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23 16: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谢邀。
由于不了解题主目前的具体情况(最好上个视频),也不了解题主的新老师具体是怎么针对题主当前的情况安排教学的,“回炉重造”又是个怎么“回炉重造”法。所以这里不能武断地给出结论(即:这个老师的做法一定有问题或者一定没问题),只能姑且提一些个人浅见,供参考。
1.不论是具体怎么个“回炉重造法”,你是否能感觉得到你的水平在提升?这个“提升”不是光看名义上的进度(比如说学到哪本教材,考几级了),而是你感觉到你的耳朵对音色的要求更敏锐了,感觉到你的动作习惯更顺畅了,对能力之内的作品的完成精细度更高了,等等。而如果只是让你从某个更初级的教材重新学,美其名曰“回炉重造”,但是学习的专业度、精细度和原来没有太大差别,原来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依然未能解决,那就不太合适了,有经验不足的“甩锅”嫌疑。总之,要理性看待“回炉”,一味地抵触或者一味地支持皆不可取,关键是学习者的能力有没有一个本质上的提升。
2.关于“过课”这个事儿,我认为也不要过于纠结。确切来说,学钢琴不像学文化课(特别是理科),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都对了就是100分,就可以过;而是它永远都还可以做得再好,永远都还有值得提升的空间,没有尽头。有时候老师看到学生对自己上节课的要求贯彻得很好,往往会对学生抱有更高的期望值,会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从学生这边看来,似乎是“我这么努力地练习,怎么老师还是不满意,还是过不了呢?”。也有可能学生确实努力了但是没有完全做到位,那老师肯定还会再继续指出问题,让学生继续调整。也有可能学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也需要回溯到更初级一些的节点开始。也有可能学生一个作品没有完成地特别好,但是以老师的经验来看,这首作品的训练目的已经达到了,或者对于该学生现阶段而言,当前的完成度已经足够了,或者这个作品已经耗费了过多的时间了,这些情况也会让学生“过掉”。总之,“过”或者“不过”的原因都有很多,“过”不一定代表好,“不过”也不一定代表不好。相较于一个曲子是否“通过”,学生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每节课有没有新的领悟和收获。
至于如何跟老师沟通,不妨把当前的困惑和老师真诚地说出来,相信每个想要把学生教好的老师都会予以解答,也会根据你的情况去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如果多次沟通仍然效果不理想,也不一定是这个老师不好,或者谁做错了什么,只是你们彼此之间不够适合(match),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也可以再试试其他的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