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钢琴未来究竟是钢琴家弹得好,还是AI弹的好?怎么评判?

[复制链接]

537

主题

2018

帖子

308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7
发表于 2019-7-2 18: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琴谱应该是另一种代码,那已经有的乐谱,究竟是钢琴家演艺的好还是AI呢?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21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2
发表于 2019-7-2 18: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和AI真的是日经问题了。
根本不需要什么高级的AI,现在的MIDI技术早就能把任意一个钢琴家的任意一场演奏复刻出来了。而且这个也不是什么新技术了,这个技术都已经快40年了。或者你也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成,你今天听到的大多数曲子里的钢琴部分,实际上都是电脑“演奏”(当然输入还是得靠人)的。但是今天钢琴家依然超级稀缺,大家依然愿意去音乐会听钢琴家演奏。
我是相信AI肯定能做到看着谱子0失误且可以呈现出感情地演奏一首曲子。然而最主要的问题就两个。一个是人们听音乐是去听什么的,二是艺术要如何判断高下?
一、人去听音乐,听的是什么?AI的演奏和人类的演奏是同一种艺术吗?你愿意花同样的钱去音乐会听AI演奏(或者是自动钢琴)吗?AI钢琴家和人类钢琴家是互相替代的吗?或者再举个极端的例子,AI有朝一日也能和顶尖歌手一样演唱,那你愿意去听AI的演唱会吗?AI歌手和人类歌手是互相取代的吗?还是说AI歌手只是人类歌手的补充,只是众多歌手中的一个,就像初音未来,洛天依一样?
二、艺术要如何判断高下?对于已经到达顶尖的钢琴家,比如郎朗,王羽佳,张昊辰,阿格里奇,霍格维茨,古尔德,哈莫林,你说谁弹的更好呢?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吧?艺术又不是围棋,也不是体育竞技这种一定能分出高下的,AI要怎么样才算是比这些人弹得好呢?
当然啦,可能有人要说,AI能弹的比人快,比人精准啊?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人类一秒钟弹十几二十个音已经很吃力了,然而AI别说每秒100个音了,每秒弹44100个音都可以(手动狗头)。举个例子,人类最厉害的钢琴家弹《野蜂飞舞》最快也就40秒不到(再次狗头)。你让AI弹,再快一倍,两倍,甚至极端点1秒给你弹完都是可以的。毕竟《野蜂》横向看也就不到2000组16分音符,0.5毫秒弹一组差不多1秒不到就能弹完,而且每组音还能以世界级演奏家的处理和力度还原出来。然而,你能说这个弹的比钢琴家好么?未必吧?这个东西都不是个曲子了,只能叫做“一个音响”,而且这里的“AI钢琴家”做的事其实和一台合成器没什么差别。AI比人弹的快,弹的好的部分,自然会被人类利用,然后变成一台高级的合成器。
最后,AI能弹的比初学者和业余选手好,甚至比绝大多数职业钢琴演奏者好,这个是没有啥问题的。而且经过大量的样本学习,AI演奏肯定也能在双盲测试中表现得和世界上最顶级钢琴家一样好。而且不仅仅是钢琴,如果未来甚至管乐,弦乐,AI都能达到世界顶级演奏员的水平的话,那这个技术对于作曲和音乐制作领域将会是一个超级利好。很多曲目不再需要去聘请专业演奏员,直接交给AI,就可以获得世界级的演奏录音,何乐而不为呢?我觉得AI如果能往这个方向发展,我是非常期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2

帖子

26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5
发表于 2019-7-2 18: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关于AI取代钢琴家之类的问题至少有两年的古典音乐欣赏经验才能够回答,否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事实上有超过80%的人根本没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可能在他们心里谁速度快谁弹得准就是弹得好,那钢琴家自然比不过AI。郎朗弹的和我弹的相同的曲子,这80%的人都讲不出来谁弹得好以及为什么弹得好,又如何去评价钢琴家之间的好坏。事实上古典音乐会的受众也只有这20%人,对于没有了解过音乐理论,缺少鉴赏能力的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没有AI,钢琴家也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midi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绝大部分音乐需求
当艺术到达一定高度了以后,好与坏已经无法量化,而是主观的,贝多芬奏鸣曲的版本众多,波里尼,布伦德尔,席夫,吉列尔斯,巴克豪斯等等,听众各有所爱,但谁也不能武断地下定义某个大师就是比其他大师弹得好,只能说我更喜欢某位大师某处地方的演绎。哪怕贝多芬复活出来演奏他自己的曲子也没有办法说就是比现在的大师弹得好,最多只能说他本人的演奏是一个非常珍贵的版本。到达这一层面简单的好坏已经无法评判。我相信AI有一天能够模仿任何一位大师的风格,甚至也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但即使AI达到这一高度也不能说AI就是比钢琴家弹琴弹得好,最多是又多了一个(一批)钢琴家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0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9-7-2 18: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关于艺术和AI
艺术是AI远无法取代的领域,因为艺术存在的最大意义之一就是人在享受创作过程中的快乐,其次还有欣赏者所获取的审美愉悦等副产品。
所以,在艺术领域,不是AI能否超越/取代人类的问题,而是艺术创作根本不需要被机器取代的问题。因为两者不存在竞争关系。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这种劳动取得的报酬是精神愉悦,而不是物质上的,所以不需要也无法被取代,除非AI和机器可以直接给大脑输入任意所需要的快感,这已经不是可预见未来范畴内的事情。
艺术创作所形成的作品只是结果,而不是目的。这就像,人会需要AI代替人去品尝美食吗?人会需要人AI代人去做大保健吗?即便技术理论上说AI还可以做得更“好”。
其次,关于乐谱和演奏
作曲是一种创作,演奏是一种二次创作。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可见题主对乐谱和演奏出来的音乐作品的关系有所误解。两者就像剧本/原著和拍出来的电影一样,是两个紧密相关但彼此独立而不同的作品。
艺术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演奏的核心是情感,但在可遇见的未来尺度内,AI可以智商超人,却无法拥有情感。至于乐谱,它所记下的,只是作品和演奏的一小部分骨架而已,具体怎么填充血肉,完全在于演奏者的理解、个人风格和把握。这就像菜谱一样,同一个菜,不同的大厨来做,千人千面。同一个乐谱,不同的演奏家演奏出来是不同的感觉。世界名曲,每一个都有无数演奏家的不同风格演奏版本。只是风格不同,无所谓哪一个最好,不存在绝对的好坏,只看个人喜好。
甚至,同一个演奏家,同一首曲子,不同的音乐会每次都不一样,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没有两次完全一样的心情状态。如果音乐只是机械地把曲谱翻译成声音,那就不需要人类了,早已有的MIDI技术即可。
所以对艺术作品讨论谁更好,或者会否超越/取代,本身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所谓“好”的标准就是每个人都不一样。“最好”这个概念并不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0

帖子

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2
发表于 2019-7-2 18: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质上,语言也是一种代码。那么就拿静夜思来说好了,是小朋友念得好,还是濮存昕老师念的好,又或者是北漂的某个孤单灵魂念得好?
琴谱是一种代码——正确
演奏是一种解码——半错半对
演奏既是一种解码,也是一种再编码。听众的耳朵收听到了音频信号,在脑中再解码。
同样的一首乐曲,你有你的演奏风格,我有我的演奏风格。演奏者的再编码过程中往往融入自己的情感,听众要是刚好解码在同一条线时,才能合拍的上,所以中国才有高山流水,知音难寻。
AI追不上,感情模拟再好,也是模拟,不是真实。
歪个题,这个问题特别让人联想起专业三角铁十级是什么样的感受┑( ̄Д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25

帖子

2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7
发表于 2019-7-2 18: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早时候开始,普通观众听音乐就不是听的“精确性”。
18世纪会下棋的土耳其机器人是作为马戏展示的,那叫猎奇,和狗熊骑自行车是一类东西。人人都有下棋机器人的时候,人们也不热情了。你的手机也会下棋,你和它下棋好玩吗?
在单机上苦练,还是为了去在线棋牌室碾压真人。下棋这么技术性的东西都这样,何况艺术呢?
人类天生有和其他人交流的需求,哪个科幻小说能想到,当互联网普及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把时间花在社交上。
人类真的就这点出息,喜欢和其他人玩游戏,喜欢听其他人讲故事、唱歌。
知乎为什么变成一个社交网站?贝多芬耳聋和欣赏他的音乐有什么关系?小唐尼罗伯特浪子回头和他塑造角色有什么关系?
帕格尼尼拉小提琴不好吗?为什么还要给自己造个和魔鬼交换灵魂的人设?舒伯特小胖子有必要自卑成那样吗?
其实大家一开始就知道,没人想看一个拉提琴的机器人,人们想看的是真人浮士德、帅哥李斯特、在命运中挣扎的真实英雄。
人们在艺术中寻找的是人性的共鸣。只有人可以和人共鸣。
你要以为人类最本质的理想是知识、满足好奇心、完美演绎、探索宇宙、控制大自然……那你就扑街了。
没人想去火星,人们只需要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1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9-7-2 18: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不不,别把关系弄拧了。
我们听的音乐是什么?是一系列声音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组合。乐谱是什么?只是记录下音乐的工具。
所有的乐谱记录都是有损压缩,因为作曲家在构思音乐的时候,只能标注出音符和一部分音乐处理记号,是不可能把整个音乐完完全全记录下来的,其中包括一些很细节的处理,这就需要演奏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风格进行“二次创作”,要想记录音乐,只能用留声机/录音机。
AI如果按照乐谱进行演奏,哪怕是再精准,也只能恢复出乐谱上已有的内容,而无法在进一步创造出作曲家没有标明的东西。
钢琴家则不一样,他们不仅可以演奏出乐谱上的所有内容,还能加入自己的情感,使得这首乐曲在遵守作曲家的本意的情况下,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被演绎出来,所以作为音乐爱好者,喜欢的肯定是这一种。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音乐品味的变化,钢琴家的演奏也是在变化的。
对于在留声机发明前,那些历史上的音乐家,事实上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他们的音乐到底是什么样的了,因为他们也没留下任何音频资料,所以只能通过他们的乐谱、音乐评论家的评论来猜测,到底最“正确”、最“符合作曲家”本意的是什么。
所以结论是显然的,AI无法超越钢琴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2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5
发表于 2019-7-2 18: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家弹得好。
       钢琴表演是一门很复杂的艺术形式,并不只是弹得是否准确,情感表达是否到位这么简单。
       AI的学习能力再强,强到可以完全精准把握音乐的音准,节奏,触键,音色,风格,层次,架构,线条,情绪等等,但是音乐中的气息,张力,律动,和声这些,AI是绝对听不出来的。
       因为AI缺少一双人的耳朵,它就难以根据舞台的声场环境,所使用的钢琴本身的特性,现场的气氛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演奏。那演奏出来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不同年龄,性别,国家,民族,性格,教育背景,信仰,审美品味的钢琴家,演奏出来的音乐各不相同,钢琴家毕竟是人,人的演奏注定会受到他生活经历的影响。正因如此,人的演奏,是会成长的。比如古尔德晚年录的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相较于他年轻时期就有很大变化。
       而AI显然不具备人的成长性,它的音乐是基于学习各种不同的钢琴家而得来的,那设想我听的音乐中如果又有稚嫩又有成熟,一会张扬一会内敛,我会觉得很奇怪而且混乱。
       有的音乐,对演奏者的素质以及修养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这种境界的音乐,根本不是仅凭模仿钢琴家就能达到的,可能AI还需要读文学,数学,物理等领域的很多书,在研究人类的心理学,哲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又和人谈过几场恋爱,甚至还入了某个宗教才有可能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0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19-7-2 18: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弹钢琴为什么是ai问题?难道不是主要是控制率的问题吗?如果只是想发出钢琴的声音,开个象牙钢琴的音源不就得了?
ai真正起的作用应当是解谱,在规则的记谱中加入实际演奏的速度、力度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9-7-2 18: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家未来会分解成为原创作者、二次加工者和实施者这三种职业。这三者可以任意组合或者独立存在。要说弹得好,跟是不是AI没有关系只跟水平有关,是这三种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