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6-14 12: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题目,我简单说说自己的学琴经历吧。
四岁学琴,父母就托了很多关系给我找到了上音的教授每周一对一上课。那时我家住在浦东,90年代初去浦西,每次路上单程两个小时。然后每天放学回家,吃完点心,先练两个小时琴,结束后全家吃晚饭,最后再写作业。由于从小就如此安排,我倒也从未觉得有何不妥。
小时候上课,说得最简单,就是回课和布置新的作业。是不是听上去没有任何技术含量?随便哪个老师,只要知道整体的教学计划,似乎都能教好,集体课嘛,还多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比,似乎更有益呢!
那我为什么认为乐器教学,必须一对一呢?
先说基本手型的建立好了。我小提琴专业出身,就说本专业吧。
最基础的——夹琴、握弓、空弦练习。你知道一个初学者会产生多少问题吗?琴放在哪里可以夹稳、拿弓时每个手指位置的摆放、运弓如何保持好弓和弦的接触点……这些,要做到“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儿”,并不算太难,或许稍微靠谱些的集体课可以达到效果。
但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在做到这些之后,如何保持状态的松弛?这个,是要靠学生和老师共同反复调整细节,千百次的重复、巩固,才能做到自如的。很多时候,学生运弓走不直、或是反复碰弦、亦或是左手按弦困难……作为教师,只需要在关键位置轻推一下,帮助学生调整到最佳角度,声音马上就能得到改善。
但这个过程,却是非常漫长的。跟学生讲清问题所在,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不断不断地提醒,才能最终达标。我的个别课,初学的学生们,都要经过我2—3年的念叨,才能勉强达到我认为的“基本演奏方法正确”。
这还是最最基础的,恕我无能,我都不能想象集体课的老师要如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细节?更不要说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算接受能力相当,每天练一个小时的怎么跟每周练20分钟的学生同时上课呢?更不要说后期的音乐表现这种高一层次的问题了……
那么,集体课到底可不可以有呢?可以有!有两种集体课我个人是非常赞成的。
第一种,面向婴幼儿的音乐早教课程。说实话,乐器的学习实在是过于艰苦。靠兴趣?很快也会被枯燥的练习磨光的!要是在那之前,让小朋友一起玩一玩,打打拍子唱唱歌,增加一下对音乐魅力的感知。到了适龄再学乐器,有了那颗亲近艺术的心,事情会顺利很多。
第二种所谓的集体课,我自己小时候就一直参加,现在也在教。
那时我大概8、9岁,学琴有5年吧。丁老师办了一个音乐学校,主要招收上音老师们教的私人业余学生,入校要通过选拔考试。于是,每周日,我们都一起拉齐奏、重奏,排小乐队,学习乐理、视唱练耳……偶尔地,还会有音乐欣赏课,每学期都有演奏会和期末考试。丁老师为我们这批孩子找的,都是最一流的老师。从小的室内乐训练,能培养跟别人合作的能力,学习同伴们的长处;同时,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视奏能力。
后来考中学,我进入了以交响乐为特色的学校。每周,乐团在全团合排之前,都有一个小时的分声部排练时间,学校请了专业老师帮助我们抠细节;私人乐器课方面,学校有考勤记录,规定每位乐团成员必须上小课,不断精进业务。
说到这里,我想你们也明白了——集体课,促进合作能力和乐感;私人课,必须上!想用集体课代替小课?那还是省下时间和精力,学点别的吧……
实名反对 @虎皮纱 ,看了一下就是个琴行,具体请参照 @裳Ashelia 回答里关于琴行为何推广集体课那段。我想说,就是有这样的“老师”不断混淆视听,扰乱市场(认为钢琴可以自学、手型在初期可以不管,总之,家长爱听什么说什么),这个行业才会乱象丛生。至于说“对于无能的老师来说,只要和自己过去学得不一样,和自己教得不一样,统统叫做走弯路。我向来对这种老师表示呵呵。”您就呵呵吧……反正,现在,野路子出来的都认为自己是大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