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李云迪和郎朗钢琴水平到底孰高孰低?

[复制链接]

769

主题

2420

帖子

395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54
发表于 2019-5-23 08: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李云迪和郎朗钢琴水平到底孰高孰低?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18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7
发表于 2019-5-23 08: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大哥现在协奏曲基本演一次疵一次,根本不是一个level的啦。。可以不用再比啦

郎桑现在技术音乐都在巅峰,世界前三妥妥的。。

P.S 作为乐队队员(音乐节,各种团)与他们合作过不止一次。。嗯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2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8
发表于 2019-5-23 08: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郎朗属于那种霍洛维茨型的钢琴家,很全面,很会包装自己,爱面子,自身可能有许多遭人诟病的地方,但是弹得真的非常漂亮,让人基本上从音乐角度挑不出很大毛病,拥有非常好的音质和音色变化,很多曲子真的让人听了后感慨完美。而李云迪,个人认为他还不够成熟,好几场现场演奏失误连连,但是在一些CD里面他的演奏是很真诚,很干净的,他的肖邦听起来毫不做作,尤其是他十几二十岁那个阶段,真的非常喜欢他的演奏,尤其是冬风这首曲子,当时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至于二人究竟谁更厉害,平心而论,从技术上来讲(这里技术指的不仅仅是手指技巧,还包括对音色的处理,对气氛的控制,对音乐高潮低谷的判断力,即兴发挥能力,完全自然地通过手指表达内心理想音乐形态的能力等等),郎朗更胜一筹,李云迪则需要在朴实的演绎上加强和巩固自己的技术;而至于音乐内涵方面,我不好乱下定义,毕竟每个人听这两人的演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不好说谁的音乐更内在等等;但我觉得作为职业钢琴演奏家,钻研音乐是最为基本的一项工作,所以两人都应该会在这方面下苦功。我们不能通过外在的表现和他们给人的印象,来判断谁更有音乐思想和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0

帖子

2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0
发表于 2019-5-23 08: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人同岁,但李云迪2000年拿肖赛冠军时,郎朗已经是职业演奏家了(他小时候也拿过不少国际赛少年组冠军,就读柯蒂斯后老师要求他停止参赛专心学习)。03年郎朗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荣誉教授,后来郎朗在汉诺威开大师课,李云迪还在汉诺威就读。只能说李云迪因为肖赛在国内出名早,而国际上,两人同期无论是独奏还是跟高档次乐团合作,郎朗一直是远胜李云迪的。 唯一相似点,他俩同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2

帖子

26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5
发表于 2019-5-23 08: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霆的答案是外行的。希望您不要把這視爲人身攻擊。術業有專攻,就好比我對於漫畫也是外行。

攀比之心和排座次的習慣,大概不是中國人纔有。Top 100 榜單就不是中國專利呀。

我說于先生的答案外行,因爲裡面有很多模糊且似是而非的說法。例如說李雲迪擅長演奏細膩的作品,不太能理解貝多芬。無疑貝多芬的曲子比肖邦更 man,但 man 不等於粗放。更重要的是,由於音樂媒介(唱片和 MP3)高度發達,廿一世紀的演奏家對於蕭邦和貝多芬這種級別的作曲家不會存在「無法理解」的問題。關於兩人的研究文獻和錄音都汗牛充棟,想怎麼參考就怎麼參考。而且從趣味和美學上說,蕭邦和貝多芬都已經被分析了個底朝天,沒有任何難解的地方了。我認爲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只要稍微用點功夫,理解這兩人的曲子毫無困難。而對於諸如 Steve Reich 的 Come Out 或是 Varese 的「電子音詩」這樣的曲子,則並非如此。李雲迪理解貝多芬不會有任何困難。

一個職業鋼琴家如何選擇彈誰的曲子?這裡面肯定有 marketing 方面的考慮。李雲迪靠蕭邦鋼琴大賽成名,自然主要彈蕭邦。此外,鋼琴家自己的偏好也是一個因素。像 Glenn Gould 彈巴赫成名,但 1955 年錄完 Goldberg Variations 之後緊接着就說要錄貝多芬的最後三首奏鳴曲,也是叛逆性格使然。

于先生還說到郎朗從小勤奮,所以「能夠用大量練習來提高自己」。事實上一流的鋼琴家哪有不勤奮的?在李雲迪成名之前的 1990 年代,我在深圳藝術學校見過他練琴。當晚好像是在藝術學校有一場小型獨奏會,他就在藝校入口處的一個琴房練習蕭邦的「黑鍵」練習曲(Op. 10 No. 5),用極慢的速度反復、不厭其煩地彈。彈上十多遍,下來走一圈稍事休息,然後繼續。一直就這樣練同一首曲子。那是一個半公開場合,我和各種閒人都在圍觀(不記得當時在那幹嘛了),而他的專注始終如入無人之境。這樣的人難道不勤奮?用勤奮來區分李、郎二人,顯然是不合情理的。郎不過是有那麼一本書,對他受到的「家教」進行了渲染而已。

至於說郎朗的動作、表情,是沉浸在藝術中的自然表現,我也無法苟同。是的,沉浸在音樂中時,身體一定會有反應。但是你作爲聽衆的反應(例如聽電子舞曲時身體(小幅度)搖擺)是自然的,一個在舞臺上的演奏家的身體動作——我大膽說一句——100% 不可能是完全自然的。那一定是「設計」過的。

一個人站到了舞臺上就是在表演。鋼琴家也不例外。既然是表演,就不是「自然反應」。看上去自然的表演,才恰恰是刻意達到的效果。我認爲鋼琴家在舞臺上的一切都是設計過的。身體動作大,是一種設計。而如 A.B. Michelangeli 那樣的「身如磐石」,同樣是一種設計。他是選擇了讓身體不動,然後去強制自己執行這種「不動」,也就是說,去抑制自己的自然反應。在這一點上 Michelangeli 給人的視覺和聽覺感受非常一致:他的演奏風格也是非常克制的。

所有的鋼琴家,只要上了舞臺,面對了鏡頭,就是表演,就是刻意。郎朗刻意,李雲迪也刻意,Horowitz 也刻意,Glenn Gould 則是 20 世紀最大的刻意。刻意不是好事,不是壞事,只是事實。

所以,郎朗的身體動作的問題不在於刻意,而在於刻意得很差。當我們說郎朗品味低下時,指的就是這個。

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好的刻意:

Ivo Pogoreli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pFsMqVr3B8 (4'16'' 處高高舉起的右手)

最後,赵嘉琪的答案用 Richter, Horowitz, Pollini 來貶低李、郎二人,有失公允。人不能跟時間戰鬥,就連趙君最後說的 Kissin 也比李雲迪大 11 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8
发表于 2019-5-23 08: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对这二人的各种评价就不发了。
放一些国内的业内人士古典音乐爱好者的评价,最后再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吧。
1、李民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6328369498681344
来源:搜狐娱乐播报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
这是在(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2010年北京国际钢琴艺术节”)开幕前,对时任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的李民教授的一个访谈,总时长近1个小时,其中关于“郎朗和李云迪”的话题只是一小部分。大家可以去看下完整的视频,挺有趣的一期访谈。
主持人于莎莎很靓,那时她还没主演《极品女士》呢,知名度远没有现在高,说回访谈。。
在访谈中,李民教授谈到了举办钢琴艺术节的目的,以及音乐教育等许多方面。从谈话中,能感受到他的谈吐是非常有水平的,不仅幽默风趣,而且在谈到关于“郎朗和李云迪”的时候,他能结合着自己的个人观点,很客观的去评价两位钢琴家,尤其(02:03秒-02:17秒)这几句话,更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2、余隆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6330311121600512
来源:土豆网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
访谈中,谈到了关于李云迪和郎朗的“年少成名”,他同时为两位青年才俊叫好。
余隆指挥在说到郎朗时,有些激动。。_(:з」∠)_

3、韦丹文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6330517527494656
来源:优酷网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
这个访谈中,没有涉及李云迪的话题,放上来是想说明,韦丹文教授对郎朗演奏中“表情”的认可。注意!韦丹文教授这里提到的表情,不是指演奏者脸上的表情,而是弹琴时“表现的情感”,不要断章取义或别有用心地去扭曲。
当然,他说郎朗特别好,并不等同于他完全喜欢郎朗对各种曲子的诠释,而是称赞郎朗演奏的表现力非常强,可以毫无阻碍的通过双手把脑中的画面,从琴键上表达出来。
N重水印,最为致命!这视频到知乎已经倒过N手了...
视频中右侧的男子叫陈达,是周广仁先生的儿子,是一名钢琴教育家。最早,这个视频发布于他在优酷上一个叫“陈达谈钢琴”的用户中,里面还有很多视频,包括他多年在钢琴学习、教育中的个人感悟,和各种围绕着音乐的有趣经历,特别有意思和有意义的节目。记得有一次他在某期视频中说王羽佳没事也看,觉得很有趣,还说让他多发些。但后来这些都视频都删掉了,太可惜了。


4、严伯钧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6330709714669568
来源:优酷网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
视频中有三处需要纠正和补充下,不知是小严口误还是功课没做足。
第一处02:34秒,郎朗在到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前,是师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学琴,不是一开始就在中央音乐学院。
第二处04:02秒,郎朗参加的是“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世纪庆典明星音乐会”,不是柏林的音乐节。
第三处08:09秒,小严说“肖邦的前奏曲和玛祖卡是最难的”这句话,根据上下文内容,容易使人产生李云迪没出过前奏曲专辑的误导,其实李云迪在2015年9月推出了名为《肖邦传奇》的专辑,其曲目就是前奏曲全集。
小严在谈到李云迪的时候,有些言语火候稍微过了点,可能会让云粉难以接受,这是他基于近年来对李云迪在总体演奏质量上有所下滑这点上,发表的比较惋惜的个人观点,不要太激动。
不过小严有一处吐槽“李云迪30岁出夜曲集”让他大跌眼镜,这个槽点我非常不认同,我认为这个吐槽没有任何逻辑。30岁的国际知名钢琴家推出了一张夜曲集(况且李2010年出的夜曲集,还没到30呢。。),就拿不出手了?拿不拿得出手的标准,难道不该是演奏作品的质量吗?
每个演奏家都有自己偏爱的曲目,相比前奏曲和玛祖卡,我更喜欢夜曲不行么?我根据自己喜好(当然至于李云迪是不是更喜欢夜曲,我不知道)推出一张专辑,但因为将近而立之年、曲目不是肖邦作品中最有深度最难的,就该被拿来指责?
难道出拉赫玛尼诺夫专辑,就非得出协奏曲,专辑里没有拉三就不好意跟人打招呼了?这不无理取闹么。专辑中推出哪个作曲家的哪些作品的源动力,不应该是演奏家自己最想录的曲目么,不是因为通过作品“有话要说”来选择曲目么,如果演奏家不喜欢这些曲目,还要费时费力的去录专辑,那这个过程岂不是极为痛苦?又图什么呢?如果喜欢,出个《车尔尼740》专辑也未尝不可呀。
当然话说回来,考虑到市场反应,像李云迪和郎朗这类钢琴家,是不太可能推出车尔尼专辑的。。。
所以我觉得,就算要吐槽这个夜曲集,槽点也是应该围绕着专辑的演奏质量,或此版夜曲符不符合自己的口味,而不是拿“推出专辑时的年龄”和“作品体裁”来说事情。


5、尤勇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6331464890761216
视频来源:《凤凰网·非常道》专访尤勇 发布时间:2012年或更早
演员尤勇根据演奏者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了自己对某位钢琴家的厌烦,主持人也随即附和着“我是看他一场音乐会,半场退席么”。。
我觉得私下里聊天时,尤勇这样表达个人观点,无可厚非,粉丝不要激动,人人都有发表观点的权利嘛。但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在一档面向大众的访谈节目中,这样的言谈(包括主持人对尤勇的回应)就十分欠妥了。
~~~


下面的2个视频,是李云迪和郎朗在几个采访和访谈节目中“被问及对方”时的回答剪辑集合。
两人的回答都是很友善的,说话也很有水平。
6、李云迪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6331694382039040
01:28秒,记者提问“你觉得你和郎朗的水平,你们俩谁比较好?”。。这个提问不是一般的没水平,随后看李云迪没正面回答,还刨根问底的追问“那你觉得你比郎朗强在哪?”。。此话一出,旁边的人很无奈地说(01:57秒)“这话问的...”,估计此刻李云迪心里已经万马奔腾了。。
不是说这类问题不能问,而是说提问得经过大脑,要讲究措辞。哪怕问“你怎么评价郎朗”或“和郎朗的区别”都比这么直接对比强很多。像这类直接问当事人“谁比谁强”的问题,本身提问的目的就很不友善,你让人家在公众场合对着各大媒体如何作答?是贬低自己抬高对方?还是贬低对方抬高自己?还是说我俩差不多?压根儿就没有这么提问的。
媒体当然喜欢这种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吸引眼球、关注度高嘛。万一哪天当事人心情不好、言语不当说了些不好听的话后,再被某些无良媒体断章取义的扣个引战大标题,那~这流量多高啊!
与此相比,第1个视频中于莎莎的提问“对他们两位怎么看”和“他们两个分为哪两种类型”就很智慧,嘉宾回答起来的顾忌也会少的多。


7、郎朗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6332170066522112


8、沈文裕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6528043220279296
这个视频中,没有提及李云迪和郎朗,是沈文裕自己对钢琴家阿格里奇的一些评价,由下面两个视频剪辑后合在一起的。
视频1:沈文裕2018春节论《阿格里奇的过人之处》
视频2:沈文裕学琴心得漫谈公开课(10)《阿格里奇演奏技艺平衡能力》
之所以放上这个,是因为沈文裕在评价阿格里奇的技术时,能够客观地表达,从哪些技术角度去分析观察后,总结出为什么阿格里奇在整体的技术方面超级强悍。
而不是像脑残粉一样,无脑的说“诶呀!女祭司技术就是强,世界第一”等这类评论。
好啦,我表达一下个人观点。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艺术不是体育,完全不能像体育竞技一样,随便用一句话就给出“谁的水平高低”这种结论。
这种结论是不负责任的、片面的、不客观的,而且容易误导人的。
既然说的是钢琴水平,最好分三方面来看:演奏技巧曲目量对作品的诠释
一、演奏技巧
其实按理来讲,最好比较的就是技术,为什么?因为它可以量化。
可以量化的东西,就一定能比出个高低。
好比普通话水平测试,分为三级六等。你说比我普通话标准,我还说比你标准呢。如果互相不服,测试一下就见分晓了,看自己的普通话到底属于几级几等,用结果说话。
专门针对钢琴技术也可以举办个的赛事来测试嘛,并且考虑到人类评委耳朵的生理极限,本着核审机制的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必须采用机器辅助来判断。
比如2、3指颤音速度,规则:
1,计时器处于等待状态,第一个音触发开始计时
2,满15秒计时结束,机器统计音符数量最多者胜
3,如数量一致者,用可精确到0.001秒的机器检测最后一个音,琴槌最先碰到琴弦者胜
PS:为避免马虎触键、滥竽充数,对每个音符设立检测机制,不合格的音符不计入总数
类似上面涉及到的每一项基本功,都可以细分成若干的比赛项目。
最后取综合分数,一定能得出一个冠军。而且不光前几名有奖项,对待某一项技术有突出表现的,还可以借鉴肖赛中傅聪的“玛祖卡演奏最优奖”,设立多个单项奖,比如“最佳音阶速度奖”“最佳踏板奖”等。
只要比赛规则制定的足够详细、机器检测程度足够智能、足够精确,就一定能在单纯的演奏技巧上分出高低,嗯嗯。
但关键是!没人会去参加这个比赛,没人会去叫这个板、较那个真。因为观众听的是钢琴家对整首曲子的个人理解,而不是单纯展示手指的各项机能。
不过我忽然觉得在这个娱乐盛行的时代,未来真出现某个闲的蛋疼的组织,去举办这样的技巧大赛也说不定,应该还挺有意思的。。。
说回到郎朗和李云迪,虽然他们没有直接比试过技术,但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音乐会来做侧面推断。
那他俩到底谁的综合演奏技巧更强一些呢?
我不说,我不敢说。。_(:з」∠)_
两人的微博粉丝都是千万级的,触动了哪一方非理智粉的脆弱神经,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二、曲目量
一个钢琴家掌握的曲目量,不能绝对看做是钢琴水平的高低,但能反映出在他年轻力壮时,是不是在扩充曲目这方面付出过巨大的努力。
我认为,随着演奏家步入老年后,伴随着体力、手指机能的下降,记忆力的减退等因素,观众可能会对上了年纪的钢琴家包容度更高一些吧,可能在曲目量上的期望不会那么高。
但对于年轻的、往后还有很长的艺术道路要走的钢琴家来说,如果常年在曲目上扩充的不多,难免会让关注他的人产生一种不够努力的印象,音乐界中也会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
而且关注他们的人,当然也盼望能多听到更多他们演奏“不同时期”的“不同作曲家”的作品。
那么他俩谁掌握的曲目量更多一些呢?
从“音乐会+专辑”中反应出来的曲目量上来看,至少到现在2018年为止。
郎朗掌握的曲目量确实要大于李云迪。
当然,“李云迪还有非常多会弹的曲子,只不过没有在音乐会中公演过或没有录制进专辑”这种可能我认为是有的,但这些信息人们无从得知,我们只能从市面上(音乐会+专辑)可获得的信息中,归纳他们的曲目量。


三、作品的诠释
PS:评论区的朋友不要误会,放李云迪这个黑键,不是为了和下面郎朗的做比较,各说各的。想借着这两首曲子中的某处细节,表达下个人喜好。
其实关于对两位钢琴家对作品的诠释,说的再多,由于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到头来终究会回归到“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句话上。
就比如:
9、李云迪《黑键练习曲》一一出自2001年专辑《肖邦精选》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1617595844698112
肖邦《黑键练习曲》64小节至结尾
李云迪的黑键,是我听过的版本中“我认为整体最舒服的”,比如65和66小节(01:11秒-01:14秒)的处理。
我不太喜欢把65小节红圈中的mi,弹成好像一个特别独立的、而且时值过长那种音,虽然它上面的圆滑线是从63小节一直连过来的,后面还有个休止符,但弹到那里,给人一种非常突兀的“叮~~~!”的一声,好像非要弄得和后面一串音符划清界限一样,我觉得有些别扭。
还有66小节红圈中的和弦,包括后面第二个和弦。我也不太喜欢时值拖得过长的处理,总觉得那样有点过于粘。就好比应该稍微加一点点糖时,一下加多了,齁着了的赶脚。


再比如:
10、郎朗《肖邦第四叙事曲》片段 一一出自2013年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会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6600211027304448
肖邦《f小调第四叙事曲》201小节至211小节
虽然202小节红圈中(01:43秒)和弦后有休止符,我听过绝大多数的版本中,钢琴家都在弹那个和弦后声音不做过多停留,但这么处理“我个人感觉不太舒服”。就好比一个人,正在慷慨激昂的高歌时,突然被人一脚踹嗓子上失声了一样。。。这种近似戛然而止的处理方式,让我觉得和后面那些小节的旋律断了干系。
我比较喜欢郎朗的处理,他没有选择急停,而是让声音延续了较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弱去,甚至好像都没有休止符效果。。。然后衔接起后续的和弦。当然,这里肯定有同学反对此种处理方式,认为郎朗的处理有问题。但不要找我掰扯哦,如果你有机会,可以当面去问郎朗,跟他掰扯“为啥此处用了那么长时间的踏板”这件事。


好了,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我是想表达:他俩钢琴水平的高低对我来说不重要。
还有谁演奏时像嗑了药 ,谁演奏时断了片儿,也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知道他们,是从打动了自己的一首作品开始,而且我希望在他们的未来的音乐中,能听到更多的感动,这就够了。


非常感谢大家的赞~
对了,有件事。知乎中搜索王羽佳,会出现一个关于王羽佳的话题,但照片处明晃晃的显示着钢琴家陈洁,照片都能弄窜号了?
还有,我刚才把王羽佳名字超链接到百度百科时发现,王羽佳的百科页面上方,那个秒懂百科的视频封面不对吧。。。那个人是王羽佳么?好像是德国钢琴家Alice Sara Ott
不是,这都咋的了。。_(:з」∠)_
有人去纠正一下吗?没人,我可去改啦。
我顺便搜了一下“陈洁”,现在知乎上还没创建关于她的话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创建一个,这样能方便大家认识到更多的中国优秀钢琴家。
知乎_王羽佳话题图片错误
知乎_王羽佳话题图片错误
钢琴家 陈洁
王羽佳 百度百科的秒懂百科 视频封面错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9

帖子

2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2
发表于 2019-5-23 08: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看就知道会出现这样的乐迷:
李云迪演奏的肖邦怎么怎么样,李斯特怎么怎么样……(评价李云迪是用耳朵听的)
朗朗演奏时动作怎么怎么样,表情怎么样怎么样……(评价朗朗是用眼睛“听”的)
朗李二人水平孰高孰低,目前而言还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但是“用眼睛评价音乐家”的乐迷实在是把我恶心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1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9-5-23 08: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喜欢李云迪很久的人
我喜欢他的时候,没有王力宏绯闻,没有现在的错音事故,更没有上娱乐节目,那个时候钢琴家里郎朗要更出名,更商业化,至于王羽佳还没怎么听过,沈文裕还被当做天才。
李云迪的粉丝现在让我都恐怖,我曾经在贴吧评论他弹错了,希望以后注意,少点娱乐,我更喜欢他弹琴,就被人喷是云黑(还是高级黑)。后来出了错音事件,竟然弹断了,看着评论我无比心疼,我希望各位大佬能给他一次机会,结果只看到云粉和云黑互撕。
李云迪最近貌似再往偶像方面发展,在微博频繁晒自拍,反观郎朗,却上传学钢琴的视频,我特别不想看到这个方向,可是我也没办法。
从目前来看,李云迪和欧阳娜娜一样不做古典演奏家,而是一个偶像派演奏家,类似于现在理查德克莱德曼和马克西姆的方向。郎朗是朝着大师的方向吧。
我现在多希望李云迪没有曝光那么多,专心练琴,当年我喜欢他的时候,他根本不出名呀,至今也有近10年了,我心里永远李云迪更好,这是对偶像的偏袒,可是不否认郎朗技术真的很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2

帖子

26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5
发表于 2019-5-23 08: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下,当年那些说郎朗商业化的,现在再看看李云迪。。。。李云迪简直就是像娱乐明星发展了。郎朗和李云迪的差距就在,2014跨年演奏会的时候,李云迪拉着田亮的女儿一起弹小星星,而郎朗却在柏林为默克尔和德国人做元旦表演。谁高谁低,立可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9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9-5-23 08: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十几年来他们两个一直是中国最火的钢琴家,没有之一。所以他们常常被放在一起比较。只不过李云迪现在没有再发行过新的专辑,我不确定他还能否在专业圈里保持住那么多的粉丝,当然非专业圈的粉丝完全碾压郎朗十几条街,李云迪如果今年再不发新专辑,恐怕就要彻底悲剧了。

不断发行专辑和现场演奏,证明自己在擅长风格上的进步,会收获很多专业人士的青睐。
参加各种收视率很高的节目,会收获很多大众粉丝

郎朗和李云迪一直都在做这着这些,从未停下过脚步,但是李云迪近几年似乎已经悄然失去了专业圈的粉丝,他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后者,而且他演奏时的气质和形象,完全可以让人一见钟情。

唯独只有真正听古典的只在乎音乐不会在乎这些东西,如果外行人想真正了解他现在的水平,不妨看看目前我国现存的钢琴教育界的老一辈的大师对他的评价,还有他的恩师但昭义对他现在评价,就可以不需听得懂这些音乐也能得到当今李云迪是什么情况了。

郎朗这次左手受伤非常严重,如果恢复不完全,或扔留下问题的话,会非常影响他的演奏,所以不久后也会失去古典圈的青睐,像李云迪一样,曾经辉煌一时,人们只听曾经那时留下的录音,虽然人还在,但已经无法再超越曾经,只能说下滑了。

郎朗的练习时间很疯狂,这里引用他在记者采访时的一句话“不练琴就等于慢性自杀!到时就会有人把我比下去。”

可见他对自己太严格,反而导致了独奏音乐会上不了,只能安排替补接手已经安排好的排程,这样的伤恐怕会留下后遗症。也正是因为这样疯狂的练习,他在古典圈里一直是真正的风云人物,他能演奏出这样的音乐,对每一个音符 每一个细节都有很多的灵感,甚至每一场独奏音乐会弹着相同的曲目都能让每个地方发生完全不一样且非常明显的变化,无论是国内外都是一种神话般的存在,每到任何一所音乐院校开大师课,整所学校内外都被挤得水泄不通,有些人以为国外才会这样,其实就在前两个月,郎朗来到我国最著名的中央音乐学院,那场面仍然是一样的恐怖。

当时他说的一句话甚至还带有某种嘲讽的意思“千遍一律,不叫艺术,叫山寨。”因为他曾经小时候被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扫地出门,他爸砸锅卖铁带着他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找到了全中国最好的钢琴老师已经无路可退,让郎朗跳楼自杀。具体可以翻阅郎朗出的那一本书,里面有他从小学琴到出国后的所有经历。






为什么被教授扫地出门?“土豆脑袋”、“打砸抢”、“武士道精神” 正是说他的演奏 太浮夸 太不尊重作者等

在专业圈里郎朗胜于李云迪,在大众圈里李云迪更胜于郎朗。

但在这里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再拿他们俩比来比去,每个能被公认称之为钢琴家的人,都有自己的演奏风格,他们真正厉害的地方是对音乐的诠释远远超过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范畴,所以不管每一位钢琴家的地位如何,他们每一次只要是用心的演奏,都是值得聆听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