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0-1 20: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刚考完十级的大儿童过来凑个热闹现身说法..写了好久为什么现在看只有上面一行啊摔!
今天一定要把这个答完嘤嘤~
今年大三,学琴道路曲折蜿蜒,两次半途而废,现在正处于第三次学习阶段。
其实楼上大家都说的蛮清楚,我觉得中国的学琴和考级路线的影响是基本的吧,然后就是难度挑战性的问题。好好学下去,就算不走专业路子,当做兴趣爱好大部分人应该也会有这种变化。作为一个不专业的爱好者,我想用我的经历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第一次学琴的时候吧。九十年代末,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开始给小县城一些家长洗脑,家里有一本书是学前班暑假去北京玩我妈买了带回来的家教方面的,那时候起我妈开始觉得要给我开发大脑了,乐器是个不错的选择,我表姐学琴,所以也送我去学琴了,还能锻炼我的定性(我爸妈觉得我太好动静不下来)(>_<)所以完全没有要考到多少级多少级的概念和想法,送我去学琴的时候我妈完全不知道还有考级这个玩意儿的。小学一二年级,大概学了两三年,没学拜厄,汤三直接进599,后来我爹去看我练琴发现我注意力依然不集中,这第一阶段在练完599弹完爱丽丝就这么戛然而止了(所以说学乐器培养气质都不要相信啊摔~)
第二阶段,小学五六年级。五年级的时候身边的小伙伴都在特长班补习班钢琴绘画小提琴不亦乐乎,我在家整天看电视看小说上网泡泡堂我妈看不下去了就问我“你还想学琴不?”其实,不学琴之后还觉得蛮喜欢蛮怀念的,所以就又去找了一个老师。结果这个老师让我从拜厄汤四汤五开始继续,因为我手指力量不够实在是硬伤。
练完这些之后继续599的时候我的进度很快,我小时候记忆力很好,虽然隔了几年,但是599的调调什么的我都还记忆犹新,上手比较快。但是等车尔尼599结束的时候已经要升初中了,在那个小县城,小学六年级就已经开始加课了,我自己也贪玩就没去了。因为我妈对我完全是放养——钱我出了,条件为你创造了,自己爱去不去爱学不学是你自己的责任,不问不说不打不骂。所以那阶段上完要交学费我没和我妈要钱了,然后就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没有去学琴了,反正也不要求我考级,我妈从来没和我提过考级的事情。
第三阶段就是六七年后现在上了大学。大一开始自己在琴房把拜厄599哈农摸了一个学期,可能拜厄太简单,当时左手一遍右手一遍就直接可以双手合了,599前面一些也还可以。大二私下跟着老师上小课,练了599后面一部分纠正了一些问题,一直学到现在。3月29那天去把十级考了,一方面是给爸妈一个交代,另一方面是因为专业有所涉及,拿个证书对简历可能有帮助。其实在我看来现在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只是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继续深入学习了,这个学期剩下的两三个月也可能是我最后学习钢琴的时间了,大四实习找工作双专业答辩什么的没时间窝琴房了。
如果说大学我不是因为自己专业的原因有了这个契机重新开始练琴,我可能也会觉得学了钢琴就听古典嫌弃通俗的人是不是有那么点装13,但其实却还蛮羡慕那些能够去听的人,也许人家就是真懂,只是我自己小时候不努力现在只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因为毕竟小学的时候还没有怎么接触到复调一类的东西。但是也正是大学的学习让我也发生了改变。
以前觉得能弹克莱德曼的人就好牛X,现在自己能力慢慢上来了一点,hold的住了,也就不那么把那些曲子放在心上了。
大学上小课开始,只弹过一首克莱德曼的《童年的回忆》,其实最开始自己也蛮愿意练,就一边练复调一边练童年,后来就换了小奏鸣曲甚至全部练了复调,复调从巴赫初级到一些复调曲子《浏阳河》《牧童短笛》什么的然后到二创。当练过一些复调和曲子之后,会觉得一些通俗的曲子流行歌曲左手伴奏右手旋律没有古典的东西来的有趣。考级的时候,最烦的就是复调,声部多,自己手小,觉得真是神烦,但是当练熟了之后觉得成就感是最大的,也是最有趣的。
我们有半个学期的即兴伴奏课程。老师讲固定的和弦伴奏公式,至少hold住儿歌和简单的曲子没问题,甚至老师会在课堂上说,某个曲子伴奏你可以改成克莱德曼的伴奏型。我们专业百分之九十都是从来没接触过音乐,开始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的,所以可以从这里应该能看出来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东西没有那么的难。嗯,然后就是半个学期不到就可以直接弹克莱德曼了,只不过比我们要慢一点,时间会长一些,但是很容易出成品。
所以就算只是兴趣爱好,当学琴学到某一个过程也会比较倾向古典。不要理解为讨厌通俗,只是练习的时候可能都是以古典那方面为主的。其实听到好听的曲子了,不管是什么也会有跃跃欲试的想法,找谱子练一会儿当古典的中场休息了。
第一次学琴的时候我妈给我买过克莱德曼的碟,我觉得我现在除了听得出来童年的回忆(因为弹过),其他的估计就只知道是他的,小时候更是什么都分不清。练习过了一些东西之后,一般的通俗的东西旋律简单,伴奏清晰重复,练得过程没什么挑战性,到最后成就感也不大反而没有了什么动力。
考完级去老师家回课的时候,其实老师准备了一些好听的轻音乐,应该是类似久石让之类的吧,具体我不清楚,因为老师问我还要不要继续古典,我果断说了要继续古典,不想弹类似克莱德曼的那些。因为可能是最后学习的时候,还是想拔高一下练琴的方法和技巧,不想浪费时间。
毕业季是可以去音乐学院蹭免费音乐会的时候,去年还专门买票去琴台音乐厅听了邓泰山和李云迪的音乐会,两场之间去过一场“新世纪”的,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太大的兴趣了,当时就觉得好坑,可能是因为太多家长带小朋友现场太乱了,不过总之,以后应该不会去类似的了。
其实就我自己来说还蛮喜欢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曲一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