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4-11 08: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一下自己的经历吧。从幼儿园开始正儿八经的学手风琴,后面到三年级转钢琴,但只学了不到半年就因为自己身体原因没有继续,蛮遗憾的。想学钢琴一直是一个心结。小学毕业的时候,很想重新学钢琴,但发现身边的学琴的伙伴们都各种通关十级,觉得还是算了,自己也只能学个皮毛,何必呢。在以后中学、大学的求学生活里,总是想想,嗯,要是自己会钢琴多好,但也总只是想想。自己从小对音乐就特别喜欢,高中毕业的时候家里还说要不要学点乐器,大学生活也能丰富一些。然后我居然跑去学了一暑假古典吉他~~~我觉得爹妈的意思是学个吉他泡妹子。。。但很遗憾,我一直拉不下脸跑到女生宿舍楼下弹唱(再说了我学的古典吉他怎么弹唱)。。。
扯远了。留学美国读博。机缘巧合和朋友去了学校音乐系的钢琴房转了转,心里的钢琴情结又被勾出来了。在暑假空余的时候,我居然就真的决定要重新去接触钢琴了!用“重新”这个词还是比较勉强的,毕竟自己小学的时候也就学了半年琴,重来不敢声称自己学过钢琴,因为我知道,后面别人就会接着问,“啊,你小时候也学钢琴的呀,你几级?” 然后我就肯定囧了嘛~实际上,就是从零开始学钢琴,嗯,成人学琴,因为我连五线谱都已经不会看了。
我一开始打算自学的。先重新学五线谱,不难,就是看得慢。后面去书店买了约翰汤普森的教材,因为我记得我小学三年级学的就是这个教材(好像一套有五本)。拿着书自己到学校琴房练。老实说嗯,蛮害羞的,毕竟拿着本儿歌教材去弹感觉好low。。。自己也上网看看论坛,从别人的帖子中发现大家一直都在强调老师的重要性。我是一直想把钢琴弹好的,而且是把她作为以后一辈子的爱好,确实希望能好好打基础。所以自己学了一个月之后就去找老师了。
找老师走了点弯路。一开始在我们当地找了家暑期的music school,就是暑假培训班之类的。老师给安排的教材是Alfred的什么adult piano lesson,我真的是对这本书喜欢不起来。感觉就是练一些速成的通俗曲子,或者阉割版的名曲。我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学习钢琴的正儿八经的路子。我喜欢的是古典钢琴曲,喜欢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也知道正规的钢琴学习应该是一步一步从拜尔、车尔尼599、849、299、740这样一部一部走下来的。于是我从那个music school退了。我想看看有没有可以指导我古典钢琴的老师。
在美国学古典钢琴的肯定是不少的,而且有大批的华裔子女(华裔父母总会倾向于让孩子学一门乐器),所以教古典钢琴的老师肯定是不会少的。我在网上搜了下我们当地的piano private teacher, 找了一位经常作为我们州钢琴比赛评委的老师。后来发现,真是位好老师~
老师是乌克兰裔,丈夫是我们学校物理系教授。她自己在家开办钢琴studio,专门指导学生。客厅两台三角钢琴(其中一台是斯坦威的baby grand),帅瞎我了~第一次见面,我和老师说我现在是成人学琴,想弹古典曲子,有可能吗?老师特别和蔼,说喜欢古典钢琴曲很好呀,弹到什么程度靠自己,还问我最喜欢谁的曲子。我说肖邦~ 老师说她也很喜欢~~~问了我什么基础,我说现在就会弹些儿童曲子,还有献给爱丽丝,自己学的,野路子~她说弹弹看。我就特别兴奋滴在斯坦威上弹了。我在找老师之前确实自己已经学会献给爱丽丝了,完整版的,自己没事暑假里练的。曲子总的来说还是还是流畅的,就是最后面的一串琶音磕绊了(毕竟野路子没有基本功。。)。老师说自己学弹到这样挺不错的,说完就跟我商量要弹些什么教材了。
先是说让我去买一本音阶琶音的书,这个很重要,坚持练基本功。然后是一本拜尔钢琴教材,说是让我自己弹,练视奏用,以后回课的时候也不check,有问题问她就行。接着是一本车尔尼的选集,就是599、849那些里面选出来的集锦,针对性比较强。看到那个书,我就忽然觉得自己是学院派了啊,窃喜~然后是一本introduction to chopin‘s early work,肖邦的一些简单的曲子,高兴坏了啊,最喜欢肖邦了。大家不要以为我拔苗助长一下子练多难的肖邦曲子啊,里面的曲子真的都是入门的啊,第一首是a小调圆舞曲,大家应该有印象的。我感觉还少了点什么,问老师需要练哈农吗?老师说“Hanon is for students who cannot handle Czerny”(hold不住车尔尼的才去练哈农。。。。。)
就这样正儿八经的开始跟着老师上课了呀,我的成人学琴生涯正式开始了嗯!不好意思写了太多流水账。我谈一谈这一年多来和老师上课的感受和我自己练琴的体会:
练琴首先是练音乐。弹琴是要造出好音乐来的,不是学习机械敲击。老师特别重视曲子音乐性的培养,经常让我边弹边唱旋律,感受曲子的美。我小时候受过手风琴训练,加上平时自己乐感也不错,弹琴的时候节拍是稳的,没什么问题。但弹肖邦浪漫派的作品,有时候在一些乐句喜欢自己抒情,变一些节奏,搞搞rubato。但回课的时候,老师经常对这些处理不赞成。她让我先唱,把我随意抒情的节奏唱出来,看看会好听吗?我才明白,自己娇柔地变节奏的处理方法,唱出来根本不好听。真正的rubato是自然的,是具有可歌唱性的。我这么啰嗦地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成人学琴首先要懂得欣赏什么是好的音乐。有可能你自己摇头晃脑陶醉其中弹出来的音乐是不好听的~慢练。慢慢地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弹,老师还强调要用比较重的力度弹,这样手指的反馈记忆会比较强(不知道和国内强调的高抬指是不是一个道理)。当然,真正弹奏的时候要放松地弹。一开始视奏能力不强的时候,左右手分开练是最有效率的,比两行一起看慢慢扣音符快多了。我自己体会到的左右手分开练的一个好处是,在我看谱慢的时候,我把右手旋律练熟了,看谱的时候往往只要专注于看左手的。音阶琶音要坚持练。我一直坚持的想法是,成人学琴真想学出点东西来给自己交代的话,一定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我知道有人说没有童子功的训练不可能练出来。但这其实真心取决于你心中渴望要达到的高度。我不想扯什么十万个小时的理论,但大家想想看,真的把勤奋训练贯穿于生活的始终,这样的积累量是很大的。好好练,我们也能像从小学琴的孩子们一样,一步步地走到肖邦、李斯特的门前,不是吗?难的冬风练习曲不说了,坚持练音阶琶音的,要弹出土耳其进行曲是可以的呀。坚持看谱弹奏,提高视奏能力。不少人喜欢弹熟了背谱弹,但在开始阶段是不利于培养视奏的。而且这时所谓的弹熟了其实依赖的是肌肉记忆。我个人的经历是,经常弹着弹着弹蹦之后就忘了怎么接下去了,很想从头找一个点开始。培养固定调。不少想要学琴的成年朋友,肯定是因为自身乐感也是比较好的。但之前要是没有西洋乐器基础的话,很可能在学校教育里一直都学习简谱。简谱唱起来容易,旋律感强,但是熟悉简谱之后,内心建立起来的首调唱法很难改的。打个比方,我相信不少朋友听一段旋律,很容易就在内心哼唱出“哆来咪”的简谱吧,也就是说听到耳朵里的音乐一直都自动反应成C大调的(或者a小调)。但弹琴的时候,你弹个不是C大调的音乐,但是内心不自觉地唱成C大调是很难受的,两者很冲突。所以还是要多感受感受钢琴上各个键的绝对音,建立固定调的概念,摆脱首调音感的困扰。当然了,弹点调性不明显的、半音多的曲子,首调就比较容易被压制下去了。
感觉自己啰啰嗦嗦扯了一大堆,还想说几句。钢琴带给自己的意义是很大的。我一直觉得,我脑海中曾经萦绕过的念头、冲动,即使当时没有实践,但它们总是时不时的跳出来,我总归会去实践。学钢琴就是最好的例子。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在留学读博压力那么大的日子里,居然都还是尽量保证每天至少练习一个小时的琴,我应该是真的喜欢她。我们音乐系大门晚上10点半关,之后就不能进去了,我好长一段时间都是10点半关门之前进去,然后弹到12点回家。节假日音乐系不开的话,我也偶尔去隔壁的教堂练,大厅里有台三角,老师说里面的人很nice,可以练的,她以前有学生也在里面练习。每周去老师那上课,我都充满期待。我想和广大的成年学琴的朋友一起共勉,将这个爱好一直保持下去。
希望大家学琴愉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