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音乐的奉献 The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复制链接]
发表在  2018-12-15 20: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陕西西安
[comiis_subject]
  • 独奏 
  • 艺术家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曲谱分类 独奏 
  • 艺术家索引 B
  • 难度系数 ★★★★★
  • 调性选择 Eb/bbb
  • 类型 古典曲谱
  • [comiis_views]人浏览[comiis_user] 发布于[comiis_time]
[comiis_stamp]

乐谱详情

本帖最后由 手机用户TS37084 于 2018-12-16 00:00 编辑

巴赫的《音乐的奉献》The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作于1747年。

1747年巴赫到柏林看望他的爱子卡尔·菲利普·艾曼纽·巴赫(Carl Philip Emanuel Bach),当时柏林的腓德烈大帝请他到宫中献艺,他根据腓德烈大帝所给主题,即兴创作演奏利切卡莱 Ricercare(略长的赋格),使大帝赞叹不已。从柏林回莱比锡后,巴赫根据腓德烈大帝所给主题作成一套作品,献给大帝,他自己亲笔作了献词,并在乐谱上,特别以拉丁文注明了几个字,意思是说遵照国王的旨意,其他的部分都按照卡农的技巧处理”。其实,巴赫把这些曲子写得像谜语一样,让国王去猜,而谜底就藏在拉丁文里面。因为,把拉丁文注明的几个大写字母拼凑起来就是RICERCAR(拼一次,读一次),这是意大利文,意思是“主题模仿”,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赋格曲最初的形式。巴赫不但作曲技巧精湛,也擅长玩文字游戏,而他的《音乐的奉献》听起来也的确莫测高深。晚年的巴赫非常热中复杂的作曲型式,62岁的巴赫更将他身上所有的技能,凝聚在《音乐的奉献》里。虽然巴赫不只是想表现技巧和方法,但是毫无疑问的,整部作品是一种相当高明的音乐游戏。用来提高智力、锻炼“金头脑”是不错的练习,但是对於耳朵来说就是一种挑战了。

这部作品共包括:

1.三声部利切卡莱 Ricercar a 3 Voci,乐器配置:古钢琴独奏;(注:利切卡莱——15世纪末某些乐曲的标题,泛指练习或习作)

2.无终卡农 Canon perpetuus super thema regium,乐器编制: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3.各种卡农 Canones diversi

   a.二声部卡农 Canon a 2(两把小提琴);
   b.由小提琴演奏的二声部同度卡农 Canon a 2(两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
   c.二声部反行的 Canon a 2, per motum contrarium
   d.二声部扩大与反行的 Canon a 2, per augmentationem, contrario motu(两把小提琴和一把中提琴);
   e.每次升高一全音,变调的二声部 Canon a 2, per tonos(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各一把);

4.卡农型赋格 Fuga canonica in epidiapente,乐器编制:长笛(或小提琴)、古钢琴;

5.六声部利切卡莱 Ricercar a 6(古钢琴独奏);

6.二声部卡农 Canon a 2, quaerendo invenietis(中提琴与大提琴);

7.四声部卡农 Canon a 43把小提琴和大提琴);

8.三重奏 Son sopr'il soggetto reale, trio(长笛、小提琴、古钢琴);

   I. Largo 广板
   II. Allegro 快板
   III. Andante 行板
   IV. Allegro 快板

9.无终卡农 Canon perpetuus, contrario motu(乐器与8同)。

以上就是初版时的顺序编排。事实上后来的许多音乐理论家对上述编排顺序不断地提出了疑问,认为这样的编排未必符合巴赫的本意。至于初版时由于巴赫仓促制版,在页面编排上的问题最终造成了曲目顺序混乱的主要原因。后来在一位叫H.T.达维德(H.T.David, 1902-1967)的音乐史家的倡议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曲目顺序编排。这就是所谓“H.T.达维德版本”。如果对照上记初版的编排,此版本的编排顺序为:

  利切卡莱(对弗雷德里希二世主题的三声部赋格)→初版的1    ↓      卡农(对主题的定旋律卡农) →初版的2,4,5,6,7    ↓    三重奏鸣曲(对主题的定旋律赋格,赋格主题的再赋格) →初版的12,13,14,15    ↓    卡农(对主题展开的卡农) →初版的3,8,10,11,16    ↓    利切卡莱(对主题的6声部赋格)→初版的9  

从这个编排,可以清晰地看出以三重奏鸣曲为中心,分别向两端卡农,利切卡莱扩散而去的对称结构,事实上巴赫的许多作品中都能够看到这样的构成。或许符合巴赫的本意吧……  

另外,曲中的两首利切卡莱就是为弗雷德里希二世所直接要求的曲子。现在看来3声部利切卡莱就是巴赫在弗雷德里希二世面前成功演奏的那首三声部赋格变奏了。而6声部利切卡莱就是巴赫当时没法当场献技的那首六声部赋格了。虽然巴赫将这两首利切卡莱的演奏乐器设想为键盘乐器(根据当时的情形来看,HARPSICHORD更加让人感到有一些AUTHENTIC的感觉),事实上后人使用其他的方式改编的利切卡莱也实在是不少,如H.科勒尔将六声部利切卡莱改编成管风琴曲,E.菲舍尔将其改编成弦乐曲等等,其中A.威伯恩改编的乐队曲更是让人难忘……  

整个作品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原版谱(包括后来的“H.T.达维德版本”)中除了对三重奏鸣曲和第四曲的两声部卡农指定了乐器以外,其他部分并没有特定以哪种乐器演奏。这或许是巴罗克时代音乐的一大特点,当然在某种意义上给演奏者留有了巨大的活动空间。反之也要求演奏者具有相当的巴罗克音乐演绎理解的能力,方可使整个曲子完美展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