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5-15 17: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虽然不是钢琴专业我都看不下去你题目里说的这些了……
嗯怕你理解错误,补充一句,我是看不下去你的抱怨………
下面我这个理工男从科学的角度说说我对你这些抱怨的理解哈:
1,“让学生摆手型,却要强调放松;”
手型可以决定你发力的传导中间有没有无谓并不可控的损耗,比如指节塌陷,那你下键的时候这个指节就会吃掉一些力量,更致命的是,吃掉多少不受你控制。而放松是一切运动能否精确的根本,不放松的话,你的肌肉就会有不合理发力,力量就会被无谓抵消(并加剧疲劳)所以两者的最终目的其实一样。
2,“明明一个手型要花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偏偏要说这叫“自然手型”;”
可能有些练武奇才就是比较骨骼清奇才适应不了吧,不然你全身放轻松不用力看看是不是所有关节都保持一个微弯,手是不是就是那个半握球的形状?其实我觉得你会适应不了也还是没找到那个发力时力传导的角度,所以动作容易变形,或者就是真的手太小或力量太小。
3,“又要求高抬指,又要求贴键;”
这部分我学艺不精,不能保证说的都对,我是从我玩音游的感悟中来理解的。高抬指我的理解主要是训练手指独立运动的能力,真正演奏的时候如果用得到高胎指,可能是为了力度和节奏准确性吧(为什么鼓手打鼓的节奏容易准?因为每一下敲下去的动作够大。动作大真的有利于节奏准确)贴键我的理解是训练感受下键瞬间的那个手感,那个手感可以决定你下键的速度,下键的速度决定力度。高抬指或不高抬指,在接触琴键前那段运动其实都是不影响音色力度的不是吗,有影响的是接触琴键之后。
(但一般老师不会故意让你既高抬指又贴键吧?我总觉得你的理解有哪不对,老师说的是触键吧?)
4,“既讲“触键”,又讲要求“弹到底”;”
触键就是我上面一条说的,感受下键的过程,可以快,可以慢,可以先快后慢,可以先慢后快…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弹到底这没错啊,因为,钢琴的原理就是按键去触发击锤,如果没有按到底,击锤的运动就会不完整,不完整会造成它收回的动作会不正常,在接触琴弦时有不应该出现的停顿,这个停顿会造成琴弦震动被阻挡,音质劣化。
这部分你要体会的话,可以拿一个鼓(玩具鼓就行,真鼓更好),用手像弹脑瓜崩那样去弹弹鼓皮,你会发现,如果你不去体会和鼓皮接触的点,一味弹下去,打出来会是没有共鸣放屁一样的pia一声,因为你手让鼓皮震动之后没有及时离开鼓皮。而如果是像触电一样,弹上去马上跑,鼓就会发出正常的pong一声。钢琴原理也差不多的。
5,“要有力,又嫌弹得太“炸”;”
弹的太炸一般是指每个音力度都强,没有对比没有流动,和单音意义上的有力不是一回事。拿唱歌比喻一下,当兵的唱军歌,就叫做“炸”,中国好声音就叫做“有力”。还是精确控制力和音乐鉴力两块的问题,前者跟手型、触键关系巨大,后者则需要多听以及多听老师的话……
6,“要轻,又不能“虚”……”
虚一般也是指下键不彻底,这部分看4就好了,解释是一样的。
大概这样,其实一切都很可以理解,不是那么容易体会到的,我小学学键盘时候也不理解手型,大学重新找老师学钢琴的时候也体会不到弹到底的意义,但时间久了就都想通了。个人建议弹琴多动动脑子,体会身体给你的反馈,体会到了并用正确的方法练习,你就会突飞猛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