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官方微信

钢琴世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588|回复: 20

有哪些超越时代审美的作品?

[复制链接]

112

主题

1177

帖子

13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63
发表于 2019-6-19 13: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哪些超越时代审美的作品?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27

帖子

24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9
发表于 2019-6-19 13: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光宇先生在1945年创作的《西游漫记》,通过荒诞的故事组合来讽刺社会乱象。










以上是漫画中的部分图画,是不是浓浓的魔幻现实主义和cult风?


当时市面上流行的连环画,主要以《水浒传》,《三国》,《封神演义》等经典名著为故事纲要,偶尔有《三毛流浪记》这样的写实风格。《西游漫记》里充满想象的表现形式,则非常超前且独树一帜。


再有,这些图画里的人物,是不是有点眼熟?因为老先生正是动画《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师,他把漫画里对人物的理解,带到了后来的动画中。






该版本的孙悟空设计,可以说是后来所有孙悟空造型的模板。纵使今天来看,片中的人物设计都极具个性和文化气息——真正的用设计打败了时间。












最后附上老先生的自拍,人家一个世纪前就在玩连拍啦,太萌了简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5

帖子

1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0
发表于 2019-6-19 13: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铁路路徽,由陈玉昶设计于1950年初。风格极简,信息量极大,表现度极高。上部为火车头,下部为钢轨,形如一列蒸汽火车迎面而来;上部又如“人”,下部如“工”,寓意工人顶天立地,当家做主。红色+工人,符合建国前三十年的意识形态,文革中没问题;极简设计使意识形态不过于突出,也不会像红色五角星的邮徽一样在改开后被弃用。同样由于极简,没有字母和汉字,超越了国界,许多网友将其当成了全球铁路通用符号。






路徽放大不显空洞,缩小后无论多小都能看清,所以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天下第一。大到广场、

站房、列车、车辆、轮船,



小到制服扣子、茶缸和凳子上都有,


还有神器——工人之怒



用在公路的路牌上,不认识汉字也能知道此路通往火车站。


进了火车站,路徽还可以帮助旅客区分铁路和地铁。


在外国就麻烦了,你说左上角哪个是铁路哪个是地铁?右上角代表铁路售票处还是地铁售票处?



从美学上说,《人民铁道报》认为路徽“构思精巧,构图精美、意蕴深刻。它虽创作于50年代,用当时的艺术标准衡量,实属佳作;即使放在今天,它依然不失为一幅极具现代设计意识的、不可多得的典范性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对比一下其它路徽,可知并非夸张。下面几个是中长铁路各时代用过的路徽,有俄、清、苏、日、民国各种风格思路,画得未必不好,但大都过于繁复,头一个甚至难以画在火车头上。这是时代的局限,而“工人”路徽超越了这种局限。








与下图展示的现代各国铁路路徽相比,“工人”路徽也不遑多让。除了中国的,下面哪一个路徽能完全不用阅读和联想,一看就知道是铁路(DSB是丹麦铁路,不是意大利的)?

和谐号2007年进入中国时竟然不带路徽,另启用和谐徽,震惊车迷。有人认为这与铁路私有化有关(私有化以后不能再称人民铁路,工人字样的路徽是个绊脚石)。


后来私有化没了下文,和谐号陆续找地方草草刷上路徽,但仍能看出图文不是一起设计的。

今年新上线的标准动车组则告别和谐号,弃用和谐徽,大刷而特刷“工人”路徽以正视听。车迷喜出望外,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前面提到过,路徽采用极简设计,没有使用任何字母、“工人”也不是方块字,中国元素不是特别明显。而外国铁路、建国前铁路一般人接触的又少,很多人(像我自己)长期认为古今台外的一切铁路都是以此为标志的,所以出现了很多非规范使用的现象。

李玉和是样板戏《红灯记》的主角,高大上的正面人物,穿的铁路制服也是工人阶级的符号,所以很少有人意识到他所服务的不是“人民铁路”,唱戏时(或拍摄任何抗战背景的电视剧时)演员不应戴下图这种帽子:



而应该戴“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或“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的帽子,帽徽为金色(《红灯记》有过多个版本,背景地点不同),比如下图。(吴京安的帽徽上下反了,可能是配合13年的保钓运动,取“打倒日本财阀”之意?)


《红灯记》公演时戴的是哪一种?作为集中巨量资源,经历无数审核修改,管理非常严格的样板戏,道具水准无可挑剔,金色的帽徽忠实的反映了历史原貌。其发布的剧照更受过严密筛选,在极力突出李玉和的同时,没有一张剧照能看清他的帽徽。细思恐极。

当然,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工人”路徽的另一个巨大优点,那就是纯用红色,易于看清。


甚至外国人也有把“工人”路徽当成铁路通用符号的。美国爱奥瓦州铁路进口了两台前进式蒸汽机车用于旅游,要求保留路徽。难以考证他们这是出于对中国铁路的敬意,还是单纯认为这个符号可以代表铁路,或是仅仅开个玩笑,但路徽毕竟具有标示产权的法律作用,此举后来成为爱奥瓦州自古以来属中国的铁证(韩国买的上游型机车据说也有路徽,但没找到图片)。


ps,建国极初期还是重视物质奖励的,铁路给了陈一份重奖,小米八百斤。






我是作者的分割线——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http://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2

帖子

26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5
发表于 2019-6-19 13: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
这是他的画:

“一脸不高兴鱼”

“我怂了我怂了”


“差不多是条咸鱼了”


“我萌吗”


“一脸楞逼鱼”


“上面那么多吃的,选哪个好呢”


“好耶,有戏看喽~”


“老大,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保持微笑就可以了”


八大山人:“给你一个眼神,自己去体会。”

=======================分割线==========================
评论和私信中有同学指出图二(“瞪谁谁怀孕鸟”)、图四(“……”)不是八大的作品,不过它们也蛮有意思的,所以移到分割线后面


“瞪谁谁怀孕鸟”


“仿佛听见背后有人说我帅”
=======================================================
有童鞋指出清代画家聂璜绘制的《海错图》也很有意思,看了下,真的很呆萌(图源自@故宫博物院 的微博)









=====================突然的广告=======================
在微信上架了两套小鸡表情,欢迎亲们下载调戏~~
【长手鸡第二波】微信表情 - 来自微信表情商店,扫二维码下载表情

http://w.url.cn/s/A3EmuNp (二维码自动识别)

【长手小黄鸡】微信表情 - 来自微信表情商店,扫二维码下载表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7
发表于 2019-6-19 13: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到前南斯拉夫这个红色国家的审美情趣,不知道你们会想到什么?
是这样造型朴素,结构简单的老气大楼?



还是这种旗帜鲜明的招贴画?




然而, 如果忽然某天在一片荒野中看到这样的建筑,
你们会作何感想?

还有这样的……

这样的……



这些并不是外星人留下的遗迹,
而是来自于一个已经消失的国家
——南斯拉夫。


第一幅照片中的,是伊利尔斯卡-比斯特里察的纪念碑。
它由加内兹-勒纳斯设计,1965年建造。
这座纪念碑旨在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斯洛文尼亚士兵。

第二幅照片中的,是塞尔维亚尼斯的一座纪念碑。
由雕塑家伊凡-萨布里克设计,建于1963年,纪念二战期间尼斯的1万名死难者。
第三幅照片中的,是波特罗瓦-戈拉的纪念碑。
它由沃金-巴基克设计,1982年建造,用于纪念二战中死难的科顿和巴尼贾百姓。
它的近照是这样的:

2011年,这座纪念碑被拆除。永远地消失在了地球上。


这些纪念碑曾经散落在前南斯拉夫的各处。是在上世纪6,70年代,由总统铁托授意建造的。
它们的造型,完全不像是那个时代那种千篇一律的老气建筑,给人一种来自科幻电影中的神秘感觉。

上图是位于波黑的苏桑加尔纪念碑,
用以纪念1941年东正教伊林丹节期间被德国人杀害的数千名死难者。
虽然这些纪念碑标志着的事件大都是黑暗的,
但雕塑本身充满了幻想和空想的气质。
他们是由许多不同的雕塑家和建筑师设计完成的,
每件作品都充满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感觉。


上图是现马其顿的克鲁塞沃-马克多尼姆纪念碑,
纪念1903年的伊林登起义,
当时保加利亚人对奥斯曼帝国非常反感。


高度抽象的纪念碑,
以各种奇形怪状的形式出现,
这些解构主义的形象,
有些状如巨大的水晶,
有些状如外星植物和生命体。

上图是现克罗地亚克宁的一座纪念碑,纪念二战期间阵亡的士兵。
巨大的超现实主义雕塑,从形状上反映出当时的南斯拉夫,
是一个强大的,充满骄傲的国家。


上图为雕塑家米奥德拉格-泽克维克设计的纪念碑,
以纪念苏捷斯卡战役。
苏捷斯卡战役是前南斯拉夫在二战期间进行的最残酷的战役之一。


上图为卡丁加卡纪念碑,以纪念卡丁加卡战役的死难者。
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
数以百万计的南斯拉夫人,特别是年轻人,
被安排参观这些纪念碑,以宣传爱国主义教育。
但是,当南斯拉夫肢解之后,
大规模参观的行为几乎完全消失了,
这些纪念碑也埋入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上图为波格丹-伯格丹维克设计的一座雕塑,1973年建造,用于纪念科索沃的采矿史,样子也和红警里的矿车铲斗很像。


上图为现塞尔维亚的科斯马加纪念碑,以纪念二战中阵亡的科斯马加-帕特桑分遣队士兵。


南斯拉夫还有很多造型超越时代审美的纪念碑作品,全部发出来展现给大家:




除了前卫的造型,这些建筑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一种沧桑与荒凉。


从远处看,更有超现实主义的意味:





这一座只剩下残骸了……



另一个角度看是这样的:






另一个角度是这样的:





也许,对于一个现代的旅行者而言,
再也无法理解这些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
然而,这些散落于巴尔干的荒废遗迹,
对于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活过的人而言,
依然代表着曾经那段值得自豪的历史。
即便以如今的审美来看,
说它们是来自科幻片中的建筑也不为过。


首发于公号:众生尖叫(theycry)
http://weixin.qq.com/r/9DsmPjbEdmsJrXJd927m (二维码自动识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0

帖子

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2
发表于 2019-6-19 13: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到了一幅画《骷髅幻戏图》,请问你有看过国画里画骷髅的吗?

没错,无论从风格还是绘画形式上来说,这都是一幅中国古代人物小品画,年代是南宋时期的。这幅画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都有些异类,以骷髅入画,似乎犯了中国画的大忌,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文化中不管是诗词、音乐还是绘画,都讲求温文尔雅、含蓄蕴藉。文人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乐师曰: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画师曰:外师造化,终得心源。以这样的标准来看,这幅千古迷画有些不中规中矩,多少带了些诡异和恐怖的色彩。  
这样的一幅画面蕴含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作者为什么要画骷髅呢?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吧:
李嵩(1166—1243)钱塘(今杭州)人,少年时为木工。光宗、宁宗、理宗三朝画院待诏。山水、人物、花卉均擅,尤以风俗画见称於画史,存世作品《货郎图》、《市担婴戏图》、《骷髅幻戏图》等均是写实之作。李嵩是宋代著名的风俗画家,他的作品内容都是反映底层社会生活的,如著名的《货郎图》,充满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然而这幅《骷髅幻戏图》却极其另类,还有“超现实主义”成分在内。看到这幅画的人,恐怕第一反应就是见了“鬼”了。

同样地反映底层社会生活的作品《货郎当》:


元代姬翼诗云: 造物儿童作剧狂,悬丝傀儡戏当场。 般神弄鬼翻腾用,走骨行尸昼夜忙。 通过此诗可知,悬丝木偶将元代儿童吸引得如痴如醉,同时也折射出了宋元玩具製作的新奇。李嵩《骷髅幻戏图》可以证明宋元製作机械木偶的水平是相当高的:一大骷髅以数丝悬吊一小骷髅的悬丝骷髅,引逗小孩儿玩,骷髅关节十分复杂,丝线有十余条。







我们先来地观察一下这幅画: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一戴幞头穿纱衣的大骷髅手里提了一个小骷髅做游戏状。大骷髅处于画面左边,坐于地上。左腿曲折着地,右腿弓起,左手按于左大腿骨近膝盖骨处,右手提线索控制小骷髅。小骷髅右脚单脚着地,左脚抬起,两臂做招手状。

小骷髅对面一小儿,手足着地。昂首伸右臂,以对应小骷髅。小儿身后有一妇人,尺寸较小,做阻拦状。画家似为表现妇人身处远处,才故意缩小她的尺寸。整体画面布局的重心偏重在左下角。大骷髅背后另有一妇人,比例与大骷髅等大。怀抱一婴儿,正在吮其乳汁,双目注视前方发生的事情,神态安详。他们背后是一个台状物,约与大骷髅站立时等高,或称为墩子,又像古时的阙。上有竖排书“五里”二字。


看着这幅画,总让我有些诙谐之感:
画中所取的死界大小骷髅和生界妇女婴儿同处一个画面中,骷髅的嬉戏带给不懂世事婴儿乐趣,同时也带给了婴儿母亲惊恐。所以人们在看画的时候自然而然也会产生惊惧和极度的不安。但画中的婴儿却与恐怖的骷髅同时嬉闹,全然不知。
画面上一派祥和,就如同市井风俗中常见的天伦之乐。唯一突兀的就是那具骷髅。因而也就突出了出题齐生死的老庄思想,生死幻灭,如梦如真。生而有乐,死亦无惧。在妇人眼里,骷髅是生还是死,都无所谓,孩子是生命的延续,他们依然生机勃勃。死者虽死,已无躯体,可一样可以恩泽后代,带去快乐。
整个画面笼罩在生与死,苦与乐,愁闷与天真的对比中,而这种对比却在一种最为平常的沿街戏耍中体现出来。
画面的场景是一个瞬间,其表现的意思也是多种而且耐人寻味的:
一是因为婴儿的年幼不懂还是成人心理作用让死变得如此恐怖?
二是因为骷髅世界并不完全是阴森毁灭还是婴儿世界原本是纯洁郁勃?是现实世界生的欲望让我们不敢直面死的威胁还是死同时意味着生的欣喜?是生界都是让我们欣喜的还是死界都是让我们恐惧的?
这真是寓意深刻的一幅画。生与死是那麽强烈地对照著,以骷髅为主角的寓意大约是反映了人生命运的虚幻无常、倏忽幻灭之意,你今天是操纵者,或许明天你就会成为一具被操纵者。因此,人生被看透了,大约就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此画的含义至今仍是引人争论、莫衷一是。画面怪诞奇诡,将生死两界,统於一画。作者用线坚韧扎实,富有变化,染色严谨、古雅,颇具宋朝院体画之特色。至於画中是写生死转化、因果轮回,还是庄子的齐生死观,尚待详考。

同样地,这样的骷髅旋丝木偶在现代的美国街头也有:
其实现在也还有把骷髅当傀儡的杂耍艺人,在美国,这种杂耍曾流行一时。仔细看看,美国街头的傀儡小骷髅,和李嵩画中的小骷髅倒还挺像,不过嬉皮风更多一些。李嵩画中大骷髅手中操纵傀儡叫悬丝傀儡,据说是从古代印度传入中国的。


甚至让我想到了这个:


你们觉得呢?


--------------------分割线--------------------
最近开了有关于如何不应试可以学好画画的live:https://www.zhihu.com/lives/835137879494770688
公众号:一笔草,对绘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加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1

帖子

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5
发表于 2019-6-19 13: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座1956年建成的住宅,是迄今为止北欧设计界最经典的家装案例,它被列为法国重要的历史保护建筑。


大约60年前,法国著名收藏家卡雷委托阿尔瓦·阿尔托,为其设计一栋集居住与画廊为一体的自住宅,于是就有了这座传世经典——卡雷住宅(Maison Louis Carré)。
阿尔瓦·阿尔托 | 当今建筑界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外观

卡雷住宅是一座非常“阿尔托”的建筑,它与自然环境结合的恰到好处。阿尔托设计了与地形相协调的单坡屋顶,微倾的屋顶延续了地形的坡度,这削弱了建筑的体量感并将其自然融入了环境中。
外观上,外墙采用白色的砖块,门窗采用原木色的木材,它们共同构成了室外的色彩基调。远远望去纯白的建筑掩映在绿林之中,整体建筑与地面自然亲近,丝毫没有突兀对立之感。
室内

室内空间的组织规划,具有极佳的空间流动性,各个空间过渡舒缓,不刻意分割,这一点在门厅与起居室的过渡区域表现的极为到位。
天花板采用自由曲线,结合剖面图可以看出弧形的剖面,使空间在视觉上变得更为宽阔。
门厅与起居室的剖面图
室内设计中材质的多样化,也充分体现了阿尔托设计的和谐与精致,仅在木头的组合运用上就多达数种:
    门窗、单品家具采用北欧柚木

    短而深的扶手椅采用北欧桦木

    客厅吊顶和入门处的天花板采用芬兰红松

    地板和书房搁架采用欧洲橡木
卡雷住宅里许多家具和灯具,都是由阿尔托专门为其设计的,其中部分作品成为了家具设计界的经典之作。例如,1954年为卡雷住宅设计的「扇足凳」


其他细节

卡雷住宅是阿尔托设计生涯中巅峰时期创造的一件完美作品,在建筑内部每一个设计细节都令人感到温馨舒适。


客厅的墙壁被整个做成了窗户,身处其中就可对外部的青山绿林一目了然。
照明上,阿尔托进行差异化设计。餐厅选择独特的双开口吊灯,在日光不足之时,人造光源可进行局部弥补。
卧室采用壁灯和吊灯组合、壁炉内置在墙面内部。
厨房水槽上方的窗户放置在较高的高度,以防止水溅射到玻璃上面。
每间浴室均可直接通往花园,让主人沐浴之后可以直接享受私人露台,清洁人员无需穿过房屋便可进入浴室。


卡雷住宅被称为阿尔托最好的私人住宅之一,也是阿尔托在法国的唯一一座建筑,由于它在设计的特殊地位,1996年被法国列为重要历史建筑,并受法律保护。


“只有当人处于中心地位时,真正的建筑才存在。”——阿尔瓦·阿尔托
*内容参考:Preserving a Finnish Design Masterpiece in Franc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0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发表于 2019-6-19 13: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绘画的大奇葩——清代民间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的作品《海错图》,主要记载了大量海洋中繁多的生物,画风清奇,颇有现代漫画的风格,第一次见真的是亮瞎眼,下面上几幅图给各位看官欣赏欣赏。(图片来自网络)


憨笑的比目鱼


惊讶的鱼












眼神呆滞的鱼




还有这张是鳄鱼。。据说是因为作者没见过鳄鱼,是听别人给他描述的,于是凭想象就画着这个样子了。。


下面这张是一只寿星章鱼,据说是有人给当地官员祝寿,献上一只所谓的寿星章鱼,后来作者根据描述把它画了下来,那描述我估计是出了偏差的。


还有一些奇怪的生物,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了。。






这书最近故宫还出版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2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9-6-19 13: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86版)西游记片头曲》  作者:许镜清老师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再熟悉不过的一段音乐。但是,你是否注意过这其实是一首电音作品?

这是1986年以前的作品,也许是大部分国人听过的第一首电子音乐。

分享许镜清的单曲《《西游记》(86版)片头音乐》: http://music.163.com/song/27552544/?userid=77373648 (来自@网易云音乐)
↑点击网址试听

许镜清老师在为《西游记》创作这首主题曲时没有用古琴、古筝、笛子等传统乐器,而是用了当时全国都没有多少人听过的电音!而且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用极其有限的条件制作出这首电子音乐片头曲。不但理念超前,而且表现力丰富,非常契合西游记的格调氛围。

网易云用户的留言非常有说服力!

       向老一辈艺术家致敬!

经网友提示,此曲的官方名字为《云宫迅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发表于 2019-6-19 13: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说的是,鲁迅先生的平面设计。


以下图片来源自网络。



北大的标志大家都看过吧,它就是迅哥儿设计的,至今沿用。

迅哥儿是一位划时代的平面设计师。


来看一下他的书籍封面的设计作品:




































































鲁迅书籍设计草稿:











鲁迅标志设计:


自我象征(猫头鹰)  迅哥儿卖萌也是叼叼的



北大校徽(鲁迅原版,现在用的是修改过的)




《而已集》书名设计



民国初期国徽设计


鲁迅的设计从今天的目光看来,肯定不是完美的,也不是每一件作品都设计得很出色。
但他设计出来的美感,穿越了时代,至今感染着我们。
像迅哥儿致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QQ|钢琴世界 ( 陕ICP备16012637号-2 )

GMT+8, 2025-5-5 09:31 , Processed in 0.556910 second(s), 64 queries .

Powered by 钢琴世界 PIANOWORLD.CN

Copyright © 2015-2022,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