段程度,应该学习什么知识点,点哪个技能树。学生也清楚自己进行到了规划中的哪一步,有无背离自己的初衷、阶段性的目标在哪里。
以下是我为成人学生构建的系统知识体系
入门
1、五线谱基本元素
包含了五线谱的线间命名、谱号、拍号、音符、强弱记号等 2、基本音符时值节奏
3、基本弹奏方式与谱面记号
弹奏发力要点、连奏与呼吸、跳音、贴键与高抬指、延音线等 4、五线谱结构感强化
级进、跳进、几组必背音、基础音程结构学习(二~六度)等 5、基础音乐性训练:强弱、渐强渐弱训练
强弱记号、渐强渐弱记号、没有强弱记号时的强弱处理原则 6、变音记号、还原记号及其规则
初级
7、全半音知识
8、大调音阶训练与调性概念(涉及全半音知识)
9、移调概念、以及简单的移调训练
10、基本音乐术语(随着学习时间增加储备)
11、琶音与和弦训练
12、和弦转位概念
13、主音、属音;主和弦I、属和弦V、属七和弦V7和声功能
14、下属和弦IV
15、如何用I、IV、V、V7为一段旋律编配伴奏
16、小调音阶训练(涉及全半音知识)
17、小调中的正三和弦(I、IV、V)与属七和弦
18、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涉及三度音程的性质知识)
中级(599水平)
19、主调音乐中的左弱右强训练
通常主调音乐的伴奏都在左手,旋律在右手,但有时也不一定,这里左弱右强是一个笼统的表述,主要是理解旋律线条必须突出于伴奏色彩之间,因此需要锻炼两只手使用不同的强弱等级弹奏 20、小奏鸣曲学习及相关知识
21、切分(音后)延音踏板的使用
22、基础曲式分析
23、终止式
24、基础和声分析(包含转调的分析)
由于599通篇都使用比较简单的和声以及转调形式,因此599整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和声分析素材。我的学生在弹599曲目的时候,都必须把整首的和声分析出来,再开始练习。这样他们眼中的左手伴奏就不再需要一个音一个音的看,而是一组一组的框架,上手和视奏会变简单。 25、现代和弦代号学习
举例:C,Am,Gsus4,F/G,Cadd6等等 26、流行音乐常见的左手伴奏形式
27、视和弦代号直接为旋律伴奏
当有视奏和弦记号+简谱的能力时,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吉他谱可以取代五线谱成为最好的流行歌弹奏素材 28、流行钢琴常用的和声走向训练(涉及到和声功能组知识、正副和弦知识)
29、为流行音乐旋律编配和弦代号与左手伴奏型
……
- 注1:有一些节点可以兼顾并同时进行,根据成人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
- 注2:虽然划分出了很多知识点,看起来似乎要上很久。实则不然,在灵活调整搭配下,基本整个初级板块上完,只需要10节课的时间。举个例,我的某个学生第4节课已经学到了第13点知识。
这样学习你能获得什么
1、看谱时具备框架感,视奏能力提升
大多数成人学弹琴,是在学会了五线谱的概念以后,通过认音的方式,把左右手的音分别一个个地认出来,再不断地训练合手弹奏。
逐个认音
而你学过系统的知识框架以后,你看到的音将是一组一组的框架,你认谱是一块一块看的,且旋律右手与伴奏左手的弹奏感觉可以是分开并行的,不会觉得混在一起特别混乱。
框架认音
2、不用上网搜谱,直接弹奏自己喜欢的流行歌
通常我们熟练了五线谱以后,遇到好听的想弹的流行曲,我们的第一想法都是:去网上找五线谱然后载下来对着练;有时候,在抖音看到一些弹的非常好听的流行曲小片段,评论也是清一色的向po主要谱子。
没有谱子就没办法弹了吗?不! 有了知识框架,我们可以比较轻松地做到,在听熟了一首歌曲旋律之后,知识引导着我们双手摸索弹出好听的音乐织体。或者在只有旋律简谱的情况下,让左手跟随右手弹出好听的伴奏。五线谱不再是弹一首流行歌必备的内容,它成了辅助我们弹的更好、更复杂的工具。
3、提高对古典音乐鉴赏水平
就像普通人看到美景,说:“妈呀真美!”
诗人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以前你听音乐心里想:“真好听。”
学习知识以后你心理想的是:“原来这首曲子是回旋曲式呀,C段这里从小调转成了大调,音乐情绪向明朗转变;但过程中用了许多不协和的和弦,增加了紧张感……”
4、学习音乐相关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提高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自己悟出某种知识框架,对某种类型的知识内容产生“感觉”,但无法精准的描述它,我们俗称这种感觉为“乐感”。
所以有时候专业人士口中的“你乐感不错啊”,除了夸奖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你不是专业的”(划掉) 当我们可以用明确精准的知识表述,来描述之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时,对我们继续学习会构成扎实的基础,提高学习的速度,提高认知水平。
5、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超过全国80%成年后学钢琴的人
不要低估传统教学群体在所有老师中的比例。 起码网上你能看到的大部分成人学琴者,都是在有老师的情况下:刷书走进度、机械式回课、迷茫找不到目标、漫无目的地弹哈农浪费时间、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没学到乐理、自学乐理与弹奏脱节……等等。 所以当你用先进的思路进行学习,你将走的很快,超过越来越多的人。
总结
以上,是我目前为成人学生安排的一系列学习进程,包含了所有我认为必要的基础乐理元素。
在每一个知识/技巧点里,都要求老师积累丰富的曲目和教学经验,来帮助学生完成当前知识点/技能的训练和巩固。
有些专业术语看起来比较晦涩,可能让人望而却步,但是有老师帮助你循序渐进地学习,其实这些知识很简单。
成人学生可以参考一下此表,在自己的学习路径中,都覆盖了哪些知识点的学习?
老师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去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寻找知识点相应的针对性训练的曲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