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Qdodbj - 

六岁半的女儿昨晚被钢琴老师发了巨彪,这样的娃怎么引导?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6

帖子

2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8
发表于 2019-5-25 16: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一直出现在时间线上,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从两周前就想回答了,一直没时间坐下来写,所以都是些零散的想法,想到就打出来一些拼出来的。
80后之前的几代中国家长不重视孩子心理一味求成绩真地造成很多问题,这位年轻家长明显很重视孩子感受,这值得赞扬,但是但是但是。。。这位家长是否也有可能反应过度了还没思考在点儿上呢?看了问题描述和评论中的补充描述之后我满脑袋懵圈!为什么事件带来的思考是“孩子性格跟我一样,倔强、过度保护自己不愿表达受伤的感情、我怎么开导,怎么让孩子不走弯路”而不是试图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孩子改不了老师让改的东西?若真要追究心理原因,恐怕是很怕犯错的孩子才会这样。那为什么怕犯错?其中一个可能性难道不是家庭氛围小题大做、大惊小怪吗?题主打了那么多后续,某条里还自责起自己不淡定,看得我胆战心惊的!说句冒犯的话,我若是孩子也怕不知做错什么会让您又开始长篇大论、心理剖析一番啊。对心理问题的重视是要有度的,少了、过了都是不健康的。其实我更想讨论的是整件事关注点的偏差。
问题很简单,孩子换老师,资深老师要求改正的东西孩子当场改不了引发了老师发飙事件。这很简单的事,题主写了那么多却没问道关键性问题:孩子为什么做不到。我相信她不是能做到却故意不做,她装镇定也是为自己做不到而挽尊。心理方面这完全没什么不妥,家长此时过度强调心理问题是没必要的,甚至会让敏感的孩子更加不敢表达真实想法。不如就问问为什么做不到,解决实际问题。
题主说到过孩子曾学琴一段时间后上台找不到中央C。这件事是 匪 夷 所 思 的!就跟上台让摸鼻子孩子找不到一样不可思议。题主口吻中还是很喜欢年轻可爱小老师的。然而跟着她弹完几册小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质量!学这些小曲子目的不是认对音就完事大吉了,连线、跳音等等音乐符号的触键习惯等基础才是对长远来讲更重要的。如果学几个月还找不到中央C那十有八九是小老师给打的基础 太 差 了!我大概6岁时还曾用一个小时教会过我堂姐双手弹一首雪绒花呢,零基础。但是那不是真正的钢琴教育!好的教育提供的是工具,可以在今后的日子里举一反三、高效练琴。
很多人提到多听音乐培养音乐修养的重要性而不非得苦练技术。多听很重要没错,但短期内不会展现出影响,与题主的问题其实是八杆子打不着的。换言之,你知道世界知名雕塑长什么样却不知道怎么用刀那是连正方体都刻不出来的。
有人提到不需要资深老师教小孩,就像小孩学数学不需要请博士。这根本就是不成立的类比!音乐演奏不是模式化的、基于定理的学科,它是综合学科,是需要脑、身、心达成和谐的一门艺术和学问。从小开始识谱时要识到多少细节、怎么触键、怎么练琴就是至关重要的。教过很多学生并有合理教育理念的资深老师才更有可能教出好学生这点毋庸置疑。条件允许,能找好老师就找好老师(这里指的是会教的而不一定是自身演奏经历闪亮的)。
有人说学音乐不怕走弯路,然而对这种模糊的表述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对于弹琴的人来说打基础就是很怕走弯路的!!!儿时基础训练很有可能就决定了孩子一生的琴路。是的,你可以说学钢琴可能只是培养个艺术情操,不非要走专业道路。然而,孩子练琴付出了时间和心力,身为家长又怎么能以“反正不一定走专业”为理由而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童年呢?
当然这也不是在肯定题目中的资深老师就一定好。毕竟题主说老师是刚回国的,恐怕也无法通过其他学生的水平来判断了。毕竟在国外读音乐的人鱼龙混杂,音乐文凭也有几分混乱,回国招摇撞骗的也不少。
无论如何,老师要求改数遍改不过来的地方其实需要老师来找到问题根源,家长要私下和新老师沟通,表明孩子基础打得不好(是的,请不要再幻想小老师其实更好了。事实已经证明了她根本没有把最基础的东西教明白。有时候小孩喜欢与否并不证明什么。)跟新老师说需要像白纸一样教,可以不必在乎教材程度,基础有问题该改的要从头改。白纸已经有画错的东西就要擦掉重写,趁着年龄小,赶快改还是来得及的。我不知道这位家长是否执着于教材进阶的速度。其实弹琴程度与教材弹到哪本不一定有任何关系。而且我这么说都不是基于孩子要走专业道路的假设,而是对任何学琴的人来说,养成好的弹琴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我所谓的习惯指的就是如何弹两个音的连线、三个音的连线、一个乐句框架下的连线、跳音、重音、和弦着重哪个声部等等。这些都可以从最初级的教材中开始学。如果新老师觉得有必要,就可以从旧曲子重新学起。而且,基于孩子小的事实,家长旁听,要听懂,回家监督练琴很重要。不是说不许看电视不许站起来溜达那种监督,而是要确认老师让练的重点孩子有耐心练到,不是说坐在琴边不停出动静就是真地练琴了。
还有,题主好像质疑过老师留新曲子都是先讲大概,让孩子自己练,回课时再细讲。这没什么问题,都是这样的,只要有什么练习难点和重点会提前点拨一下就好。下课前要确认的确听懂了老师说的这些点。
总之,正视并解决实际问题是正道,扯多了无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1

帖子

2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6
发表于 2019-5-25 16: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个角度,教授小时候也是天才(一定是的),他是理解不了凡人的…如果你觉得你家娃要走专业,或者敲打敲打也能激发天赋出来,那就跟着这个教授,让她看看什么叫做天才+努力;如果就是修身养性,建议换个温柔美丽的大姐姐
以及借地吐个槽,不是说你:现在小孩子就算是走修身养性路线的,也不打算天天摸琴吗?我同事小孩三岁半,想学钢琴,我说买个琴吧,反正天天要练,她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我,说我超pushy,又不打算学专业,为什么天天要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9

帖子

2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7
发表于 2019-5-25 16: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对妈妈不强制孩子考级并仅以考级作为目的点赞,但是不以考级为目的不代表学琴时对孩子完全没有要求,如果家长对孩子完全没有要求,孩子自然也不会认真对待,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懂得自,她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的态度。所以我觉得您对孩子要求不够,所以导致孩子自己对学琴也不是太认真,包括不珍惜学习机会等等这些。

还有学习了好几个月上台却连中央C都找错了这个是太不应该了,不排除启蒙老师基础打得不好这种可能。老师适当严厉不是坏事,一味划水取悦家长和孩子会使学琴质量大打折扣。

遇到老师的批评呵斥,妈妈其实不该将自己的感受代入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的心理是和成人完全不同的,也许您觉得孩子受到了伤害,但也许孩子只是觉得“我做的不好让老师发火了”,这个年龄的孩子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取悦大人,他还不具备判断是非和自知得能力。所以这时候您更该鼓励孩子好好练琴,下次不要再让老师批评自己,以此作为动力,如果您表现出很受伤害,孩子也会这会这样认为,甚至自己让您也收到了上害,因此记恨老师,对学琴产生抵触,这都是非常不好的。她课堂表现不好是事实,性格上差异并不代表她做的对,您对老师的纠正会使孩子认为她没有错,错的是老师不理解自己,生出逆反心理,这对以后的学习和沟通都不利,希望您和老师的对话并没有让孩子听到。

最后您提出如何引导孩子的这类问题。人的性格有一部分是天生的,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鉴于您孩子的年龄,她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教育,而孩子的性格受母亲的影响又更大,从您的表述来看,孩子受了批评您要去与老师做一番解释,说明您也是极为要强敏感的,也许日常生活中您对孩子流露出的种种情绪,让孩子觉得犯错是可耻的,不可以犯错,不可以接受批评。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类似事件,引导孩子知错认错,并明白犯错不可耻,人人都会犯错,知错就改还算好孩子,而且必须以身作则。所以要引导孩子,还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毕竟您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孩子造成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0

帖子

25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4
发表于 2019-5-25 17: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正好有这方面的经验,给题主分享一下。
    你女儿并不笨(现在小孩普遍很聪明),但与同龄学生相比天赋并不是很高;你应当重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培养,避免因过于亲密而让孩子误以为师生关系是可以被打破的,原有的学习规则是可以被破坏的,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这会无形中破坏老师的授课流程与授课思路,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反正老师可以包容我,我就任性咋滴);引导孩子的前提,是要让孩子学会适应不同的场景,认识到自己的身份角色,辨认自己当下的目标与任务,这个引导方式的没有捷径,老师不在的时候需要家长教育,老师在的时候需要家长的思维跟上课程的节奏,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不可能永无止境地透支彼此的耐心;选老师很重要,宁可稍微学晚一些,也不能选一个不稳定的老师,学东西最忌讳的就是频换老师,要知道每个老师的语境和思考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年轻的未必就比50岁的海归差,这完全取决于老师的经验与方式,您觉得教个小学数学需要花重金请个博士吗?请个博士就真的教得好吗?真的未必,我还见过一位钱没少拿的教授上1对1直接发火摔门走人的呢。注重学龄前教育的同理共性合理的惩罚是十分必要的惩罚可以让孩子牢记教训,比如某小节孩子总是弹错,那么咱们就反复弹,直到你弹会再去看动画片,弹不好家长也别走。圣母拯救不了世界,只会带来泛滥与灾难。但仍建议家长和老师要时刻换位思考,避免交流时有意无意伤害到孩子,而且不推荐盲从平权降低身份,设定好契约规则,彼此遵守即可。
虽然这位老师发了“巨彪”,但在我看来是件好事,因为它反映了这个所谓的“大龄海归老师”其实在教授学龄儿童是严重缺乏经验的,通常在这个年龄段授课中出现的问题,正确的方法也是由老师与家长沟通,然后在多方沟通,而不是粗暴地把气撒给孩子。有时找一个既懂音乐、又懂教育、还懂孩子的老师去教课,比你花五百上千找院校教授或水土不服的博士更靠谱。
好的老师,不仅把琴教了,还无形中帮你把孩子的性格缺点修正了,最终既教琴又教做人,双受益的结局。只是这样的例子并不多,尤其是在中国功利化学琴的糟糕环境下几乎少得可怜,部分老师注重赚快钱而不负责,部分家长图虚荣却忽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而孩子又懵懵懂懂不知道学这玩意儿的意义何在。
当然啦,在我看来如果你并没有打算让孩子考级或往郎朗的方向发展,那我认为在学龄阶段重点培养孩子的音乐听辨能力(音色辨认/音高辨认/节奏辨认)、音乐审美能力、音乐作品的听量,可能比你认个中央C弹个小星星要有意义一些。谁让咱们国家的审美与人均音乐素养如此堪忧呢,好的审美素养层次可以拔高孩子的眼界与认知,糟糕的就...算了我还是不得罪人了。
最后请题主家长要明白一件事,有些从小学钢琴的人,他们学了十多年,可能最终效果还不如别人学三年。艺术很讲究“天赋和悟性”,当音乐成为你孩子学习的驱动力,可能孩子会反过来逼着父母买很多书,逼着父母请老师教琴,甚至你无须催促就自己练琴去了。棍棒教育是可以培养出音乐大师,但是大师有几个?凭什么你就是大师?何况大师也是看天资的,天资你有多少?
一点个人经验和建议,祝题主家长和这个小女孩能学有所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6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9-5-25 17: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不管是学校的老师也好,钢琴老师也好舞蹈老师也好,只是从学习中的表现就随意批判一个孩子人品,处事或者个性方面的问题,是非常不负责任。

什么叫“油里油气”?社会上不学无术的混混才叫油里油气。这是该对一个孩子说的批评吗?


弹得不好就说弹得不好,练习少了,没用功,没用心,不认真,都可以说,但凭什么说孩子油里油气?

这种话非常伤自尊心,并且对孩子的学习并没有太大帮助,孩子会很容易对这个老师有个人情绪,进而对学钢琴产生抵触心理。

不要觉得就这么一句话的事,这句话完全代表了那位老师的标准,为达到严格要求而不惜伤害孩子心理健康而不自知,这种标准虽然在国内似乎很普遍,但这是对孩子不公平的。严格要求是好的,可不是能够出口伤人的理由,孩子虽然小,可也是完整的人,试想要是哪个人因为你某件事没做好,却不单只说那件事,还针对你个人对你说你油里油气你心里什么感觉?

而且你孩子才6岁半,你的要求或者是老师的要求我觉得太高了一点,你也说了没有考级要求,也就是说并没有把孩子培训成专业钢琴家的要求了,那么就以开开心心的学,陶冶陶冶情操,增加音乐素养为主就够了。以这个为前提的话,我觉得这个老师可能并不适合你孩子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2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19-5-25 17: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兴趣培养,是为了什么?
主要是为了发掘天分。
次要是为了培养兴趣。
任何参加兴趣培养的人,应该首先观察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孩子到底有没有天分。别信什么努力。牛逼的没有不努力的,然而努力的绝对不都牛逼。
如果孩子可以轻易跟上课程,不需要很努力就可以达到别人的水平,甚至很有优势,那么他努力起来就能成功。跳舞的能成为舞蹈家,弹琴的能成为钢琴家。反之,一切努力到最后不过就是个不上不下。而这些“兴趣” ,不做到顶级是没有饭吃的。

如果没有天分,有兴趣也行。不定目标,就是当玩。这是很多家长嘴里说的,其实根本没这么做。
兴趣是什么?我的兴趣是打游戏和看动漫。任何时候,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心情好的时候,我烦的时候,我累的时候,只要有时间,我就打游戏,看动漫。这叫兴趣。我烦了我就弹钢琴,这就是对钢琴的兴趣。有兴趣的事情,你根本不觉得累,也不怕苦,因为你发自内心的喜欢。
有几个上兴趣班的孩子是这个样子的?
坚持,坚持,坚持不是产生兴趣的原因。有趣,减压,喜欢,成就感。这些才是产生兴趣的原因。而兴趣本身带来坚持。别把因果关系搞反了。
如果孩子不能成功。没有成就感。也不觉得有趣。学兴趣干嘛?她/他没有成就感是因为缺乏天分。而不觉得有趣,甚至厌烦是因为家长和老师的教学目标与方法。

课上成这样,不如不学。

而家长要求孩子坚持的目的,美其名曰是为了让孩子养成不放弃的好习惯,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沉没成本。
已经买了钢琴了,已经投入和很多钱了。学跳舞学了两年,只会个基础。放弃了中途而废了,就白费了。真的白费了吗?我的一个同事曾经跟我抱怨说孩子不愿意继续学拉丁舞。说孩子没学会什么。我说:形体和站姿这些,不是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了吗?怎么叫没学会什么。

我小时候,三年级放弃了学了四五年的小提琴。之后学习成绩从中下变成十名以内。小提琴虽然现在不会了,但是乐感和音准还是很好。这也是收获啊?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没有天分的事情,放弃才是更好的一条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8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2
发表于 2019-5-25 17: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是几天前看到的,想了几天,希望能给出有意义的回答。
我和我家孩子都没有专门学过音乐,主要是怕累。我中学时有个同桌,因为练琴,练得指甲都不长,手指肚的肉翻过去包着指甲。那些从小练琴的孩子,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心性的坚韧,是我一直都非常佩服的。
从题主为孩子学琴的投入来看,题主应该是希望孩子将来走音乐道路的,那么首先要面对的,是孩子学业与音乐之间的平衡与取舍。在学琴的功课逐渐变难,学校的功课也逐渐变难的过程中,题主需要做出选择。在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休息充足的前提下,有时两样不能同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时就需要有一个始终如一的原则:是优先完成练琴的功课,学校作业差不多就行;还是优先完成学校功课,练琴差不多就行。一旦做出决定,就要坚持下去,也就是接受选择带来的后果,接受因选择而造成的学业或琴艺的不如意,以及来自老师的不满意。
对老师发脾气这件事,我认为问题不大。在老师这个年纪,因为孩子不够努力而发火,说明了老师对孩子期待很高,这也说明了他对孩子的认可和重视。当然了,发脾气还是有可能吓到孩子的,因此老师很应该向孩子道歉,并且给出一个孩子能听懂的解释,我看题主说老师向题主道歉,不知道有没有直接跟孩子沟通呢?如果没有,希望题主能主动要求老师跟孩子沟通。这并不是不依不饶,而是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不是爸爸妈妈的附属品。
借此机会,让老师和孩子开始真正的独立沟通也是可以的。不论授课和留作业,都由老师直接和孩子沟通,不再通过家长从中转手,这也是孩子独立学习的必经过程。我见过完全不懂音乐的家长培养出钢琴十级或古筝十级的孩子,虽然进度算不上快,也会走一些弯路,可我觉得,这样的弯路,对孩子也是有意义的成长体验。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需要是情绪完美无瑕的人,不要内心怒火澎湃,却假装平静无事,结果忍不住了就火山爆发。家长可以跟老师沟通,让老师按自己的脾气教学,遵循本性,不必刻意假装温柔,这会让老师心情更轻松,也能帮孩子学习如何做一个真实的人。对于家长,也是一样的,要接受自己的不足,学会示人以弱,向生活妥协,给孩子做一个榜样。
正如题主所说的,担心自己听不出孩子弹琴的瑕疵等等,这样的顾虑是可以直接跟孩子说的,同时鼓励她为自己的琴艺负责。家长不需要在孩子面前作出高大全的假象,承认自己在专业上不如孩子,是对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最大的认同。
在题主对孩子性格的种种担忧之中,我想最先说说敏感这件事。我认为敏感是与生俱来的。敏感的人多思,这是很难改变的性格取向,因此需要家长更刻意的引导孩子。敏感的孩子容易受他人影响,很多敏感的孩子在幼年时非常的聪慧可人、听话乖巧,然而到了成年之后成就却很低,就是因为太过专注于取悦和讨好他人,而干扰了自己的个人成长。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尽量让孩子学会自我中心一些,少受他人干扰,多关注自己的个人成长,把孩子容易多思考的性格,更多的用于学业和技艺的提升上。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求知欲望是产生于尊重的需求被满足之后,换句话说,自尊是孩子产生求知欲望的首要前提。因此家长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尊重,对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学业精进是非常有益的。
说到自尊,就又要提到与之相对的自卑。自卑之心人人都有,越是敏感多思的人,就越严重。于是很多人用不同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自卑之心,比如说时时处处都要比他人更努力,追求完美;又比如说假装自己事事无所谓,其实内心在乎得不得了。这些都是不能“悦纳自己”的表现。克服自卑心理的主要办法就是,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勇敢的承认自己力所不能及,并大胆的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举个栗子,我家大女儿小时候很自卑害羞(但她并不敏感),因为很喜欢红色,就为她准备了许多红色衣服,不要求穿校服的日子,都是穿红衣服上学,以致于学校里的学生都知道她是“五年一班总穿红裙子的大个子”,不过,她那个自信张扬的状态,和自以为很美的女汉子范,还是能吸引几个知心好友的。
题主既然担心孩子如自己一样走弯路,就很有必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做一个自尊自我、悦纳自己的人,和孩子共同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0

帖子

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2
发表于 2019-5-25 17: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教业余学生为主的老师,注重学生心里状况,乐于引导学生情绪,是常态。

以教专业学生为主的老师,不注重学生心理状况,不乐于引导学生心理情绪,也是常态。

工作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业余学生被送到专业老师那里,被骂很正常。

题主提到的这位专业老师,是很好的,多沟通,没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9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9-5-25 17: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您好
描述中比较清晰地表达了孩子的状态以及家长的应对措施
首先家长这种“不做评价”的态度和小幅度的鼓励是十分可取的做法
其次我小时候学琴和您女儿的心态和表现一模一样 所以我基本上可以认定题主女儿和我小时候是同一种性格的小孩
在此基础上也许可以给出一些建议

我小时候学琴有一种特别奇怪的心态
导致我在一帮学琴的同龄孩子中显得特别吊儿郎当不用心 用题主的话说就是很油
如果课上被老师说了 第一反应就是先注意自己这样被骂想不想哭
如果情节不严重就直接听着老师骂
如果被骂得厉害 会使劲忍着哭
我到现在都记得我憋哭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感觉忍住了 再面无表情地挨骂
我也不顶嘴也不故意气老师
但是就是没有办法
像别的孩子那样被老师一说就立刻痛心疾首地哭着表示回家一定好好练琴
一般孩子一哭 老师都心软 加上都保证好好练琴了 说两句也就算了
但是碰上像我这样的 老师都越说越生气 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骂都没反应木头脑子油盐不进
但是我回家之后是真的会好好练课上被骂的地方
甚至比较小的时候会自己跟自己赌气 我爸说这两个小节你弹不好你弹二十遍 我就一遍一遍弹五六十遍直到他过来拉我叫我不用练了已经练好了
其实自己也知道已经练好了而且手很累 可是就是不停下来偏要一直弹
这种“装”的态度一直持续了挺长时间的
之所以说题主对姑娘的反应十分可取 是因为姑娘“装” 恰好证明姑娘非常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
这种情况下题主懂孩子 没有当孩子不懂事而简单粗暴地直接教育 而是也“装”成不太在乎的样子
这样其实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
而且最好的一点是 孩子长大以后想起题主在那些时候做出的反应 会打心底感激题主没有戳穿那一点点“装”出来的不在乎而是选择了包容与鼓励
另外我还有一个挺明显的特征一直延续到现在 题主可以注意一下姑娘有没有
就是每次老师留了新曲子 明明自己在家已经练得很熟 也听过录音觉得回课没什么问题了
但是回课的时候偏偏会自己坑自己 假装有一些地方没练好 故意在有难点的地方磕磕巴巴
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回新曲子的第一节课 第一次完整演奏上
如果老师说 你刚才这段弹得不好你再弹一遍
我立刻就能像在家练琴一样弹出本来应该回课的状态
题主注意一下姑娘存不存在这种现象 如果有可能要重点关注一下孩子的自信问题
因为装也跟自信以及自尊心有关
问题不严重 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改善 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 反而会督促孩子更加用功练琴
可能是托这些毛病的福 现在我手上功夫还算过得去
所以希望题主放宽心 多注意姑娘的心态 如果确实有好好练琴 挨骂的次数一定会越来越少的
另外老师是好老师 跟着好好学不要想太多 老师的教育方法其实隐隐约约也是在帮家长引导孩子的一些心态


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0

帖子

2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1
发表于 2019-5-25 17: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你要确定你娃的目标是啥,天赋在哪,然后再选择到底是兴趣快乐教学还是严厉教学。

我以前教舞蹈,对普通班的孩子是兴趣为主,鼓励为主。他们只要开心就行了,继续来我这交钱学就行了。
但是,如果是一对一小课,有考级需要和比赛需要的孩子,那必须要严。哪儿不对就是要反复练。
有的时候不是孩子学不会,她只是被过去的肌肉记忆给耽误了。一个熟练的动作突然要改是很痛苦的。
我自认为在教学上耐心已经比大部分同行都好了,但是如果屡次都教不会,其实心里是会着急的。尤其是这孩子考级没几天了,这个失分点改不掉会耽误事的时候。

如果是准备【做得非常好,在平均水准以上】,那么入门就不能选错老师,要正。
入门歪了要花同样多的时间纠正,还不如一张白纸好带呢。

我小时候是个少年宫油子,基本所有的科目都报名了,幼儿园都没怎么上,一直耗在少年宫,从四岁起就是个艺体狗。
有很温柔的老师,也有很严厉的老师。

目前温柔的老师教的科目,我还都在坚持,比如画画,唱歌,主持什么的。
但是如你所见,我水平也就这样了,头像是自己画的,跟屎一样,幼儿园水平。

而严厉的老师教的科目,比如舞蹈、跆拳道之类的,当时刚刚开胯什么的痛得要死,动作不对节奏不对就加练到不许回家吃饭。这些恨老师恨得要命的科目,后来捡起来继续学,会成为我谋生的东西。
柔韧性小时候基础打得好,长大再捡回来都没受什么大罪。
只要走舞蹈这条路的,这一波疼都是必须要承受的,早晚的事而已。

如果我小时候不是因为留恋那个温柔、要求低的美术老师继续画简单的简笔画,而去选择升班到严肃的大叔那里学素描速写油画,底子肯定好很多。
那个大叔的课才是真的超值,他是我妈同事,美术系里最牛B的老师。就带了两年的少年宫,之后都是超级贵的小课了。
我小时候画画是拿过全国奖的,大叔说过我想象力很好,透视学好往深了学会更好。
可惜我没听,所以一辈子也就是幼儿画画全国奖的水平了。
只是现在后悔也晚了。有限的童年,在美术上,被我浪费在舒适区,开开心心玩掉了。

人想在一个科目做到优秀,除了天赋,严格的要求和反复的训练是必然的。

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没有什么【马马虎虎对待】【轻轻松松练习】就能搞定的科目。

我老公弹琴这一块天赋不错,被他妈盯着逼着揍着找名师学的。
现在捡起来是随时的事。不捡起来,用小时候练出来的手速打游戏都是职业级别的手速。
他妈表示他再恨我也没关系,以后就知道我是为他好了。

只是学着玩玩,入个门,会欣赏,能取悦自己,连升学加分都不打算的话,那么开开心心学学随便学学就好了。
确定以后不后悔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