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官方微信

钢琴世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楼主: daomei

为什么二战时期日本不和中国议和?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5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19-5-17 10: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祸根在石原莞尔靠918当上了将军。
不管哪只军队,当将军都是非常难的,光有实力绝对不行,机遇是必须的。而入侵东北建立满洲国时,石原还只是关东军中校参谋,离参谋长老远。因为这件事当上将军,进了军中央担任作战部长,制定整个日本陆军的作战计划。
日军的下克上倾向很早就有,但是基本没有成功的,所以主流军官都不动这心思。现在有了成功的例子,彻底失控了。
石原当时在日本的名气大到什么程度呢?小泽征尔的名字就取自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
无论是对苏作战还是对华全面开战,都比918靠谱太多了,你说我赢不了,石原前辈当年出征的时候吧啦吧啦吧啦。石原最后彻底彻底死心离开中央,也是因为77事变后手下科长拿旧事喷他:我们就是在重复先辈的做法啊!
过河拆桥,这是人品问题。所以石原干不下去了。
后面的是就顺理成章,中国人不投降,这仗不能再打了,但是如果我再打一下,说不定就降了呢?说不定就是我当将军了呢?


另一方面,日军的传统也起了很大作用:人比武器重要,精神大于物质。
这个问题中国军队也有,因为在创立期,两国军队在物质上都是很贫乏的,也没别的办法,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政治正确。
而日本人喜欢钻牛角尖的特点和这个传统结合起来就彻底坏事了。他们直接扩展成了:实力对比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亮剑精神!
军校考试,考官问你:我军和敌军相遇,如何应对?
你要是回答:敌我兵力对比如何?现场地形怎样? 你就完蛋了。
正确答案是:进攻!分割包围歼灭敌人!
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进攻成了日军的政治正确,谁敢提防御谁就是给日本抹黑,是民族的罪人。
撤退?直接拉出去枪毙。
英帕尔战役中,日本十万大军断粮一个月,每天饿死几百人,从方面军到中央,愣是没人敢提撤退的事,最后逼得前线指挥官造反,自己带队伍撤下来了。
中国前线的日军有这么惨吗?不是还没饿死人吗?那不就得了,你们愿意当民族的罪人你们自己去,反正我绝对不撤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97

帖子

2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8
发表于 2019-5-17 10: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这样讲。日本一直在提条件想议和。
从国民党政府和蒋这方面讲为什么议和不成
其实39年前,有过很多次接近达成了。蒋不是什么贞洁烈妇,身段柔软的很。一度要把东三省,华北,内蒙连带上海都交出去。换个偏安一隅岁月静好。
然后就是日本人突然来了一个“不以蒋为谈判对象”的近卫声明(实际上是三次)。可能当时打的太顺,飘了。
这一下子就动了蒋的逆鳞。从这以后,国府和日本的所有接触,都在谈这一个事:日本必须把所谓的“不以蒋为谈判对象”这句话给吃回去。日本当然不同意。
形势起起伏伏,到最后44年了,日本家底赔光了,小矶国昭上来说,行,我把这个声明吃回去。然后蒋还就真的接着谈了.... 44年对日和谈啊,战后把美国人都给惊着了。问蒋你咋想的,蒋琢磨了一下,回头把搞和谈的哥们给枪毙了(同样的事情不止发生过一次,不过我们就只是终身监禁而已,还是相对比较讲究的)。所以说搞隐蔽战线的不会有好下场啊(不是我说的)。
为什么蒋对这句话这么敏感呢。
这就是大佬们最异于常人的地方。看近代哪些历史,这些大佬,混到多么悲惨绝望的境地,心里都不慌,没事还要勉励一下小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晓得不。但哪怕明天早上起来饭都没得吃,今晚睡觉前,还是要确保一件事,那就是,“我是老大,这群人还都听我的“。哪怕几乎混到了草寇的程度,明天去哪都不知道,今晚也要把不服的干掉。
为什么,饭没了可以要,枪没了可以抢。可是要做不得老大,那连命都不会剩下。你看多少大佬,战场上打的难解难分,都可以一笑泯恩仇,但要涉及到D争,哪怕只是捕风捉影,也必须你死我活。
这就是蒋为什么对这句话这么耿耿于怀。说句难听的,中国当时真亡了,他还可以搞个流亡政府继续自己的政治生活,跟着他的人也都各得其所,再不济也可以做安乐侯。但日政府这句话一说出来,那是叫他全家没有葬身之地,身死名灭,
换句话说,通过近卫声明,蒋把亡国的公事给变成了私人恩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0

帖子

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2
发表于 2019-5-17 10: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议和了,日本也不想打。只不过当时日本占据绝对优势,所以所谓议和其实是要中国投降。他们的做法就是所谓的“以华制华”,既然国民政府不投降,我们就找会投降的人议和。


近卫文麿声明(日本语:このえせいめい


第一次:(1938年1月16日)
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昭和13年。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内则不察人民涂炭之苦,外则不顾整个东亚和平。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帝国政府尊重中国领土与主权以及各国在中国的权益的方针,当然毫无变更。至昭和年间,帝国对东亚和平的责任日益加重。政府期望国民为了完成这一重大任务而更加发奋。


第二次:(1938年1月18日)
日本政府声明——虽国民政府,亦不拒绝今凭陛下之盛威,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
帝国所期求者即建设确保东亚永久和平的新秩序。这次征战之最后目的,亦在于此。
此种新秩序的建设,应以日满华三国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立连环互助的关系为根本,希望在东亚确立国际正义,实现共同防共,创造新文化,实现经济的结合。这就是有助于东亚之安定和促进世界进步的方法。
帝国所希望于中国的,就是分担这种建设东亚新秩序的责任。帝国希望中国国民善于理解我国的真意,愿与帝国协作。固然,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
帝国深信不疑,各国也将正确认识帝国的意图,适应东亚的新形势。特别是对各盟国的一贯厚谊,深表满意。
东亚新秩序的建设,渊源于我国的建国精神,完成这一 建设,是现代日本国民的光荣任务。帝国必须在国内各个方面坚决进行必要的革新,以谋扩充国家的整体力量,排除万难,为完成这一事业而迈进。
政府在此声明帝国一贯的方针和决定。
(选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第三次:1938年12月22日
日本政府,昭和13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现已感到,中国各地,复兴的气势澎湃而起,建设的趋势,日盛一日。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
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为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清除以往的偏狭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换言之,日本直率地希望中国进而同满洲国建立完全正常的外交关系。
其次,因为在东亚之天地,不容有“共产国际”的势力存在。日本认为,根据日德意防共协定的精神,签订日华防共协定一事,实为调整日华邦交之急务。鉴于中国现实情况,为充分保证达到防共的目的起见,要求中国承认在防共协定继续有效期间,在特定地点驻扎日军进行防共,并以内蒙地方为特殊防共地区。
在日华经济关系上,日本既不想在中国实行任何经济上的垄断,对理解东亚新形势,并相应采取善意行动的第三国的利益,也不要求中国加以限制,始终只求日华的提携和合作发生实效。即要求在日华平等的原则上,中国承认帝国臣民在中国内地有居住营业的自由,促进日华两国国民的经济利益,并且鉴于日华之间历史上、经济上的关系,特别在华北和内蒙地区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积极地向日本提供便利。
以上是日本对中国所要求的一个大纲。如能彻底了解日本出动大军的真意,就能理解日本在中国所寻求的,既不是区区领土,也不是赔偿军费,其理自明。实际上,日本只要求中国作出必要的最低限度的保证,为履行建设新秩序而分担部分责任。日本不仅尊重中国的主权,而且对中国为完成独立所必要的治外法权的撤销和租界的归还,也愿进一步予以积极的考虑。
(选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5

帖子

2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1
发表于 2019-5-17 10: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鬼子那点心理,就是跟赌场占了点便宜,不停敲诈勒索不停加码的混混差不多。
怎么说呢?愤青治国,觉得高层太软弱。只要强硬一点,何必去找鬼畜英美承认战果。
过去甲午赢了。后面是有英国人贷款支持的。三国干涉还辽。就痛恨俄国。
后来旅顺惨胜,就觉得国际社会不公。
至于918,直接就掀桌子,退出国联。
校长是多么爱好和平的人啊。最后打到南京还希望和谈。
但是日本当时就觉得,何必要找蒋介石谈判。
把首都打下来,蒋介石就是孤魂野鬼,核心区域全部丢光,弹压不住地方军阀,自动消退。
所以日本发表声明,甚至不以南京政府为谈判对象,这是多么的侮辱人啊。
所以军部主导,还是下层无脑暴走的战争,指望政府能控制局势,是一种很不切实际的想法。
稍微有点正常想法的外交家,都会被认为是勾结外国的卖国贼。
所以指望有任何理智切合实际的和谈,是不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19-5-17 10: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国外交根本上决定于内政,日本国内分配问题搞的极为尖锐,老百姓生活改善太难,但老百姓又是中下层军人的主要来源,有条件议和根本没法解决中下层军人及其家庭的生活问题。日本上层为财阀所把持,中下层军官对他们根本就没有信任,否则就不会搞出226兵变大杀一番。
二战时期日本国民自身也苦不堪言
出身于平民的中下层军官们和上层财阀之间是阶级仇,自然下手毫不客气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相互猜忌,就算是有人议和也无法约束部队,甚至可能被直接天诛,所以谈判已经完全不可能,自然就走向了绝对主义的战争。一战最后鲁登道夫本身只是想停战,结果只是发出了提议就导致军心崩溃革命爆发也是基于同样的国内矛盾。
就像有的答主提到的辻政信那种,他之所以在战争时期不反思自己为什么老是要搞事情,到了战后当了议员才反思就是因为他战争时期地位还没有稳定,等到当了议员才算是稳定的统治阶级的议员,能封妻荫子了,所以才反思战争为啥不见好就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2

帖子

25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9
发表于 2019-5-17 10: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民党政府直到日本快完蛋的1944年都和日本谈过议和的问题。
而日本政府内部主张对华蚕食而非鲸吞的意见一直也没停过;典型代表就是策划了九一八的石原莞尔。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日本人提出的条件,老蒋也不敢答应。就算他敢答应,国民政府的政治合法性也会分分钟垮台;而日本侵华战争拖得越久,沉没成本就越高,就越难以抽身。毕竟在一个全民战争狂热的社会,哪个政治家敢说议和,那是要分分钟被扣上日奸的帽子滚蛋的。
特别是在联合国宣言和开罗宣言之后,明面上中国要承担对英美的同盟义务;战后美国人了解到1944年中日秘密媾和谈判后,还专门质询过老蒋。
最重要的是有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没有中共毫不妥协旗帜鲜明的坚定抗战,“逼蒋抗日”基本没有可能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5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19-5-17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倒是一直想议和, 中国人民不答应,美国爸爸也不答应。。


1940年8-10月


1941年1月,美国爸爸说,别怕有我呢,我借你钱。
美日谈判
美国口头反建议
日方解读美方的反建议


然后就珍珠港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6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8
发表于 2019-5-17 10: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3年以后,已经被美国在太平洋摁着打的日本迫切地想和蒋委员长求和,都快疯魔了,以至于重庆来个什么人物就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
最后发展到只要是和重庆高层有关系的,就是宝贝。比如那个发誓要死守南京的唐生智的弟弟唐生明,受戴笠之托假装投靠汪精卫,日本人连他家里有一部和重庆联络的电台都知道。然后呢,日本人就经常来嘘寒问暖,顺便探听重庆有啥精神。唐生明说唉我住的这一带经常停电啊,日军司令部竟然下令电厂对唐生明住的地方不准停电,保证他电台工作。
但为啥不成功?黄土埋嘴了,日本人还不想不松口,1944年还大言不惭地想双方恢复到七七事变前状态,逼中国承认伪满洲国。让人觉得这帮大日本帝国的精英智商堪忧。
造成这种窘境的不是日本人的智商,而是当时皇军到中国后的军阀化。别看都是陆军,关东军,华北驻屯军,华东华中派遣军自成派系,各有地盘,各自豢养自己的汉奸政权(关东军—伪满,华北日军—王克敏王揖唐,华东日军—汪精卫),他们互相之间的矛盾,堪比民国各路军阀。以至于汪伪南京的中储券进不了华北,华北的物资也不许运到汪伪地盘。表面是其实背后对重庆的谈判也是各唱各的调,自己都没法达成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9-5-17 10: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把战争当战争的少壮派马鹿们怎么可能议和,少数把战争当做政治的文官和军官,不是被天诛国贼就是被扔预备队,或者吓得不敢说话。这充分体现了政府指挥军队的重要性了,相比较对越自卫反击战,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揍越南一顿然后走人加上持续放血,从开战时就想好了怎么打以及怎么结束,这才是真正的为了政治而进行的战争,达到目的就及时收手,绝不贪心。倒是蝗国马鹿们,下克上发的战争自然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政治目的了,石原莞尔比较清醒,知道达到目的就该收手,但他的那些“好学生”们可没想这么多,自然会陷入泥潭。
开战前就应该想好自己目的是什么,计划采取的措施能否达到目的,开战会在国内国际带来什么影响,什么时候该停止战争,如果没想好这些,或许蝗军可以去祈祷一下天照大神保佑吧(dog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0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19-5-17 10: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日互相不了解,互相不信任。
我一直觉得国民党当时未必真了解日本大正民主政治崩溃后,整个日本政府已经控制不了军队,而是军队不断突破底线牵着政府鼻子。
我们现在其实看到了蒋介石看不到的一方面的信息,日本军队内部下克上,日本内阁内海军和陆军,皇道派和统制派互相抢控制权。
为什么这么说呢,九一八发生之前石原莞尔的满蒙问题之我见,公开主张利用中国东北解决大萧条下日本国内就业危机和经济危机,当时这个东西几乎是公开在广播里讨论。而就这种情况下张学良的直属东北军1931年依然大部分入关,只留下了三万人,同时期蒋介石也在四处发力,军事上进攻红军,政治上搞集权。关东军一个独走超出了张学良和蒋介石的所有预料。蒋介石的外交官肯定是向日本大使强烈抗议,日本大使当时都未必清楚发生了什么。一开始关东军这种独走还不算什么,东北问题国联搞调查,十分温和的调查结果一宣布,日本就退出国联,已经超出国民党对日的一般认知。


接下来我们就以国民党的视角看,1931年日本外交官说自己对九一八不知情,次年又搞出一二八和华北大量军事摩擦,日本外交官上来就说不知情,这种搞国民党对日本信任度直接耗完。而反过来现在以日本政府视角看,日本外交官是真不知情,从九一八开始到后来卢沟桥事变几乎所有中日军事摩擦都是中下层军官搞事带动日本政府承认既成事实。所有可能发生的日本军事动向都是不通知政府,那日本外交官更不可能知道。
继续以国民党视角看,娘希匹被耍了六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队又想复制九一八坐实华北日本利益的时候,国民党也不外交交涉了,反过来在上海开始咬日本人。日本人被咬疼,第一次政府表态开始发起总动员。那国民党更会认定日本政府就是玩诈骗言而无信。


当双方信任几乎没有的基础上,和谈已经不可能了。


再有就是,我们知道1941年偷袭珍珠港前,中日互相都没宣布开战,37年到41年四年间日本政府一直是以中国事变称呼这场战争,双方断断续续一直有中间人调停和接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QQ|钢琴世界 ( 陕ICP备16012637号-2 )

GMT+8, 2025-10-22 20:26 , Processed in 0.824294 second(s), 60 queries .

Powered by 钢琴世界 PIANOWORLD.CN

Copyright © 2015-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