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线讲下。
也把国内所谓低龄儿童钢琴教学得讲开下。
首先,第一个时间线,是英国使用高抬指,以及考级,对殖民地进行的经济收割跟文化输入。
以及在1980年代,入侵中国市场。通过国内人才引入的方式。
典型人物,就是中央音乐学院,引入的凌远,在60年代,东南亚搞高抬指考级,大获成功。
然后就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1980年,到2000年,全部高抬指,之后的终结,证明了所谓手指机能,高抬指无用。
本来就是对正统钢琴教学的劣化和简化的玩意能有啥用?
然后吧,是1950年代左右,日本研发的复合板工艺,这个工艺,绕开了欧式工艺,必须使用原木,制作周期几个月到几年的限制,产量百倍。
在1980年,考级撬开中国国门后,在1990年代,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起码舆论上。
同时,在1960年代,国外的市场,传统的欧式钢琴教学,无法满足,产量百倍的日系钢琴的销售需求。
出现了大量,由殖民地为先导“主要是东南亚,香港”所进行的劣化,简化,钢琴教学的行为,并且,尽可能使其在舆论上成为主流。
从原本的适龄儿童学习,10岁为教学起点主力,8岁为百分20优秀生源教学起点,正常教学周期,5到8年,教学成功率百分30.
转变为,低龄儿童,3岁起步,半数以上在5岁,6岁,压缩教学周期,1到3年,教学成功率,接近百分零。
为了适应这一教学质量的下滑,或者说掩盖掉。
首选就是有了考级,把原本的技术评价体系扭曲掉。
我们目前所知道的考级10级,通过标准,是的,是通过标准,实际上,在以前的欧式钢琴教学里,属于没有老师,没有任何技术知识,都可以硬练达到的地步。。。绝对连入门都算不上。
大多数人,通过了考级10级后,实际上不具备正常的演奏能力,这一说法,直接百分50以上通过考级10级的学生,自己都这么认为。
也就是说,事实上,考级机制,就是个掩盖教学劣化,以及教学周期缩短的帮凶了。
当然了,这种缺乏演奏能力的教学成果,是无法给公众解释的。起码,长期不能,考级的信誉会越来越被毁掉。
所以,跟政策深度捆绑,形成“考级加分”,以及为了给低龄儿童教学,找到借口跟理由。
我们再讲个冷知识,所谓的考级10级,对标钢琴演奏天花板,是差距了5倍的技术指标,而其他乐器的考级10级,则基本接近世界顶尖演奏。这就意味着,考级机制,直接在乐器的难易推动上,扭曲掉了,塑造了虚假的,钢琴简单。
劣化,简化教学内容,教材,以及教学理念,成为了必然。
教材上,铃木教学法,汤普森系列教材,典型。
对比传统的车尔尼系列,哈农系列,这些教材的曲谱,大量存续了,单声部,以及极简化教学内容。
使之于在各方面素质均不合格的低龄儿童适配。
起码,不至于变成教学阶段过难,直接造成家长不认同。
第二,是教学内容,把具有深度,广度,以及难度的技术知识,转化为简单,且重复洗脑的,机能锻炼。
这就毫无教学内容了,是极大便利教师群体增量的必要条件。
第三,则是教学理念,人为塑造出来了,所谓的听觉锻炼的素质需求,主要要求,儿童,尤其低龄儿童,必须经过特定的音乐学习,才能具备所谓的绝对音感,绝对音高。而欧洲,长期,甚至是全部的关于听觉的理论,都认为,只要是健全的人类,经过正确的技术知识训练,都可以学习,掌握,具备专业性听觉素质的能力。但是,这一理论的提出,把家长,从学会钢琴演奏,转变为了素质教育的
实际上,这三项全部都是骗局。都是跟传统教学,反着来的玩意。
以上三者,全部具有,增加教学体量,压低教学年龄,劣化教学内容的能力。
也就是我们中国,疫情前的钢琴教学市场现象了。
在钢琴吧的关于各种技术知识的提问,为什么演奏达不到,也算是有了个正统的,可以根据时间,来进行查证因果的原因了。
目前把,3月26日,教培新规之后,行业的乱象基本来说,获得了法律法规的支持,是否会完毕还要再看看。钢琴产业在相应的法律法规,美育纳入中考,收费限制,非法集资限制,洗黑钱限制等等政策的影响下,只剩下了不足百分20的疫情前体量。
家长回归理性,大部分儿童类生源,断绝,钢琴已经成为了小众乐器。
但,是否能够走出之前钢琴教学产业扩增的泥潭,依然是未知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