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 Tempered Clavier

[复制链接]
发表在  2018-12-15 20: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陕西西安
[comiis_subject]
  • 独奏 
  • 艺术家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曲谱分类 独奏 
  • 艺术家索引 B
  • 难度系数 ★★★★★
  • 调性选择 C调
  • 类型 古典曲谱
  • [comiis_views]人浏览[comiis_user] 发布于[comiis_time]
[comiis_stamp]

乐谱详情

本帖最后由 手机用户TS37084 于 2018-12-16 00:03 编辑

《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 Tempered Clavier ,又名为“48首前奏曲与赋格”,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这套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彪罗(Hans Guido Von Büllow) 把它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平均律的标题乃巴赫所起。平均律是一种律制,它对自然律进行修正,将八度音程分为十二半音的调律法,以便于转调。这种调律法虽在18世纪已被提倡,但一直未予以重视、首先采用这种方法运用于全部二十四调的音乐家,就是巴赫。在巴赫之前,菲舍尔(Johaun Kaspar Fisher,1665-1746)曾作过二十调的《前奏曲与赋格》(作于1702年)。

《平均律钢琴曲集》一共两卷,各24首。第一卷BWV846-869;第二卷BWV870-893。在第一卷的扉页,巴赫作有这样的说明:“《平均律钢琴曲集》使用一切全音和半音的调,和有关的三大度do、re、mi,小三度re、mi、fa作成的前奏曲和赋格曲集。这不仅能给热心学习音乐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机会,也能使熟悉此类技巧的人从中获得乐趣。”前奏曲与赋格或幻想曲与赋格,井不是古老的曲种。这种曲体起源,可能是自由的即兴部分与赋格曲部分所交替的多段体的托卡它。托卡它的创世者可能是梅鲁洛(Claudio Merulo, 1533-1604),梅鲁洛的托卡它是把对位方式部分放在中间的三段体。后来,弗洛贝尔格(Johann Jakbb Froberger, 1616-1667)等,把即兴性的第三部极端缩小,把第二部赋格曲扩大,最后把第三部删去。把第一、第二部分开,就产生了前奏曲与赋格。前奏曲原来是乐曲的即兴部分,并无确定形式,所以巴赫在这部作品中,赋予各种形态,大约可分为三类:1.音形装饰化;2.旋律型,在和弦伴奏之上,流动着美妙的旋律;3.创意曲型,主题以对位方式运作。赋格曲形态也是千变万化,大致也可分为两类:1.浓缩型,有较多次的主题导入,主题的反行或紧密发展等使用较多的对位技法。2.弛缓型,与浓缩型相反,除呈示部,全部声部的发展都是绝无仅有。

巴赫的这部《平均律钢琴曲集》,以C大调开始,根据各音为主音的十二种大调以及十二种小调分别写成前奏曲与赋格,按调性发展而排列。在排列过程中,以细微的差异体现变化、体现转调的魁力。这些前奏曲与赋格,在主题上彼此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靠调性与内在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巴赫在每一调性的表现中,都充分拓展了该调性的音乐内涵,每一凋性的表现和调性间的关系,充满手法上的变化,使人回味无穷。这部平均律当时使用的乐器,音乐史家们一直争执不已。有人认为是用击弦的古钢琴(Clavichord),有人认为是用拨弦的大键琴。持击弦古钢琴观点者认为,击弦古钢琴虽比大键琴音量小,键盘上音域也窄,但能靠手指敲击作力度渐强渐弱变化与圆滑奏,巴赫当时因此而钟爱它,认为大键琴缺少精神性。而持大键琴观点者则认为,当时,1719年,巴赫曾亲自挑选,高价为克膝宫廷买了一台大键琴,他所有的键盘音乐都是在这台他心爱的大键琴上创作的。不管如何,这里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部作品,巴赫所希望的是优美如歌的奏法。

这部《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全部四十八首分别是:

第一卷:

1.C大调,BWV846,前奏曲:按莱曼(Hugo Riemann,1849-1919)的评介,此曲“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赋格曲:四声部,全曲由5个发展部组成。

2.c小调,BWV847,前奏曲:急板、慢板、快板等频繁地变化速度,造成感情高潮,后半段是粗旷的托卡它风格。

3.升C大调,BWV848,前奏曲:按莱曼评说,气氛如“沐浴夏日之阳光”。赋格曲:三声部,嘉禾舞曲风格。

4.升c小调,BWV849,前奏曲:莱曼评此首为“音乐文化所呈示的最神圣、最崇高的乐曲”。各声部模仿、变形,是“诉说着伟大灵魂的憧憬”。赋格曲:五声部,三重赋格曲构造,有如巨大的神圣的教堂的结构。

5.D大调BWV850,前奏曲:单一音型的无休止进行,背景是四声部和声。赋格曲:四声部,类似亨德尔风格的主题。

6.d小调,BWV851,前奏曲:以14小节为界分成两半,末尾的减和弦分散所形成的半音阶经过句,是李斯特、肖邦的先声。赋格曲:三声部,是最复杂的赋格曲之一。

7.降E大凋,BWV852,前奏曲:类似附有小序奏的赋格。赋格曲:三声部,轻快而又谐谑。

8.降e小调,BWV853,前奏曲:莱曼评说:“悠长的旋律诉说高贵而又伟大的情感,有时以爱的眼睛凝视我们,有时却被超越人间的痛苦袭击而叹息着。”赋格曲:二声部,格列高里圣咏风格的主题。

9.E大调,BWV854,前奏曲:近似创意曲形式,幸福的田园气氛。赋格曲:三声部,充满活泼的气氛。

10.e小调,BWV855,前奏曲:类似巴洛克协奏曲风格。赋格曲:二声部,创意曲形式。

11.F大调,BWV856,前奏曲:以轻快的琶音进行,可谓二声部创意曲。赋格曲:三声部,巴瑟比埃舞曲节奏。

12.f小调,BWV857,前奏曲:分散三和弦,背景多少有些沉郁。赋格曲:四声部,半音阶型,两个对位旋律成为彼此对照。

13.升F大调,BWV858,前奏曲:复杂的音形装饰型。赋格曲:三声部,优雅的类似前奏曲的赋格曲。

14.升f小调,BWV859,前奏曲:荚曼比喻此曲是“秋日阴郁的原野”。赋格曲:四声部,对位旋律是由所谓“叹息的动机”形成的。

15.G大调,BWV860,前奏曲:轻松、明朗的风格。赋格曲:三声部,舞曲风格。

16.g小调,BWV861,前奏曲:类似巴赫初期的圣咏组曲。赋格曲:四声部。

17.降A大凋,BWV862,前奏曲:沉思的气氛。赋格曲:四声部,主题与前奏曲类似。

18.升g小调,BWV863,前奏曲:严格发展的三声部创意曲。赋格曲:四声部,全卷中情绪最丰富者,发展极为自然、美妙。

19.A大调,BWV864,前奏曲:类似F小调前奏曲,3个主题结合变成三声部创意曲。赋格曲:三声部。

20.a小调,BWV865,前奏曲:较粗犷的托卡它风格。赋格曲:四声部。

21.降B大调,BWV866,前奏曲:轻巧跳跃的分散和弦,然后是托卡它的快速句型。赋格曲:三声部,具快乐的舞曲风格主题。

22.降b小调,BWV867,前奏曲:类似教堂内的庄严祈祷。赋格曲:五声部,类似16世纪的管风琴音乐。

23.B大调,BWV868,前奏曲:三声部创意曲。赋格曲:四声部,主题是典型的变格主题。

24.b小调,BWV869,前奏曲:类似科莱里的三声部奏鸣曲,行板。赋格曲:四声部,巴赫标示的速度为“极缓慢”

第二卷:

1.C大调,BWV870,前奏曲:庄重如管风琴曲。赋格曲:三声部,莱曼评述:“无邪的游戏”

2.c小调,BWV871,前奏曲:宁静、优雅的阿勒曼舞曲。赋格曲:四声部,但大半以三声部展开。

3.升C大调,BWV872,前奏曲:快板部分是准赋格曲(fgato),此曲原是独立的一首前奏曲与小赋格曲。赋格曲:四声部,原是《六首小前奏曲》的第一首后半部,经改订后,编于此曲。

4.升c小调,BWV873,前奏曲:抒情风格的三重唱。赋格曲:三声部,类似吉格舞曲。

5.D大调,BWV874,前奏曲:此曲有《管弦乐组曲》的影子,已呈现初期奏鸣曲式构造。赋格曲:四声部。

6.d小调,BWV875,前奏曲:活泼而充满幻想类型。赋格曲:三声部,没有对位旋律,但有主题逆行的紧密法。

7.降E大调,BWV876,前奏曲:类似鲁特琴组曲的第一首。赋格曲:四声部。

8.升d小调,BWV877,前奏曲:阿勒曼舞曲形式的二声部创意曲。赋格曲:四声部,高贵、歌唱性的主题。

9.E大凋,BWV878,前奏曲:精致的三声部技法的完美体现,是这部曲集中最美的一首。赋格曲:四声部,帕莱斯特利那风格,全曲分为6部分经文歌形式。

10.e小调,BWV879,前奏曲:科莱特舞曲风格的二声部创意曲。赋格曲:三声部,与E大调赋格曲形成强烈的对照。

11.F大凋,BWV880,前奏曲:严格的五声部和声进行,风琴音乐风格。赋格曲:三声部,与内省型的前奏曲形成对照。

12.f小调,BWV881,前奏曲:有显著的和声形态,类似意大利作曲家哈斯(Johann Hasse,1699-1783)风格。赋格曲:三声部,间奏部有明显的主调音乐倾向。

13.升F大调,BWV882,前奏曲:巴洛克协奏曲风格。赋格曲:主题从导音开始,间奏部是嘉禾舞曲节奏。

14. 升f小调,BWV883,前奏曲:类似器乐协奏曲慢乐章的小抒情调。赋格曲:三声部,3个主题的三重赋格曲。

15.G大调,BWV884,前奏曲:活泼的协奏曲形式。赋格曲:三声部,由轻快的分解和弦组成。

16.g小调,BWV885,前奏曲:严格的四声部,最慢板。赋格曲:四声部,此曲结构精致,主题和对位旋律的关系,不只是通常的八度关系,采用了能转换为十度、十二度的二重对位技法。

17.降A大调,BWV886,前奏曲:协奏曲形式。赋格曲:四声部,此曲是使用了少有的、音域超过八度以上的高尚主题。

18.升g小调,BWV887,前奏曲:二声部的创意曲风格。赋格曲:三声部,摇篮曲般宁静的主题。

19.A大调,BWV888,前奏曲:三声部的创意曲风格。赋格曲:三声部,此曲主题与前奏曲主题相似。

20.a小调,BWV889,前奏曲:第二卷前奏曲中最重要的一首,技法上是创意曲,但其组织却近似舞曲形式的二段体。赋格曲:三声部,强有力的主题和对位旋律快速运行形成紧张感,与前奏曲形成对照。

21.降B大凋,BWV890,前奏曲:全曲明确分为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3部分。赋格曲:三声部,特征是从第二部(第41小节)初次导入了一直环绕主题的两个对位旋律。

22.降b小调,BWV891,前奏曲:严格的三声部创意曲。赋格曲:四声部,3个主题均具沉重的表情。

23.B大调,BWV892,前奏曲:活泼的托卡它风格。赋格曲:四声部,高雅的品质体现。

24.b小调,BWV893,前奏曲:协奏曲形式的二声部创意曲。赋格曲:三声部,明朗,富于谐谑的对应与交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