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7-1 13: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钢琴专业的,但从小读音乐学院附中,大学毕业后也一直在职业交响乐团工作。国内外你们叫的上名字的钢琴家,我几乎都有一起合作过。同时我最好的朋友,也是看着他在钢琴这条路上一路走到了今天,现在是某音乐学院钢琴系的老师。所以,我想我可以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先说说天赋。在我看来,在音乐这条路上只有两个时间段会最重要。一个就是儿时的初学阶段,这个阶段的天赋,主要体现在孩子的简单乐感,对音准节奏的快速适应,和能否自主练习或在家长的陪伴下坐的住,保持比别的孩子更多的练习时间和效率。这些在中国的学前或小学阶段的孩童来说,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就具备的。而第二个阶段,就是当孩子走到学琴者迈向职业音乐家或演奏家阶段,这个时候,能否自己心里对音乐,对音色,同时技术上的难点能否突破,都取决于天赋。前面有些答主说的很对,即便没有那么多天赋,只要在好的老师的教导下,通过大量的时间和方法去刻苦练习,想在音乐这个行业里走下去并不是多么难的事。但演奏家绝不等于就是音乐家,很多技术超群的演奏家,永远也称不上音乐家,当然,在中国,这两者几乎是重叠的。
那么第二个点就是,做为家长的你,想要孩子以后成为什么?职业钢琴演奏家,其实比拿奥运冠军还要难。12岁,最晚15岁前,你的孩子就必须在国内所有琴童里成为佼佼者,或者国内前几位的音乐学院附中里,成为公认的最好的那几个学生。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接下来,不断地参加各种国际A级比赛,扩充曲目量,完善技术缺陷,如果能在这个阶段拿到一两个权威比赛的奖项或进到最后一轮,基本上达成了百分之三四十吧。或者,最晚在进大学前能考入国外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并碰到一个适合教你孩子,且在圈内也相当有一定知名度的好老师。那么这个时候孩子也有我第一段说的那种天赋,基本上可以说他已经有百分之七八十能够成为职业钢琴家了。最后的百分之二十,你孩子的个性,身体素质和精力,他在学琴阶段所积攒的有效关系资源,包括形象也很重要。不少国际A级比赛的第一名获得者,因为这样那样的音乐之外的因素,没有经纪公司愿意签约,琴弹的再好,也出不来。
郎朗一年最多的时候有一百五六十场演出,还不包括大师课和商业活动。在这么大密度的工作量里,他还得扩充自己的曲目量,抽时间去练基本功保持状态。先不说能力与否,真不是随便哪个人能做到的。当然他是个特例,很多钢琴家不会频繁接那么多工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说,如果你的孩子被老师夸赞有天赋,这是好事,但要我们去从一个五岁的孩子身上看到成为钢琴家的潜质,这个真的很难,我们班附中初一入学时,班上八个钢琴专业,基本水平线都是肖邦练习曲。但弹得下来和弹好它,差距太大。而到了比我们小两届的新生入学时,最好的学生弹的是李斯特的《鬼火》。从曲目难度上来看,国外同年龄的孩子和中国孩子的程度差别真的有点距离。但这并代表不了什么,至少那个弹鬼火的孩子,现在也没成为钢琴家,甚至一次国际A级比赛的决赛圈都没进过。
中国人总喜欢在一件事刚开始甚至没开始时,就奔一个很大很远的目标,一方面太缥缈,再就是无形中你和你的孩子心里都背负着很大的压力。这样无益于学好音乐,所以,没必要去在意那么多现在看不见的地方,你的孩子学琴不是为了别人,包括你们,只是为了他自己的未来,你能陪伴着他,让他把现在的天赋运用到学琴里面就足够了,至于他想不想成为钢琴家,能不能成为钢琴家,你现在就是跑到音乐学院去找权威的老师听,他们都不见得说出个明确的答案。
当然,国外有不少明星老师,这样的老师手下的学生成为钢琴家的几率要比别的老师大很多,能被这样的老师看中愿意教,基本上也是对你孩子的一种肯定了。国内这些年估计最明星的老师应该算是但昭义了,如果你们家的家庭条件能够承担这些学习费用,可以考虑去找这个老师看看,但人家愿不愿意听,真心不好说。因为全中国有千千万万学琴的孩童,都想成为下一个郎朗或王羽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