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官方微信

钢琴世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220|回复: 5

怎么评价电影《绿皮书》(green book)?

[复制链接]

1392

主题

2920

帖子

57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08
发表于 2023-3-14 10: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河南郑州
预测:今年奥斯卡准最佳影片,准最佳男主提名作品。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48

帖子

27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3
发表于 2023-3-14 10: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IP:香港
曾经的好莱坞,是电影人的圣地。
如今的好莱坞,政治正确蔓延,已经不可能再有《绿皮书》这样的电影了。
《绿皮书》虽然是讲肤色的故事,但很难得没有整政治正确那一套,是肤色调换的《触不可及》,可延展性升级的《为黛西小姐开车》。


与《为黛西小姐开车》一样,《绿皮书》也在第二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绿皮书》是一部非常工整的电影,以公路片的方式,在旅途中感悟人生,指出问题,解决问题。


电影的类型是传统的传记片,与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并没有什么区别。
一黑一白,组成一对旅人,开启司机、钢琴家的巡演之旅,沿用的依旧是五幕剧的剧本结构。
但《绿皮书》之所以能拿下奥斯卡,是因为其中深刻的社会议题,消除偏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而是要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做一次彻底的变革,才能改变所有人。


片中,唐所到之处皆被歧视。
买西服,因他是黑人,老板执意让他先付款再为其裁剪尺寸,上厕所,不被允许用餐厅的厕所,只能去外面破败、肮脏的茅厕。
在当地表演,休息室却是堆满杂物,狭窄逼仄的储物间,还不让他在餐厅内用餐,去酒吧买醉,只因他是黑人就被各种欺辱,在落日镇,也因肤色问题被关入大牢。


衣食住行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不公。
这是根深蒂固的顽疾,拔掉这些顽疾,一场巡演,多次愤怒,不治标也不治本,面对这些歧视和不公,托尼和唐的阶层和肤色不同,选择的方式也各异。
托尼的选择是动用暴力,当他在落日镇被警察讽刺为半个黑人时,挥舞手中的拳头,是他发泄的有力武器。
唐的方法是把自己变得更像白人,以自尊赢得尊重,所以他才会放弃在众星捧月的大城市巡演,选择到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南部进行巡演。


唐和托尼带有些许理想主义。
可是,现实很残酷,问题也很尖锐,他们俩所用的手段一文一武,是解决问题的完美搭配。
表面上看,唐所到之处,每场演奏会都会受到白人的欢迎;托尼用自己的拳头和油嘴滑舌也解决了不少麻烦。
实际上,不论他们如何努力,如何愤怒或不解,根源深处的弊端始终没有变化,他们改变的只有自己。
那些因黑与白落下的眼泪,能够感动的只有唐和托尼两人而已,消除隔阂的也只有白人托尼与黑人唐。


这是《绿皮书》所要指出的本质,尊严和暴力也许能管用一时,却无法改变一世。
在多肤色融合生活的美国,偏见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任凭旁人多么努力,都无法以个人之力移动分毫,但唐跟托尼愿意做一个愚公。


因为他们坚信任何文化都是具有包容性的。
那些所谓的大多数把文化中糟粕的部分拿出来并加以放大论证别人无知落后只是世俗的认知,而文化的潜移默化可以改变狭隘的看法。


如唐一开始对自己的身份没有认同感,对自己的肤色没有归属感,因为他不够黑,也不够白,更不了解自己的同胞,无法跟他们打成一片。
但在托尼的影响下,他放下了端着的态度,不再紧绷,学会了发泄、拒绝,也认同了自己的肤色,可以在车上对炸鸡大快朵颐,也能够在黑人酒吧与同肤色的人尽情作乐。


还有托尼,他本身就是一位歧视者。
会丢掉黑人用过的水杯,也会因他人说他是半个黑人而恼羞成怒,可他并不是一个不知变通,不懂分辨的极端分子。
他会为唐放弃在北方大城市众星捧月,来到南方小城巡演而打动,也会跟着唐学习一些知识跟礼节,从中改变他以前对黑人的固有成见,与唐结成一段跨越肤色、人种、阶层的友谊。


为了让观众知晓电影的本意并非渲染苦难,激化矛盾,导演在视听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如唯美的画面,温暖的光线,欢快的音乐,都是为了消解影片悲情的基调,以一个积极的视角去探讨美国社会现存的问题。


但正如影片的背景一样,《绿皮书》在当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几年过后,现实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1962年,美国执行“平等但隔离”的政 策,1963年,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极大地推动了黑人的权利。
他们走后,为他们建了学校和医院,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而是因为他们来过,看起来了枝繁叶茂,其实树根一直是腐烂的。


只是多年来,这些反抗到最后都成了一张有很多字的纸。
虽有法律背书但无法律效力,对本质的东西并无半点改善,黑人依旧零元购,拜仁仍然至上。
当当局者需要黑人选票时,他们是伟大美国的子民;当当局者政局稳定时,他们便成了白人眼中的下等民族。


美国的阶层构成是白人、亚裔与黑人,这种结构透出一个字——乱。
不管时势如何变化,肤色和文化的错位,让他们在美国找不到认同感和包容感,他们没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所以不会有民族凝聚力,更不会一心一致对外。
当一方的利益受到侵犯时,暴乱不可避免,看热闹更是不胜枚举,三类人群之间的冲突不断也是常事,近些年这种冲突愈演愈烈。


因此我们听到的美国是自由和民主,见到的却是自由被设墙,民主被捆绑。
这样的美国,即使有再多的《绿皮书》,也不过是政治正确的产物,对阶级、歧视的根基触碰不到分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7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23-3-14 10: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将严肃的政治问题浪漫主义化,以简单故事表达“勇敢与身份认同”主题


韩寒评价《绿皮书》说:“一部杰作,接近完美,年度最佳,就算到年底也是最佳之一。你要是看完觉得不好看,拿着电影票来找我。”
高晓松也直言:“几乎我遇见的所有人,不管中国人,美国人,不管是哪国人,干电影(行业)的不干电影的,所有人都说这是一部好电影。没有争议。”
《绿皮书》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第76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音乐/喜剧片。
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混混被一位名叫唐雪莉(马赫沙拉·阿里 Mahershala Ali 饰)的黑人钢琴家雇佣为司机兼保镖,在钢琴家巡演的过程中,两人矛盾重重,却在对方的帮助下发现了更加美好的自己。




开始巡演之前,托尼的妻子叮嘱他离家后要常常写信,托尼表面拒绝,却依旧认真书写流水账寄给妻子,信上写着“我写信时正在吃薯条,我觉得有点儿渴了。我把袜子洗了,放在电视机上晾。”笨拙而浪漫;
托尼向唐强行安利炸鸡腿,唐在纠结之后接受了,并流露出可爱憨厚的笑容;
最后一次演出的管理者歧视唐,托尼带着唐潇洒地离开了现场;
唐在橘鸟酒吧被怂恿上台,弹奏他很喜欢,却不被白人富人认可的曲子……
这部影片中的温馨细节历历在目,即使只是镜头微微带过的细节也充满温暖。




托尼是个贪吃、爱占小便宜的白人混混,但他是一个有温度的混混。
他可能做了很多不完美的事,会做出很多登不得台面的举动,但是他也坚持做了很多正确的事。
托尼最开始是认可一些人歧视黑人的想法的,但是唐的出众才华让他由衷钦佩,唐用自己的能力将托尼的价值观和认知范围拓宽了,于是托尼开始从内心拥抱这个不怎么好说话的“朋友”。
在托尼看来,人可以自私,但不能伤害别人的利益;
可以冲动,但不能对妻子和孩子不负责任;
可以讨厌别人,但是不可以看不起别人;
可以没文化又油腻,但是要讲义气。
小人物的大智慧往往打动人心,托尼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愿意调整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并对自己的处世原则有坚定且清晰的认知。




而黑人钢琴家——唐则和一直过平淡生活的托尼不同,他一直都活在被“歧视”支配的境遇当中。
美国社会1964年从法律上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然而种族歧视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联合国当代形式种族主义、种族歧视、仇外心理和相关不容忍行为问题特别报告员曾指出,美国执法当局杀害和残暴虐待非裔情况严重,且很少受追究,非裔成年人被监禁的概率是白人成年人的5.9倍。
在美国的种族抗争历史中,曾经出现过一本黑人专用书——绿皮书。




绿皮书的作者维克多雨果是一名黑人邮递员,他通过此书整理了美国当时可供黑人入住和就餐的旅馆和餐厅,以免自己的同胞误入了不该去的地方而被打死。
这本薄薄的小书是为黑人专门定制的救命书。




这本书的前言这样写道:“在不久的将来,这套书将不会再出版。到这本书停止发行的那天,我们的好日子就到了。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不必再受如今被尴尬歧视之苦。”
唐以这本书为依据来确定在全国巡演过程中将要进入的旅店和餐厅。
他在白人富人面前可以昂首挺胸地演奏音乐,但是却一直以卑躬屈膝的姿态面对歧视和偏见。




除了种族歧视,唐还需要面临性取向歧视。
影片中最触动我的情节,不是唐的雨中呐喊,也不是托尼的深情鼓励,而是唐被托尼撞见和另一个男孩亲密的场面。唐脸上的惊讶和无助让人心疼,他胆小得只能在陌生人那里找寻快乐。
很多人认为美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但是要知道,直到奥巴马执政期间,同性恋参军禁令才被废止。奥巴马说:““我不认为它是个人选择。我认为人出生时就拥有某些特质,但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爱谁,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有关性向的歧视是不对的。”




唐说:“如果我不够白,也不够gay,又不够男人,那么你告诉我,我到底是谁。”
的确, 凭一己之力对抗歧视太难了。作为一个杰出的黑人公民,唐连要求别人尽可能理解他想做自己这一点要求也不敢提。
唐的原型是美国黑人钢琴家,Don Shirley。对于自己的名字,这位钢琴家说:“And I hated it and I hate it today.”
《绿皮书》的故事结局将现实世界中的唐的真实想法进行了美化,甚至可以说是颠覆。




由于托尼这个人物的存在,很多人认为绿皮书是在为白人正名,白人救世主的塑造简直是扯淡,黑人和白人一家亲的结局是一个骗局,粉饰太平的做法让人感到不快。
把白人和黑人放在天平两端也许会让他们的对抗关系更加清晰,但同时也会加剧人们心中的极端情绪。
的确,对比《被解救的姜戈》《汤姆叔叔的小屋》,《绿皮书》呈现“歧视”的手法太温柔了,但是却令人容易接受。
让我感到舒服的一点在于,结局两个人互相理解、敞开心扉,这一切的发生是建立在诚恳沟通的基础之上。
《绿皮书》以一个幸福感十足的视角看待种族隔离问题,它在做的是把严肃问题浪漫主义化。它没有采取批评的方式,而是选择了鼓励的口吻,向人们展示了克服歧视之后的美好。




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歧视”的电影,但我乐于将它的主题总结为“身份认同和勇敢”。
托尼对唐说:“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
他还说:“因为天才还不够,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
唐用了很长的时间撕去身上的标签,让自己的除了肤色,处处都表现得像个白人,但是他最应该做的恰恰是接纳这些标签。
对于身份认同感这个话题,我很想振振有词地说,认可自己是探索自己的必经之路,是成就自己的先决条件,是幸福的方法。
但是,但凡身份在社会上占据优势的人,根本不需要谁去劝说,就很有很强的认同感。
身份认同无法形成的是同性恋、黑人、拉丁裔人、抑郁症患者、残疾人这些弱势群体,是这类人沉迷于逆天改命,妄图通过迎合其他群体让自己热血沸腾。
对于这一类人,形成身份认同的原因很简单:身份无法改变。





健全和残疾、黑皮肤和白皮肤、同性恋和变性人,作为属性,这些东西就像植物的根扎进土壤一样深深地扎在主人的身上,它们不可抹灭。
逃离这些标签意味着恨自己、恨社会、恨所有人,意味着无论一个人多么成功,他都不会收获快乐。
就像唐一样,他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最后只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无论自己的如何死死坚持,他最想改变的东西永远也不会被改变。
所以,意识到身份无可改变,勇敢地接纳自己,这是像唐一样不具有自我认同感的人的唯一选择。




如果一定要改变些什么,那就是通过带着这些标签增强自己的方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
也许这样做一无所获,可能歧视不会减少,但是如果世界已经对自己不公平,我们就更有理由对自己善良一点,宽容一点。
和自己和解,是对抗不满最好的方法。




电影里有一段台词体现出了托尼的价值观,他说:
“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上班就认真工作,笑就尽情大笑,吃东西时,就像最后一餐去享受。”
如果今天是最后一天,我们要做的是爱自己,爱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以上文字为原创内容,图片源自网络,感谢阅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2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3
发表于 2023-3-14 10: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绿皮书是一部基调温暖的电影。他想表达的问题并不温暖,在温暖的色调之下覆盖着种族、贫富等一系列的很深刻的问题。
在开始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曾经预期会看到更深刻的冲突,但一直到结束,感受到的是相对欢快、轻松的基调。一些本来很沉重的问题,被欢乐的表象掩盖了。如果,观众不足够敏感,其实不太能够看出导演给出的这些暗示的。
托尼和谢利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典型的两个好莱坞电影中的角色。在他们坐上汽车开始一路向南,观众甚至已经预期到了电影的结局。当然,实话实说,电影的结局也没有超过观众的预期。
整部电影里让我印象相对深刻的是与谢利一起演奏的另外两个人。在他们开始出发的时候,那两个人与谢利二人分道扬镳,托尼还问谢利为什么不一起行动。雪莉说没关系,只要能按时演出就可以了。
然而到了后面我才一点一点的反应过来,虽然这两个人与谢利一起演奏,虽然在艺术成就上他们佩服谢利,虽然谢利对挑战偏见的精神他们很敬佩,但是他们两个并没有真正的接受谢利,他们也不打算在工作以外的场所认同谢利。否则的话,谢利完全没有必要再雇佣托尼帮他解决路上遇到的一切问题,他们三个人完全可以共乘一辆车一路南下。
从路上这两个人与托尼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们与谢利合作已经很多年了,对于谢利遭受过什么、谢利如何面对这些困难,他们都非常清楚,甚至他们对于谢利的精神和为人也是非常佩服的。然而即便是这样,他们仍然没有办法从私人的角度去接受谢利,这是何等深刻的一种偏见呀。或者他们是碍于世俗的观念,不敢挑战世俗,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也说明世俗对于普通人的影响是如何的巨大。
导演设置托尼从一个很严重的种族歧视者转换到了可以接受谢利。然而如果托尼的妻子和家人是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者的话,他还能做到这一点吗?他还敢邀请谢利参加他们的圣诞晚宴吗?
世俗的力量其实真的很强大,谢利敢于去挑战就代表着他必须一个人面对那个空旷的大屋子。
绿皮书这个电影在欢快愉悦的基调下隐藏的问题,其实至今尚未完全解决。欢快的故事,细品却很悲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7

帖子

2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7
发表于 2023-3-14 10: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广州
看完绿皮书这部电影 ,在该略过的地方略过,在该详细的地方详细,并且在剧情和感情以及对种族歧视的思考都是由浅入深的,如果仅仅是由浅入深的话,那这部电影就会差点意思。在电影末尾,很灵气的又从深入浅了,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
首先 这部电影不只是在讲种族歧视,它巧妙地用一些不起眼的镜头和台词来讲其他问题。
  在电影中 最明显的也是最激烈的毫无疑问是种族歧视 但是在其明显的冲突中,我又看到了其他东西。
那么就要讨论片中的人物了
博士:
为什么博士要挽留托尼呢?难道只是因为其会处理人际关系吗?明明来应聘的人很多 并且在托尼和博士的谈话中 博士是一副上位者的打扮 还坐在“王座”上 说话用词及其用词和发音是极其讲究的 但是他是上位者吗?不是,他只是一位钢琴家 尽管他有多个博士学位 但是他也并没有背景来这样穿扮 这不符合他,而且可以看到三重奏的其他两人是自己开车去进行巡演 而他却要雇司机 这合理吗?
不合理



不合理?
不, 非常合理 。但是要看完整片才会知道为什么博士要这么做。
无力以及迷茫,简称自卑
博士除了黑皮肤以外,他的修养和才华都是要远远高于白人,但是,白人注意的只是他的肤色,尤其是南方白人。他知道这些,自己只是肤色,他的所有努力都被故意忽视,所以他有气愤、不满。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在电影的末尾才是表现出来,他用微笑掩盖无力,用巡演来掩饰迷茫,但是他并不知道他的方式是否会成功,那时总统里还没有奥巴马。尽管他衣着庄重 谈吐不凡 但是他是黑人,就是托尼一个司机都会在谈话中都会调侃他放荡和庸俗。所以他认为自己不是一般的黑人,也想让所有人认为自己不是一般的黑人。但是他想让别人承认的只是自己 并非所有黑人。所以他不吃肯德基 坐在车里还要在腿上铺垫子,穿着高级西装(还只是那一件)在巡演里他只用施坦威钢琴,不去和三重奏的其他两人同桌吃饭,不随地乱扔垃圾,举止优雅。但是随着巡演的不断向南深入,“他们”越来越不在乎博士是否高雅,品德高尚,从最初的只是想喝酒却被白人刁难甚至暴打后,他仍然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认为的绅士,不还手,只默默承受。随着不断深入南方,和托尼之间的友情不断增深,他对抵抗种族歧视行为的看法和行为也开始了转变。
博士为什么要去南方去巡演呢?这个原因博士在片中告诉了我们:一位黑人钢琴家在弹琴的时候会把酒杯放在钢琴上 但是说这些话的人有真实看到这些吗?但是把酒杯放在钢琴上真的只是表面意思吗?不 不是 这是在映射黑人是不会尊重音乐的,只会像小理查德一样,只能作为摇滚音乐家来盛名和获得尊重。“他们”认为黑人愚蠢 易怒 放荡这是事实。尽管有很多黑人钢琴家,但是被看不起 甚至还要把那位演奏白人音乐的黑人钢琴家拉下台揍一顿,只是由于时代进步 对黑人的看法还是没有变,只是收起了拳头,张开了嘴,用起了传统的幌子。
博士的理念也开始被托尼去影响。博士努力让白人去重视黑人钢琴家,是去让白人主动去承认黑人也可以是优秀的,所以他要雇佣华人还不够,去雇佣小有名气的白人托尼,和白人平起平坐,无所不用其极的用光鲜外表和优雅举止想让白人尊重,可是怎样才能让所有白人都尊重呢?
很简单,让最鄙视黑人的白人承认就可以,也就是南方。

这就是原因 他要让那些人去看到 真实看到一位黑人钢琴家到底是如何演奏的。是否会把酒杯放在钢琴上?为此他也做好了对种族歧视行为的心理准备。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 博士被不允许在其洗手间如厕 被“文质彬彬”的主办方用优雅的谈吐去外面的茅厕 但是博士为什么要费时费力的回到宾馆如厕完继续回去参加宴会?还要笑脸相迎?这是一种博士认为有效的抵制种族歧视行为的办法。但结果显而易见,他失败了。黑人终究只是黑人,哪怕再有才,再品德高贵,只是黑人。
如果没有托尼,这部电影的结局只会以失败告终。
托尼:
一位彻头彻尾的种族歧视者.....?不,他不是 ,可以在他在车上放的音乐的量和其作者的了解,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他很热爱音乐。这也为肯当博士的司机做了伏笔。首先黑人的形象在白人眼中出现了罕见的一致。只不过博士的出现让他了解了真相,也知道了博士的想法,但是博士天真啊。。。。博士仅仅认为白人承认了就可以了,但是最多白人只承认博士一人,但在片末,最终也没有承认。在最后一次巡演的酒店里,经理不允许黑人用餐,但是却用黑人做侍者,这恐怕就是对黑人种族歧视的最高程度。
而随着不断向南走,种族歧视的行为更隐蔽更触及内核-黑人是否是人?
在一开始的演奏中,托尼和一位黑人并排站在窗外去欣赏三重奏,这里的镜头是可以说是极其有意思的,托尼和一个黑人肩并肩,从这里,可以看出托尼开始消除种族歧视观念的源头,但是对黑人还是认为其卑微,在之后的托尼跪在地上去赌博,赌博的人中有黑人和白人,这也说明当地的种族歧视是不严重的,越到最后,从平等到鄙视到暴力再到不当人,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由浅入深的,无论是剧情还是感情。
博士:“他们的出生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但你不是。”
为何会这么说?根据博士能自己开车送托尼回家以及开头对托尼的话,可以看出博士是仔细调查过托尼的。但是,为什么不一样呢?
家庭。而从电影的一开始,托尼的妻子是毫无疑问的无种族歧视者,但是她尊重托尼的意见,这是位聪慧的女性,当她收到丈夫的第一次没有错误和极其浪漫的书信,她就已经知道,这不完全是丈夫的信,因为他写不出来,而又再看妻子第一次收到丈夫的信,了解到丈夫对博士的态度开始转变,称博士为自由女神,所以她就已经知道大概了。 再看丈夫的亲戚,在看到托尼妻子给其他两位妻子朗读信,其他人并没有嫉妒和羡慕,反而去夸赞了托尼
在托尼已经没有了种族歧视的想法和行为,他开始把博士当作朋友,并去帮助博士实现他的想法,但是在途中的争吵 ,托尼开始发现了博士的脆弱和极其幼稚的思想
黑人从来不用证明自己是否可以为人,该不该被白人尊重,该不该去弹奏白人音乐,能不能做白人做的所有事。
他让博士吃了肯德基,带着博士去了橘鸟酒吧,从所有人包括托尼都是白人,只有博士是黑人,到橘鸟酒吧里的所有人都是黑人,只有托尼是白人,
酒吧里有着三重奏的乐器,就已经证明黑人从来不需要白人去认可。
这部电影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极其隐晦的谈话来突出人物形象。在不断深入南方,与托尼的友情不断深入,托尼与妻子的感情在深入,种族歧视的行为和内涵也更加隐晦和深入,博士的理念和托尼的理念也在朝着问题的本质不断深入。
在之前的每一次巡演中,尽管博士仍然用胭脂掩盖伤痕,但是却没有取消巡演,因为问题还没有触及内核,博士被打,因为同性恋被拷,赤身裸体的被拷,但是这里,博士是和白人都是同性恋,而且都是赤身裸体,用了隐喻的手法暗示黑人和白人没有不同。到不让买高级西服,到被警察仅仅因为肤色就拘留,不让上宴会里的厕所,再到更严重的不让用餐。在最后一次,博士把解决方式交给了托尼,而托尼也不负众望,用了最有力的方式——拒绝巡演来维护尊严。这也是唯一一次两人用正确的方式来处理种族歧视的问题。但是解决完了问题怎么办?这部电影又从深入浅的“回家”了,但是我们如何知道呢,那就用警察再一次出场,这里不一样了,警察没有拘留,而是一视同仁的说出“先生们”,这部电影就优秀在这里,从浅入深再从深入浅,但是问题已经找到了答案也找到了正确的处理方式。
博士的理念是让白人主动去尊重黑人钢琴家,但是只是他自己,但是托尼的理念是黑人不需要去让白人尊重。而在片末,托尼的家庭又是之前博士所说的话的答案。
这篇电影逻辑高度合理,剧情紧凑但详略得当。这堪称完美。但是却有点儿平凡。但是在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真正懂得这部电影,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因为与时代背景的高度接轨,才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是要给后来时代去评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相似的,并非相同的。在这个时代,它或许是平凡的,因为我们对这个时代太熟悉不过,反而不会意识到杰作的诞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2

帖子

2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6
发表于 2023-3-14 10: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自问自答ing...
今年准冲奥片。
优点包括但不限于:优秀扎实的剧本,细节详实有趣。
表演层次感丰富,我最喜欢的是Tony第一次看到Dr. Shirley表演的时候的表情变化,如果说他们关系何时变化应该就是此刻。此刻Viggo对Tony虽然庸俗但对美的喜好的自然流露的表演真是太神了。
之前有影评人提到过一部好电影一定要有角色的成长,Tony在和Shirley交流的过程中从一个对黑人还保留成见歧视成长到能深刻体悟到黑人所面临的压力和痛苦。Shirley也从一个不善于和人分享和为了避免成见而不断妥协牺牲自己尊严到能为自己的尊严站起来的人。而这里面靠的并不是单纯的巧合或者戏剧性的情节,而是扎实的不能再扎实的剧本。Tony是通过音乐和亲眼看到黑人遭遇不公和隔离,Shirley是通过炸鸡和Tony的各种流行音乐还有Tony的善良。
里面还有一个情节,讲述Tony给妻子写信开始总是家长里短,但是在Shirley的教育下,最终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了我认为所有家书里最美的一篇。
当然,作为一部和音乐人相关的电影没有好的配乐怎么可以!如果你是Jazz或者灵魂乐爱好者,这部电影的所有配乐都将让你开心不已~
五星推荐,同时希望奥斯卡对这样的Gem一定要温柔,该给最佳影片的就给最佳影片,该给最佳男主的就给最佳男主。(先奶为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QQ|钢琴世界 ( 陕ICP备16012637号-2 )

GMT+8, 2025-5-5 04:22 , Processed in 0.535270 second(s), 52 queries .

Powered by 钢琴世界 PIANOWORLD.CN

Copyright © 2015-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