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个帖子直接点名,就是某所谓的小说里体现的音乐生爽感。里头讲的东西,不是正经学钢琴该有的玩意。
这里讲透一个完全违反音乐基础的玩意,里头所谓爽点的手指独立性,是违反基本人体生理的。
并且,在音乐审美来说,手指的独立性,体现出来的东西,完全就是负面的音乐审美!
在技术层面来讲,手指的独立性,跟音乐的独立性,没有任何因果关联。或者说得更直接点,在高程度的钢琴演奏需求下,手指独立,做不到音乐独立性。
首先,国内关于所谓的手指独立性,没有公开的明确定义。因为一旦定义清楚,就可以清晰地发现,国内教学所描述的关于手指独立性,根本做不到处理描述曲目的程度。
所谓的手指独立性,指的是使用手指的力量与动作,完成触键的过程里,不因为触键影响另外的手指运动。
问题来了,钢琴技术的发力点,包含了,手指指节,掌指关节,手腕,前臂肌肉群,大臂肌肉群。
5个发力点。
而区分发力点的基础上,手指指节,掌指关节,手腕,属于单点发力的发力点。
即,只能以降速为代价,解决放松问题!
后两者,属于肌肉群组发力点。由于有可以替代的发力点,所以不需要降速。
两种类型的发力点区分的,就是接近一倍的运动性差异,前者0.1秒一次的运动速度,而后者可以到0.06秒一次。
同时,运动形式里的一动多音,需要以手型定式为核心,意味着手指的运动做出了规范,发力点的选择,就不可以是手指。
一动多音什么概念?一个动作,顺势完成2个音到5个音,说白了,就是跑动速度的核心,没有这个概念你高级高速曲目做不到。不是好坏问题,就是做不到。
人能够一动多音的,演奏破出来的实例,是能够跑到1分钟1200音以上,巅峰的片段化,是可以达到1分钟2000+左右的跑动速度体现,才有余地表现出来所谓的强。
哦,不能一动多音,那就是0.1秒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做一个音,1秒10个音,1分钟600音的跑动速度?能做啥?
还专属于音乐生爽文?
哦,逼着人残废是吧?
第二个,关于音乐审美。
说的直白点,钢琴在基础上能够处理出来的声音效果,通过手部技术的,只有三样,跑动速度,强弱,音值保持,没了。
没有除了这三样以外的一切,所有除了这三样以外的一切,全是虚的。
而关于强弱嘛。
说白了,就是琴键起落速度的快慢,带动钢琴内,击锤敲击钢弦的速度。
而只要是这个东西说透了,呵呵,还手指独立性。这个东西出来的声音,在强弱上,无法处理!
因为,末端肢体的缓冲功能无法被代替!
它是唯一手段,或者说的更直接点,唯一的没有负面手段,可以解决高速,极速弱音的手段!
而手指发力,以手指独立性为基础说法逻辑的演奏,则在1分钟600就是极速。实际的钢琴教学成果里,大概是1分钟400左右,出现强弱处理不妙的情况了。出来的都是强音!
这种都是强音,跟独立性没有任何关系,独立性是跟强弱完全无关的音乐审美属性,指的是音乐的时值控制,每一个键起落的实际控制。
而手指发力那种,已经使用了手指去发力,所有的跑动的动力,完全由手指来处理的技术,则意味着,跑动速度越快,声音越大!在高速,直接失去了弱音处理能力了,还独立性?不过是因为出来的声音特意,刻意做个好的宣传罢了。
哦,还有一个健康问题,任何技术,练到百分80的运动极限以上,都是高风险区间。就有很容易练废的偏向了。
唐璜?嘿,不去看看是什么曲子,能被这个所谓的手指容纳?
一个峰值跑动速度,在1分钟800+的曲目,居然去用上限只能处理到1分钟600的技术来处理,还说什么多好多少?
哦,你的认知里不会去进行这样的数学换算。那问题来了,你书中的主人公,如果真的练到了书里的演奏效果,那么这个人是外星人啊,生理构造绝对不是人类啊,如果是人类,练不到,并且在练得过程中,直接练废!
错误讲完,讲所谓的独立性,到底是怎么完成的。
首先明确定义,音乐上的独立性,音乐体现的正经的独立性,其实只跟一个属性相关,就是音值的保持。
唐璜这个曲目,没有所谓的独立性需求。
整首曲目,根本没有特殊的独立性需求!
尤其是演奏的高潮片段,没有丝毫需要独立性的!
相反,在技术炫技的片段,需要的音乐审美,是与独立性相反的连奏性。
那问题来了,连奏性,指的是,前一个音的离键,与后一个音的触键,尽量做到时机的完美衔接。
唐璜这个曲目里头,有大量的录音,音频,随便抓一个来看,都可以发现问题。
也就是,国内钢琴教学产业里头,那批子不当人的所谓教授学者们,为了国内这种特殊化的教学找理由的说法搞出来的说法罢了。
那么,非要做独立性怎么做?
按照技术指标说,1分钟800音跑动速度,可以处理强弱,可以处理完美衔接,以及有间隔的衔接的。怎么做?
第一个首要原则,发力点别选手指,只要不是手指指节,以及掌指关节,那么都可以跳出一动单音的基础跑动速度陷阱。
1个动作2个音,到一个动作5个音的运动形式,意味着跑动速度直接达标,对比一个动作单个音,提速2倍到5倍。
如果发力点,不是手腕,而是前臂肌肉群或者大臂肌肉群,则基础的一个的动作的基础速度,还可以再提升接近一倍,达到0.06秒一次的上限“真达到上限不推荐”。
如此,在发力点选择上达到两个目的,速度可以达到,手指空置,在触键的“过程里”,可以通过手指的主动柔软化运动,达成缓冲目的,以达到弱音效果,在高速里的无负面达成!
然后是所谓的独立性,这里就要讲到手指的用法了。
所有已知的手指运动,包含了手指的抬落,手指的曲直,手指的刚柔。
需要使用的,就是手指的刚柔状态转换,这是手指,在触键过程里,真正要用到的玩意。很难练!
整个手指的专业化练习,大概是半年就够。
前两者,是每个一周,而后者,占据剩下的半年,有的人学的有问题,就要花几年在最后一项上。
手指的钢,意味着在触键的过程里,触键的动作没有缓冲!整个琴键起落速度,是一定的。声音强,多强,由你的跑动速度带来的速度决定!
而手指主动地柔软化运动,意味着在触键的过程里,整个触键的动作得到缓冲,整个琴键的起落速度,获得降低,声音弱。
在生理上,正常人的手指够用了!
并且,柔软化的手指,在触键的过程中使用,直接与,以手指作为发力点完成跑动的所有发力技术相克。
原理不懂钢琴的人都可以看得懂。
而这,在音乐的独立性上有啥关系?
使用手指的刚柔状态,排除掉不想使用的手指。
比如,135,,3个手指需要完成触键,手指没有所谓的独立性,就不能完成独立的音乐效果了么?
很简单,135手指钢,24手指主动柔软,使用琴键的阻力,直接排斥掉。
这种音乐上,狭义的独立性,跟手指的抬落动作,直接没有因果关系!
而在广义上的独立性,音值的保持,大多数正常的技术,天然就可以做到。只跟脑子有关系,跟生理没关系!
但,强调手指独立性的,尤其是国内教导的高抬指,天然做不好,因为,这些技术,就是一个音跟另一个音之间,会有间隔!很难做好连奏性!
出来的,就是他们宣称的独立性,也就是一个音跟另一个音之间有明显空档。
这就是利用权力,对于学术方面的掩盖喽,我直接指明就是如此。
任何音乐形式,都不可能推崇如此的声音效果。
相反,推动这个音乐效果,是因为在不对劲的技术里,只能做到这样!
我直接的说,讲这个玩意就是来骂人的,直接就是骂把这个玩意光明正大摆出来的玩意。
还当做音乐生的爽点?
你们的整个背景,所可以依靠的玩意全断了!你们的国外主子完了!你们音乐界学术界的那些专家教授,作为后台依仗的***们,这几年审查抓捕的可不在少数!整个中国音乐改革,在2026年基本定型,基本改革政策已经完毕,已经出来的考学,早就不用你们习以为常使用的那套!
跟整个产业一起灭绝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