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一些新的钢琴教育法是否正在打破传统教育法?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959

帖子

116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
发表于 2019-6-28 09: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虽然真正的钢琴教育确实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曲和乐曲铺垫,但是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钢琴教育法,想问问这些新的教育法真的和说的那么有效果?有些还据说一天十五分钟三年达到七级水平,或者零基础的孩子十分钟弹会两个乐曲。这些神乎其神的说法真的是让人觉得之前练的都白练了
打赏鼓励一下!

1

主题

297

帖子

2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8
发表于 2019-6-28 09: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泻药。如果说钢琴教学法在不断地更新、发展、趋于高效和丰富多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例如钢琴启蒙教材从过去传统的“汤拜车”到现在拓展到“巴巴菲天”等等,考级的考核标准也在越来越全面,而且还在不断引进不同国家的先进理念。
当然,这一切和题主所说的那些蛋疼的“钢琴速成教学”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些“60分钟学会钢琴”“X千元包学会X首曲子”“不学五线谱照样学钢琴”这种无疑是非常浮躁而短视的杀鸡取卵的模式,离真正的音乐和艺术很远。
至于那些蛋疼产业会不会挑战和取代“正规钢琴教学”,个人的观点是:确实现在只想速成的群体占大多数,但是真正想好好学的明白人也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在大城市,很多成年人也都希望可以系统而全面的学习,而不仅仅满足于速成一两首曲子糊弄人。在这方面目前我还是持有乐观态度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9-6-28 09: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世纪后半期,西方出现的基于科学实证和各学科交叉的现代钢琴教育理论,确实早已打破了传统的旧教学法,但这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事。


而我朝的情况是:传统的旧教学法仍然占主导地位,并且还有一群打着教学革命得旗号的人,搞些邪门的东西,号称打破传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8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0
发表于 2019-6-28 09: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这并不是一个关于教育的问题,这是一件欺负弱势群体的可怕事情。

这种做法的最初目的在于压低教育和学习成本,同时也迎合了大量学钢琴只是为了晒朋友圈的人的投机心态。高端市场收割不到收割中低端嘛……请注意,这里的市场不是说学生而是老师。
首先这种商业模式的好处在于短时间内迅速压低学琴门槛,创造大量生源。救活了多少没技术没水准的小琴行和小老师,看起来简直是关爱底层老师和小老板的慈善事业有没有。
但是坏处在于,这就是一批搞快速消费和市场营销的来看准了这行里很多人又懒又没什么脑子眼界浅水平低还天天惦记着要上市的特点,把一堆烂菜叶包装一下跟你说是营养快餐,然后骗你加盟卖你设备,收你智商税,过两年风头过去不景气后再搞个概念让你升级再收一波智商税的圈钱行为。
类似的还有去年爆发的某one智能钢琴,还有很多加盟的培训品牌(特点是都承诺要上市)。
连我老公的老家一个五线城市的某钢琴培训机构硬拗一个钢琴合奏课的噱头也能包装成一个什么加盟品牌还能跑到上海乐展上面去捞加盟费,你就知道这玩意早晚有一天要崩盘。
他们还有一个特别打动基层的机构的特点就是以所谓的标准化教学模式打破对师资的依赖,大家都知道师资一直是制约培训行业发展的大问题。但是像他们那种搞法,随便找个阿猫阿狗都能来上课,你信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6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发表于 2019-6-28 09: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新的教学法?
学琴没有捷径,
不练练习曲也要练别的曲子,
有些新方法可能确实能让学生理解概念更清楚,
但是必要的练习时间还是不能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2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9-6-28 09: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钢琴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教学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且多元化发展,这些新的教学法对钢琴教学的推动作用不一,就我了解到的部分来谈谈。

1.速成类钢琴
这一类打着快速速成口号的培训机构和教学法毫不可信,就像淘宝上卖的“一百招教你中六合彩”一样可笑。
艺术的学习是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学钢琴不止是动手指,还有文化素养的积累培养,这种速成课程,不能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
从他们自己编配的教材来看,有为了方便直接使用简谱的,还有自己编制的一些乱七八糟所谓能更快速认譜的东西,教材内容也是从经典钢琴教材中截取一些片段添加点所谓的“创新”教学,看似提高了趣味性,降低了学习难度,实则把学钢琴的本意都扭曲了。
速成类培训机构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前段时间听说某速成培训机构已倒闭,还有类似速成机构的琴行卷款跑路的事也不时发生。
速成学钢琴就跟那些鼓吹投100赚1万的租贷广告一样,他看中的是你想“一夜飞升”的贪婪,盯的是你的钱,哪管什么教育不教育。

2.趣味性教学
现在很多少儿钢琴教材编配得很有趣味性,还开始重视视唱、聆听的学习,个人觉得是很好的趋势,很多家长甚至有意识开始培养孩子学琴前的音乐准备练习,这都有赖于一些好教材的推广实践。
很多趣味教学法、教具的推广,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琴前期的枯燥单调。不过也有很多滥竽充数的教材,打着品牌名头,实质只是东拼西凑了一些教学理念,不成系统。也有某些出名的品牌经销商只是大力推广产品,后期师资培训和维护很差,这些弊端都在逐渐暴露。
针对教学所做的努力和探索是值得支持的,不过趣味性的学习,感觉只适合幼儿阶段,比如5岁以前,做一些学前准备。随着小朋友逐渐长大,太偏重趣味性反而无法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毕竟学习研究,进入到一定程度,都是要熬过漫长的与枯燥对抗的日子,而这种耐力毅力的训练,从小培养会更好。

3.打着高科技幌子的“玩具钢琴”
现在有些不懂艺术的人研发了一些所谓不需要看五线谱不需要技术练习就可以弹钢琴的大玩具,看着像钢琴,镶嵌了一块大屏幕,通过游戏的方式教人“弹琴”,就像“打地鼠”那种游戏,对应去敲响琴键。
我很负责任的说,这种东西充其量只能被称作玩具,不能被称作钢琴,更不能以为弹响这种玩具自己就会弹钢琴了。
这些卖产品的人一本正经的跟你谈论音色、音质等声学问题,让你觉得高科技已经完全人工智能了,其实都是扯淡。
之前回答过一个关于音质的问题,我做过类似的实验,确实在单音下键的情况下,物理模拟是可以做到差不多的音质,但请注意看我这几个字,是单!音!下!键!
有点智商的朋友都会知道,一首乐曲它不是只有一个音组成啊,是音与音之间的组合、连接才构成了美妙的旋律,而目前的科技水平是无法细致到如此细微的地方的。
让一个完全没有受过技术训练的人去弹那种所谓的智能钢琴,如果他能一下子把音乐情感都表现出来,我就服气!可是没有一家智能产品敢这样承诺,因为他们做不到。
科技可以改变生活,说不定哪一天传统的练琴方式确实会发生改变,但绝对不是这样粗暴的理解弹钢琴。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教学法、教材、高科技的教具面市,但我始终觉得,万变不离其宗,好的改变,可以吸收学习,那些因为想要赚钱而衍生出的乱七八杂的东西,就不要去碰了,免得误人子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8

帖子

25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3
发表于 2019-6-28 09: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说呢,如果你的打破传统是指天朝的汤拜车……确实全民汤拜车是太老旧了,加点海勒什么的未尝不可……但因此来攻击汤拜车甚至极端的排斥是完全没有逻辑的……

人总有拉不出屎的时候,但别怪马桶没吸力……只是需要换个适合自己臀形的马桶可能事半功倍

至于什么速成教育法……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5

帖子

1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0
发表于 2019-6-28 09: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时候祭出这张图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6

帖子

2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8
发表于 2019-6-28 09: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邀请,题主提到的所谓新的教育法不过是为了挣钱而产生的时代产物,只是为了顺应那些为了钢琴考级而学琴的家长好让他们面对周围朋友能以''我家孩子钢琴考X级''这种话在朋友中长脸,其实都是为了家长自己的面子,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

如果我换个角度问你,来我这上课,三个月学会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所有课,你会信么?

其实,钢琴教育法在随时随刻发展,但是肯定是建立在传统钢琴教育的基础上,学钢琴没有捷径,就像人必须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一样。家长们什么时候能认识到这一点,就知道怎么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7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发表于 2019-6-28 09: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觉得陈学元老师讲得非常透彻,以下是凰豆音乐教育网采访陈老师的原文,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青年钢琴学者陈学元:拒绝一成不变,我正在建立自己心中的“图书馆”【凰豆平台】

原创: 钢琴家地图 凰豆音乐教育网


「人物简介」



陈学元,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研究生,南京农业大学人文院艺术系青年钢琴学者。
两度举办个人原创作品专场音乐会,2011 年获得“长江钢琴杯”钢琴展演银奖,即兴演奏的单首作品长达40分钟,已编译出版 40余本乐谱10余张CD。



中国钢琴教材市场至今仍然长期被“汤拜车哈”覆盖,虽然这几年有些改善。

从教学到考级,教师和学生接触的几乎都是早被公认的优秀作品,而优秀冷门的钢琴作品往往被社会忽视。

陈学元在本科和研究生上学期间,做了上千次的调查,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他厌恶一成不变,认为社会业余学习钢琴的师生需要长期不断吸收“汤拜车哈”以外的作品。

为此,他努力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了一定的成绩,已编译出版40余本乐谱。

用他的话说:我正在建立我心中的“图书馆”





「访谈实录」

凰豆您一直致力于钢琴教材的策划工作,您怎么看待市面上的教材?
目前国内的教材整体是比较迎合大众口味的,他们其实也比较无奈,不是他们不想出版一些有学术价值的内容,而是这个层次太高,很多读者不买单,久而久之很多乐谱如果卖不出去,出版社也没法生存。

我在上音读书的时候,学校门口有个“天天艺术”书店,我一周至少去3次。

我在母校读了8年,粗略算来我也去做了1000次市场考查,时时了解钢琴、弦乐、理论、民乐,甚至唱片的市场动向。

渐渐发现,这几年的教材,大多是换汤不换药,公版乐谱车尔尼四部曲几乎挨个儿出版——因为好卖,大家都要生存。

然而我从2006年教第一个学生起就决定,自己教学生绝不会循规蹈矩,而是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曲目作为打开学生眼睛和耳朵的最重要载体,认真遴选非常重要。

但昭义教授曾在他自己的《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中《综论钢琴基础教学与教材的选用》写道:

“你给孩子启蒙入门,你选用什么教材,就体现了你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实际上也就回答了你要给学生打什么样基础的问题。”


凰豆您编订出版了40多本乐谱(含编订、策划、翻译、校订),您的动力是什么?过程顺利吗?
很多人认为我疯了,说何必去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实我的想法非常单纯,只是希望大部分老师能多拓展一些视野,而不是总停留在“汤拜车哈”。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说我们都是从这样的序列走过来的,也培养出了郎朗、李云迪等优秀的钢琴家。

但是现今已然是21世纪,古人没有电灯、飞机、电话也能生活,难道我们现在也这样去重返19世纪吗?

你的手机一开始是蓝屏非彩色而现在全部是智能手机,你会愿意再回到网速巨慢的10年前吗?

我相信谁都会说否定,但是不排除这里面有些内容是可以借鉴的,比如怀旧之感,比如一些细节。

因此,我们并不是去推翻所有,他们的内容当然也有非常有益之处。

但也存在不全面也不广泛的问题,所以需要通过不同的“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等等的营养均衡搭配。

因此,如果孩子们从小能通过学习优美旋律的作品来练习技巧,他们定会更喜欢音乐,哪怕未来他们根本不从事音乐职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真正优秀的老师,发现了我出版的乐谱,买来都会知道该怎么用,因为他们知道教材仅仅是手段而非目的,他们清楚自己该如何搭配选择

自从2005年读大学,我的潜意识里就一直想着“与众不同”。

当然,这样的性格并不是搞特殊化般的鹤立鸡群,而是看到了一部分中国人不思考问题,吃老本的惰性。

我本着作品拓荒的想法,在读书期间从图书馆复印了大量乐谱,期待有朝一日能在国内陆陆续续出版。

上音的图书馆是我常去的地方,那儿的老师更是记住了我。有时候为了方便我找资料,偷偷地为我开了后门。

在图书馆,我翻阅了无数资料,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逐渐发现,我们现今所走的路,与其说在走西方人走过的路,还不如说我们自己走在一个死胡同里,把我们老一辈们的宝贝“珍藏”起来,因循守旧“炒冷饭”

一直到2013年,我即将在上音硕士毕业,收到了出版社的第一份出版合同。

我非常好强,同时也很有耐心,在几乎所有出版社只冲着好卖的选题时候,我只和他们谈条件:

我可以不要稿费,但我也绝不自费,我只出我心中的冷门,我自己去推广、编订、演奏、注释。

接着我和国内8家出版社签了诸多合同,目前已经出版了40多本乐谱,已经签了的合同多达60份,未来10年计划出版100本。

从教学到现在,我的学生已经不下50人了。

我自始至终没有让我的学生系统地使用过“汤拜车哈”序列(当然,个别曲目是有涉猎的),还是有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即使我让学生接触“汤拜车哈”序列,也是“浅尝辄止”,挑最有代表的让他们学习。

我经常与很多“海归”畅谈钢琴教育,一聊就是一个下午,他们认为,车尔尼在外国的确有人使用,但是没有像国内现在这样,仍一首首地按照作品599、849、299直到740的序列弹奏,而是肯定会加入其他作曲家的练习曲,比如莱蒙、杜维诺依、贝尔蒂尼、海勒等等。

使用车尔尼的教材也大多是“大杂烩”地选弹,甚至少弹练习曲多弹乐曲都是常见的。

在国外,哈农《钢琴练指法》鲜有人从小就使用,而是通过加上其他带有趣味性的方式(比如带插画)重新编排练习。

在美国,除了华人使用汤普森系列,当地人自己都是以《快乐钢琴》、“巴斯蒂安系列”、“菲伯尔系列”、《音乐树》等等数十套来穿插使用;

而拜厄《钢琴基本教程》这本经历了近一个半世纪的教材,竟然在中国有如此大的生命力,更是让我们匪夷所思。

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中国是一个相对尊崇传统、意识保守的民族。

一部分人的聪明机灵有时却并没有放在点子上,他们想着如何投机取巧,比如盗版书籍,偷工减料;而部分人士的无知更是无畏,甚至理直气壮说“车尔尼是唯一优秀的练习曲作曲家”都不在少数。

不过与其说一千道一万,还不如我自己动手,尝试改变这样的局面,哪怕最后是失败的。

然而,从设想出版大量乐谱到今年真正出版这6年,从被无数出版社回绝到一次次坚信自己的选择,从出版第一本拉赫玛尼诺夫乐谱后就决定潜心研究到签下60本乐谱的合同,我经历过无数次斗争。

有时面对庞大的只教“车尔尼序列”的师生读者队伍,我非常绝望。然而一次次友人的鼓励以及钢琴界大家们的赐序鼓励,我又尝试站了起来。

直到自己的《灵巧的手指》《节奏哈农》以及昆兹《200首钢琴进阶短小二部卡农练习》近期多次再版,我才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面对众多慕名留言的读者的称赞:能在如此喧闹的社会潜心作学问,我经常也仅仅是笑笑。



凰豆您编订出版了40多本乐谱(含编订、策划、翻译、校订),这些乐谱与市面上的教材相比有什么优势?
说优势其实有点夸张了,因为我并不会这么去考虑。

但实质上,我的初衷只有一个:不迎合大众

我需要考虑销量和市场,但是我不会一味地迎合大众,否则我就是冲着赚钱目的去了。

首先,为了让许多程度一般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一条连贯的“音乐思路”。

我们在作品选取的范围上主要以乐曲、练习曲、手指练习,甚至还有四手联弹、风格类专题作品曲选、复调作品等为主要线索,其技术难度从初级至高级均有涉猎,可以满足国内不同程度和层次的钢琴学习者的需求。

整套系列在我精心编订乐谱的基础上,还附有作曲家简介、作品历史背景、作品分析、教学指导文字等。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专业绘画人士根据标题和作品的内涵为一部分乐曲配了插画。

这让学生与教师在读谱的同时,可以从“文字”与“插画”中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增强对作品的理解。

我们还约集了国内一些一线的钢琴家为本系列录制了乐谱配套录音与视频,力求让读者能全方位体验与学习到该册作品的演奏与音乐。

而这些乐谱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选材上综合收录了一批“欧、美、亚”三大洲作曲家所创作的、在国内不常见的、风格多元、且有较高学习价值的优秀作品。

推广这些作品对我们拓宽钢琴音乐语汇方面有着深刻积极的作用。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收录了几位中国作曲家前辈创作的优秀作品。通过这些“母语音乐”,学琴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音乐中“语汇、结构、表现”这些基本层面的形式和意义。

当然,你完全可以理解成我正在建立我自己心中的“图书馆”。


凰豆您非常注重挖掘19世纪浪漫派的初、中级有艺术价值的钢琴练习曲,是出于什么角度的思考去极力推广这些作品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

因此,我一开始从练习曲推广,是由于这类作品在国内常常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绝大多数人只知道和演奏车尔尼的,视野就太局限了。

另外,国内的气氛常常只注重技术而忽略音乐性,我出版练习曲的主要出发点是:音乐性第一

有人觉得这么多作品不像车尔尼的成大体系一样,有路子可循。

对此,我在一开始策划乐谱时,就在每本书的封面明确地写上了大致的难度建议、内文的学习建议、技术课题,让大多数对此不了解的老师也可以在接触后有所借鉴。


我还曾请教过郎朗的恩师朱雅芬教授以下4个问题:

1假设现在有一套练习曲体系,可以与车尔尼体系相媲美,我们可不可以尝试用前者来作为相互替换学习的作品呢?2我们学肖邦几乎所有的作品(尽管不是都优秀),是因为肖邦本身太伟大了,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去学习其他二流的作曲家作品呢?3相对于一些冷门的练习曲,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需要多元化练习它们吗?4针对大量的钢琴比赛,我们是否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冷门作品,但是一些评委未必了解一些“冷门作品”。

我们是可以尝试铤而走险让孩子接触,还是仍然保守一点弹传统作品呢?
她本人的原话如下:

1车尔尼练习曲最常用,也具有普遍价值,而增加练习曲曲目量,补充一些在技术及音乐上也很有效的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是可以穿插用的。

像克拉默、莫谢列斯、莱蒙等的练习曲,都非常好,但大家用得很少。2学习内容应更广,除肖邦,李斯特这些经典作曲家的作品外,还有许多很好的作品,并没有被普遍认识和运用。

如能选择一些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演奏的,音乐上较好的作品,是一件有价值的工作。3一些不常用的乐曲或练习曲,只要在音乐和技术上有一定价值,就可以配合运用。

我们的师生需要打开眼界,不要局限于眼前常用的练习曲或乐曲,这样我们会发现很多好东西的。4事实上,评委们往往对比赛中对一些用得很多的“战马”作品并不非常感兴趣,而且由于大家用得太多,他们会有更高的要求;

有些选手弹了不常用但音乐非常好的作品,却更受评委欢迎。

当然,前提是必须要演奏得好!


我相信,总有别的作曲家或者一套体系可以和车尔尼的练习曲媲美,不敢说抗衡,也没必要去这么做,因为各有千秋,百家争鸣。

但是唯独真的不要把车尔尼的练习曲体系当作《圣经》,这是非常“营养不健康”的。

我刚刚也说过,国外不会有老师真得从头到尾一曲不落的把车尔尼这4本序列一一给学生学,那是非常愚昧,也不懂得教学的。

其实只有自己通过大量学习了,我们才会知道,作品其实是你教给学生学习钢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而不是死磕过去的“老账本”。


凰豆您进行社会上的师资培训,认为基层钢琴教师最缺乏什么?如何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钢琴教师?
我举办师资培训班,其实是非常独特的,因为我只对我自己出版的乐谱内容进行授课。

因为我出版的乐谱相对小众,参加的人员是相对上进的一部分,然而事实上,大部分我接触到的老师是“半路出家”。

诚然,他们当中有很多很好学的,但是由于当年学习功底和时间有限。

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听多少课,而是练琴。

要想再提高,不仅仅是看书,而是给学生布置一部分自己从没有学过的作品,逼迫自己接触陌生的乐曲。

尽管钢琴学习是无止境的,但是会有一个相对比较不错的良好阶段。

因此,一位合格的老师,应该至少把一首6级的乐曲准确无误地弹奏出,并处理地相当不错。

如果老师们真想提高,有4点需要格外注意的:

第一,就是上文所说的练琴时间;

其次,有必要的话能定期找好的老师继续提高;

再者,也在我上文提及,要去学习大量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作品,哪怕多多视奏也是必要的;

最后,多看理论文献,视唱练耳、音阶琶音最好能多给孩子接触,这样自己也不会陌生。

关于音阶与琶音的练习,我们建议学习者每天练琴花20-60分钟来练习这个部分,具体遍数和时长取决于你自己总共可以练习的时间。

具体内容一般建议练习包括C(a)、G(e)、F(d)、D(b)、bB(g)、A(#f)、bE(c)、E(#c)、bA(f)等等范围在内的所有大小调音阶和琶音,这包含自然大调音阶、和声小调音阶、旋律小调音阶,以及主和弦琶音、属七和弦琶音、减七和弦琶音,双手隔八度同向弹奏四组。

条件允许还可以再拓宽调性,同时加入反向、双手隔三度、双手隔六度等等内容。


陈学元致所有的当代青年
我从1990年开始学习钢琴,我学了28年,虽然弹得不够好,但是每年再忙都还在练琴开音乐会;

我从1999年听第一张正式的CD唱片,梦想有朝一日能有自己的录音在全国发行,我虽然弹得不好,但是我还在继续聆听,今年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第一张脱离乐谱出版的CD专辑;

我从2006年开始接触乐谱校订(出版行业),自己梦想能在乐谱封面有自己的名字,虽然我做得不够好,但是我还在潜心继续,如今已经拿到了102份出版社投资的乐谱合同。

之前看很多新兴行业自媒体兴起做网络直播课程,当时我就对此持观望态度,后来发现好几个平台这几年慢慢转型,于此同时证明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原因我非常清楚,因为他忘记了抛物线。

任何一个行业,说放弃是极其简单,因为零成本下一秒就可以做到。

好几个人问我“陈老师我家儿子能不能考上上音”;

我的回复是“先问问你家孩子爱不爱音乐,能为此坚持付出吗?”

这个世界什么最昂贵,什么最珍贵,我看“贵”在坚持,而不是物质

我从来不会为怎么赚钱或者什么来钱快而绞尽脑汁,因为这方面我是个鲁泽尔,我只会长线投资,后来发现我自己的所得原来可以如此之惊讶。

帮人等于帮自己。

帮助最最需要的实力派之士,因为他(她)有朝一日一定会答谢你。

你所做的任何一个事情如果弄从抛物线去考虑,你的成功不是成双,就是成倍!我是一个笨鸟,我的母亲永远告诉我先飞!




往期精选著名乐家储望华:我的钢琴追求是让观众喜欢——中国钢琴作品研讨会第四天活动成功举办

凰豆名家访谈 | 储望华:我心中的赤子之心和中国情节始终坚持不渝


年近八旬音乐学家梁茂春:钢琴是指向心灵的艺术


李淇:波澜晴雨寻常事,都付黑白键上听


凰豆名家访谈 | 吴晓娜:我的中国钢琴音乐情结


凰豆名家访谈 | 韦丹文:钢琴,是我的人生坐标


凰豆名家访谈 | 周铭孙:把声音弹好听是表现好钢琴音乐的必备前提与先决条件


施坦威艺术家冼劲松:技术只能震撼,情感才能打动


黄天东:艺术教育不能速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


【凰豆名家访谈】触类旁通 | 作为钢琴家、作曲家与钢琴教育家 ——访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杜宁武教授

凰豆名家访谈 | 周薇:中国钢琴教学事业要进一步发展,就要更加重视师资的培训和提高


周琴:音乐与教育,是她生命中的两极


著名音乐家杨燕迪:没有文化底蕴的钢琴艺术一定走不远

凰豆名家访谈 | 黎颂文:中国钢琴教学正和国际接轨


凰豆名家访谈 |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学科教授陈曼春谈音乐教育:培养孩子们怀着一颗纯洁的心去触摸音乐


凰豆名家访谈 | 朱则平: “四元综合”教学论,促进中国基础艺术教育,伟大而不平凡


凰豆名家访谈 | 周琴:音乐与教育,是她生命中的两极


凰豆名家访谈 | 杨凌云:致力于中国钢琴作品国际文化交流的钢琴教师


【凰豆名家访谈】钢琴家汪琴: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凰豆名家访谈 | 杨韵琳:站在钢琴教育的金字塔顶,关注金字塔底端的师资培训

凰豆名家访谈 | 常桦: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凰豆名家访谈 | 海外留学16年,钢琴家孙韵:钢琴就是我血液里的一部分


凰豆名家访谈 | 曾为国内最年轻的钢琴教授之一,王大立分享音乐探索心得: 我是天生当老师的命,能分享是莫大的幸福


凰豆名家访谈 | 青年钢琴家陈韵劼:钢琴是一门能用心灵带动手指的艺术


凰豆名家访谈 | 赵小红:建设“钢琴教学法”学科,培养更多优秀的钢琴教师


【凰豆名家访谈】朱虹:专注地走适合自己的音乐道路


凰豆名家访谈 | 韩佩君:让钢琴音乐表达更加丰富多元的“中国声音”


留美博士张奕明:对比弹奏,我更关注曲目背后的文化
「认识凰豆」

凰豆音乐教育汇集了音乐界顶尖教授、钢琴家、学者,凰豆音乐教育旨在提供最权威、最专业行业信息,引领音乐专业的新高度。

凰豆音乐多年来以专业音乐媒体身份参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九大音乐学院的音乐会、学术研究工作,并做了大量权威的跟踪报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