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什么是最科学的练钢琴方式?

[复制链接]

80

主题

1138

帖子

125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58
发表于 2019-6-23 19: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每天具体需要分配多少时间练音阶哈农?多少时间练曲子?如何挑选或者判断曲子是否合适自己的水平(不能太简单不能太难)?除了音阶琶音,哈农之外还有哪些练习基本功的好方法?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22

帖子

25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9
发表于 2019-6-23 19: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技巧练习方式;
第二部分是曲子练习方式;
第三部分是进阶的曲子练习方式。


音阶和哈农本质上只是一堆音符,和毫无感情地练任何曲子都是一样的。
练手指或者练技术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怎么按出来的音,而不是有没有把音按出来,也不是有没有每天花一小时做练习
在一个不存在的视频网站上,Graham Fitch分开入门、进阶和高阶,为每个可能需要用到的技巧,包括手指技巧训练方式、音色变化、高效练习等,总共做了上百个钢琴教学视频。


有一集专门提到了手指技艺的练习方式:
在这个视频中,他有故意做多余的动作以突出正确的运动方式。不懂英语的可以跟着下面的时间戳理解他说的话。为了符合知乎15分钟视频的规范,对他前面的介绍部分进行了删减。侵删。

钢琴技巧练习方式 大师课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8753240694423552
【00:25】是错误的哈农弹法——机械性的高抬指。(正确的现代哈农弹法见后)
【00:39】讲到为什么——哈农是为钢琴的前身羽管键琴设计的练习,而脱胎换骨成为钢琴后,依据手指的按键不同,声音会有更丰富的色彩变化,已经和大键琴不是同一款乐器了。羽管键琴的练习方法不适合钢琴。
【01:27】现代钢琴弹奏的必要元素:强手指、灵活手腕、(收放自如的手臂和活动的肩膀),脑子和耳朵。
【02:35】第一种手指练习方法:D7和弦(4个手指+8度)每个手指单独以及组合手指的高抬指热身练习。摇晃只是显示他的手腕是完全放松的。
【03:30】第二种手指练习方法:保留余力的情况下扩张2-5手指,每个手指分别进行半音阶上下移动。够不着就别勉强,免得练伤手指。
【04:45】第三种手指练习方法:手指独立性全音练习。手指放在E F#G#A# C上,在只选择按住1-2个音的情况下,其他手指分别按下琴键。甚至可以跳音。依然是手腕完全放松,也完全不需要高抬指。
个人插话:这是最重要的练习之一,手指全黏在一起是不可能弹钢琴的,更别说什么三部四部黑键东风拉二月光钟。
【06:30】哈农的现代使用方式一:将哈农移调成为带黑键的调(他个人喜好),手腕完全放松地上下移动。
【06:52】哈农的现代使用方式二:把手腕的移动变成画圈转动模式。
个人插话:这是弹出国内老师很喜欢强调的“呼吸性”的必要练习。事实上也可以帮助你保持手腕放松。手腕只能平移或者离琴键要保持在几个手指宽的说法是大错特错。
【07:30】哈农的现代使用方式三:使用手腕翻动的模式。完全不用手指。他的结论:所有手指练习在不正确的情况下都可能导致受伤。
个人插话:动作不需要太大,容易受伤。
【08:30】用音阶练习节奏与速度的方式:每加一个8度速度翻倍。
个人插话:前提是要确保每个音都真真确确地按了出来。
【09:30】用琶音练习乐理和训练大脑:一次把一个音可能出现的调性练完,一次只改变一个音。
【10:20】极其重要的练习:双音。看视频的双音变化自行揣摩(12和45的反复和换音)。手腕自由地跟着手指的移动而移动。后面用手腕上下练习可以作为热身。
个人插话:所有音符必须一家子整整齐齐。进阶的练习是有意识地突出2个音的其中一个,这是弹所有在双音或多音里带主旋律的曲子的必备技巧,简单如四小天鹅、复杂如拉二月光悲怆等。
【12:18】八度练习:随意拿个简单的曲子(他拿了巴赫)全部改成8度弹。也可以改成跳音弹。
个人插话:注意他的手腕依然非常轻松,而且除了前手臂部分,基本完全不需要用力。这也是每天长期练习钢琴时(熟悉一首曲子的音符等时候)必要学会的招式,不然每个fff都弹出来根本无法保持体力。
【12:50】非常有用的135主和弦练习:在弹主和弦的同时练习渐强渐弱,培养音乐感。
个人插话:可以像双音进阶一样,选择只突出一个音地练习。依然是弹那堆曲子必备的技巧。
【13:10】1351主和弦练习:4颗音一起按。完成一个主音后可以提高一个半音阶换个主音进行,直到回到第一颗主音。练习力量和耐力的好方法。
个人插话:依然可以像双音进阶一样,选择只突出一个音地练习,如果太难,可以单独拎一个和弦出来练,不断从1351里切换需要突出的那颗音。在曲子阶段性结束的时候,这种N个音一起按的情况也算常见,这些存在在大部分时候,依然需要你能做到这种突出主音的行为。
【13:40】直达肩膀的琶音练习:1-5手指轮流使用,以弹奏琶音的练习。半音阶上行。手腕依然会自然跟着手指的走向而放松地移动。在使用5手指的时候,大拇指也自然会在手掌下面。整个流程放松得就像在为钢琴按摩。
个人插话:如果肩膀没有跟着转动那就是练错了。这个练习用来练正确的运动方式,需要融入到骨髓,远离手腕平移的机械性高抬指涂毒。
========
对于练曲子只有三点:
    拿个好点的录音笔录,用耳机听。 用耳机用心听一名钢琴大师对那首曲子的演奏和处理,对比和你录音的异同。 慢练、分手练、单练重音、单练轻音、单练旋律、单练伴音、用耳朵听着练、用眼睛看urtext谱子照着练、用心感受曲子的音乐走向练。
进阶可以加上2点:
在做第2点的时候,刷完你能找到的所有钢琴家对那个曲子的录音,然后把他们使用了相同的处理方式的段落圈起来照着练,剩下的地方先跟着你喜欢的一个大师弹。能找到作曲家亲自弹的录音最好。要自行发挥任性挑选处理方式(这里特指非专业人士自娱自乐),起码乐理达到5级水平能够了解绝大部分音乐记号的含义,且手中拥有urtext原谱(虽然还是会有很大概率犯原则性错误)。
额外地,还可以搜索学术性研究文章、专著书籍、专业课或者大师班对该作曲家(甚至该曲子)的生平、时代历史和处理方式的详细讲解,这可以让你对谱子的理解拔高到一个全新的层次。比如 @Fazioli 就有一堆知乎live比较适合对应音乐处理的入门(就我所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2

帖子

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9-6-23 19: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欧美公认的,已经实施了超过一百年的,经过了现代医学,运动学,心理学证实的,“最科学”的方式是少练哈农,少练没意义的音阶琶音,少练这些没音乐的东西,车尔尼这种三流作曲家的练习曲也少练
(更新:真是莫名其妙,很多人在评论区说我一棒子打死,我原答案明明写的是少练,少字还加粗了。)
时刻牢记我们弹钢琴是为了制造音乐,不是为了动手指,哪怕是运动员训练,专业的教练也不会让队员花大量时间做这种无脑练习。
最快的方式就是从音乐入手,所有的技术在大师写的有音乐的曲子里都有,直接在曲子里练。当然,操作起来实施难度非常大:首先得有个这方面理念够新,能力足够的老师;其次这个老师还得对你上心,愿意花心思给你规划;在国内最难的是,得找得到、请得起这种老师。


更新:
这个理念也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更不是我张口胡来。德国钢琴教育大师Karl Leimer(1858-1944),汉诺威音乐学院的创始人,和他的学生著名钢琴大师Walter Gieseking(1895-1956)在1931年写的自己教学总结《现代钢琴演奏技巧》里就已经很详细的阐述了他这一套理论这几十年来的应用。


说个国人更熟悉的,Heinrich Neuhaus (1888-1964)纽豪斯/涅高兹,钢琴泰斗(不要把这个泰斗和国内的某些“泰斗”相提并论,在所有方面都没有任何可比性),里赫特和吉列尔斯的老师,他在1958年写的《钢琴表演艺术》里,说到的他的教学理念,和Karl Leimer的不谋而合(Neuhaus虽然是德国姓,但是是波兰-德国裔,出生在乌克兰)。
并且他几十年的教学生涯里,并不全是这种顶级天才,很多学生也是资质平平,但达到了他们自己想都不敢想的高峰,这足以说明这种理念的正确性。


这两本书在欧美基本都是钢琴专业的人手一本,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普及了几十年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先进理念”。国内也有引进翻译,但由于国内钢琴主流思想和国际脱节太多,大多数读了的人也是将信将疑。


在21世纪的欧美,有各种各样的新兴学科跨界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现代医学,运动学,心理学,还有Alexander Technique,Feldenkrais,呼吸学等等。我们学校有好几个这种不同方面的专家,常年从他们的专业角度给学生专业方面的指导,这些21世纪专家对于练琴的观点也是和上面两位19世纪出生的大师的理念不谋而合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答案开头敢说“经过xxx认证的最科学的方法”。



而国内这种车尔尼从小弹到大,大量音阶琶音手指练习的思想起源于俄罗斯其中的一个学派(实际上,“俄派”就分成四个),当年公派留学的部分前辈(大多数只是学了两三年而已)给引进中国。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又在文化方面闭关锁国,没有交流,导致这个学派在中国大陆又长出了奇怪的分支。
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2018年,可能未来几十年还会这样的原因是,只知道这一派的那些老教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掌握着话语权,八九十年代大批留学回国的真正有水平的,知道外面世界是什么样的人才,他们的理念无法普及。并且那个年代能出去留学的大多都是以演奏方向为主,研究国外基础教学的并不多。
我在德国两个高校都上过钢琴教育方面的课,仅仅这两个学校给我的细节方面启发就大不相同,和其他学校学过钢琴教育的同学讨论发现有些观念也是不大相同的(但基本没有冲突),德国一共有几十所国立的音乐学院,更不用说还有法派,意派,俄派,大西洋对岸的英语世界,钢琴教育的天地有多大就可想而知,而国内这个拜耳汤普森(二战前的教材)车尔尼的只是整个钢琴教学中的冰山一角。


关于车尔尼,他是三流作曲家在德国根本就没有争议,倒是中国很多没接触过钢琴教学海洋,只见过车尔尼这一滴水的井底之蛙给捧上天。他是乐圣的学生又怎样?乐圣的学生就一定是乐圣第二?那么乐圣其他的学生的名字听过么?音乐史上有地位么?
他是李斯特的老师又怎样?乐圣的老师知道是谁么?巴赫的老师知道是谁么?但昭义弹得比李云迪陈萨好?还是凌远弹得比王羽佳郎朗好?并且李斯特早期的作品也是三流,这个也没什么争议,他开始有深度,有大量革新的作品都是中年以后的事了。
当然,这个三流是指这些耳熟能详鼎鼎大名里面的三流,而不是和你我比起来是三流。= =!


随便翻了两本书架上的书,里面提到车尔尼都是屈指可数,并且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贝多芬或者李斯特,才提到“车尔尼”这三个字。可以翻翻车尔尼索引旁边那些听都没听过的名字在书里提到了几次,占用多少篇幅。


古典音乐:


注意,文中写的是“名气之次的车尔尼”,前面那个名气更大的胡梅尔有几个人听过?




浪漫音乐:








车尔尼在这一套书里唯一一次被稍微的介绍,文中也写了后面那两位比车尔尼地位更高。




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在这本书里被提到的次数可以直接反应其在作曲界的地位:








很多人对于颠覆自己认知的东西首先都是质疑,开喷(往往开喷之前还得先曲解),而不是先去了解,探索,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之后再考虑自己认不认同。这种思维方式和晚清的人说“照相机能去人魂魄”“洋人必须得喝茶解油腻,我们不给他们茶,他们就得死”“火车会动皇城的气”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国几千万琴童,出了那么几个世界上能站得住脚的钢琴家,我不觉得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不说这些最顶尖的,就拿已经成长起来的90年代钢琴热潮开始的我们这一代来说,在大型国际比赛里,不用说获奖,能进决赛的,有几个中国人?这其中有多少是汉语拼音的名字的?有多少会说中文?有多少是在中国大陆接受的钢琴教育,没有留学就能直接就能去比赛的?
是,中国人现在快把欧美的音乐学院占了一半了,但不要忘记我们的人口基数,不要忘记我们比欧美国家的孩子多练多少,多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达到这样一个并不算优秀结果。我在德国本土成长的同学(包括欧洲人也包括亚洲人)很多都是从小当玩学的,没人一天练四五个小时,该读书读书,该运动运动,该练琴练琴,很多人在学校成绩也好,钢琴技术也棒,其中还有不少是读完医学/法学/物理这种对成绩要求很高的专业,之后又过来读钢琴,或者反之。
我不知道那些把这种情况还看做“有可取之处”“中国的钢琴教育还是站得住脚的”的人是什么心态。



“毕竟是西方传进来的乐器”也不是借口,日本就不用说了,已经出了很多大师了,韩国这两年也在崛起,海峡对岸的台湾,那么小的一个岛,钢琴家一点不少,很多欧美的理念、教材、曲集也引进的比大陆早得多,多得多。并且真的要说起来,很多欧美的大汉学家懂的不比中国的学者少,甚至有几个汉学领域最牛的大拿也不是我们中国人。
我在知乎写东西不是为了嘻嘻哈哈写一些迎合大众的混个好人缘,我这些答案,文章,Live想输出我在德国七年看到的,学到的,领悟到的,让(至少那么一部分人)看到更大的世界,意识到当下的不足,只有意识到不足,才能有进步的空间。


再次更新:
很多人问我“究竟应该怎么练?”“用什么替代车尔尼?”这些我在最近几年不同的答案和文章里都有详细的说过我的理念,车尔尼599怎么练,哈农怎么练,我都做过Live,有兴趣就翻翻,懒得在我主页里翻的,可以在这个答案的评论区翻,每一个问题我都做了解答。在评论区或者私信问之前请先翻一翻,真的是不愿意一次一次的重复已经很详细解释过的东西。。。
并且要搞清楚前后逻辑关系,是因为落后,所以把车尔尼哈农当做圣经,而不是因为练了车尔尼哈农,所以落后了。理念的落后需要长期多方面的改善,而不是直接把哈农车尔尼换成莫扎特就一切都自动变好了。
至于有些人说我写了这么多是为了宣传Live,你想多了,爱听不听,爱看不看,我也没把链接直接在答案里。知乎有了会员制之后一个听众我只能拿到一两块钱,我不差你这点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99

帖子

2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8
发表于 2019-6-23 19: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农》纯粹就是一个练指法,或者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健身方法!
这本书如果练习方法正确,对手指是有帮助的,相当于在健身(健手指),但是如果方法不对,不仅是白练,有可能还适得其反
练习方法

哈农中前面的部分都是基础练习,请看清楚训练目的:
使手指灵活、无拘束、坚强有力、动作平稳、用力均匀!
而且还写到了要高高地正确地抬起手指。
有很多人根本不看指示,闷头就弹,还觉得识谱简单,起到了练习作用了吗?没有。
最后练得手腕酸痛,怎么回事?用力方式不对呗。
除了可以按照谱面要求弹奏,还可以变化方式弹奏啊,例如改成断奏练习:
落提练习:
变节奏练习:
等等包括其他的练习方式。
这样训练才是有效的
在书的中间比较重要的就是音阶练习了:
很多人也是闷头就练,却不知道音阶在练什么?


练音阶必须掌握以下内容:
1.背住所有调的调号,知道哪些音要升降;
2.背住所有调的指法,知道该在哪个地方转指;
3.找到各调指法的规律,能够用移调的思路来弹奏音阶。
有几个人能做到呢?不多吧。


书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八度的练习:
八度是很多人的软肋,但是在乐曲中非常常见,这里有柱式八度,还有分解八度,两个都要练。
不然连莫扎特都弹不好,别说贝多芬了。


时间安排

从时间上来安排,哈农绝对不宜练得过多,因为这个东西一点音乐性都没有啊!
永远记住,弹钢琴,不是按照谱子把音符弹出来就可以的,不然电脑都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比任何人都做得好,还要人来弹琴干什么?
乐谱只是记录音乐的一种形式,任何曲子,要先想音乐,再说怎么弹。
所以哈农在这方面的训练根本就没有。


个人建议哈农练习时间大约占每天练琴总时间的1/10就够了,例如:
每天练琴总时间是1小时,哈农练5-6分钟足够;
每天练琴时间是4小时,哈农连15分钟左右足够。
练多了哈农,哪还有时间去练曲子?


更重要的其他建议

最科学的练琴方式不只是讨论用那个教材,而更重要的是怎样练,拿到新曲子到最后把它弹好,不同的练琴方式效率完全是不一样的,那么应该怎样安排?
1. 指法!指法!指法!
拿到新曲子一定先编指法!这个我天天给学生强调,不要一来就上手,很多同学视奏快,拿到曲子直接就开弹,结果某些地方指法不合理。要知道练琴的本质是什么?练琴的本质是对肌肉训练出记忆。那如果一开始指法就错了,后来再改,就等于重练,这个曲子之前的练习全白练了!
2.奏法(连断)尽早考虑。
认音和认节奏的时候,尽量通过读谱读出来,是用嘴巴读出来,只要上琴,就要考虑哪里是连奏,哪里是断奏,哪里是落提,一次到位!有些同学练琴一边认音一边弹,把连奏弹成断奏,把断奏弹成连奏,结果发现的时候又改,前面练的又全部白练了!
3.不要错音。
有时候识谱不细心,出现升降号错误,发现了又改,前面的白练了。有些同学为了图快,不在乎错音,有些音碰到了就等它碰到了,这样后期改都改不过来。练琴就是要保证每一遍都正确,形成的才是正确的记忆。如果你练错了,以后再改,这样比重新练一首曲子还难!
4.饥饿状态效率高
每天最好的练琴时间是早上10:00-12:00,下午4:00-6:00,晚上8:00-10:00,这个时候精神比较容易集中,而最糟糕的时间就是饭后,例如中午2:00-4:00,晚上6:00-8:00,这个时候肚子正在消化食物呢,练琴的时候困得不行,哪能练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32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
发表于 2019-6-23 19: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练琴顺序是哈农——车尔尼——复调乐曲——主调乐曲,雷打不动,这四大块基本上也是国内钢琴教学的四大板块了。
就像楼上大佬说的,我也意识到哈农是没有音乐性的,车尔尼缺少音乐性,练久了会把技巧和音乐性割裂开来。但是没办法啊,既不在一线城市,也请不起音乐学院的教授,更没办法出国学习最先进的练琴方法(所有的科目,除了中国本身就有的少数几种,基本都是国外传过来的,所以人家的方法比我们先进,我深信不疑,但是没法子,形势比人强。)
但是通过看书和观察我老师的教学,我觉得还是可以想办法不要完全把技巧和音乐性割裂开来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练习方法吧。
首先是哈农。
音阶琶音之前的哈农,从头到尾都差不多,那就只能边弹边做一个上行的渐强和下行的渐弱,而不是把所有的音弹成一样的力度。也可以做一下变奏,变换节奏练习一下。
到了音阶部分,除了上述这些还可以注意一下结尾的和弦,又要快速又要弹到底还要注意不要压下去还要注意弹完一个和弦立马放松弹下一个。
另外,不要把哈农当成机械练习,每个音弹下去的时候大脑都要飞速运转,边听边想——节奏对上节拍器了吗?渐强渐弱做出来了吗?三四五指的音有没有弹的特别弱?大拇指的音有没有弹的特别强?有没有出现把音压下去的情况?琶音都连接起来了吗?手臂有没有乱晃?手腕有没有僵硬?balabala.....
这些都是要想的呀,如果把哈农当成机械练习,那就完全割裂了技巧和音乐性,然后效率也很低。(我可能想的有点太多了,我老师说哈农每天只要练十分钟,我一般要折腾四十分钟,哎(눈_눈))
然后是车尔尼。
我看《钢琴教学法》里提到了车尔尼的很多缺点,比如缺少小调的练习和左手的练习,但我从不认为车尔尼系列是没有音乐性的,有很多车尔尼的练习曲都很动听。599的71条,就非常优美。还有最近练习的821的64条,也很好听。
我还是很喜欢821这一本的,又称八小节练习曲。难度是849后期到299,短小精悍,各种难点练习都涉及到了,双音、左手练习、半音阶、复调。。。
那么我的练习方法是,先一个音一个音分手弹出来,这个速度一定要慢,因为你不仅要看音,还要观察指法。——左右手都很熟练了,就可以合起来了,还是慢速,我会把节拍器调到最慢,20的速度都有可能,总之要保证全部弹对(节奏、音、指法、音乐记号)才能往上加速度,一格一格往下推。
不要急着一天就弹到老师要求的速度,我一般是,假如老师给了我一个四分音符=104的速度,我会星期一做到左右手能够以四分音符=30/40/50的速度弹奏(反正越慢越好),星期二达到72,星期三达到88,星期四达到96,星期五达到104,达到要求的速度并且弹熟练以后,我会关掉节拍器,注意力放在音乐记号上,尽量把谱面上的音乐记号都做出来。
然后星期六去上课。
毕竟上班了,时间有限。
车尔尼的练习时间要看情况,每天一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
接着是复调。
复调没啥好说的,因为我现在才弹到巴赫的小前奏曲,真正复杂的我还没有接触到。
目前的话练习方法和其他乐曲也差不多,只是要先分析乐曲,因为不止一条旋律,要看清楚哪一部分要突出左手,哪一部分要突出右手。
其次注意巴洛克风格,很多地方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和其他风格的乐曲是完全不一样的弹法,例如装饰音(这个大部分书上会告诉你怎么弹)、弹奏方法(只能靠老师了,如谱面上标的是跳音,但是巴洛克的跳音要弹成断奏)
复调的练习时间波动很大,从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都有可能,完全看乐曲的难度和要求的速度。。。
最后是主调乐曲。
说来惭愧,这个因为排在最后,经常是练到这一看时间都晚上十点半了,练习时间经常被压缩(눈_눈),之前弹了钢基上的几个曲子(库劳的小奏鸣曲,欢乐的牧童),还有博姆(?)的茨冈舞曲,练习方法和练习曲差不多。
最近我自己作了一波死,跟老师说想弹德彪西的月光,老师欣然允诺。。。。。
然后我被这个三声部的曲子折磨的死去活来,完全不能理解在那么弱的力度下怎么弹出层次来。。。不,应该说我能理解,但是做不到( •̥́ ˍ •̀ू )
主调乐曲的练习时间一般半小时左右吧,毕竟主调乐曲左手挺简单的。
注意那些弹一遍错一遍的片段,把他们拎出来单独练反复练。然后离开节拍器,关注音乐记号。还有,心里要有旋律!
就算你不唱出来,心里一定也要有那条旋律线,在哪里弱,哪里强,哪里呼吸,一定要看清。


好啦,这是我的练习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一个正经学钢琴才十个月的咸鱼,大佬就不要嫌弃我了( •̥́ ˍ •̀ू )
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练琴之前把手机放到别的房间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2

帖子

3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9
发表于 2019-6-23 19: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那些说怎么怎么练指法和技巧的回答,不能说你们错,毕竟中国钢琴教育就一直是这么过来的,答主我自己也是一步步考到10级的。但是说真的,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每天车尔尼哈农的,能快乐?能真的喜欢音乐?反正我是厌恶至极,上琴就想去厕所(生理反应?)
直到我高中在国外选修钢琴,遇到了我高中的钢琴老师。她是在澳洲长大的华裔,培养了很多本土的钢琴家,有许多在海外拿奖。神奇而幸运地,在郊区一个小小的高中里,让我遇到从墨尔本大学音乐系教授职位退休,住在乡村的她。
最深刻的一句分享就是“中国孩子练琴很苦,但出不了音乐家。”
如果你在启蒙阶段每天就是指法,指法,速度,速度,出来的曲子就只能成为流水线产物,大家弹的都一样,很难对曲子产生升华的理解。为什么外国演奏家更能受到认可,因为会加入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弹出别人弹不出的版本。当然,就像Fazioli说的,这个需要机缘巧合找到能驾驭曲子的老师了。
我们的技巧非常好,但是对艺术的理解,真的有差距。最关键的点其实不是花多少时间弹得流畅,而是你对莫扎特,对肖邦,到底了解多少,他的曲子魅力到底在哪里?如何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将观众带入其中?如果一开始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去接触一首曲子,技术难关总能过的,时间长短问题,但是如果是为了将曲子演奏得动听、加入自己理解去练习,种下的对音乐的喜爱,是100首车尔尼也不能给你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小孩子刚启蒙就加入对音乐的理解。刚开始的基础功是要打的,但是一路考级考上去还在练指法就过头了。比如考级那几年,到了八级我每天上琴还是先爬音阶,其实肌肉记忆已经足够驾驭大部分曲目,8-10级的考级真的有必要考练习曲吗?
其实基础功去到2-3级,就完全可以开始挑选自己喜欢的曲子,开始学习音乐史和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尝试表达情感了。我的老师每次给我新曲子,会弹奏好几首,或者我自己选电影里的插曲她演奏给我听。当我听到大师级成品的时候,很难不心向往之:如果我也能将喜欢的这首曲子变为自己的作品,该过么幸福!于是,就有了满满的动力。
高三那年,我练了十几年的琴,终于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真正喜欢,觉得动听的曲子反复打磨,直到能公开演奏的水平。直到现在,偶尔再打开琴盖,想弹的还是高三那几首。每一次弹奏,因为心情不同都可以给曲子注入不同的情感。这是老师教给我的能力,也是我从小练琴缺失的一块。只想着不弹错,流畅,是不能真心欣赏自己的演奏的。
ps有感而发这么多也是觉得,我们大部分人从小学钢琴其实都不会真的走职业道路,那么长大后音乐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意义真的不会是“我曾经考了多少级”(成年人世界不会炫耀这个了),但是真心喜欢音乐,会在将来漫长的人生里,当你在苦闷,低落的时候,能够与琴为伴,从音乐中获得慰藉,放松和快乐。如果将来我的孩子学音乐,我一定会告诉他,快乐才是学习音乐的目的。不要把家长功利的炫耀目的加在孩子身上,让他失去了跟钢琴这个挚友相伴的机会。
知乎首答。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

帖子

2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2
发表于 2019-6-23 19: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9

帖子

3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
发表于 2019-6-23 19: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考虑了一下还是姑且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安排以及一些刍荛之见。
适用群体:中级或者高级程度、有一定练琴时间但是较为有限,有稳定的较好的线下老师,有一定的阅历和自己的想法的学生。
本人大致条件:每天练琴时间一般1-3小时,不会再多,一周只有一天可以超过4小时。每周固定上课。程度是重新回炉到中等难度的肖练了(“回炉”是因为小时候的基本功不太好,空练了一堆大难曲子,养成了很多毛病。具体背景见这个回答:你的钢琴老师有多严厉?)。
本人特点:视奏、拿新曲子很快,曲目量比较大(不论是弹过的还是听过的),理论基础和背景知识储备还可以, 弱项是小时候基本功较为薄弱,硬技术有一定的遗憾和欠缺,特别是左手差距较大。
1.选曲方面:
现在我老师给予我一定的自由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选择自己想学的作品来上课。但是我也并不会太过“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我一般严格秉承着“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尽可能地提高、学到尽量多的东西”的原则来选曲。所以一般来说我会特意选双手都有一定技术难点、或者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左手的作品,而右手很华丽左手没太多东西的作品我就不会选(哪怕再好听),毕竟我可以练琴和上课的时间太过有限,一定要争取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技术难点方面我也尽量特意避开我已经擅长的作品,而去尽量选择含有我不太擅长的技术点的作品去上课。
2.基本手指练习方面:
不论出于时间有限,还是哈农等机械性的手指练习训练效果有限的原因,我个人已经不会专门花费时间练这些纯手指练习。我一般直接选用作品中特定的技术点明确的段落直接作为手指练习来用。这样既锻炼了手指能力,又熟悉了作品,增强了肌肉记忆,可以说最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
3.练习作品时间分配方面:
这一点比较见仁见智一些,仅供参考。
因为我本人属于识谱视奏很快、乐感和曲目积累方面不错但是手指运动机能有一定欠缺、也有很多不良习惯需要定时反馈矫正的那种。所以我本人权衡之后的考虑是: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和重心在刚拿到的新曲子上,一般拿到新曲子(特别是技术性强的作品)这一周我仅仅解决识谱、确定指法,并能用中慢速顺下来,课上能保证跟上老师的节奏即可,并不会花大量时间第一周练到接近原速熟练演奏。因为到了老师那里大概率还是要有很多地方需要矫正和调整,如果把原来不那么好的错误演奏习惯先练熟了,不仅练的时候费时间,而且再重新改过来也更费时间。所以技术方面不是拿的那么准的地方我宁可先不练那么熟,等给老师过目、矫正之后,100%明确了该怎么练了,再花大量的时间去强化比较好。(这里也比较感谢我的老师,虽然他很严厉,但是他也是有的放矢的严厉,对我绝不会在错音多少、曲子熟练度这种低级层面的问题过于纠缠,因为他知道我自己也搞得定,而是只在那些我仅靠自己不太搞得定的问题比如说技术动作细节方面极度严厉,也算是达成了一种默契吧!)所以对于技术性作品而言,我大部分的时间会重点分配给我已经被老师调整好的、仅差刷熟练度的旧作品上,而几乎不会花多少时间去练不确定性大的新作品。这样可以尽量让我有限的时间发挥到最大化的效益。当然如果是技术性不那么强的作品,安排就可以自由一些,自己先练熟、依靠自己的理解处理差不多了再上课也没什么问题,调整起来也不会太困难。
4.状态不在线时不要勉强练琴
假如我总共只有两个小时可以练琴,但是我非常疲惫,那么我宁可狠下心先抽出半个到一个小时先去睡一觉,让精神好起来之后,用剩下的时间高效练琴。在状态不佳时勉强练琴的话不仅效率低、进步慢,甚至还可能越练越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9

帖子

3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
发表于 2019-6-23 19: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 得认清练习钢琴并不是一项纯粹的手指运动。
想弹好钢琴得从多个方面下手。
哪方面欠缺补哪方面。最终服务于演奏曲目。


1. 机能
像Hanon/Schmitt/Dohnanyi/ 等等等等 都是练习手指机能的教材。
需要练习的机能教材里都有提到 例如 手指支撑 手指独立性 手指扩/缩 三度六度八度 等等
所以每天的练习时候就得思考
我今天要弹的曲子有哪些难点?这些难点是否是因为机能欠缺导致的?
如果是的。请翻开你的哈农或者其他手指教材。挑选专门的课题进行攻克。如果你有一个不错钢琴老师,老师给你布置的作业都会包含对应的手指练习。
要注意的是机能不是一天能解决的,每天花上10分钟左右效果更好。


2. 技术
技术的内容太多了。想要提高技术请务必找专业的老师循序渐进学习技术。
车尔尼的599/849/299/740  根本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599有时候你会发现599的前一条和后一条差距非常大。如果你的老师教599的时候是从头教到尾每天都弹。赶紧换一个老师吧 不谈演奏水平他的教学水平肯定不行。
我认为弹曲子来学习技术是最好不错的方法。但是必须建立在自己的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老师的选曲可以覆盖大多数的技术的前提下。
不过现在国内每年出版的教材也越来越多。大家也可以多关注一下新书。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国外教材被引进。
德国Schott出版社之前出版了一套实用车尔尼。我觉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套教材每本都是分成很多课题。基本每个课题1-2页 由2-3个短小的练习曲+稍微长一点包含这一课所有技术要点的练习曲构成。
为什么说学技术必须要找老师呢?我们拿一个课题简单说一下。
这一页的轮指练习。可能看着谱子学过一段时间钢琴的同学都能按照谱面轻松弹出来。但是如果不找老师你可能不知道怎么用一个力把四个音弹出来。不知道前面轮指弹完怎么接下面的一组,弹出一段旋律线条。
如果你最近的曲子里的技术有不会的不妨加几首短小的练习曲吧。


3. 音乐性
音乐性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够解决的。长时间的钢琴学习乐理学习,对于老师的模仿,到自己理解感悟,最后才能到演奏时音乐性的体现。
说白了大家都经历过老师说: 你这样弹,颗粒不感不均匀 没有歌唱性,啥啥啥,要怎么怎么弹。
然后你弹了,不对,弹了,不对。最后老师: 对了对了就是这种的发力。
歌唱性要眼 脑子 手 耳朵高度协调才能做好。
听了大量曲目,弹了大量曲目,分析乐谱,最后明白该怎么弹,什么样的是好听(不是绝对),什么样的演奏具有音乐性。


总而言之,要想科学练琴必须:
1. 找一个好老师
2. 自己多带脑子练琴。
(我是不是偏题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1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2
发表于 2019-6-23 19: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入乎没啥经验,就我自己的想法来谈谈
首先我个人对吕某对这个问题在高抬指方面的说法呈反对意见。高抬指虽然不会被正式纳入各种曲目的必备技巧,却是锻炼手指灵活性和独立性的重要手段。高抬指的目的是让手指所有的关节都能随着按键而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手指关节的灵活,还能锻炼手指的力量,本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加强手指力量的练习方式。
同时我也质疑他对曲速的描述。任何曲子都会有一个速度标记,但是演奏指示是死的,人是活的,人们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对曲子的速度进行适当的改变。除此之外,他对曲速的解释也非常的危言耸听。什么一分钟1400个音,960个音的速度,实际上任何曲子在给出速度的同时也会让人的手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最快的速度往往只出现在全曲的一小部分中,虽然在这个小节会出现所谓的一分钟1400个音,但是一定会有时间给你的手休息和调整的,请大家不要过多的在意速度上的问题。
在钢琴练习中永远无法跳过的就是音阶和琶音。
音阶和琶音是所有技巧里面被用的最多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被用的越多的技巧就是越基础的技巧。我以前没有练练习曲的时候,每天练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练十分钟的音阶和琶音,每个大调小调的我都会过一遍,发现弹错了就重弹,速度大概在140到160之间,不用太快。现在有练习曲在手了,一般每天第一件事情是弹肖邦练习曲第一首,第二首,和第十二首。肖邦练习曲第一首是右手大跨度琶音跑动,非常考验手腕的转动和琶音的速度,是一首非常适合热身的曲子。第二首是针对右手三四五指半音阶进行练习的曲子,非常注重三四五指的独立性和小范围跑动的精确性,同时也打中了很多人的技术弱点,对我来说也不例外。第十二首则是左手练习曲,有各种左手的音阶和琶音的跑动,比较适合对左手做一个热身运动。
总之每天基本功阶段就是要把左右手的熟练度给练上来,所以我会选择针对音阶琶音进行练习的曲目。肖邦练习曲还有一首,第九首,专门训练左手的大跨度伴奏,跟第十二首训练的是不同的技巧,我有时候也会选择性的去练习。综上所述,我的意思就是选择对于自己的能力来说比较合适的针对琶音和音阶进行练习的练习曲作为每天的热身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头。我觉得十到二十分钟属于一个比较合理的热身练习的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常用的技巧
三度音阶,六度音阶,属七减七琶音,半音阶,单手三度等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技巧。在这里特别推荐英皇的八级基本功考级书,里面有非常全面的基本功框架,你不一定需要靠练习曲来进行练习。
至于乐曲,都是你在已经掌握了以上基本功的情况下才去练习。想弹好一首乐曲的前提是已经掌握了曲中包含的所有钢琴技巧,才能去对曲子本身的音乐性进行塑造,而想通过练习乐曲来提高基本功的行为属于彻头彻尾的本末倒置,因为乐曲大多数都包含了各种技巧,而每一种技巧在曲子里面占有的比重都不会过大,导致练习效率极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