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阿巴斯 - 

中国的钢琴教学,是对的吗?

[复制链接]

0

主题

1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19-4-10 16: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讲我的老师吧。
小时候在她手底下学琴,虽然说是钢琴课,但老师大班电子琴教学,一个教室十二个小孩,每节课会让我们弹音阶琶音和弦哈农拜厄,后期弹599 299什么的,这是基础课
第二周老师不会检查功课,而是上音乐素养课,绿色A4大书,音乐素养基本考级教程,一共两本共四级,包括了从识谱到和声复调甚至音乐流派中西方发展史等一系列知识。外加听音练耳视奏视唱。
第三周是奏鸣曲,一次留一个短乐章或者几个大乐句
第四周检查作业,所有同学都要把之前学的弹一遍 把乐理背一遍
当时不懂,但等我认为她“误人子弟”转而投奔其他老师,弹一些考级曲目时才恍然大悟:同样的一首曲子,其他人一周照谱弹下来三行,而我却能背着弹下一个完整的乐章!
比起新老师那里的其他学生,我的背谱速度是最快的,对乐曲的理解是最准确的,基本手法是最扎实的,而突出的优势是当大家还在谱子上画圈记升降音时,我却能直接说出这首曲子是什么调的,应该用怎样的情感!
对此我感到惊讶,新老师夸我有天赋,而我知道这并非是我的天分,而是原来的那个老师,是她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我从根本上理解了音乐,触碰到了音乐的灵魂。
所以,我又回答了原来的班级,上着被旁人误以为不正统的钢琴课。
现在我已经读大学了,虽然没有专攻音乐表演不是音乐系的学生,然而很多音乐系的同学都会找我问一些乐理知识或者对歌曲的理解。我想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吧。
老师教会的不是让我弹好一首歌,而是弹好歌曲所必备的常识。
未免人怀疑我是打广告的,就不说老师是谁了。哦对,我现在也在用她的方式教我的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0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245
QQ
发表于 2019-4-10 16: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符合我最近的状态,于是一答。
背景:6-15岁学钢琴,考过广东省八级和英皇八级。

国内的钢琴教学在现在对编曲/作曲感兴趣而开始学习的我看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我多希望在当初的那十年,哪怕老师给我上过一趟improvisation的课都好。

学了十年,每年就是弹考级曲子,一直到考英皇开始,我算是接触了那么一点乐理和听力的东西。
到今年暑假我回国,跟我爸妈的一个开琴行的朋友聊天,我问说你们这里有学爵士/即兴的么?他说没有。那个可是广州非常有名的一个琴行。

在我学钢琴的那些年,我以为我学的就是音乐,实际上只是个“演奏”的一小部分而已。我学的东西没有任何的创造性。现在我在自学编曲和作曲,我要重新去看chord theory,要去看chord progression,jazz scales,这些东西在我的十年学习生涯里,我一丁点都没有接触过,怎么叫做学音乐?

我知道这个国内可能很难找,但是如果有父母想让孩子学钢琴,或者其他任何乐器,有条件请送孩子去学即兴,或者至少出境游的时候去买两本相关的书,不要追求考级!不要追求考级!不要追求考级!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很可能就被考级抹灭,抹杀了本来的音乐天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0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245
QQ
发表于 2019-4-10 16: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以为钢琴老师愿意带考级的?都是家长的要求,和现在攀比心的利欲驱使,以及在培训班老板要求的指标 。
我就是钢琴老师,我真心不爱带考级,我觉得考级这东西 真是浪费时间。 几个月的时间啥也不学 就来来回回那几个曲子,听都吐了。   
孩子不练琴 也归咎到老师身上,  考不过 也赖老师
考级就是让老师背锅的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现在家长都注重谁家孩子考几级,谁在乎你弹过什么李斯特肖邦贝多芬啊  

说白了,肤浅

比如我教孩子基本功车尔尼,家长会说听着枯燥,让我教好听的曲子,我说行 ,学古典的名曲吧 莫扎特的小奏鸣曲或者肖邦的小夜曲什么的  。家长听了一下,听不懂。说不好听。我说你说什么好听 ,她说流行歌曲那类的

呵呵,那种就弹着玩,练个啥技术啊

天天的  这嫌难听那嫌枯燥  是找乐子来的 还是学本领来的??


然后一个个都没时间练琴,我要求很低,每天二十分钟就行了。这没有一个做到的。 我就纳闷了,现在孩子多轻松,减负了都。我小时候作业更多,都挤出时间每天两小时,周末五小时。 现在孩子怎么二十分钟都没有??

光说你家孩子进度慢,废话,不练琴啊。
光说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厉害,废话,人家练琴啊

我特别想告诉那些家长,不拿这个当回事就别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0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245
QQ
发表于 2019-4-10 16: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10岁开始学琴,跟着老师学了五年的古典,自己琢磨了两年的流行,然后在伯克利音乐学院学了两年的爵士,算是国内国外的典型钢琴教育都经历过了,感受颇深。

先来说说优势:
1,读谱能力。强大的读谱能力,加上中国人的勤奋认真,以及在钢琴教学中对读谱以及视奏能力的强调,使得中国的钢琴演奏者在面对复杂的古典大作品时得心应手。

2,手形。在中国学习钢琴的人,手形往往都很好看,这也得益于大多数老师在基本功阶段的狠抓。当然,手形好看与演奏能力没有直接关系,有些作品需要比较扭曲夸张的手形才能够演奏。

然后就是劣势了,问题太多,痛心疾首:

部分观点我在这个问题中已经有了回答: 五线谱用固定调唱还是首调唱? - 乐理

1,乐理。非作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钢琴时往往忽视了对乐理的学习,以至于很多人弹得很漂亮,但是对自己弹的是什么东西没有一点概念,只是机械式地谱子写什么音符就弹什么音符,没有思考过音符之间的关系,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一部作品好听。业余考级的那点乐理只能说是扫盲,完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我见过有同学考过十级,连属和弦到主和弦的终止式是什么都不知道。一个能够熟练演奏钢琴的人,理应具备一定的作曲水平。在我教学生钢琴的时候,我会拿出一大部分时间告诉学生,这首曲子是什么调式什么曲式,这里是什么和弦,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写。小学的孩子都能理解的,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对钢琴演奏也起到很好的帮助。


2,即兴。同样,即兴演奏在绝大多数中国的钢琴教学里是一片空白。老师只负责拿着五线谱给你,照着弹就是了,先把音符和节奏找准,然后加入表情的处理,再高端点教你如何把情感倾注到手指上。五线谱拿掉就傻了。那些写在谱子上的很多古典音乐作品,当初作曲家都是通过即兴完成的,到了中国变成了死记硬背,我们什么时候教过如何像那些作曲家一样在脑海里放飞灵感了?为什么爵士乐在中国迟迟无法站稳脚跟,因为中国的钢琴演奏者的即兴能力非常之差,而爵士乐的灵魂就在于即兴。如果你被要求,下面开始即兴弹琴,弹一个小时,中间不能断,有多少人能做到?去拉专业院校的钢琴系学生,都有不少无能为力的。而即兴演奏的教育,在欧美的钢琴教育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让大家能做到没有准备,没有谱子,潇洒的坐在钢琴前让你的灵感倾泻与琴键之间。

3,伴奏。因为乐理和即兴教育的缺失,导致很多弹了好多年琴的人,都无法随意的伴奏流行歌曲。因为不知道歌曲里用了什么样的和声进行,不知道如何通过织体的即兴来展现和声。这里指的伴奏不是说你在虫虫钢琴网上找到哪首歌的钢琴谱然后看着弹,而是你听到任何喜欢的歌曲,能够立马弹出来,再高级点的能够随意移至任意一个调演奏。这个对于在乐队担任键盘手,或者从事编曲工作的人而言不是什么难事,但是绝大多数钢琴演奏者呢?他们竟然不具备这个基本的能力,学来何用?

所以总结一句,就是中国的钢琴教学,和应试教育一样,教得死板,学得也死板,填鸭式教育,不会变通。


【本人写的答案与专栏,若需转载,请私信授权并按照每千字100元的标准收取稿费,有违必究】
【接商业编曲以及影视游戏配乐,招收学习乐理和视唱练耳的学生。联系请私信或加QQ1150333429】
【南京地区暑假想上课学习钢琴即兴伴奏与创作的请联系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发表于 2019-4-10 16: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为目前在中国任教的钢琴教师,说说自己的教学,我也想知道是对是错,欢迎拍砖。

首先,我认为绝大多数学习弹钢琴的人,无论这辈子多大努力,也仅仅只能达到业余水平,养成终身爱乐的习惯了不起了。傅雷先生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先学做人,再做音乐家,其次才是钢琴家。在启蒙阶段更应该遵循这样的主次,音乐这颗大树,弹钢琴只是一个枝桠,经由这条学习之路,引领学生进入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放飞翅膀翱翔,那样才美。

其次,学术范畴之外的钢琴教育,兴趣培养优先,技巧其次,考级更是浮云,本末倒置就不好了。钢琴教学涉及到音乐教育哲学领域,而不仅仅只是“教钢琴”。个人的艺术教育观,教学原理和原则应该在实践活动中不停完善起来,形成体系。通俗点讲就是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论,而不人云亦云。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概括和总结,在学院任教也好、作为幼儿音乐启蒙教师也好,建立和形成自己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很有价值。

另外,用语言或行动去威逼利诱儿童长时间进行乐器的技能技巧训练,这个现象在琴童和他们的家长中普遍性存在,对学生本身的心理的生理健康产生了哪些影响,缺乏学术性研究和第三方干预,连续一个小时以上的训练都过量了。

具体到我的领域(儿童音乐启蒙3到7周岁),我是这么做的:

* 学习和遵循中国儿童发展指南(一本提供幼儿教育指导性原则的白皮书)。

科学育儿不提倡技能技巧训练,这和传统的钢琴教学是有矛盾的,从心理生理学以及法律的角度去理解为什么。在普遍性的儿童教育纲要中去制定教学计划,去观察每一个受体,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互动,这样才好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奥尔夫小组音乐课在低幼音乐学习期,比起单纯一对一的钢琴授课更合适,更注重引导儿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创造音乐,表现音乐。这部分互动学习离真正的钢琴演奏起步还有十万八千里,却可以在音乐聆听经历累积和创造力培养方面起到重要影响。

幼儿中大班的孩子,基本能认识数字和字母,可以接下来学习简单的乐器,假如对钢琴这样的乐器想更多的了解和接触,bingo,来吧,我们一起,要不一对一学习约起来?

有了启蒙阶段的铺垫,选择合适的教材相对容易些。引进版的基础教程结合儿歌演唱,定期的音乐表演聚会,慢慢来。

关于教材

美国的钢琴启蒙教程就是好。比如:
1,《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Bastien Piano Basics。分为乐理,基础,技巧,视奏和演奏五个部分,音乐知识架构合理,收录很多简单又丰富的布鲁斯和爵士摇滚节奏的音乐,适合儿童的音乐审美趣味。
2,《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Piano Adventures这是多媒体教学在钢琴启蒙领域的有力尝试,强调音乐探索性和综合表达能力。
3,《快乐钢琴启蒙教程》。 Alfred。 这个比较接近汤普森。

中国的有:
4,《儿童钢琴初步教程》盛建颐。收录许多低幼熟知的中国童谣与儿歌是一大特色。

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巴斯蒂安五套书按部就班学完后,逐渐接触古典风格音乐,例如巴赫小步舞曲集、创意曲集、小奏鸣曲集等等,衔接起来更合理,理论基础扎实了。

关于歌唱部分。

钢琴老师自己不会唱不敢开口唱,在legato的表达上真的会遇到困难。我把这部分单独列出来,其实可以结合简单的即兴伴奏一起学习。

在幼儿启蒙阶段,几乎所有新一点的教材都有歌词的,这些儿歌不仅要读要唱,还要边弹边唱。在教程的安排中有体现歌唱的重要性,例如巴斯蒂安第一册第二册。语言和歌唱的表达优与器乐,在早期音乐启蒙中不可缺失。

教材的建构凝聚了创作者的教学理念,有独特的内在逻辑,用教师的角度去学习教材能带来很多进步。教师本身也应该尝试编撰既符合自己理念,又强调中西结合的个性化教材。

到了巴斯蒂安乐理共五册学完的理论水平,使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

5,《钢琴即兴伴奏儿童歌曲68首》,辛迪编配 。这本教材很受小学生们欢迎。

伴奏音型模式化,简单的和弦标记和伴奏织体编配可以举一反三,公立学校音乐用书的歌曲自己编配没有问题了,弹唱和即兴伴奏此时可以粉末登场。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现代通俗流行曲集,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

6,《现代通俗钢琴曲选1和2》---爵士,摇滚,布鲁斯风格 。由(英国)David Hellwell 编著。在我的习奏会上,这套书的曲子轮着要弹,停不下来。

再接着就是各种流行钢琴谱、电影电视插曲,小朋友自己也会主动找,去网站载什么的,有的开始扒谱子,逐渐走上我们曾经走过的路。。。

传统用书作为必修课没啥好商量的,汤普森12345册啃下来,拜厄练习曲集、车尔尼599、849、299、莱蒙练习曲、钢琴基础教程、世界钢琴名曲集1234等等。

如果真有一两个学生对古典音乐极其有天赋,早早地推荐给音乐学院演奏级别的教授们去,因为很快的,我!就!教!不!动!他!们!了!

我的钢琴教学启蒙阶段大概是这样一个脉络。今晚看时间再来补充吧。其他答案来不及仔细拜读和参与讨论。

就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0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245
QQ
发表于 2019-4-10 16: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的时候去餐厅和朋友吃饭,以往本来会有歌舞表演,所以餐厅中间放了一架钢琴。然而大概是春节放假的缘故,所有节目基本都取消了。吃饭的时候突然响起一阵琴声,听了不到1秒自然而然反应是肖邦的《夜曲》(Nocturnes in B flat minor, Op. 9 No. 1- Larghetto)。放下刀叉听完了整首,完成度不错没有错音,然而曲子弹下来殊无感情更不提变化。弹奏的是个中学生模样的小伙,愣头愣脑有些憨厚的样子。然后木然的回到座位上继续吃饭,看起来是带着孩子和朋友聚会的一家子,男孩母亲的脸上无不骄傲,跟朋友们讲着学钢琴的种种经历。

       钢琴届一直流传着“无恋爱不肖邦”的传说,这位一定是个好孩子不然一首情诗下来不会如此木讷。回想起我小时候学钢琴,再傻也不会在外面谈肖邦,顶多搬出贝多芬砸琴键然后观察大家吃饭的表情:)

       话说回来,国内大批的琴童(包括我自己)不都是如此么,从小被父母逼着学钢琴,然后开始考级刷证书,有恒心的父母兴许能让孩子刷满通关,半途而废的也比比皆是。然而大多数孩子在以后却再也不会去碰钢琴,而考完级对父母来说,更像是一项大工程顺利竣工。拿出去说也倍有面子。在大学的琴房里我碰到很多当年刷通关的朋友,大家都还依稀记得一些曲子,也只是肌肉记忆。然而说起对钢琴的兴趣,很多童年阴影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对待钢琴始终不敢去热爱。

       艺术不同于理工科,它是一种传递表达感情的语言。我们在学琴的时候标准大多都是没有错音,然而一首曲子弹下来就像个机器,强弱快慢照本宣科。乐曲的背景作者的情感,这些本该是音乐的内核却被忽视的一干二净。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刚从温饱线上来,有钱了就想让下一代更好,培养兴趣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大家蜂拥而至的学画画学音乐学钢琴。不过大家的思维还没从吃饱饭的年代挣脱出来,教育的方式还是棍棒为主,但是一家里有谁学过音乐啊,大家都是刚富裕起来当年谁都没接触过音乐。所以只能从弹的对错来评判好坏。


       学琴的孩子不少都遇到过家里来人要表演一首曲子的光辉时刻,克莱德曼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外人必点的曲目,当然你要是让我弹个《月亮之上》、《小苹果》什么的一般孩子肯定hold不住。西方音乐在国内毕竟还没有流行起来,接触最多的群体没有莫过于学音乐的小朋友们。大众的艺术素养和品位都不算太高。都说三代出一个艺术家,这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天天担心吃饭问题谁还会有心情去在乎莫扎特肖邦在创作这首曲子的背景和情感?于是一曲作罢观众叫好父母子豪,至于孩子的感受,Who cares?当我们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艺术以及尊重艺术的时候,音乐不过是玄关尽头的屏风,具体上面画的是什么,好看就行了呗你管那么多干嘛~

       将来,如果我要培养我的孩子学钢琴,当然是在他感兴趣的前提下。开始的时候我也许也会严厉的要求他摆好手型注意触键。然而当他掌握了这些基本功后,音乐的道路怎么走应该是他的选择,哪怕是作为业余爱好,只要他弹的高兴我也心满意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19-4-10 16: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的弊端应该就是考级了,见过不少钢琴老师,一年就教考级那几首曲子,顺带练一点哈农之类的,学生翻来覆去一年就重复弹那么几个东西,根本学不到什么。

真正好的老师应该是根据不同时期的风格以及个人钢琴水平、进度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并穿插针对节奏、审美、乐理、作曲、即兴、音乐史等各种方面的训练。

要考级也不是不可以,实在想要那张证书,就等学好了水平到了的时候,直接去考十级就行,不要一级一级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140

帖子

4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6
发表于 2019-4-10 16: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标德国。

我有个朋友学钢琴的。有次她朋友圈晒了个图,说教学法就是物理课。我猜教学法应该是门课的名字吧。




我不知道国内会不会学这些东西,但这真的刷新了我的认知。我以前以为学音乐就是大量的练习,就算是基础理论知识也是比较具象的那种。我以为振动啥的只有我们理工科才会学。

我好歹也是新世纪的大学僧,没想到竟然这么无知。可想而知,我父母辈的人可能对钢琴了解的也不会比我多到哪去。这也就说的通了,为什么好多答案都提到家长对孩子学琴的态度,只在意考级,会弹什么曲子。因为他们真的对钢琴一无所知。不过也不全怪他们,毕竟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等级几乎成了唯一的量化标准。然而这个等级被大家称作“业余10级”。

反正我现在都不问别人考级没,感觉自己好无知的样子……

好像答非所问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23

帖子

36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9
发表于 2019-4-10 16: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都说中国业余钢琴教育乱,不规范。但是问题其实出在专业教育上。专业教育上梁不正,所以业余教育的下梁歪。
中国的专业钢琴教育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培养钢琴家和培养运动员并无二致,专业教育的目标就是把人培养成强大的读谱机。理解不理解不管,能执行就可以。所以练手指第一,所以要学那么多的车尔尼。有些音乐附小的小孩子就在弹爱之死,还没发育的小毛孩,弹什么爱之死,他弹得懂吗?反正不管。弹下来就行。
为什么前苏联可以这样搞,也能培养出钢琴家,我们不行,因为古典音乐的根子在他们那。当然现在时代变了,古典音乐式微,他们那套在他们那里也不行了。
业余钢琴教育是跟在专业教育后面亦步亦趋的。很多老师也是科班出身的。他只会读谱机的教法啊,就算是业余出身的老师也把这套当正统。所以业余学琴也是弹车尔尼啊。
拜托各位老师不要老是车尔尼车尔尼,也不要抱怨学生不练琴。业余学生练琴时间少这是明摆着的。你要他多练就是你不对。不是中国学生不练琴,欧美学生也一样不练琴,中国人还算是勤奋的。美国人早就变思路了。美国人的三套教材巴斯蒂安、快乐钢琴和菲伯尔,你去看,他就是按照学生不练琴的现实来设计的。不再以练手指为主,而是以乐理为主线,一边学演奏,一边学键盘和声。这样学出来就很实用,弹点歌曲啊,伴伴奏啊,想往古典路子走的,也可以自己再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19-4-10 16: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练了会琴,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回答一下。
我是六岁,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琴,非专业,师从某音乐学院的副教授,考过业余十级之后断断续续靠兴趣练琴,有时候弹古典,有时候也弹流行歌曲。接触钢琴也17年了,爱钢琴爱音乐,也希望更多人喜欢钢琴。只不过现在想这个问题,会多多少少觉得,在中国学琴是一种悲哀。

第一,行业水太深,师资良莠不齐。大多数父母让孩子选择钢琴无非是陶冶情操,学一技之长,所以他们对于学琴的要求或者说对孩子的期待,是让他们懂,是了解,也是浅尝辄止。这也就大大降低了钢琴老师的从业门槛。在不了解的朋友看来,你学了十多年,你教刚入门的孩子应该也是轻车熟路。但演奏和教学又是两回事,举个例子,又一次,我带着一群外国老头老太太学中文,本以为我讲了那么多年中国话,总不至于冷场吧,但一个小时的课,我起码犯了半个小时的尴尬症,真不知道从何说起。提到这个,也是想告诉大家,慎重选择钢琴老师,不仅要有好的专业素养,还需善于教学。

第二,学琴目的偏离音乐,为了考级,为了比赛,为了表演是一些家长,或者琴友的通病。记得我学琴的那些年,考级固定曲目会花三四个月时间准备,大约有四首。一年里其他时间老师会循序渐进给你安排适合你难度的各类练习曲,奏鸣曲,协奏曲等等,练力量,手指灵活度,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不过也有另外一群盆友,纯为考级而生,无基础无渐进,纯粹生练,硬上,学琴的日子每天都练考级曲目。这样的琴友,至少我觉得,是悲哀的。当你没有扎实的基本工,好的手指灵活度,以及对作品自身的理解,你也很难感受到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触,可能有的只是负担吧。技术性强的动作需要大量枯燥的训练和时间的堆积,所以说基本工真的真的很重要!另一个方面,家长们真的都对孩子们给予厚望,与此同时暗自较劲。。。。我现在还清清楚楚记得学琴的那些日子,每周回课,每天练琴,无论是生病还是纯粹不想练,每天的至少一小时是怎么怎么也逃不掉的。我兴趣最高的时候就是回课后老师布置了新的曲目,我觉对是飞奔回家掀开琴盖就练到邻居投诉,最无聊的就是回课没有过关,老师说再练一个星期,下次再看好了。。。孩子嘛,总是贪玩的,但无论你多不想练,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会苦口婆心的告诉你,都是为了你好,以后就知道了。。所以啊,我在考完了级之后,觉得的是一种彻底的解放,今后再也不用为了谁的目标为了谁的喜好而练琴,甚至,我可以对钢琴说个暂时的再见。

第三,究竟是西洋古典还是中国古典?这个其实是最近困扰我的问题,不知道是所有中国学生的感觉还是当年教我的老师的偏好,中国老师钟情于给学生布置中国传统古典音乐。我和当年认识的那群琴友,无一不弹过彩云追月,沂蒙山小调,绣金匾,牧民歌唱毛主席,草原小姐妹等等一些列相当相当传统的古典民歌,但是啊,这些孩子们真的喜欢吗?这些真的是古典钢琴吗?我不是崇洋媚外,甚至说这些曲子的调调,或着韵律对于我而言比重弹莫扎特肖邦还有感觉,我也开始打心底觉得他们是好听的,但是,这始终不是这个乐器最初产生之时或着发展鼎盛之期的音乐。有中国特色,好,有文化共鸣,好,但我却始终不认为这是我心里古典钢琴音乐该有的样子。至今我脑海里最深刻的演奏画面,是关于肖邦的,记得弹肖邦时老师讲起这位钢琴诗人说,他演奏的时候总会有一群年轻贵族女子围绕在他身边,坐在地上,或是手支着脑袋趴在琴边,享受音乐。  当你真正开始听西方古典音乐,演奏古典音乐,感受手指细微触感所带来的音乐变化,想象百年前古典音乐家演奏的的时候,会感概,这才是宫廷乐吧,细腻而优雅。

总而言之,音乐不是炫耀的手段,更多时候是一个人的世界。想学琴,寻觅一个好老师,演奏和教学同样重要,还有就是,多弹古典也多听古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