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2 采用“无调性十二音”方式而作,作于1947年,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极急速地,呈示部以音程性音列揉合主题动机来呈示。发展部音程功能渐退,着重于节奏运作。第一主题是把十二音列分成ABC动机组合而成的乐念。
第二乐章,慢板,布列兹说,在这个乐章中他尝试用十二音列来分割慢板乐章。在基本乐念间插入别的12音列乐念,来构造变奏形式。
第三乐章,有点快的中板,布列兹自称,这是尝试用变奏曲式来瓦解反复性的谐谑曲乐章,可看成复合三段式谐谑曲糅合变奏曲的形式。
第四乐章,快板,“非常自由地把速度与音调对比搭配”,布列兹说,这一乐章尝试破坏赋格曲与卡农曲式。可分为快、慢、快、慢4个部分,慢部分采用赋格和卡农手法,使音程复杂化,变成无主题。第一段用第一乐章音列的特殊音程为主题,第二段为极中板,是与基本音列没多大关系的新主题,以对位法发展,第三段复现第一段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