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常常与人分享一个这样的观点:无论是学习的初级、中级或者高级阶段,也无论弹的是李斯特还是肖邦的作品,甚至无论是奏鸣曲还是超技练习曲,其实它们是只是音符的排列组合和表现形式而已,只要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保持清晰的头脑,看清楚作品的结构和采用适当的弹奏技法(无论什么程度的乐曲,它总有一个难度系数,而这个难度要么体现在多声部的思维要求上,要么体现在弹奏速度上,或者要么体现在某项技巧的复杂程度上,其本质上总有一个指导思想),找到这个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就很简单的事了。
从琴童到少年钢琴家最后成长为青年钢琴家,靠的是一双灵巧的手,这是一个最关键的工具,那么平时的钢琴训练我们一定要保证手指的能动性。而《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车尼尔钢琴初级练习曲》(作品599)、《车尼尔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车尼尔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车尼尔24首钢琴左手练习曲》(作品718)、《莱蒙钢琴练习曲》、《布格缪勒钢琴进阶练习25首》(作品100)等,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练习曲教程,里面精心编配的各种繁简各异的曲子让所有初学者不断接触各种排列组合的音型。此外,我们还应该保证各种基本功训练的强度,比如24个大小调的指法要正确,对音阶、琶音、和弦这些最基础的键盘排列要足够熟悉,《哈农钢琴练指法》的基本功的训练不能停等等,为的就是保持手指具备有力、独立、敏捷的状态。考虑到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单旋律线条居多,建议多弹弹《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曲》《巴赫创意曲集》(《巴赫二部创意曲集》《巴赫三部创意曲集》)这些复调作品来补补,一条条细细致致的弹清楚,切记不要跳级,加强复调的声部平衡。
《小奏鸣曲集》是很好的奏鸣曲式的代表作,学习时孩子一定要弄清楚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的关系,以及做好背谱训练(不必每一条都弹,可以请老师帮助挑选其中的一些精品来练习,一边弹一边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分析曲子的结构)。乐曲的表现力往往体现于旋律线条的流动性和舞台表现力上,只有两者兼备才可以感染观众,那么这就要求孩子平时在练琴的时候,不仅要练习双手对琴键的操控能力,还要训练身体的各个部位合理的参与到演奏中去,帮助十个手指更进一步地表现出乐曲的意境。可供参考的曲目包括《儿童钢琴小品集》、ALBERTE`威尔选编的《世界钢琴名曲220首》等作品,你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练习这些曲集,逐步地将乐曲的表现做到淋漓尽致……
当然除了这些常见的曲目类别外,还需要弹奏一定数量的中国作品,不仅因为用西洋乐器的24个大小调来表达中国五声音阶音乐的意境并不容易(虽然《彩云追月》《浏阳河》等旋律对于中国孩子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更重要的是,长期文化上的熏陶使得我们再诠释中国作品时会比外国人弹得更加得心应手。像1997年为纪念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而举办的“香港中国作品钢琴比赛”就是一个向全世界介绍中国钢琴作品的国际赛事,对于中国钢琴家来说,我们比外国钢琴家还多了一项了不起的技术,那就是演奏本土作品更加得心应手。所以从小就要从更重中国作品中汲取营养,像《中国风格儿童钢琴曲集》就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曲集,假如将来你要走专业道路,那么这个国际性强项你就不会丢了。
以上这些门类的钢琴作品都接触之后,就说明你弹奏过的作品类别已经很全面了,甚至基本功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宽泛了。再之后,就要在不断地深化和强化表现力方面下功夫了。假如你能够将各种风格的作品都演奏的得心应手,那就意味这专业之门已经朝你打开,紧接下去的就是要在大众审美之上突出自己的个性和二度创作的想象力空间。这样一步步地,你的与众不同的特质就会显现出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