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6-30 12: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11岁的暑假通过了钢琴九级。
幼儿园中班看到老师弹钢琴就回家跟父母说非常想要,最初他们退而求其次给我买了一台电子琴。两个月后老师叫他们给我换成钢琴,“不要浪费你女儿的天赋”。
我仍然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中午,他们让我睡觉,然后两个人出去(妈妈穿了一条非常美丽的深紫色丝绒长旗袍,那时我们有黄色的窗帘),醒来的时候4岁的我就拥有了一台施特劳斯牌钢琴!那是九十年代中期,他们俩的月工资加起来不知道有没有两三百,八千块让他们颇借了一笔钱。妈妈的好朋友请木匠为我打了一把长长的琴凳漆成黑色(二十年后的今天它仍然在我父母家里,真令人难以置信),像电视里那样,而小小的我还需要再垫一个脚凳才能坐稳。
每天练琴(导致我从来不记得自己曾经像正常的那个年纪的小孩一样八九点就睡觉),每周由妈妈陪着去上一次课,我们有个笔记本记下每堂课上我的表现、老师的评价和留的功课。最初实在是很快乐的,我真的很喜欢弹琴,毕竟是我自己要学的;大半年后他们说要不要考级考着玩儿,于是我第一次照了证件照(唯一一张黑白证件照,后来的近二十年里它都夹在外婆的老年证塑封里),在进小学前的夏天里拿到了二级证书。
应该从那时起他们开始有点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我换了一个更专业的钢琴老师,她宣称我过去的弹琴手法完全是错误的,于是我们从头开始;我妈开始有点焦虑,会为了老师的负面反馈对我大吼,甚至在我的生日录影中也无法控制住自己,所以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六七岁穿着公主裙的我坐在钢琴前(仍然需要脚凳)非常倔强地狠狠敲琴键。
无论如何,一年级我通过了三级,二年级五级,三年级六级,9岁要考七级了,然而这时候事情已经发展到了难以收场的地步。四年级的一整年,包括春节期间,我不记得我有哪一天不挨打,这些体罚我不想具体描述,但一定1. 伤自尊;2. 非常疼。那时我妈妈还面对很多其他压力,今天的我也愿意原谅她,不过这件事对我的性格和未来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就是有很多个晚上我站在窗前(六楼,没有安装防盗网),非常想要跳下去。日常生活中的暴力倾向也显著增加,还说出了“我真想拿一把斧头把钢琴砍了”这样让自己也惊讶不已的话:毕竟,曾经我真的是一个非常喜欢弹琴的孩子呀!
不出意外地,我没有通过七级,我记得那时候家里简直一团糟,所有人都要爆炸了。在那之前我就很多次地拒绝继续学琴,但当然不被允许,他们声称的理由是不会纵容我轻易放弃,但显而易见是沉没成本太高。总之,考级失败后我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去上课,体罚也没有用,这时我爸出来讲和说,我们换一个老师,我会禁止妈妈继续体罚你,但你一定要考过七级,我不接受你停留在一个失败上,但只要你通过七级,之后要不要继续学都随你。
我接受这个君子协定。我的新老师很利害,因此也很贵。最开始我也改了一阵子弹琴手法,不过很快就适应了。重点是这个老师非常喜欢我,他甚至想要我去考上音附中——这对一个琴童来讲差不多是最大的褒奖。而我其实并没有非常好,我有的时候还是会被他骂,但我自己也知道那是因为那节课我真的弹的不好,但同时我知道他仍然非常喜欢我,这简直太重要了,而更重要的是我妈再也不能打我了。
于是到了五年级的暑假,本来我只是想通过七级然后一切结束,这时候我的老师说我可以去考八级。我父母当然是不赞成,觉得我水平没到,不过我想管它呢就说好。一个插叙是,我从前大部分时候都是用智能在生活而不是情感,大概到高中才开始比较全面地发展出情感这个延展功能。那时候我开始能通过音乐体会到一些情感了,于是反过来也可以在弹奏中表现感情了,所以当我妈要求我照惯例暑假备考期间每天弹八到十个小时琴时,我每天在他们走后会打开复读机的录音功能,弹一遍,录下来,然后一直放到他们回来。这样无论是我妈问起隔壁邻居还是直接突袭回家,她都不知道我根本一直躺在床上看书,只有晚上他们在家的时候才正经弹几个小时。总之,可能因为我演奏中的感情弥补了技巧——否则真的没什么别的解释——我通过了八级。
又过了一年我用同样的方法混过了九级。然后我进了中学,碰巧我的老师想要我参加一个国庆汇演,一堆人一起弹黄河大合唱,于是我就被迫很长时间只能弹一首曲子,我完全觉得实在太无聊了,最后就不愿意去了。于是我找借口说想集中于课业,结束了七八年的琴童生涯。
很多人很可惜我没有考完十级,但我自己毫无遗憾,当然如果我很闲地再念一年小学大概也就考了,不过讲真的,我自己也对弹钢琴这件事很厌倦了。我有一首非常喜欢的曲子(海顿的《吉普赛回旋曲》),十几年后的现在成了我唯一会弹(其实手指也非常僵硬了)的曲子,甚至连看谱都有时候反应慢得近乎看不懂了。
总结下来重点可能是以下几点:
1. 天赋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不过如果天赋一般、或将来并不打算走专业道路的,强烈建议只当个普通的兴趣爱好来学,千万不要因此影响亲子关系。学奥数也不会一定要拿华杯赛国家一等奖嘛(虽然我拿了),而且问题在于我不懂,为什么学奥数家长不会神经到打小孩、琴童被打却是相当普遍的情况。到今天音乐仍然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我的另一个答案如何从零开始学会写歌? - 知乎用户的回答,但同时我也对弹琴有很大的心理阴影,很不愿意碰琴。相比之下我表妹也是从小拉小提琴,但是她家的氛围宽松得多,虽然从结果上来讲她也考了十级,但到现在她都很喜欢拉琴,甚至用拉琴赚零花钱、或给小孩子当老师。我想父母的初衷都是给孩子陶冶情操吧,那请一直想着怎样才能帮助ta把这个兴趣保持尽可能久,而不是亲手破坏了孩子的爱好。
2. 国内真的很奇怪一点就是一定要考级。我觉得钢琴应该用来弹自己喜欢的音乐,比如我的话,应该最希望学会即兴演奏,却非常遗憾地完全不会——要知道这真的太可惜,我会写歌,长大后虽然学了半吊子吉他,但其实我的音乐“母语”完全是钢琴;旋律总是像自来水一样从我的大脑里流出来,而我竟学了那么多年却没有掌握这个最自然的表现技能。
3. 就像文化课一样,老师也非常重要,几乎可以决定大多数琴童走到哪里。有条件的话还是选择尽可能好(在这个行业就是贵)、适合孩子个性的老师。
另外针对楼主担心自己受指责,那假如孩子的爸爸是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保送大学,你会担心因为自己的遗传和教育让孩子以后数学成绩不好吗?可就算是健全的家庭这也很普通吧,不是所有孩子都会继承父母的天赋,但你要相信他们会有自己的天赋,毕竟你孩子的爷爷(应该)也不是钢琴家是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