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暑假就算是完毕了,整个行业呢,机构这块基本就是死绝了。
招生完蛋。
整个假期,我们这块地区性的,搞了3波活动,假期开始前的,假期刚开始的,以及8月份那次。
钱撒出去,人搞起来,活动完成的很棒,场面很好。完毕后,没新生。
呐很好验证,现在假期还没算彻底结束,走在大街上,找一家琴行,然后蹲着看一天,看看有几个学生。
整个行业的下行,是从2015年开始,整个行业的灭绝开启,是在2020年开始。
到现在,整个行业,算是灭绝完毕了。
目前,钢琴类别新生数量,只有2020年前的20分之一。往后还会继续往下减少。
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首先,钢琴的原始属性,是一种售价高昂,教学周期长,教学难度高,不便携的乐器。
本身,这类乐器,在固定的乐器教学比例里,就属于小众乐器。只有少部分学习音乐的人,有能力负担,并且有足够的时间,资源,进行学习。
但是,中国的钢琴教学市场,不正常掉的。或者说世界范围内,除开欧洲的,都是不正常。欧洲是钢琴的起源国家,抵制不正常的音乐学习。
而其他市场,则是资本化。
钢琴由于本身的乐器价格高,售卖空间大,所塑造的利益空间大,导致资本选中。卖一台钢琴,所获得的经济回报,可能是其他乐器的十几把的总额。
因此,资本冲的首选就是钢琴。
其次,是技术上的发展,1960年代,美日研发的复合板工艺,使得钢琴的制作产能,百倍提升,不再需要原木。
原木工艺,需要砍伐大龄树木“资源稀缺”,还要经过十几年的处理,才能形成板材。材料的来源以及制作工艺,限制了产能。
而复合板工艺,不需要原木了,百倍产能。
这是,美日针对东南亚市场,以及中国市场,撬动的原动力。
1980年,中国改开,开放市场,钢琴本来就是被打击掉的文艺类别。又直接受到了国外资本势力的入侵。
反正无论怎么说,从1980年代开始的钢琴热潮,从一开始就不正常。
教学内容,教学群体,机构教学,音乐学院教学,学术派舆论言论,全部都是不尊重教学本身,往资本靠拢的。
说白了,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违法违规,钻法律漏洞。钢琴整个种类,压制了其他类别的乐器学习,基本断送了中国国内音乐教育。搞成了所谓的全民学钢琴的狗屎玩意。
那么,随着法律法规补全,以及官方评测机制的出台,整个钢琴死绝灭亡,也是理所当然的。
其他的不用讲了,讲下整个今年假期为什么行业没学生。
或者说,机构没学生。从整体的框架来看,学习音乐的群体,今年相对来说只是略有缩减而已,总体体量是差不多的,但,没人再去机构了。
找独立老师。
实际上就是美育纳入中考的实际体现。
2022年3月份,全国普及的美育纳入中考,音乐方面,要求在初三,进行一场所有乐器同台经济的现场测评。
2022年9月份,初一,2023年9月份,初二,2024年9月份,初三,2025年5月份,第一次,就有学生按照这个政策考核,全国范围内考出来。
那问题来了,原有的老师包装机制,失效,因为现实层面的教学成果,全面凸显。
你在初三的这次测评,考出来的分数多高,用的什么乐器,学到这个分数花了多少时间,乃至于,这些好的体现,老师是谁,全面公开。
公开的范围,按照学校为单位,一个学校里出现一个好的,那就是整个学校大部分家长学生,都会了解。
我们地区,这个测评占据终结性总分的百分50.
嗯呐,重要性不需要讲的。
机构的老师包装,有办法拿到好成绩么,不可能的。
别的不说,你想教的好,能有好的体现,那么首先,你的评价机制得跟校内评测一致或者接近。
而机构里往往会推考级,考级这个玩意的音乐审美,直接就跟正常的音乐评价机制,不在一个频道上,甚至是相反的。
在考级里头显得好的老师,在真实的现场测评下,今年的体现就是没东西。
第二个,是音乐学院学术派的大失败,这玩意由于传播力广,不需要所谓的专业资质。你是专业老师,还是非专业老师,你都得有成绩,没有成绩,就算是所谓的专业也没用。因此,借助音乐学院的名头,打广告,包装的做法也彻底失效,甚至今年,学术派那些教导,直接的评价就是,音乐审美,严重偏离。
老百姓的朴素音乐审美体现,是不需要什么狗屁高抬指,特殊的声音,就一个好听流畅,基础的做不到你其他附属的搞上去都别想。
更何况,说的直白点,音乐学术派的音乐审美,本来就不正常。
音乐与美术之类的同属于艺术类,艺术类在之前,大部分的营收,是来自于洗钱,非法集资,等涉黑部分的。
要想能够顺畅的做到那些非法的经济营收,主流的权威,名家,所提出的音乐审美机制,就得留后门,就得不正常。
那么,现在社会上的评测,需要有一个正常的,这种不正常的没法用,就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今年暑假,体现出来的情况就是,知道信息的学生家长群体,百分70的生源数量,集中往头部的百分10的优秀老师,独立老师靠拢。
有没看懂?如果实在争抢不到好的老师资源,家长宁可等。
今年打压下去了很多说法,首先是低龄教学,不再被家长接受。
其次,是乐器学习种类的选择,家长不会愿意接受,教学达标周期过长的选项。就好比钢琴,没什么人选了。
第三,是老师的师资,再也不看所谓的机构推荐,音乐学院包装,专业与否,直接看实在的成绩就可以了。
最后是相应法律法规的落实。
以前假期不能跑,家长就必须搞考级,搞集训,不上不行,你请假,扣你课费。现在这就是属于违法。
今年学乐器的学生李,多少人,假期一来,直接跑去旅游?
就是因为法律法规直接保障了权益,大家才能这么做。
最终体现出来的,就是整个行业,机构招不到学生,再怎么搞活动都没用,场面再大,活动再成功,你到最后招学生,没有。
毕竟,按照整个行业目前的构成,机构已经对比2020年,死掉9成的比例,剩下了的只有百分10的原始体量。
这种体量,哪怕吸收周围琴行倒闭离场后的二手学生,都不至于没学生“然而恰恰这些二手学生没人收,因为他们的乐器价值已经被收割掉了”。剩余的市场,再怎么收缩,20分之一的2020年前新生量,理论上也足以满足行业的基本生存需求。但,在今年,在暑假,原本预期生源量最多的时间段,机构存活不下去,那么可以盖棺定论了,整个行业,死绝。行业的灭亡,是独立老师发展的好时机。你真会教,让学生初三现场测评拿个好成绩,你学生会多到暴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