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piegesq - 

学钢琴过程中有哪些莫名其妙的说法?

[复制链接]

0

主题

347

帖子

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
发表于 2019-5-15 17: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莫名其妙但是挺有用的…












弹琴之前用你的小丁丁对准中央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8

帖子

27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3
发表于 2019-5-15 17: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完全不必来这抱怨,这些几乎每个学琴的人,并且用心思考过的人,都会质疑的。信我的,你拿台新琴试试这些东西你就明白一些声音的变化了。
初学者最开始是必须要摆手型的,然后高阶一点的才是放松。初学手型,肯定紧张,但是过一段时间必须要学会放松。至于为什么要摆手型,知乎随便搜搜都有很多不错的长篇答案


高抬指,是要练一辈子的,那个对手的快速发力很有帮助的东西。贴键,不是把手贴死在键盘上,另外这是一个稍稍高阶的东西,如果初学就贴键,那就是危险的。弹琴不是就这两钟触键方式,而且一个演奏者每天的练习,各种方式一个都不能缺的。
钢琴领域「玄学」太多了,有些是真的玄学,有些其实是事实。然而把它们区分是需要大量地在钢琴上实践的。甚至许多钢琴家也常常说出完全凭借感觉,产生错觉,并且把它讲出来。
先举个例子,和钢琴产生了感情,认为钢琴是有感情的一样东西。和乐器相处是你了解它而不是它了解你,如果说它能有感情地了解你和你相处,那我后面的话您都不要再看下去了。
有些东西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错误的解释会考让它成为玄学。
举个很简单的玄学的例子,钢琴下键后,除了踏板可以使这个音的变化,手部的其它任何多余动作都都是无效的。然而很多人喜欢在下键后的动作上大做文章,手揉啊揉啊揉 ,呵呵。多余的动作,产生的作用,不作用在钢琴上。而是产生在演奏者身上,一些看似稍稍有些多余的动作(比如弹和弦时手稍稍向前推),对演奏者的演奏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个玄学就是弹弱而不虚。那个p,pp,ppp,有些人总是强调虚这个概念。音只有音量强弱的概念而没有虚的概念。其实不是音弹虚了,是手虚了,失去对琴键的控制力,你弹得那一组音之间的关系坏掉了。还有一种所谓的“虚”就是弹的时候下键没有弹到底。下键到底是最易控制琴键的方式,弹弱可以慢下键啊。
如果说「弹出最后一排观众都能听清的ppp就是不虚」,那我代表人类科学技术向你致敬!


弹和弦对手指独立性要求非常高的,键子高度不一致,还要每个音不一样响。初学弹齐弹得一样响就行了,高阶一点还要每个音都不一样响。如果在弹的时候能稍稍向前推那么一点点,会弹得很齐而且音色很柔。这是布伦德尔说的,最开始我并不相信。实践表明,是非常好用的办法。如果要比较炸的音色或是突出不和谐的音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只要有人不满意,一定不停地更新,力求说出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7

帖子

2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6
发表于 2019-5-15 17: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几个,还真的都不矛盾。我告诉你几个矛盾的:
要你弹得好,要你练得少 = 矛盾
要你弹得好,要你练得快 = 矛盾
要你弹得好,要你很开心 = 矛盾


你的这几个:
明明一个手型要花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偏偏要说这叫“自然手型” — 正确的手型需要适应才会变得自然。
又要求高抬指,又要求贴键 — 高抬指是必需,有的老师不要求,我不同意。日后高速跑动需要高抬指的底子,不然你手指会滚。贴键,除了追求音色,是一些高速段落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没有高抬指练过,贴键会没力。
既讲“触键”,又讲要求“弹到底”;— 我和你讲,大部分弱的段落也是要到底的。轻弱是手指触键的速率和发力方法决定的。当然到底也有不同的到底程度。
要有力,又嫌弹得太“炸”;— 我猜你说的炸,是发力突然或者手指一关节过度挺立造成的,也是分句不细致、歌唱性不够、旋律线不完整造成的。不过怎么说呢...见仁见智。比如我到今天还觉得阿什肯纳齐很炸,我不喜欢。
要轻,又不能“虚”…… 这是肯定的啦。虚,就是没到底。弱,不是轻轻弹,手指的肌肉都是要加倍控制的。反而forte好弹。忘了哪个钢琴家说,ppp的音阶是最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9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9-5-15 17: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钢琴是熟能生巧的东西,没有学到一定程度是体会不到的,老师并没有错,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教学方法也没有错。
摆手型,手型很大程度是习惯的问题,习惯养成之后当然就变成自然手型了。
高抬指是为了训练你手指独立性,贴键是要你大臂放松,手指放到琴键上。
触键当然是有讲究的,再有力的弹奏,也是要控制的,不然必炸,再轻的弹奏也要让每一个音落实,不然可能会会忽轻忽重,听起来会不稳定
再者,学钢琴有一大半的功夫要用在磨耳朵上,慢慢你就能听出音色的区别了。什么是太炸,什么是太飘,什么是好的音色,只是在你脑中还没有建立这些概念罢了。
多听,多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2

帖子

25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4
发表于 2019-5-15 17: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虽然不是钢琴专业我都看不下去你题目里说的这些了……
嗯怕你理解错误,补充一句,我是看不下去你的抱怨………
下面我这个理工男从科学的角度说说我对你这些抱怨的理解哈:
1,“让学生摆手型,却要强调放松;”
手型可以决定你发力的传导中间有没有无谓并不可控的损耗,比如指节塌陷,那你下键的时候这个指节就会吃掉一些力量,更致命的是,吃掉多少不受你控制。而放松是一切运动能否精确的根本,不放松的话,你的肌肉就会有不合理发力,力量就会被无谓抵消(并加剧疲劳)所以两者的最终目的其实一样。
2,“明明一个手型要花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偏偏要说这叫“自然手型”;”
可能有些练武奇才就是比较骨骼清奇才适应不了吧,不然你全身放轻松不用力看看是不是所有关节都保持一个微弯,手是不是就是那个半握球的形状?其实我觉得你会适应不了也还是没找到那个发力时力传导的角度,所以动作容易变形,或者就是真的手太小或力量太小。
3,“又要求高抬指,又要求贴键;”
这部分我学艺不精,不能保证说的都对,我是从我玩音游的感悟中来理解的。高抬指我的理解主要是训练手指独立运动的能力,真正演奏的时候如果用得到高胎指,可能是为了力度和节奏准确性吧(为什么鼓手打鼓的节奏容易准?因为每一下敲下去的动作够大。动作大真的有利于节奏准确)贴键我的理解是训练感受下键瞬间的那个手感,那个手感可以决定你下键的速度,下键的速度决定力度。高抬指或不高抬指,在接触琴键前那段运动其实都是不影响音色力度的不是吗,有影响的是接触琴键之后。
(但一般老师不会故意让你既高抬指又贴键吧?我总觉得你的理解有哪不对,老师说的是触键吧?)
4,“既讲“触键”,又讲要求“弹到底”;”
触键就是我上面一条说的,感受下键的过程,可以快,可以慢,可以先快后慢,可以先慢后快…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弹到底这没错啊,因为,钢琴的原理就是按键去触发击锤,如果没有按到底,击锤的运动就会不完整,不完整会造成它收回的动作会不正常,在接触琴弦时有不应该出现的停顿,这个停顿会造成琴弦震动被阻挡,音质劣化。
这部分你要体会的话,可以拿一个鼓(玩具鼓就行,真鼓更好),用手像弹脑瓜崩那样去弹弹鼓皮,你会发现,如果你不去体会和鼓皮接触的点,一味弹下去,打出来会是没有共鸣放屁一样的pia一声,因为你手让鼓皮震动之后没有及时离开鼓皮。而如果是像触电一样,弹上去马上跑,鼓就会发出正常的pong一声。钢琴原理也差不多的。
5,“要有力,又嫌弹得太“炸”;”
弹的太炸一般是指每个音力度都强,没有对比没有流动,和单音意义上的有力不是一回事。拿唱歌比喻一下,当兵的唱军歌,就叫做“炸”,中国好声音就叫做“有力”。还是精确控制力和音乐鉴力两块的问题,前者跟手型、触键关系巨大,后者则需要多听以及多听老师的话……
6,“要轻,又不能“虚”……”
虚一般也是指下键不彻底,这部分看4就好了,解释是一样的。
大概这样,其实一切都很可以理解,不是那么容易体会到的,我小学学键盘时候也不理解手型,大学重新找老师学钢琴的时候也体会不到弹到底的意义,但时间久了就都想通了。个人建议弹琴多动动脑子,体会身体给你的反馈,体会到了并用正确的方法练习,你就会突飞猛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19-5-15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老师觉得我弹得很放松,有时候又说我动作很僵硬,可我自己真的。。一点都感觉不出来,永远很努力,却永远猜不到下一节课是挨骂还是受表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0

帖子

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2
发表于 2019-5-15 17: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学琴,对此有超多困惑。
中途换了个老师,大概是六年级的时候。于是一切都不对辽?第二个老师说之前的方法完全错误,要从最开始纠正,甚至还比不上完全没学过的学生。于是又从最基础的学起(虽然第二个老师是厉害很多没错)。
记得第一节课的时候,她说手指越硬越好,手臂要放松,但是手型要像握着鸡蛋一样。感觉莫名矛盾?
啊还有手小,跨度就不大,手大手指长的更适合弹琴。
对于曲子的处理,常常是上节课一个说法,下节课另一个说法……摸不着头脑。
好几次,我偷懒回家根本没练,一周后去学琴,老师说进步很大,一顿夸奖。偶尔踏踏实实练却被说毫无进益。这就是传说中的顿悟么?
表演前的练习,对身体动作的设置常常夸张到让我头晕emmm比如屁股从琴凳上快速弹起落下?头贴近琴键仿佛在聆听声音?等等等等。当时都照做了,但是很多时候我还蛮怀疑这样的动作对于声音的处理是否有所进益……
读高中之后其实就弹得很少了,都是一些自己的年轻时的感受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发表于 2019-5-15 17: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握鸡蛋
明明放在膝盖上是最自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0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9-5-15 17: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小时候上钢琴课,弹到高潮部分,听到老师大喊注意前紧后松,我咬紧牙关放了个大响屁!成功弹出了sf效果!
老师说我弹得越来越有味道了……
好多年后我才明白什么是前紧后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8

帖子

2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2
发表于 2019-5-15 17: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莫名其妙无法自圆其说的那些人弹得肯定不怎么样,自然也教不出来
再者,老师说半天,学生自己没听明白,课上不问,私下质疑,不好好练琴的,老师:怪我咯
不明白这些手型、放松、高抬指问题,自己去查专业论著,你就会发现,一节课只讲理论就没办法讲演奏,so,根本就没有所谓'莫名其妙'这个说法……学钢琴可不是填鸭式教学,要自己练的好伐,练的多了就会理解上述了
搞笑的问题来了,学武功,内功心法与外功身法之间有啥关系呢……你不去练,也不请教,怎么成为大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