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18 11: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首先该回答仅讨论初学启蒙阶段,弹小范围音群时,左手掌关节塌陷的问题。到了中级或者高级阶段,左手弹那种大范围的开放式音型的情况不在本题讨论范畴之内。
问题的关键还是“捋顺发力路径”,而非“凹出造型”。
首先需要明白,手指的发力状态应该是“前紧后松”的,也可以称之为“前咬后松”,“前挂后松”。“前”代表正在演奏的手指的指尖,且指“广义的指尖”,也就是触键部位,不一定非得是靠前的位置;“后”代表其余其他部位,包括:该手指指尖外后半部分、其他不用的手指、手掌、手腕、手臂。在启蒙阶段,一定要找到,指尖像一个钩子一样,将整个手臂的重量挂在琴键上的感觉。这个过程中,指尖是最累的,承受力全部的重量的;而后端是完全放松,不带一丝紧张的。
如果初期直接用一个手指去找感觉比较困难,可以234指一起试着挂在一个平面上(比如说谱架,老师的手),确定挂住之后把整个手臂松下来。如果还是觉得有困难,那么需要老师先抓住你234指的指尖,让你心无顾虑,会更容易把整个肩臂松下来。(如果还是松不下来,可以见我其他回答讲过的“手臂自然落在大腿上”的方法)找到234指挂住这个感觉之后,把挂的位置换成任意相邻的三个白键,确保还有“挂”的感觉,然后逐一慢慢松开两个手指,这就是手指支撑在琴键上的雏形,发力路径就已经捋对了。
接下来,可以试着让“挂”在琴键上的手指向下向内(朝向自己)持续施加一些力,同时指尖以外的部位要保持松弛,让整个手慢慢的“浮出水面”,即高过琴键平面,此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最标准和理想的“手型”,而不是硬凹出来的、看似标准、内在发力路径全部错误的造型。同样,如果觉得一根手指做这个练习有困难,也可以234三个手指在三个白键上尝试,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尝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