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官方微信

钢琴世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楼主: wsm123123

学钢琴的路上是什么让你的演奏有了质的飞跃?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19-5-25 20: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考不上研屎都吃不上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8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发表于 2019-5-25 20: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道个歉,答主高三刚毕业,学业紧张,一直说要更要更,到现在才想起来,虽然也没几个人看,但是还是让各位久等了)

题主说是学钢琴的路上,那我就想到啥写啥,毕竟因为记得也不太清楚了
我是从4岁的时候就开始练(摸)琴了。 最初看见钢琴的时候觉得这个大东西好神奇,按一下键就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便吵着向父母要,父母说:“你要了,就要练出成果来,不能半途而废。”我立马就说:“好!” 当时的我怎么会懂学习一门乐器的艰辛,哎。在学琴的中途中也曾经想过要放弃,对我当初的决定产生懊悔。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学琴是正确的选择,能坚持下来是一件更值得骄傲的事情。我的坚持,和我的父母老师离不开关系。
在4岁的时候遇见了我的第一个老师,是一个赚外快的大学生。当时那个老师就是每周带着我,给我弹弹曲子。我现在唯一能想起来的事情就是她教我手型:“想象你手里握着一个鸡蛋。” 手型这件事很大程度上的帮助了我,没有手型是没法练琴的,要我现在说的话,我也不会后悔当初花了整整一年来练手型。【在后面的日子里,当我被别人弹琴吊打的时候,我妈都还会自豪的说,还是我儿子手型标准_(:з」∠)_】
很快的1年过去了,那位大学生毕业了,我便换了一个琴行的钢琴老师A。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学习基础的钢琴知识,从汤普森一开始弹。钢琴老师A教会了我怎样识五线谱、给了我自信心。我现在还记得她说:“嗯,你识谱能力非常强。”记得那一天我回到家里信心满满地认认真真对着“琴键与五线谱对照图”看了一晚上。刚开始弹琴,因为看不懂谱子,我都是死背琴键。但是当我懂了谱子之后,我便能边照着谱子弹曲子了。读五线谱这技能的重要性应该人人皆知吧。现在我教别人,见到死都不愿意读谱子而是愿意去背键盘的人,我就想拿钢琴抡他。过了一年我便考过了中国音协1级。好吧不要吐槽,对于一个正式学琴一年、每天练琴时间不到20分钟的六岁琴童,能弹出一级也都是我A老师的功劳。
但是这个时候,A老师怀孕了。我便换了一个老师。呐,我来列举一下她的不好:这个老师非常严厉刻薄;对于我总是下狠手,弹不好就狠狠的打;特别想让我早点考级(更高的级数能收更高的学费)等等。我父母见我考过了1级就像吃了一颗蜜枣一样,把我逼的特别紧。于是我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我不想弹琴了!”,这是我的原话。举个栗子,当时的我光是练一首极度简单改编的《白毛女》我弹了大概1年(这首曲子还没有练完),原因一是老师特别的水,二是我自己也不想学。
于是便又换了个老师C,这位老师带着我开始接触流行音乐。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久石让的曲子。久石让的曲子,不同于五花八门的练习曲,每首曲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这个时候开始,因为抱着“我能把自己喜欢的音乐演奏出来”的想法,我又开始对钢琴产生了浓厚兴趣。就像小时候牙牙学语时第一次将父母口中的BABAMAMA从自己口中发出;就像小学一年级时自己写的作文第一次得到老师在全班同学表扬;就像祈求父母很久后拿到了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就是这样,我没有抛弃钢琴,而是选择坚持下去。在这段时间内,我学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不是从整本的练习曲中习得的,而是从哪些我喜欢的曲子(哪怕是古典的曲子)的练习中学会的。这个时候是什么让我的演奏有了质的飞跃?因为我的基础非常差,弹钢琴就真的是“弹”钢琴而不是“演奏钢琴”。因为手指过于僵硬而将音符演奏的断断续续的,这个时候C老师传授我,将你的手腕放松,完全放松,要用你指尖的力量而不是你手腕以及手臂的力量。在完全放松之后,转指的时候便再也不会磕磕碰碰的。演奏出来的东西流畅了很多。(以至于我现在有1米8的个子就是因为缺乏腕力投不进球才放弃了篮球)
后来随着程度的提高,在我考过了音协6级后。父母为我找了一个音乐教授(先叫他K老师吧)以提升我的音乐素养。K老师是我学琴路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老师,他升华了我对于音乐的见解。单就技巧上来说,当时我弹琴纯粹是硬弹琴,一个音是一个音,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表达我的音乐。
K老师教我,一首曲子的组成不仅仅是由一个个音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个音组成的一个故事。一首曲子就是一个故事,弹一首曲子其实就是在描述一个故事。你想以怎么样的口吻去讲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看待这个故事的?你打算以什么角度让别人知道这个故事?说故事的人说的磕磕绊绊的还有人会愿意听吗?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有什么特别的背景故事吗?
思考。
『你不是想要弹属于自己的曲子吗?如果你只是照着谱子一个一个音的弹,你和别人弹得有什么区别?你还能算弹自己的曲子吗?』本表现自己的想法。我学了很多很多的技巧和表现。
之后看到了别的同学考了英皇(ABRSM)八级,我也想考,但是考英皇八级需要先考乐理五级。于是我就跟着一个W老师学乐理。乐理知识丰富起来了(虽然现在忘到一知半解的程度了)。英皇的考试项目有音阶、乐曲、听唱、视奏。其中听唱和视奏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通过学习听唱我终于获得了绝对音感,不过这事儿的副作用就是现在听什么钢琴曲、交响乐都会脑内出现Do, Re, Mi...说实话我现在挺羡慕听不出来的人的,可以安心的欣赏音乐;通过学习视奏使我练习曲子的速度加倍,也能让我迅速脑补出来铺子上的曲子是不是我听到的曲子。并且什么合唱表演的谱子,完全不用练,视奏就行了。
后来就中考了,把钢琴放在了身后。
中考之前,《进击的巨人》就风靡了各个圈子。我当时特别想弹这个动漫的片头曲《红莲的弓矢》。我找啊找,找到了一个叫做Animenz的人写的谱子。当时还是在蛐蛐钢琴网上找的,那个网站上有播放谱子的功能。Animenz的谱子有个特点,就是各种炫技,各种觉得自己可能装了假肢,但是又真的特别好听,特别还原。仅仅是考完业余最高水平就以为自己是万人之上的我被这谱子来了一记重击(专业狗别笑)。我有个坏毛病,就是知难就退。当时花了高一半年多的时间,啃下来了这块硬骨头。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还有这种操作。随着我慢慢的摸索Animenz的曲子,我也对各种奇奇怪怪的技巧加以了解。真的是被人秀了一脸操作。我也认识了很多一起弹钢琴的朋友。好比Animenz、KyleXian和骨头。和这些dalao交流又能学到新的东西。也能扩宽自己贫瘠的视野。对一些冷门的古典曲目产生了兴趣,知道真正的古典不只是那些人尽皆知的东西,还有哪些不经常让人知晓的曲子。开发新姿势。
现在我弹琴的本质是本心。好听我就想弹,弹就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我练一首曲子的前提是:能让我单曲循环听一整天;我要是不喜欢,我弹一个音符的动力都没有。我觉得能根据自己的心去做出选择的,除了自己的爱人和自己喜欢的音乐,大概也没啥别的东西了。
结语:期待下一次质的飞跃,到时候我还会来知乎跟大家分享的。
-------------------
btw为啥看到了郎朗的回答。讲道理我小时候刚开始学琴,郎朗来深圳开演奏会(有一个教小孩子弹《黄河》的环节),演奏会一结束,我妈拉着我冲上去拿着笔记本要了个亲笔签名。
我妈总是拿着那个签名激励我好好学琴,虽然我没怎么觉得被『激励』到,但还是要感谢郎朗这个多年以来榜样一般的存在。其实我觉得学钢琴最需要感谢的还是父母,如果不是这一路上一直有着父母的支持,如果不是父母同意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我怎么可能有这么丰富多彩的学琴路呢?
-------------------
语言很乱,有哪儿没说清楚的可以在评论或者私信留言。现在有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9-5-25 20: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学的非常渣。

现在跟儿子一起跟老师学,看到儿子的水平,才知道:我特么小时候都学了些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

帖子

2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2
发表于 2019-5-25 20: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郎朗的说法,飞跃确实是需要每一步扎实的积累。这个问题我想从演奏心理的角度谈一谈,因为不论是刚入门的钢琴学习者还是身经百战的演奏员都会面对舞台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会持续地影响演奏质量,导致演得没有练得好。事实上,从心理上达到控制演奏情绪的飞跃也需要长期的积累,这个过程因人而异,但是重点是不要回避这个问题,不要把performance anxiety看作是不正常的身心反应,要坦然面对,深入了解自己内心的情绪和身体。

往具体说,我们需要在比赛前或者演出前练习的时候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害怕什么?为什么会害怕?我演奏表现好的时候心理的紧张度是什么状态?身体的感受是什么?然后针对自己的焦虑的根源进行巩固性练习,同时不断强化回忆自己在成功演出时的经历,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带着这些对anxiety正面的理解上台。

另外,平时练习时也要注意留一部分时间想象自己正在演出的环境下,请同学来听自己演奏,不断将自己暴露在演出环境中,习惯上台时身心所发生的那些变化,这样在演出中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不为这些变化所影响。   

最后,对传统的performance anxiety或者stage fright的观点做一点更正。事实上,近三十年很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最佳表演与焦虑紧张程度间的关系并不是“倒U”理论描述的那样,紧张程度在中间值时表演最佳。研究认为首先每个人的最佳表演的峰值不一定都出现在中间位置,有的人需要很高的紧张度来激发好的演出表现,有的人则相反。同时,判断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从多个维度考量,如对紧张焦虑感的认知、身理感受、自信程度、任务的难易程度等等。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回到正题,心理的成熟也是实现演奏飞跃的重要基础,在闭门造车磨合技术音乐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不断强化对自己心理和舞台的控制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8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19-5-25 20: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十分业余的来强答:当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时。

换句话说,知道"弹钢琴"是件什么事情。

知道自己按下琴键,制音器抬起,琴槌敲击琴弦。松掉琴键,制音器压回琴弦停住声音。
知道高音部分没有制音器
知道右踏板所谓延音踏板,踩下后抬起所有制音器。弹下琴键,除了相应的琴弦被击响以外一部分弦会产生共鸣,改变整个音响效果,松掉琴键声音也会延续,只有松掉踏板制音器压回琴弦效果才会消失。
于是知道为什么一直踩着延音踏板声音会糊
知道踩下左踏板(弱音踏板)会让琴槌少敲击一根琴弦以此来弱音
然后思考一番,知道弱音踏板可以灵活使用但万万不能替代弹弱音的技巧
知道钢琴意大利名叫pianoforte,知道弱和强是当年钢琴发明的意义,也是弹琴中必要的技能。
可惜还不知道三角琴的中踏板是什么样的(见得少。立式琴中踏板就算了吧)
如此等等。

大体知道了钢琴这种伟大乐器究竟是怎样的机械,才知道该如何让自己的手指、手腕、小臂、大臂乃至全身参与到这机械活动中。去试,去听,去研究自己怎样演奏会有怎样的音响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4

帖子

2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发表于 2019-5-25 20: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无杂念的时候,就只专注于弹琴这件事,效率最高了。
小的时候每次家里有客人来都被迫弹给大人听,这种时候往往弹不好。考级的时候也是,想的东西太多了就只能靠长期练习养成的肌肉记忆来弹了。。但是靠肌肉记忆和用脑子用心弹完全是不同的效果。
仅靠肌肉的记忆之所以有风险是因为,弹到哪里思维跟到哪里,手走在了脑子前面。用心弹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心是可以多用的,很神奇的感觉,即能听到上一个小节自己弹的音,眼睛又可以看到后面两个小节的谱子,脑子还可以想怎么处理,而且脑子里会有旋律,心里会哼唱,这个时候手是受大脑的指挥的。不经由大脑控制的手指会按照自己最习惯最舒服的触键方式去弹,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弹快的就乱,弹慢的手指就软。其实弹琴的时候就算是放松手上的某块肌肉都应该是通过大脑思考的,这就是所谓的用心弹了。
前提是心里没有装别的乱七八糟的事和情绪。静下心来好好练,有耐心,不可能弹不好的。
说实话这样问,什么时候进步最快,说明题主希望短时间内有飞快的进步,但是这样的心态只会适得其反。。。
像题主这样可能有些烦躁、缺乏耐心的,建议去弹巴赫的,不管二部还是三部创意曲,反正去弹那种分声部的,很锻炼听力、耐心和手指的掌控力。因为有时候一个手要同时弹出几个声部,要自己用心听出那几个声部的主题,而不是简单的分手练就行了。触键的话建议去练习快触键,每次放松手腕的时候就是思考的时间,思考下一个音应该怎么落下去。。。
嗯暂时就想到这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

帖子

25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1
发表于 2019-5-25 20: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天,我在优酷偶然搜到了Elly Ne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3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发表于 2019-5-25 20: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卸腰,睡觉梦到前女友了……百感交集,起来答个题吧。
我学琴的阶段一直很曲折,别说飞越,保持现状都很难。但是后期自己玩琴的时候,我的演奏技术有了两次质的变化,之所以我说的是“质的变化”而不是“质的飞越”是因为这两次并不都是飞越。

第一次发生在我高一的时候。初三时喜欢一个妹子奋发图强努力跟妹子考上了同一所学校,然后凑巧遇到妹子喜欢弹琴,于是乎在虚荣心和荷尔蒙的联合促进下,那个原来弹849都比较费劲的愣头小孩瞬间技术成长爆棚,几乎可以说拿下了当时流行的绝大部分古典曲目。当时最得意的事情是全程蒙眼盲弹《土耳其进行曲》,一度成了女生圈子的偶像……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我喜欢的妹子十分感动然后爱上了她们班的另一个男生,不过我这份热情一直没有浇灭,我记得巅峰时期我在大厅弹琴围观的人楼上楼下加一起能有七八十人,那时候弹琴很认真,虽然错音还是有不少不过我开始很注意谱子上的强弱信息和表情符号,尽量把每一个变化和意境都尽自己的能力去弹出来。

第一次质的飞越的导火索是爱,催化剂是虚荣心,结果是装B非常成功……

第二次则是来到新加坡之后了。
我在新加坡的第一个学生是一个17岁的小丫头(今年应该快19了……),原来弹电子琴基础的,后来想学钢琴,正巧我一好姐们在他们家租房子住,于是乎我就开始一点点教她。虽然高二的时候带过三个学生不过毕竟是小打小闹,正式上课要准备的东西其实很多。丫头很忙,平时练琴时间有限,所以每次我都要找找她哪里可能出问题,圈出一些特殊指法和一些奇怪的节奏。丫头切分音弹的不好,每次弹都头大,于是乎我就去找一些难度很低的练习,实在不行就自己写。于是乎电脑里名家作品的谱子越来越少动,经常去找一些独特的技巧练习方式。以前花上千块找人做的马克西姆专辑的伴奏带也基本不弹了,以前高二时候经常耍帅的那些《悲怆》或者《英雄波兰舞曲》之类的东西也基本忘得差不多了,每天练琴基本上是砸《哈农》,手活动开了练几个小曲子熟悉熟悉手指基本上要么开始写曲子要么开始研究练习曲,我的演奏技术估计还有,但曲目已经基本没有记得下来的了。这次“质的飞跃”导致我现在基本上空有一身还算不错的基本功而到了公共场合除了圣歌基本上没有什么能完完整整弹的出来的曲子了……

但是小丫头的琴弹的越来越好了。

第二次“质的飞跃”的导火索是关爱,催化剂是责任心,结果是看到了一个个努力成长的小钢琴家。

大多数人都喜欢通过自己刻苦练习,认真演奏来让大众去领受钢琴的魅力。
我觉得帮助身边的人让他们自己慢慢有能力亲自来体会这种感觉,比我自己弹给他们听更有幸福感。在我看来钢琴的最大快乐不在于听到技巧多么高超水平多么出众的大钢琴家演奏出来的高难度的曲子,而在于听到自己手把手教出来孩子,一脸认真努力的弹上一首简单的《祝你生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2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9-5-25 20: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了新的老师,那我当作亲儿子教。
强调音色,强调听,强调演绎,强调基本功不是速度和强弱而是美感,每节课周而复始.......
一年后我发现我和很多人无法聊天,因为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如同我们在讨论不同国家食物口感的时候,很多人在讨论如何解决温饱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

帖子

2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2
发表于 2019-5-25 20: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完了三节课,吃午饭,看到了这个问题,感同身受,质的飞跃当然是要量的积累了,大二差不多平时6小时的练琴,周末更多……虽然这在专业音乐学院简直是太少的练琴了,可是我在综合大学,繁琐的事儿太多了,哈哈,这段时间给我各方面都打好了基础……飞跃和突破不一样,飞跃经过努力会达到,突破则需要机遇了,接触到德彪西之后,是给我学琴生涯一个很大的突破点,对就是那首《月光》,开始琢磨弱之间声部的层次感,开始自己琢磨触键,开始懂得张力和力气不一定是正比的……等等……当然,主要是喜欢曲子呀,嘻嘻~嗯呐,自己写要弹钢琴到80岁,要穿裙子到80岁,共勉……

其实就是: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QQ|钢琴世界 ( 陕ICP备16012637号-2 )

GMT+8, 2025-5-5 10:52 , Processed in 0.548777 second(s), 60 queries .

Powered by 钢琴世界 PIANOWORLD.CN

Copyright © 2015-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