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4-15 17: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目标是演奏音乐,我的答案是肯定可以,而且可以弹的很好;如果是为了演奏钢琴,我不确定,因为没见到多少人在这条路上可以坚持到成功。我所指的演奏音乐是用钢琴或是其他乐器演奏任何你喜欢的曲子,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趣味;我所指的演奏钢琴是追求演奏技术、甚至是指法上的无懈可击,日复一日的练习某个段落,完成一些你既不喜欢也不明白所以然的曲子。
就我的接触来看,有些器乐教育模式,对技术的刻板要求,甚至对指法的要求,到了舍本逐末的地步了。而应该要求的,反而根本顾不上。我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问题,更重要的,发表一些我学到的宝贵思想和一些我的想法。
比起其他艺术形式,音乐与语言最为相似,甚至可以说,音乐本就是一种语言。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很流利的说一口母语,可以非常清楚的表达自己,而不是等待掌握一本初级的字典之后才开始说话。孩子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表达自己,和大人和这个世界沟通。
相反,我们成年人学音乐却经常目标不明。如果不明确自己学钢琴的目标那么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会半途而废,因为一开始的目标就是错的。常见的有为了提升气质——显然这个短期做不到;为了陶冶情操——这词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什么意思;还有为了讨男、女朋友欢心——很快就发现达到这目标的手段太多了,学乐器是最蠢的一种,于是放弃。其实学钢琴、学任何一种乐器目标只有一个——演奏音乐,进一步说,演奏自己喜欢的音乐。这点,由于艺术教育的缺失,国内绝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清楚,尤其是广大琴童的家长们。
前面之所以说,孩子们不是从背字典开始学语言一样,技术上的过度准备,是我们学音乐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也难怪,早早教会你弹曲子,或者,教会你自学曲子的办法,大多数教学机构都没法活了。但这个影响到人们的普遍意识就不对了。还是那句话,乐器只是演奏音乐的手段,这个手段有高端有粗浅,但如果一开始就是奔着学手段,而忘了是为了表达自己,不正相当于先背字典再说话吗?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曲子来说,都不会要求太高深的技术、技巧。话说回来,技巧也是最容易提升的,任何成年人认认真真花一个月总能把哈农弹一遍吧,而这个,对于钢琴的入门直到演奏一般的音乐已经敷用了。再说句得罪人的话,指法、手形只是一种相对有效率的演奏模式,但不是唯一的。而且,别人看见你的手形不好指法不对,但是你能听见吗?
忽视其他要素,技术的过度准备,日复一日的弹练习曲,造成了对音乐中其他的要素准备不足,导致真正到演奏曲子的时候,还是顾此失彼,最后导致信心受到打击。音乐的要素其实有很多,对音高的感知,对音长的感知,对音乐中留白、呼吸的理解,对节奏,以及国人最缺乏的律动的感受力、对力度的理解等等,如果勉强将这些也算技术的话,最起码,音乐中的情感就绝对不是训练出来的。
不善思考。成年人最大的优势应该是思考能力,但很少人去用,而去盲从一些普遍的概念、方法,甚至追求一个错误的目标,在音乐学习中,这个问题也是普遍从在的。另一方面,成年人思考的过多,太追求条理、完美,也导致学习音乐的不顺畅。这世上很多事情,根本没有事前想的那么复杂和困难。
具体到学习的过程,有老师教是最好的,但一定不能放弃思考,看到情形不对,立马闪人。对于成年人来说,现在在学习材料如此全面和容易获取的情况下,自学任何东西都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自学,我觉得有具体的方法:一听二慢三跟。
听和慢我在另一个回答里面说了,就不重复了,有兴趣请移步这个视频当中的扫弦节奏是怎样的?怎么才能扫得那么快速?
跟是跟随喜欢的演奏家的录音,一起弹奏熟悉的曲子,找到互相对话的感觉,看看他是怎么表现的,怎么处理的,这样练习一段时间,会找到如有神助的感觉,因为音乐本就是灵魂层面的东西。
最后推荐:
John Novello《The Contemporary Keyboardist》这是本比较早的书了很全面,观念也非常好,暂时没看到译本。
Victor Wooten的《The Music Lesson》,我的很多观念受这个启发很大,一定程度上改变我的人生观。
还有一段Victor Wooten的TED视频,有一个基本的介绍,也非常好看!
Victor Wooten 音乐是一种语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