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中,布莱兹是全面序列音乐的积极鼓吹者,这也许和结构主义也有一定联系;他热衷于试验不同的音响组合。他领导的伊尔岗(IRCAM)常常把传统音乐和电声音乐、音乐电脑相结合。布莱兹让属于我们时代的声音和传统音乐组合在一起,不断尝试制造新的结构,新的美感;他的一些作品有很强的即兴成分,各个乐章之间的顺序在演奏时可以任意调整,这让人想起结构主义批评家常常对文本进行分割、重构,然后从原来的文本中抽取出崭新的意义。因为不同部分的组合形成不同的结构,制造出不同的文本,使得音乐孕育了无限的诠释可能。同时不同部分在各种结构和系统中也重新获得意义,如同个人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获得意义一样。他的《第三钢琴奏鸣曲》就是一典型范例。
《第三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3 ,作于1955-1957年间,由布莱兹本人于1957年9月26日在达姆城首演,于1963年进行修订。原计划完成五个乐章,这些乐章可以用任何顺序演奏,只有第三乐章例外,它必须是中间乐章。实际上,至今只出版了第二、第三乐章,其他乐章“创作正在进行中”。
第一乐章“赞美诗”Antiphonie ,未出版。
第二乐章“标题音乐”Trope ,分成四部分,各部分可用任意顺序演奏,但通常将四个部分中相对简易的“正文”放第一部分,把带有终曲色彩的“注释”放在最后演奏:
1. 正文 Texte ,近似慢板。
2. 插入语 Parenthèse ,清晰的慢板。
3. 评论 Commentaire ,清晰的稍慢板。
4. 注释 Glose ,慢板。
第三乐章“星座”(或“星座-镜像”)Constellation (or Constellation-Miroir) ,这个乐章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如果先演奏该奏鸣曲第二乐章“标题音乐”,则此乐章题为“星座”;如果要先演奏此第三乐章,则要以倒序的形式来演奏此乐章,并更名为“星座-镜像”。整个乐章分成六个部分,其中有三个部分主要是由单音组成,谱面采用绿色印刷,称之为“点状”Points;有两个部分主要是由和弦和琶音组成,谱面采用红色印刷,称之为“块状”Blocs;有一个部分是由单音和和弦共同组成。称之为“群集”Mélange 。虽然这六个部分的演奏顺序可以任意安排,但“星座”通常都是按照“点状1”-“块状I”-“点状2”-“块状II”-“点状3”-“群集”的顺序演奏,“星座-镜像”则按相反的顺序演奏。
第四乐章“唱诗”Strophe ,未出版。
第五乐章“模进”Séquence ,未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