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国古代有哪些快被人遗忘的乐器?

[复制链接]

1145

主题

2610

帖子

490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9-6-23 19: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RT,比如箜篌,不接触仙剑四真的这辈子不会知道这个乐器了。而且据说中国也有键盘类的乐器。求各位大神科普,感激不尽。
打赏鼓励一下!

1

主题

299

帖子

2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8
发表于 2019-6-23 19: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原始时期:鸣球 离磬 钟 管(疑似骨哨)苓,苇籥 篪

夏商:鼗,铃,缶,籥(排箫前身),言(即大箫),龢(小笙的前身)

春秋战国:筑,竽

汉:排箫,笳,角,箜篌,羌笛,秦琵琶(和唐琵琶不同)

隋唐:轧筝,奚琴,贝,叶,铜角,大方响,击琴,各类箜篌等等,可以自己找燕乐乐器图来看,胡人乐器和本国乐器都太多,不列举。

宋:义管笙一类的变制乐器,竽笙,和笙,巢笙等。新乐器:官笛,羌笛,夏笛,鹧鸪,扈圣,七星,横箫,葫芦琴,渤海琴,马尾胡琴等等

元:火不思,七十二弦琵琶,兴隆笙,鱼鼓,简子等等

至于其它没有失传只是流传范围小的乐器,不再列举。另外筚篥就是现在的北方常见管子,在当时也取代了胡笳的地位,不算失传。

本文也只是列举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4

帖子

2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8
发表于 2019-6-23 19: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尺八的真是够了,且不说南音洞箫是唐宋尺八的正统苗裔,即便是日本改制的普化尺八和今传各流派尺八也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被中国吹管乐界人士普遍知晓,要说被人遗忘,还得数失传两千年后才被考古发掘复原的篪。无论日本尺八溯源还是篪的复原改制,都和中国笛艺宗师赵松庭有着极深的关系。
尺八是如何在中国没落的?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开开眼界——南箫演奏赵版《鹧鸪飞》

南箫协奏:《鹧鸪飞》   赵松庭 曲 指挥:聂志勇   箫:陈特超   协奏:福建省民族乐团—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3NDE4NjQ2NA==.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9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9-6-23 19: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3-1 曾侯乙编钟 战国 短架长 335 厘米、高 273 厘米,长架长 748 厘米、高 265 厘米 1978 年湖北随县 (今随州市) 曾侯乙墓出土
曾侯乙编钟成曲尺形 (「L」形) ,钟架上悬挂有镈(bó)钟、钮钟和甬钟共 65 件,全都是双音钟。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已发现的古代编钟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广的乐器,是我们认识西周乐悬制度最为重要的实物。
曾侯钟水平截面为椭圆形,在每个钟的正鼓位和侧鼓位可以分别敲出具有三度差别的两个音,即同一个钟可以发出两个不同音高的音 (见本书第 73 页) 。这就是过去一直不为人所知的「双音钟」。曾侯钟可以演奏西方十二声乐律的乐曲,可以旋宫转调。在编钟钲(zhēng)部、正鼓位、侧鼓位以及钟架上还有近三千字铭文 (或书写的文字) ,标明了音高、乐律以及同样的概念在曾国以外其他方国的对应名称。
曾侯钟无可辩驳地表明,在公元前 5 世纪,中国已经有了七声音阶,有绝对音高的概念,有旋宫转调的能力。所有这些从世界音乐史、世界数学史、世界科技史、世界文明史的角度来看,都是最高级别的震撼。
后人对古代巴比伦文明开化的评价一直是「有音乐,有数学」。如果用这种观点来看待公元前 5 世纪的曾侯乙墓文物,那么当时文化和科技水平之高根本是我们过去无从想象、也未曾想象到的。曾侯乙墓的发掘导致人们不得不对公元前 5 世纪中国所达到的文明高度进行全新的评价与考量。



3-2 骨笛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 8000 年 长 22.7 厘米 1987 年河南舞阳贾湖出土
20 世纪 80 年代,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地遗址发现了十六支竖吹的骨笛。这些骨笛都是用鹤腿骨钻孔制成,大多有七个孔 (所谓七孔,是指在不计吹孔的情况下,笛子上有七个孔。) 。出土的骨笛在实际测音时大多一吹即裂,所以只有保存最完好的一支勉强吹出了乐音。然而以黄翔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者仍然相信: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乐理知识,能够制作出吹奏「至少是六声音阶,也可能是七声齐备的、古老的下徴(zhǐ)音阶」。



3-3 陶埙(xūn) 商代 高 (小) 4.2 厘米, (大) 7.3 厘米 1951 年河南辉县琉璃阁一五零号墓出土
《吕氏春秋·仲夏纪》里说,黄帝委派伶伦作律 (「伶伦」是人名) 。伶伦听到凤鸟的叫声而仿制了乐器。这个传说在埙上体现了它的真实性。今天可见最早的陶埙是半坡遗址的一孔埙,其实就是可以模仿鸟鸣的狩猎工具。 (所谓一孔,是指在不计吹孔的情况下,指孔只有一个。) 新石器时代的一孔埙逐渐发展为二孔埙、三孔埙 (商代中期) 乃至五孔埙 (商代晚期) ,其发音能力也由一孔埙的小三度逐步发展为四声、五声乃至七声音阶的发声。
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的武丁时代的陶埙表明,公元前 13 世纪左右,中国已经出现了七声音阶。《国语·周语》上伶州鸠 (「伶州鸠」是人名) 答周景王问时说,完善七声音阶出现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结合出土的陶埙来看,这个传说显得非常真实可信。



3-4a 均钟 战国 长 115 厘米、宽 5.5—7 厘米 1978 年湖北随县 (今随州市) 曾侯乙墓出土
这是一件非常奇异的五弦器。表面上看它只是一张五弦琴,但按照黄翔鹏的意见,它就是所谓「木长七尺」的「均钟」(「均」字有一个意思是「钟律」,名词,读 yùn。不过「均钟」一词中的「均」,是动词不是名词,读 jūn,意思是「调」〈tiáo〉。这里的尺是夏代人的「比手为尺」,即拇指、食指伸开的最远距离为一尺,大约 17 厘米)。均钟的功能,是在它上面弹出绝对音高,给编钟的调音提供标准。往最通俗里说,均钟的作用类似于今天我们给钢琴调音时提供基准音的音叉。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2

帖子

2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6
发表于 2019-6-23 19: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泻药
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始于周代,称为“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前方繁体字预警,比较少见的我会注音)
金:钟、镛、钲、铎、铙(náo)、錞于(chún)、勾鑃(diào)等。
石:磬、鸣球、毊(xiāo)等
土:埙(壎)、缶 、陶笛、陶鼓等
革:鼓、悬鼓、建鼓、鼗(táo)、鼙(pí)、拊等
丝:琴、五弦琴、瑟、筑、胡琴、箜篌等
木:柷(zhù)、椌(qiāng)、敔(yǔ)等
匏:簧、笙、巢(大笙)、和(小笙)、竽等
竹:萧(排箫)、篪(chí)、篴管(zhú)等
这些乐器有的大家都知道,例如埙、缶、笙、萧等,没听说过的就是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葩名字了,因为光是找这些字就费了很多神,所以就不传图片了,而且很多乐器也很难再找到图片资料。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0

帖子

2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0
发表于 2019-6-23 19: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随老师从事古乐器复原与复制相关工作,简单说几个:



首先这个字念“月”,全国十三亿多人估计有十三亿连这个字都不认识,斜吹边棱气鸣乐器,现存河南贾湖遗址出土“骨龠”碳14鉴定年代为9000年前,堪称管乐始祖。上海音乐学院刘正国教授乃此方面专家,并于去年正式出版《中国古龠考论》一书,有兴趣的各位可以买一本看看!
附刘教授在我处演奏“骨龠”美照:

新疆鹰骨笛、土耳其奈依和河南道教筹为现世古龠遗存



胡笳

世人普遍听说过没见过的传说中的乐器,文史记载最早出现于两千年前秦汉,胡笳顾名思义“胡人之笳”,笳同“葭”(蒹葭苍苍的葭),为一草本植物中空茎杆,开口型竖吹边棱气鸣乐器,蒙古族冒顿潮尔、哈萨克族斯不孜额、俄罗斯巴什基尔人库拉依为其现世遗存,国内能够演奏者百余人……
附本人吹奏帅照



开了一天高速,赏脸的朋友还不少,明天睡醒了就更新(比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

帖子

25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1
发表于 2019-6-23 19: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一个在中国基本失传(补充一下:有人认为南音洞箫是现代尺八,所以并没失传。但翻阅了一些资料,也有人认为通过形制,音色和演奏技法来看,南音洞箫和传自宋代的日本尺八还是具有鲜明的差异性,所以不能说南音是尺八。),但却在日本百花齐放的乐器。
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吹奏类乐器,就是笛和箫,文人雅士必须人手一只。



其实除了这两个,尺八也是一个很出名的乐器。日本传统音乐演奏时,都是少不了“尺八”这种乐器的。



尺八这东西估计大家都没听过,你去乐器店问问,十之八九也是不知道的。


有听过的人估计也是因为一部电影《夜孔雀》。


尺八,究竟是什么乐器?
尺八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因为在一些汉代墓画中隐约窥见了尺八的身影,但“尺八”这个名字确实是在唐代才出现的。故而尺八之源起,只能存疑了。
尺八为人知晓和一位名人也有关系,唐太宗李世民。

那时候唐太宗责令祖孝孙增损乐章,结果负责这事的几个人互相看不顺眼,工作半天进展不了。没办法只能炒了这几个人鱿鱼,让其他人重新推荐人才。
中书令温彦博就推荐了一个能人,这人就是吕才。侍中王珪、魏徵也对吕才交口称赞。魏徵还说:「吕才制作了十二支尺八,长短不同,每只都符合音律。」既然王珪、魏徵这两位肱骨之臣都对吕才称赞不已,唐太宗也就令吕才接替增损乐章的工作了。
可是吕才不是制作了十二支长短不同的尺八,既然长短不同,为何又因为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尺八呢?
这得让我们先从「黄钟大吕」这个词说起,来谈谈中国古代的律制。
中国古代有十二律,分别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黄钟为六阳律之首,大吕为六阴律之首,此二律庄严宏伟,故用「黄钟大吕」来形容声音的正大和谐。
吕才设计并制作了十二支尺八,分别对应十二律,其中黄钟管最短,长有一尺八寸,且黄钟为十二律之首,故而十二支管便因黄钟管长一尺八寸而统一得名尺八。
但很遗憾的是尺八由唐入宋,宋后而绝。


不过尺八倒是传到了日本,并在那里生根发芽。
七百多年前的南宋,虽然偏安于临安一偶,但是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乃至于三百六十行都十分繁荣。这种繁荣也使得周边的国家都慕名而来,不时派使者前来求学。其中一位叫心地觉心的人,就在其中之列。
这位禅师,才学过人,然而当时遍历东瀛,却还是没有悟道,想到禅宗一脉是从中土传来,便只身前往南宋。
于是,觉心禅师带着「圣一国师」圆尔写给当年他在宋时的师父径山寺无准禅师的介绍信,历经两个多月的海上漂泊,终于登陆普陀山,一下船,即刻奔向径山寺,不料无准禅师已经圆寂了。
既来之,则安之。觉心禅师在径山寺停留了两年,学到了什么佛法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学会了做豆浆和酱油。


后来他来到护国寺后,拜在当时闻名天下的慧开禅师门下。然而佛法一事,讲求机缘,时机未到,难以开悟。这位心地觉心倒也心意坚决,虽然未曾悟道,但却相信在中土一定能够找到那样的机缘。
终于,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早晨,他听到了一种非笛非箫的旷远深邃的声音,感受到一种大彻大悟的静寂,大叹: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美妙的乐曲。忽然间心有所悟。循声而往,找到了吹奏乐曲者。此人是居士张参,告诉他曲名为《虚铎》,作曲者是河南府的张伯。
当时唐宣宗年前,普化禅师佯狂简放,居无定所,时而悲号,时而欢喜,喜欢振铎唱偈(拿着铃铛唱着佛教开悟的诗句):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面八方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张伯欲拜其为师被拒绝之后,便模范禅师的铎音,从而作此曲。
心地觉心先听《虚铎》,又闻普化禅师的言行,当下竟忽然间悟了道。于是,便虔诚地向张参求教吹奏之法。
后来心地觉心返回东瀛,召集门人兴建兴国寺,弘扬普化宗。
又规定非僧人不得学习,因而吹奏尺八又有吹禅之说,而尺八自然就成为了虚无僧专用的法器。

直到德川幕府时期,武士浪人势力增大,他们要使用尺八虚无僧也为之奈何。这一尺八寸的竹管,竟然兼职成为了浪人的武器。有些浪人在尺八的末端包上铁皮,在打架的时候增加杀伤力。这种诡异的用途竟然影响到了尺八的选材,为了增强尺八的强度使其不易折断,尺八的选材逐渐偏向于使用竹子开始生根的部位。
尺八末端


尺八也渐渐进入了贵族的审美世界,由于贵族的情趣更贴近世俗也更加精致,对于技巧与音色的要求更高,于是便产生了抑扬顿挫、华丽婉转的琴古流,以创始人黑泽琴古得名。
直至明治四年(1871年)废除普化宗,虚无僧亦不复存在,尺八更流向了民间。加之近代东西方交流的层面逐渐涉及到了音乐,东方乐器吸收西方演奏技法开创新的流派势在必行,于是中尾都山于明治二十九年于大阪创立了都山流。由于都山流和其他流派相比显得过于年轻,并且只有一首古曲《鹤之巢笼》,且较之琴古流的版本亦简化了许多,因而有人说都山流无古曲也是实话。

除此之外,仍有许多流派,大流派之内还分为小流派,以至于尺八的流派谱系表快要赶上《源氏物语》的人物关系图了,在此就不过多赘述了。


再而后若干年后,尺八在经典的动漫中被大量使用,举个栗子。

没错,就是火影忍者,激昂的音乐《Naruto main theme》。

其实一个失传的乐器能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尺八的知识,想知道更多有趣好玩的故事。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号:wanwuapp
http://weixin.qq.com/r/UzlHXyXE03isrWE892xB (二维码自动识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06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9-6-23 19: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不是学这个的…所有的中国乐器在我这儿都快要被我遗忘了…

硬要说一个的话…

滥竽充数的“竽”算一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2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4
发表于 2019-6-23 19: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说个我也是最近才了解的吧



筚bì 篥lì







据说是以前胡人传入的乐器,跟二胡还算同一家吧~
历史不敢多讲,才疏学浅。




材质有骨质的,木质的,现在好像是竹质的偏多一点。


因为音质比较像二胡,所以最近研究一下两件乐器。答主没怎么听过中国哪位大师的演奏,多数的曲子是从日本筚篥大师东仪秀树的音频中有所了解,感兴趣可以去听听,或高亢清脆,或婉转悲凉,有种大漠戈壁的风格。





白居易写过一首诗:

《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



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
山头江底何悄悄,   猿声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尺疑刀截。
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
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
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3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19-6-23 19: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筹/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