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3-4 14: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我是30岁开始学钢琴的,现在练习还不到一年,以前学过一些吉他之类的其他乐器。作为业余爱好者,实在提供不了什么专业的建议,但是愿意分享我对音乐的一些思考。(可能有些跑题,纯粹是想分享一下个人体会)
如果走专业路线,那当然天赋越高越好,接触得越早越好。如果走业余路线,那就要想好为什么要学钢琴。
很多家长是希望孩子在与他人的竞争中更具优势,能在别人面前展示才艺或者崭露头角,才要求孩子学音乐的。这种功利的目的在我看来是非常可悲的。因为音乐是为了充实精神和灵魂的,是帮助人发现世界的美妙,扩展人想象的空间的。但功利性的目的恰恰是要把人变成工具,是压迫灵魂,抑制想象,制造痛苦的。这样去学音乐不如不学,因为不学以后可能还是个音乐爱好者,学了可能会仇恨音乐。
正确的观念应该是为了充实精神世界,丰富灵魂而学音乐的。少儿时期是人对世界好奇心最强,探索欲最强的时候,我相信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是天然对音乐和律动感兴趣的。只是这种兴趣会逐渐被成人的世界扼杀,在每一次的比较,每一次的强迫,每一次的批评中扼杀的。所以保持兴趣远比学习技能重要得多。因为保持住了兴趣,音乐就是一生的精神支柱。没有兴趣,技能再好也只是一个人形演奏工具。
如果抱着非功利的目的,天赋就不重要了,因为你大可不用与别人比较。学得好或不好,内心充实了就行,何必在意水平如何呢?只要保持住兴趣,能够持之以恒,付出足够的努力,自然会有回报的。
学习音乐当然越早越好,因为越小可塑性越强。但学习音乐不等于学习乐器。大多数培训机构不是在教音乐,而是在培养熟练工人。他们忽略音乐兴趣和基本素养的培养,只专注于教孩子学习乐器,好像能弹奏多么多么难的曲子就是最终的目标。这和培养一个工人完成一道工序有什么区别。我们学习语文都知道,既要学习认字读课文,又要学习听懂别人的话,还要能够鉴赏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要会自己说和写。但学音乐时,很多人的目标就只是会“读课文”就行了。课文读得再好不代表会说话啊。同样的,音乐除了乐器以外有太多重要的东西了,当然这些内容都是和乐器学习相辅相成的。比如听音,视唱,乐理,鉴赏,甚至于创作。一个音乐学习者,有一天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绪创作出一段乐曲,在创作和演奏的过程中反复酝酿情绪,沉浸在一种无我的享受中,我觉得那才是学音乐最终的目的。当然太复杂的乐理可能对小孩子来说有些难以接触。但是听音,视唱,律动这些都是很小就可以培养的,各种类型的音乐也可以从小就熏着的。而且有些能力是越小越容易培养的。
其实音乐的本质是就是振动,它是一种物理现象,它的规律与数学和物理是紧密相关的。如果保持住足够的好奇心,到初中学到指数对数运算和声音的基本性质时,再去重新发现音乐中的许多本质问题(比如为什么用十二平均律而不是八平均律,十平均律),那个时候体会到音乐与数学、物理的碰撞,又会有发现一个新世界的喜悦感。
最后说说我个人经历吧。从小很喜欢音乐,但没怎么训练过。大学学了一个我非常不喜欢的专业,现在也从事着我非常不喜欢的职业。我想我的人生不能永远在我讨厌的事情上沉沦下去。所以我开始学习我最喜欢的音乐了。成人学习音乐许多当年比小孩吃力很多,再加上工作忙,练习时间很少。只能挤时间练。好在我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慢慢学,而且我不求结果,只享受过程。在我觉得生活疲惫,枯燥,毫无意义的时候,我会想至少还有音乐,让我的生活有一抹亮色,让我愿意继续生活下去。我想,让音乐成为一个人精神的支柱,要远比培养一个演奏机器有意义得多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