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6-23 16: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1月16日,南京保利大剧院,理查德克莱德曼先生在南京的谢幕演出。 我在先生彩排之时,以朝圣的感情,在他身后一米距离聆听他对于晚上的曲目彩排。
18年前,父亲将一盘盗版光碟放在我面前,说你什么时候能弹出他演奏的乐曲,我就能开心死了。什么曲目呢?给爱德琳的诗,命运,水边的阿狄丽娜等等。
18年后,先生要在南京选拔10个12岁以下的少年同台,一起演奏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有幸成为评委之一,并且在选取学生后,在准备演出的弹奏过程中给予指导。 能够和先生在南京最大的舞台上,为了同一首曲目而努力。
13号的见面会上,先生一曲水边的阿狄丽娜前奏弹出,泪水就已经模糊了我的眼睛。恍惚间,我见到了18年前那个小孩哭泣着想放弃音乐,可又因为克莱德曼先生一首水边的阿狄丽娜而咬牙坚持。我永远记得那张光碟中,先生一袭白衣,纯白钢琴,在清风浮动的白色窗帘旁深情的演奏着。他的手指那么的灵巧与优雅,侧脸多么的英俊而潇洒。可是就像瞬间,时光飞逝,先生已经老去,他弹奏时腰都已经不能挺直,南京的雾霾也让先生患了眼角膜炎。可是先生依然坚持演出,和我们这些憧憬他的人见面。
从来都是我在台下,或者银幕上注视这他,第一次,是我能出现在屏幕上,他看着我,内心有这么多年付出而收获的喜悦,也有音乐路上各种不易的感动。
彩排结束后,我上去和先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先生表示感谢我为他演出的付出(当天10台钢琴同台,为了保证所有学生能听到自己说话,最后演出能有很好的效果,自己的嗓子喊得十分沙哑,而排练过程先生有看。)将他亲手写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手稿送给了我,并和我合影留念。
先生16号下午彩排时,自己确定椅子,话筒的位置,一个老人,趴在地上用胶布固定自己演出凳子的位置,他如此专业的素质真的让我佩服。
演出之前,他特意谢绝访问,甚至他的翻译,经纪人都走出他的化妆间,因为他要沐浴,调整状态,使每一个观众能看到最好的自己。
当然,最终的演出结果是非常成功的,所有观众,都是十分肯定先生的弹奏与表演,每个人心中,肯定都是对先生的崇敬。(保利大剧院不允许私人拍照,所以没有图。)
以上写完,我再回到原题。
90年代初出生,开始学音乐的孩子,没那么多的资源,网络没有,录像机还在家放着,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开始有VCD。
从我的童年来看,没有郎朗,没有瓦伦缇娜,甚至傅聪离我们都有看不清的距离。不是音乐世家出身,你接触的,就肯定是他,
我相信这会是广大90后学琴者的共鸣。
所以可以说,他激励了整整一代,甚至不止一代人。有多少中国家庭的父母,是因为他的音乐才让孩子走上了音乐之路?广义的角度说,克莱德曼先生,是一个推动了整个中国钢琴,甚至是音乐发展的人。
从演奏水平来说,早年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那肯定是专业学院派,巴黎音乐学院毕业,那肯定是专业演奏级。先生于彩排时兴起弹奏了一小段华彩,完美的手指跑动与触键,标准大师水平。大家不能凭借他主要演奏的乐曲形式来看待他的整体钢琴水平与音乐素养。应该多想想的底蕴到底多么深厚。
最后从专业音乐素养上,先生对音乐会的细心准备,每首乐曲都很认真的在乐谱上写有自己的备注。彩排时,克服眼睛和身体的不适和自己的伴奏坚持演练完当晚曲目。他背后专业团队的经营运作,都反映出这么多年,他依然能响誉世界的凭借。
最后,致理查德克莱德曼先生。感谢您对我音乐路上的影响,感谢您为世界传播了那么多好听的钢琴音乐,也使很多害怕古典高难却又爱好钢琴的人能有自己的方向。
真心祝福先生身体健康,晚年,能每天都很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