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国的钢琴教学,是对的吗?

[复制链接]

570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245
QQ
发表于 2019-4-10 16: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们有什么优势与劣势。
打赏鼓励一下!
我并非喜欢黑夜,只因所有的光都照到了白天。

3

主题

16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19-4-10 16: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在德国学钢琴表演和钢琴教育,本答案仅代表德国高校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民间闲散教师的情况不清楚。

首先,抱歉反对千古留名的答案。不知道您在伯克利这样一所以爵士,摇滚,流行音乐为主的音乐学院能接触多少古典或者说严肃音乐,对钢琴有多少了解,是否和真正专业的老师上过课,认识多少专业弹钢琴的。您的答案都是建立在您自己学了爵士钢琴,现在专业学作曲的基础上,把一些学作曲的要求强加到弹钢琴的身上。在二战以后,钢琴家和作曲家已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业,现在的世界一线钢琴家也没几个有专业的作曲能力,您答案里大多数所谓的劣势并不是学钢琴甚至职业钢琴家必备的技能。

1、“那些写在谱子上的很多古典音乐作品,当初作曲家都是通过即兴完成的。” 恰恰相反,绝大多数古典音乐作品,尤其古典时期之后的,都是经过作曲家深思熟虑,无数次修改(可以参见贝多芬手稿)。即便是用“即兴曲”命名的,大多也同样是改了无数次最终才定稿的,叫即兴曲只是因为风格像即兴曲。

2、“即兴演奏的教育,在欧美的钢琴教育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让大家能做到没有准备,没有谱子,潇洒的坐在钢琴前让你的灵感倾泻与琴键之间。”我在德国学了这么多年,国际比赛获奖者见过无数,但是没见过几个学钢琴的可以做到答案中描述的那样拿来一首歌马上就完整的配上伴奏,更不用说即兴演奏了,您用您学作曲的标准要求学古典钢琴的未免太强人所难。

在我们学校,钢琴专业虽然必修即兴演奏,但是这门课并不是让我们学完了可以完全即兴演奏了,而是让我们可以按照一个事先准备好的plan(计划,规划,方案)即兴弹一小段。考试有三项:抽一首事先准备好的歌曲,在一个不是很复杂的调性上面,弹五个变奏,这些变奏也是事先准备好的;然后随便给四个音,按照一定的曲式结构做无调性的即兴演奏,时长大概3分钟,这个曲式结构也是之前准备好的,由于是无调性,所以没有限制,怎么弹都可以,比有调性的即兴简单很多;最后再照谱弹一首自己写的曲子。

再举一个例子,古典时期的钢琴协奏曲,理论上华彩部分应该是钢琴家即兴演奏的,但是现在没人这么做,即便是钢琴大师,近几十年经常这样做的印象中只有Friedrich Goulda,因为他有深厚的爵士功底。

现在由于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细,现在作曲和钢琴也分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科目,要求演奏者具备即兴演奏能力的是管风琴和爵士钢琴,古典钢琴是没有这个要求的。当然钢琴家有这个能力更好,锦上添花,但是不是必须。

3、“听到任何喜欢的歌曲,能够立马弹出来,再高级点的能够随意移至任意一个调演奏。”和伴奏一样这个也不是古典钢琴学生必备的能力,属于锦上添花的加分项,但是我个人也觉得这是个比较重要的能力。德国音乐学院的乐理/和声课,专门会有Klavierpraxis这一项,其中就有给民歌即兴配和声(仅仅是和声/和弦而已,不要求琶音之类的伴奏型)的项目,但是我的同学们在刚开始没有哪个可以一上手就可以顺利的配上合适的和声,除了一个学管风琴同时还弹爵士钢琴的。由此可见,即兴伴奏的“缺失”不仅是中国钢琴教育存在的问题,欧美古典音乐一线发达国家也有。

4、关于手型,我想您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求手型,什么时候要什么手型,莫名其妙就说了“国内手型更好看”,并且竟然还当做优点。。。关于手型很早就想写了,但是如果没有实际演示,甚至没有视频,无法顺利的讲明白,如果听不到区别,也无法理解手型的重要性。

手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一直握个球”的形状,在遇到比较大的和弦/音程,显然无法保持这个形状。再高级一点,手型和触键是有直接关系的,不同的触键需要不同的手型,弹大多数古典乐派以及之前的作品,大多数时间都要保持这个手型,尤其是跑动,音阶。在慢版乐章和浪漫派以及之后的时期风格,更是经常要用到手放平,更多的用指肚触键。在一些特殊的Artikulation,比如两个音用一个小的连线连起来,需要弹得很软,手指需要很慢的离开琴键,否则太突兀,这种情况也可以用指肚触键。再高级一点,一只手也要做到有的手指用指尖,有的手指用指肚,来突出某一个音,产生不同的色彩。


正文:
不说体制,只说理念,方法类的。不仅中国大陆,韩国,香港,台湾,甚至古典音乐已经很发达的日本也有同样的问题。

1、启蒙教材过于单一,并且过于依赖美国。中高级的曲目范围太小。

国内至今为止还是大多数的孩子都用汤普森作为启蒙教材,汤普森并不差,但是年代过于久远,采用的方法比较老套(只是老而已,还不至于是错的),过于长的时间让学生局限在“五个手指五个音”的范围内,并且不是那么的符合国情,对于中国孩子进度过于慢,并且大批的中国琴童莫名其妙学会了大量的美国民歌。。。其他相对常见的教材大多也以美国的为主。

德国常用的钢琴教材差不多有十种,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天赋,不同练琴时间,不同学琴目标的不同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而不是一个老师给所有的学生都用一种教材。

至于中级的曲目,欧洲有很多大师(巴赫,柴可夫斯基,舒曼,巴托克,欣德米特等等)写了那么多教学用的曲集,同时还有那么多不是那么难的但是音乐性非常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的曲子,比如肖邦玛祖卡,门德尔松无词歌,但国内很多人只知道小奏鸣曲集,布格缪勒,柴可夫斯基四季,以及考级曲目。

高级曲目同样,音乐学院里考试,一天好几个弹热情,黎明的,古典时期那么多伟大的作品,可大多数人只能看到贝多芬有名字的那几首。浪漫派也同样,只知道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都是钢琴出身,都写了大量的优秀的曲目,再往后说还有各路法国,西班牙,捷克,匈牙利作曲家。至于现代派,和新音乐,国内好像并没有把这两个时期单独拿出来,而直接归为“乐曲”了,弹的人少之又少。而在德国,大多数学校的本科的毕业考试就必须要涵盖所有重要时期: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派/新古典,新音乐。硕士的入学考试有一半的学校都要求在准备印象派/新古典的同时还要准备一首新音乐(Boulez, Stockhausen, Messiaen, John Cage, Ligeti, Takemitsu等等)。


2、盲目重视“技术”

技术不仅是能弹多块,多响,还包括手指的控制力,不同的Articulation(在音乐中指音和音之间的衔接,比如连奏断奏),对音色的控制,还有手指发力的独立性,比如演奏复调一只手能把两个声部区分开,一个和弦需要突出其中某一个音。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会觉得巴赫三部创意比平均律简单,并且严重低估了古典乐派,尤其海顿莫扎特的技术难度。

而我国大多数老师包括音乐学院的老教授,都是以弹得多快,多响,有多少错音,作为衡量一个人弹得好坏的直接标准。无视,甚至不知道还有上一段提到的那些内容,对于是否遵循作曲家本意,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的规则也了解甚少,衡量一个人弹得音乐怎么样只能按“有没有感情”来评判。快慢,错音,是否清晰,显然是最容易听出来的,但音乐不是机械的音符,要按照作曲家大师的指示,通过自己理性的思考,分配,再一半感性一半理性的表现出来,这才是音乐,否则只是音符,而我国大多数老师只重视音符,忽略了音乐。


3、过度强调“努力”,忽视思考和方法,无视天赋。

我国的教育一直都是过于强调努力,从小就灌输各种笨鸟先飞,天道酬勤,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和我国的体质(社会主义)和国情有关。努力只是我们自身唯一可控的条件,但其实更重要的是天赋,然后是方法,天赋无法改变,方法需要拜师,请教高人,在各项资源都匮乏的地方只能强调努力了。。。

包括上一条技术,很多人碰到技术问题就只知道一遍一遍练,死磕,很少会想到方法,而方法不仅能让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并且会大大提高练习的效率。遇到问题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到底难在哪,具体到哪两个甚至哪一个音符,为什么难,怎样解决,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

并且不要一提到技术问题就想到哈农,哈农是有名的各种技术练习中时效性最差的一本,用的是一百五十年前的理念,这个理念西欧已经淘汰一百年,东欧已经淘汰五六十年。哈农本人在书里写,每2/3条练习都要串起来从头到尾弹四遍!这种费力不讨好的行为虽然可以锻炼耐力,但是很容易把手练坏!并且这种枯燥的练习容易让人弹着弹着就走神了,如果不能专注,练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哈农当然可以练,但是要配合各种方法,比如不同的触键,不同的节奏,转调,等等,不要“前31条每天从头到尾弹一遍”。

关于哈农具体参见:
哈农具体该怎么练? 对于新手来说。 - Fazioli 的回答

再强调一下天赋,个人觉得天赋是第一位的,是基础,天赋决定一个人进步的速度,并且天赋能决定一个人在一个领域最终能走多远,无论怎样努力,基本不可能超过天赋的限制,我现在的教授就是这个例子。

关于天赋,努力,还有方法,个人总结的是这个公式:
(天赋+方法)×努力=最终成果

天赋和方法直接决定进步的速度,当然前提是要努力,没有努力(练习)显然有再好的天赋再先进的方法都没用。同样,虽然勤奋能使人进步,但是如果不用先进的方法,也没有什么天赋,只是勤奋也只能很慢的进步,用了合适的,先进的方法,可以加快进步的速度。但是要知道的是,尤其钢琴,最终能走演奏路线的,都是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天赋,从小就已经和很好的老师,用很先进的方法练习,想之后发力,快成年了才想走专业,想达到以后可以经常开独奏会的水平,基本没戏。

普通高中生能考进柯蒂斯吗? 我是非常努力练琴的! 打算先考进上音再转? - Fazioli 的回答

读了各种音乐家传记就知道,这些名家在小的时候都是神童,十几岁就达到了绝大多数人努力一辈子也无法达到的高度。

不仅智力脑力方面和天赋有关,身体机能也和先天有很大的关系。身边有人当玩一样和一个不错的老师学了八年,那时候平均每天练琴不超过2小时,但是技术几乎无死角,比很多附中出来的,从小就一天四五个小时的练了十几年的还要好!她的李斯特的钟是现场我听过最快的,错音最少的,并且收放自如,听起来丝毫不觉得是一首顶尖难度的曲子。她强悍的技术和运动天赋是有直接关系的,她同样当玩一样学的网球,游泳,都可以达到专业的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19-4-10 16: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用自己学琴的经历 来代表中国的钢琴教育 真的合适吗?


我认识的钢琴老师不下百个 到现在还没见过哪个老师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去考级的 真正要你们去考级的 是你们的家长 把他们的错误赖在中国钢琴教育上 真的好吗?遇到不好的老师 遇到枯燥的老师 遇到不会教伴奏即兴的老师 就说中国的钢琴教育有问题 难道这种老师也可以代表中国教育?

我常把学琴比作学话
基本功就像平卷舌 任何一个负责的老师都会狠抓你几年的;
乐理就像语法 你学话的时候父母教过你什么是名词代词吗?你不是一样可以把话说的很漂亮;
兴趣永远是留在后面的 用来抵挡诱惑 总会用完的 小时候学话 并不是靠兴趣 而是不停的反复硬性的学习 后来懂得越来越多 自己会找书看 自己会写文章 反过来学琴的时候 却指望老师用兴趣和乐趣来培养
古典乐就像文言文 说起来高雅 读出来都是经典 需要环境的熏陶 大量的培养 可你若不喜欢 你要把话说得快说的狠说成干净利落的rap 也未尝不可啊 为什么为了高雅 为了情怀 非要追捧古典乐没完没了呢

我见过法国的钢琴教学 也见过美国的 我只想说 根本不存在“中国的钢琴教育” 根本没有区别 更没有对错之分

我们的劣势只在于 高端教育太少了 要学好只能出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

帖子

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
发表于 2019-4-10 16: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在英国学习。从个人感受出发,粗略对比一下国内国外的体验。

国内的基本功要求严格,视奏比较快(我们级唯一一个本地小哥,视奏课表现最差然后退学了…),技术普遍不错,选曲比较偏爱大作品和难作品。

国外以前总听说是技术不好音乐好……但其实……人家技术也蛮好的啊。主要是看老师,有些老师对技术要求没那么严格。但确实普遍对音乐要求很高,对谱面的尊重程度也更高。对于作品的选择,我感觉老师有时会刻意避免大而难且过于知名的作品,选择相对冷门小众的作品。

话说,作为学生我感觉最大的不同是,国内是老师平时骂,但考试分数都蛮高的。国外……老师平时说随你怎么弹,到考试还是按自己的要求然后严格打分……

刚来半年不到,有了新的体验再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19-4-10 16: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钢琴教学还有一个【通病】就是:花过度的时间精力在【哈农】【车尔尼】上,而基本不教【巴赫】等复调作品。虽然考级也每级都要求一条巴赫,然而现在考级要求多水大家也都懂的,复调那块基本都是混过去的,完全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我在教的学生中也见多了那种考了十级但是连三级的复调都弹不对的!我认为对复调的学习应该从启蒙初期就开始,贯穿始终。而现状是很多过了十级甚至弹到肖练的人都不知道怎么正确地弹奏复调,也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和美感。退一步讲,就算巴赫可能偏枯燥一些,为什么绝大部分人宁可花无谓的时间来【忍受】真正【枯燥】的哈农,都不肯来“忍受”一下表面枯燥实则【精妙】的巴赫呢?我看不是他们耐性意志力不行,问题还是出在从小的老师缺乏对这方面的有效引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2019-4-10 16: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优势:

很多老师严厉、父母敦促着长时间练琴,功底比较扎实。


劣势:

1,家长和孩子都沉不下来心,很急躁,一些老师也很急躁,大家都很功利。

2,音乐教学行业太混乱,没有统一标杆,你可能碰到科班出身的好老师,也可能碰到学了几天就出来教学的杂牌老师。


不只是钢琴,现在中国大多数的乐器教学都差不多。

家长太急了。

其实老师想好好教的,想好好给孩子打基础,一个月只学手型姿势都算少的,只有基础打好了,这个孩子未来才能更好。

但是家长急啊,我的孩子来你这一个月怎么曲子都弹不下来,你是不是没好好教。

老师解释,打基础很重要,要是太着急上手以后会有弊端。

家长觉得,你这老师是不是不好好教拖延时间啊?怎么这么黑啊?人家XX一个月都会弹欢乐颂玛丽有只小羊羔了,人家学提琴的都会拉小星星变奏曲了。


老师想教点音乐知识,家长觉得你不好好上课。


好吧,无奈,基本功我不管了,音乐素养我也不管了,会摁弦会弹琴就行,一节课教你三个小曲子。

家长孩子都满意的走了。

家长对于音乐的了解只限于考级,他们只知道考级。

什么都不懂也没事,家长还不信任老师。

有点像现在的患者不相信医生。

家长想让孩子学音乐,又瞧不起音乐。



最后,想好好教的老师坚持不下来家长的非议,流水线产出一堆会弹小曲子要去考级的孩子,里面有多少手型不标准姿势不对的。

只有懂行的家长会明白,学音乐是场马拉松,想学好音乐,上跑道之前更得好好准备。

这种家长太少了。

我小时候学大提琴的时候,跟一个老爷爷学,我爸妈并不着急赶进度,但是当时我还是业余学,我的手型运弓其实不标准。

老爷爷觉得我是业余学的,所以没帮我改,反正出响了,会拉了,大家都很开心。

好几年后走专业了,改手型和运弓改得我差点吐血。

运弓力量之类了两三年改过来了,至今拉琴拉快了,左手姿势还是有些不对,耽误速度。

死活改不过来。

从小到大,每次改不过来气得想砸琴的时候都会想起那个笑容慈祥的老爷爷。

您说您当时对我严格一点该有多好。


当然,很多孩子不走专业的道路,他们考完级就不学了。

那这到底是为了学琴,还是为了多个奖状多个过年跟亲戚吹牛的借口啊?

真的,幸好这些孩子到此为止了,不然你要是继续学下去,会发现很多时候很多困难是自己拌自己的腿,速度上不去,仔细一看竟然是因为基本功没打好。

这是家长急,我也不知道他们急什么,书法班钢琴班这班那班报了一堆,从没想过自己的孩子到底需要好好学什么,适合学什么。


然后说老师吧,什么样的老师都有。

最差的,有的琴行老师,根本就是上面所说的那种速成班学出来了,自己水平不怎么样,继续祸害下一代。

尤其是小地方的,家长嫌一节课100的正规老师贵,找这种老师,省钱,一样能弹出响。

可惜了孩子。

另一种,是配合这种急切的家长的老师。

Ta可能音乐学院毕业,可能某个大学音乐系毕业,出来教学生,本身水平可以。

没名没钱,怎么办?

只有自己的学生考上这个XX附中了,考了X级了,慢慢才能有名气。

不然就喝西北风,这么多年学琴的花费不知道啥时候能赚回来。

好吧,家长你急,我也急,孩子能考级会弹曲子了,越快越好,拔苗助长,学来学去,曲子是弹出来了,级也过了,最后学生什么也没学到。

最后,真正的好老师,可能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艰难的出头。

从附小附中音乐学院大学毕业,满揣知识与热情,想要当一个好老师,想要改变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孩子,让他们快乐成长,让她们在学琴的过程中懂得音乐的魅力与知识。

结果,毕业后傻眼了。

没有人在乎那些东西,他们只想快、快、快。




我现在见到的孩子,有一部分是优势写的那样,遇见了一个严格的好老师,配上父母敦促,很多在小学阶段就有很不错的水平了,这种家庭的父母大多是有明确目标和懂得音乐的。当然,缺点是这样的孩子,很多都不快乐。

有一部分是劣势所说,被功利的家长和老师赶着学琴,赶着考级,然后被带出去吹嘘,有很多同时还报了其他兴趣班,最后都当饭吃了。这种孩子的家长也是迷迷糊糊,不用脑子思考自己的孩子到底该学什么。

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的孩子,功底扎实,音乐知识懂得多,自己也很喜欢的。这种孩子的父母家庭几乎都是懂音乐的。


而且,地方越小,家庭水平越一般,第二种状况存在的几率就越大。

现在大城市,家境不错的家庭能好一些。


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太多的家长老师急躁又功利,而中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音乐氛围。

真心希望我们的音乐环境有一天能像日本和德国那样丰富又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115

帖子

3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0
发表于 2019-4-10 16: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自己的经历来回答问题吧
小时候弹钢琴真是个痛苦的回忆
1.初学
4岁开始学琴,初学时老师对手形要求很严格:要立起来,像握一个鸡蛋,做不好就要被打,选择一个有耐心的,喜欢小孩子的老师是很关键的,不至于让我想到要去上课就很难过。
回家了被妈妈逼着练琴,刚开始是1h/day,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2h,3h,4h,对于6,7岁的小孩子,根本坐不住啊,乘麻麻不注意,我就躺在琴凳上,个子矮,长度刚刚好。
练习的都是些音阶,哈农,练习曲,枯燥又单调,不过现在看来,也确实是必须的,基础好,识谱强以后学起来会比较顺畅,上面的回答也提到了,就不赘述了。
2.考级
身边学钢琴的同学很少有不考级的,但我觉得中国的钢琴教学最愚蠢的地方就是以考级为目的,某某某钢琴10级,听起来好像很牛,实际上一年的时间反反复复弹那几首考级的曲子,谁都能过,而音乐一旦蒙上了功利的外皮,就变得索然无味。为了一纸证书,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练习一首曲子,真是要吐了!
教学方面:对于一首曲子,老师往往会告诉你哪里要轻一点,重一点,快一点慢一点,这种机械的弹奏忽视了理解作者的感情,我教琴的话,会详细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曲子的背景,像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那境界,真是让人神往。
3.追求音乐
长大后,我才真正喜欢上钢琴,喜欢音乐,高中看《不能说的秘密》《海上钢琴师》,回去找谱,自己弹下来,那种感觉真的很棒,再然后主动去接触肖邦,李斯特的曲子,感兴趣就会主动,主动学作曲,学乐理。
对于小孩子,中国的钢琴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兴趣,不要为了考级去练琴,音乐是人类的礼物,追求美的东西是人的本性。要做的也许仅仅是给他们引导,而不是用粗暴的方式让他们丧失对音乐的兴趣,至于技巧,乐理等基础性的东西可能也不急于灌输给他们,感兴趣,主动去学,效果是最好的,同理在其他方面也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0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245
QQ
发表于 2019-4-10 16: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粗暴地培养技巧,尤其体现在早期钢琴教育。

以下是个人切身感悟。

大学期间去一家钢琴培训机构应聘。一曲幻想即兴曲奏罢,面试官直接说你在你们系排多少名。哈哈哈容我大笑三声。敢情您直接默认我是专业水平了啊哈哈哈。然后我故作镇定地答: 啊?我不是音乐学院的啊。

本来招聘只要钢琴专业的,我就这么蒙混过关了哈哈。

接下来薪资什么的都谈好了。负责人甚至觉得我住学校宿舍离培训机构远,要给我配员工宿舍。嗯看起来一切皆大欢喜。然而你以为故事结束了吗哦呵呵

本来是面试完第二天上班。正巧那天有个钢琴老师有事,我就临时上阵了。教的学生是一个超级超级萌的小萝莉,也超级调皮,我根本就没法对她瞪眼睛啊。向来都是看到可爱的小朋友心都化了的怪阿姨,我就哄着她啊,用我以为非常有趣的方式上完了这节课,然后就被解雇了。

理由是我镇不住小朋友。负责人的原话是我一点都不凶,小朋友要吓唬要凶!呵呵哒。都不看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啥。40分钟的课4岁的小萝莉基本掌握了断音。下课还拉着我问下节课我还在吗的小可爱。

想起来我小时候钢琴老师的粗暴。多少年提起钢琴我都持有仇恨态度。抵触态度,大学放假回家偷着弹个琴,弹完都要把琴盖凳子恢复成未动过的模样,好像被我妈发现我主动弹琴有多丢人一样。明明后期自己已经很爱钢琴了。但是童年少年的阴影都让我对这个东西多多少少不自觉地敬而远之。

试想如果我当年的钢琴老师有我上课的那个爱心加耐心。讲真说不定我的人生会是另一番轨迹。最起码不会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告诉家人我爱钢琴。

话末,很多钢琴老师面对日复一日的枯燥教学,一个刚走一个又来排的很满的授课,确实很难保持初为人师的热情。

但是!起码不要用粗暴的语言,甚至肢体暴力去泯灭小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好吗?当钢琴旁边坐着一个手持戒尺的凶神恶煞的老师,还有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挥过来的大胖手直接拍地你手从琴键上滑落,能有心思去感受曲子的音乐性?更别提内容了。我会说我在眼泪中弹的德彪西的月光吗?

不懂得我妈自己都没骂过我猪脑子,是如何坐在旁边忍受钢琴老师这么骂我的。后来我妈也意识到错了,和我道歉说应该当时给我换老师的,然而有些阴影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消去的。

为什么很多人考完十级,或者脱离父母管束之后就甚少碰钢琴。和传说中奥数金牌得主发誓再也不学数学不是一个道理吗?既然大多数孩子学钢琴是打着兴趣的旗号,并不打算以此为生,那这样南辕北辙的结局意义何在?

深夜回忆起这些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痛,但是想起启蒙钢琴老师那张中国传统美人温婉美丽的脸,还是止不住地周身寒意。

所谓严师出高徒?窃以为和艺术相关,还是少用点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231

帖子

6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2
发表于 2019-4-10 16: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点现实和普遍性的。
现在的小孩学钢琴一般家长也就是看看孩子兴趣,选择的老师都是小区附近的琴行,这种琴行里的老师教学方法基本就是:演奏技巧+考级,乐理和音乐讲的很少或不讲,教材挑着弹追求进度。老师自己平时练琴很少或根本长年不练。琴行里能够快速培养出很多个十级,家长、老师和考级机构都挺高兴。这个已经是很普遍的了。这样学出来的孩子碰到教的对的老师是幸运,因为至少技巧还算没问题,碰到老师自己水平不高的,演奏技巧都有问题,更别提学音乐了。这样的孩子出来只会照着乐谱弹琴,视唱即兴乐理不会。
只有少数的孩子找到很专业的老师(高学费上课地点远等为代价),能够得到比较系统的音乐学习。这种一般是家长用心培养或者家里条件比较好。
这就是现状啊,具有普遍性的中国钢琴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就是弹琴机器,跟我们的体制教育如出一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0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245
QQ
发表于 2019-4-10 16: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卸腰。

太专业的就不随便乱答了。
随便说一点关于小孩初学入门的。
楼上很多人都指出了大多数钢琴教学的弊端,加上以前的回答我再补充一点东西。

●关于考级
说很多琴行的老师都只是要求学生弹考级曲目而不弹其他东西,其实很多老师倒是希望自己学生能扎扎实实的去学但是坑爹家长不愿意嫌你进度慢。
大部分的家长是专门来坑自家孩子的。

而只有两种情况老师会自己去逼学生拼命考级一年只弹那么两三首曲子就为了个破证书。
一是越高级别工资越高。
二是这老师急需高级一点的学生来证明自己的教学实力来达到家长一听“哎呀这老师真厉害教的学生都考十级了”给自己招生源的效果,其实这完全就是在误人子弟。
而人小孩只弹考级曲目的直接原因都在于小孩没时间练琴。老师不会教是属于少部分的一类。

至于为什么会没时间练琴?
很多原因我都非常理解。
五六岁的孩子你忽略了他准备入学的这件事。
一年级准备学拼音了,abcd一开始背的晕头转向找不到北啊,数字1+3=4为什么2+2也是=4啊,课本里大篇大篇的生字不会认第二天就得学会当堂检查啊,背书作业哗啦啦的一点也不留情的布置下来啊,更别提什么课余时间抽出来弹弹琴认认谱了,想想都心疼。
小孩的智商真的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孩子一点就通而有些孩子遇到简单的问题得反复几次才能搞明白,就更别提钢琴入门的艰辛了,期间你再注意一下手型就更难了。
这时候家长又在一边拼命帮着找借口说哎呀没时间啊小孩没时间大人也没时间看着而导致老师对这类人越来越不上心。一开始对于每个孩子可能都是公平公正的。

●关于教学资料
据我所知大部分琴行老师对于启蒙都只用小汤而不懂得变通。
在我的观念里因材施教是最重要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小汤1学完之后如果马上学小汤2对于五六岁的孩子来讲那绝对是坑爹。
为什么呢,小汤1学完之后只是个最基础最基础的入门,小汤1主要要求的是对谱子的熟悉度。培养的是小孩的认谱能力。
而小汤1整本书学完之后认谱能力并不能达到期望的高度。
这下问题就来了。
右手12345左手17654还没完全整明白呢马上小汤二就开始弹二八节奏了……
想想我一开始接手教学这方面的时候一翻开小汤二看了一眼完全懵逼了,这跟小汤一完全脱节脱的太大了。

我当然私心是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好好学古典所以一开始的基础最为重要所以一开始识谱阶段一定不能急。
所以我经常会找一些符合课程进度的谱子循序渐进而不是一昧的照本宣科。
因为初步入门最基本的就是识谱。
作为老师最基本的技能就是把思维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领悟和接受能力,觉得哪一首有能力弹了哪一首还达不到那个水平。
如果有什么书就只会教什么书那说明这老师完全是个不入流的家伙。

●关于家长
这个我之前回答的太多了现在就不提了…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8852765/answer/78481975

被家长气吐血篇:
我小孩什么时候能考级?
一节课都在学手型啊?
有老师为什么还要家长陪着?
一节课才学一首曲子啊?
老师给我们弹一下看看?
学了一年了怎么感觉没学多少东西?

●关于识谱
音乐上来讲有天赋是指乐感方面 。
而识谱方面没有天赋。

而大多数琴行老师是怎么误人子弟的楼上差不多都说了。
最典型的,一个学了两年琴的孩子家长找到我以后让我给她小孩上课。第一节课我就发现这孩子不会认谱。我跟那家长直接说了问题也告知需要从头学习。
而不会认谱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没跟着听课,永远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敷衍自己的孩子,那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想想都知道肯定是唱一句小孩弹一句。
为什么家长没发现这个问题,因为上课的时候反复弹两首曲目,小孩基本上已经背下来了,回家弹给家长听家长以为噢这节课又新学到东西了,其实那简直是在扯淡。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唱谱。
有个学生找到我,我一样发现他不会认谱。
只知道哪个音弹哪个键却不知道那是什么音。
一问才知道以前没唱过谱。
弹哈农我要求他唱音结果一句里面我找不到几个对的……

这样的后果就是一不会认谱二节奏乱七八糟的。
另外,小孩一遇到不会的音马上就说出来是什么音的老师都是耍流氓。

●关于教学
入门的时候我从来没给学生示范过。
除了一些弹错的时候。
我了解过很多转给我的学生以前老师是有示范的。
但是我一不示范小孩就不会弹。
即使会认谱也说自己不会弹。
那不认谱的就更麻烦了。
依赖性太强。
所以启蒙的时候手把手教学生的老师都是耍流氓。

这里强调一下不示范指的是拿到一首新曲子的时候第一时间不会示范。等学生弹的七七八八以后会挑一些重点来示范。

●关于基础
一些六七岁的孩子在别的地方学琴后来找我上课,只学了一年左右的小孩我发现以前的老师教了他们强弱变化。
对于六七岁的孩子很多谱面记号我都不会讲,只会给他们家长解释。
一是因为小孩太小还没学英语很容易跟汉语拼音弄混【到时候考试考不好又瞎怪老师头上】
二是因为没必要。
钢琴启蒙,入门,全是打基础。
小孩练琴和大人不一样。
我可以允许小孩用正确的方法弹哈农无论怎么走神都行只要他有在琴上敲。
这个就叫打基础。
但大人不一样,大人学琴是有目的性的,打基础也是有一定往上拔的性质。
小孩不一样,小孩有的是时间跟你耗。
而我观念里对于孩子来说,哈农拜厄车尔尼599849299一律没有弱,全部是实打实的弹下去,除了一些布格缪勒类似乐曲的作品会带一些乐感方面的培养,其余的全是打基础。
打基础的时候我可以给你讲p,pp,mp,dim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不要求做到。
DC al Fine ,DS al Fine,rit这些就会有一定的要求。
强弱变化在三年之类是绝对不要求的因为手指根本达不到控制触键的能力。
那练什么?
跳音,断奏,高抬指。连跳之分。动作以及手型。
手型最初全部是握球状。以及力量转移的时候不要撑开等初步保持手型问题。
随着每个人的发展慢慢的再要求指尖怎么去触键。

●关于乐感
我看过一个坑爹老师给人是这么上课的
“还不错,就是你这个地方少了点乐感,ok下一首。”
↑↑↑↑↑↑
尼玛……你这是在讲神马……
能告诉我乐感是个什么东西吗??
所有的曲子你都可以说这句话!!
乐感是需要慢慢去培养的,但是你这样子要怎么去培养学生???

●关于工资
高不成低不就。
觉得自己实力很高的人自然不愿意去当老师。
愿意当老师的人又觉得工资太少。
所以琴行老师大多是半吊子。
对于小孩是极度不负责的。
随便敷衍的老师实在太多。

而我目前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不管某个学生多让我生气但下次再见我依旧会满血复活。

●关于学生
有两种学生我不教。
一是小孩又痞又不听话家长还不管的。
二是经常请假的。
为什么经常请假会不教,因为这让我很不爽。
你会让我觉得你根本没把钢琴当回事。
反正想学的是你,但你经常请假那就拉倒。这是态度问题。
这两种情况百分之百回课作业也是很差的。

●关于背谱以及听力和视奏练习
这三种不经常练习的老师都是在耍流氓,怎么训练以前也说过了就不废话了……

●关于唱谱
没有要求学生唱谱的老师都是耍流氓

●关于功利心
想方设法让你买自己店里推荐的琴,不分青红皂白管你能不能弹那些曲子一个劲叫你买书的老师都是不合格的老师。
我以前说过句话。
以我的三观我的经历想告诉你们的一些事。
作为一个老师如果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性价比的话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我不希望自己以及你们每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物质化功利心越来越重被洗脑得越来越深忘掉了自己的初心。

以上只是针对幼儿钢琴启蒙写的一些观点。以后想到再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