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7-2 15: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一段有趣的东西:
钢琴家郎朗 西蒙拉特 柏林爱乐 专辑录制幕后纪录片--最高境界 (中文字幕)
这个视频中第17-19分,可以尝试最快的速度,跟不上节奏的打击乐手,被惊呆的翻谱助理,宛如郎粉且搞笑可爱的西蒙拉特。
其中,当录音师提醒说音符已经录完,你们可以选择任何节奏,西蒙拉特说“世界上所有人里,只有郎朗和博尔特,你绝不能对他们两人说这句话”。诸位体会一下这是啥意思吧。会不会有人说西蒙拉特是郎朗的脑残粉呢。
------------------------------------------------------------------------------------------------------------------------------
本来,我是认同“顶尖的钢琴家技术上是较难分出高下的”。不过答案撸下来发现一堆门外汉强答,各种奇葩说法如“郎朗也就茱莉亚路人水准”、“与郎朗同水准的国内都一大堆”、“郎朗比王羽佳差”等等。
你们不懂的人拜托不要出来乱讲好不好,(我认为一个央院作曲系的博士对演奏技术的判断也未必准确,更算不得权威,这很正常),郎朗不仅地位常被忽视,现在居然连技术都有人来贬低了?
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我不在这里空口说白话,而是拿干货来随便举个例子:
2013Tanglewood音乐节 郎朗 - 贝一(excerpt)
1分44秒,右手的八度滑奏。
叶夫根尼·基辛贝多芬钢琴协奏曲1号-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9分25秒,看看基辛是怎么弹的。
由上,我讲一句基辛的八度滑奏技术不如郎朗,客观不过分吧?说基辛一定强于郎朗的,请用干货举例。
之前在拉赫G小调前奏曲的比较中看到有人说基辛弹得快所以厉害,郎朗弹得慢是技术达不到,我反对。郎朗在速度上的慢是他的处理选择,而他在力度上展现出了更为广泛丰富的变化,如霹雳般的低音重音我是听得很爽的。
关于速度的处理选择有一个佐证:
钢琴家郎朗 西蒙拉特 柏林爱乐 专辑录制幕后纪录片--最高境界 (中文字幕)
这个视频的29分50秒开始看,郎朗弹给西蒙拉特的这段在第二乐章,在发行的专辑中这段要明显慢得多,能说是技术达不到吗?
再附送一段某人(不知道算不算专业)在里面对于郎朗技术方面的评价,第19分钟起:
我认为说一个演绎出历史最佳版本《唐璜》的钢琴家在某项技术上有桎梏是在扯淡,对,历史最佳版本是我认为的,不同意的也请指教。欢迎专业的来,最讨厌门外汉信口胡诌,在B站唐璜的弹幕里,居然有说他手指僵硬的,手型不对的,呵呵。有说瓦伦蒂娜版本秒杀郎朗的,呵呵,在一个炫技曲子上用双手来弹三度本身就已经输了,怎么秒?
前面有答主回答说:题主说的“ 不管怎样困难的曲子 朗朗都能流畅从容的演绎 ”,这是任何一个职业钢琴家的底线,基本弹奏演奏乃至演绎都达不到,谈何“钢琴家”?
这种看法是肤浅的。事实上,流畅从容的演绎曲目绝不简单,很多钢琴家正是由于不能“流畅从容的演绎”一些曲目会选择避开,甚至看到这些曲目会恐惧。
2013Tanglewood音乐节郎朗马友友花絮-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3分43秒:马友友说“You can almost tell that his fingers are doing what his brain wants to hear.”
很多人看了会感到奇怪,为何弹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在马友友的口中如此弥足珍贵?其实,这正说明了大部分演奏家并做不到这一点(哈哈,感觉这里又黑了云总)。
我认为郎朗在钢琴演奏技术上不虚任何人(包括已故的大师,因为演奏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如果专业人士不同意,欢迎指教。
补充一句:我认为郎朗最大的缺点恰恰是“不懂如何炫技”,很多高难度曲目其他钢琴家弹起来目光凝重甚至表情狰狞仿佛用尽洪荒之力,他却经常弹得从容不迫、信手拈来,看起来毫无难度,吃瓜群众怎么知道你是在炫技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