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0-9 14: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我家是在她六周岁半的时候开始学的。
在此之前,关于要不要让她学乐器,学什么乐器。我犹豫了两年之久。因为我自己个对音乐一窍不通,做一个合格的琴童家长,我觉得是对自己巨大的挑战。
因为有朋友是在本地艺校工作的原因,所以每次毕业汇演啊各种汇报演出啊音乐会啊啥啥的。我都叫她给我留票留座。然后提溜着娃去看。
包括本地大学的音乐系美术系,一间一间教室,一个一个琴房,练功房,演出厅……我都带她转悠过。钢琴小提琴各种琴琵琶古筝二胡各种弦各种管啊号啊她都摸过听过响儿。
小小的闺女就稀里糊涂的跟着同样稀里糊涂抱着节目单跟手机百度现学现卖的我去听各种音乐会,音乐剧啥啥啥的。
家里买了个爱和乐,每天吃饭玩耍睡觉啥的,从肖邦到李斯特贝多芬一首一首的放着当背景音乐。
我总是寻思着,我可以带她走一程,但是毕竟是她自己的人生,主角是她不是我,还得她自己拿主意啊。
我绷着,一直没问她,要不要学。我心里对陪练一直有点发怵拿不定主意来着。
直到有一天,闺女在一间琴房门口,听一首曲子听的发呆。良久之后跟我说:妈妈,我想学这个。
当时内心很复杂,不知道是石头落地还是终于来了的感觉。我习惯性的冲她笑:好啊,那我们看看,要怎么学。妈妈跟你一起想办法。
后来我这个土鳖才知道,这首曲子叫《梦中的婚礼》。至今是我娃的至爱。
然后就是我一边买了《我和女儿的钢琴课》《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啥啥的一些书。一边发动所有的关系找老师,我觉得孩子学任何一个新东西,启蒙老师都至关重要。一开始的一些习惯细节,要影响终身,否则有了坏习惯,要改,比学新的还难。而这么小的娃,还要让她保持兴趣。
地处三线小城市,基本上市区里数得上好的琴行,有点名头的工作室,以及私人老师我都打听研究了七七八八,采访了各家学生。约见了两位数的老师面谈。
最后放弃了几位本地小有名气的教授级别的老师,因为要么太严厉,我怕我自己跟娃吃不消,娃被喷到留有心理阴影,要么太远,我怕我自己接送吃不消…(是的我就是这么没出息,闺女成不了才绝对是我拖后腿拖的)
选了一个离家不远(这样我接送压力小好坚持啊),自己有娃(我觉得自己生养过的比较懂孩子一点)国内算排得上号的音乐学院科班毕业的教了十来年的老师,漂亮温柔的(闺女颜控)
最后选了两人班的课。我知道传统都是一对一教学,但是权衡利弊之下,有个小伙伴一起学,赛着练琴…比较适合我娃的性格,更能激发她的兴趣,让她坚持下来。
于是一直弹到现在。每周一到两节课。万幸一年半了,一节都没缺过(我觉得自个能做到这点太不容易了)
万万幸的是她依旧十分喜欢。没有厌烦过。
我在第三节课,就放弃了自己亲自陪练。在此我特别佩服能跟着孩子一起学习技能的父母,真正伟大至极。实在是我学不下去,而且半懂不懂的怕给她带歪了,并且难以维持母慈子孝的良好家庭氛围!怕没法继续做朋友了。
然后就找了陪练老师,一开始在孩子学习的琴行里兼职。后来被我发挥三寸不烂之舌给骗上门陪练,直接砍掉中间商差价这事了。咱两双赢。
陪练老师一周来三次。每次50分钟。三次价格等于学琴一节课价格。
我就当个传话筒子。每节课把老师的要求录下来,发给陪练老师,每次陪练的结果拍视频发给钢琴老师,老师点评再转发给陪练。然后不定期的再把闺女的练习视频发给其他钢琴老师,比如我艺术学校的朋友,再点评。甚至一些外地的艺术院校钢琴专业的朋友。
我外行不懂,就让你们内行互相监督吧。
每周陪练老师不来的那几天,闺女自己练琴。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就听个响听个流畅程度,使劲夸:“哎呀,简直太好听了”“你这就是我们家弹琴弹的最好的人啊”“妈妈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边看书/玩手机/洗澡/吃饭,一边听宝宝弹琴了!”“天啊,你爸都三十多了,也没有你七岁弹琴弹的好啊”
反正至今没因为练琴我跟她大声喊过没骂过人。依旧母慈子孝着。
时不时的还给发到家庭群里,她的女神舅妈,王子表舅都十分自觉排队夸一夸。
于是,被彩虹屁吹捧的晕头转向的小孩儿,为了保持自己全家钢琴最厉害的称号,练琴一直很积极。暑假时候一口气一个人独自练两小时是没问题的。就算偶尔练新东西难到她哭鼻子,一边哭一边弹倒是也没喊过放弃。(小孩子的虚荣心神马的也好可怕啊)钢琴课每节都很开心蹦蹦跳跳的去。
还时常给我即兴编奏一曲,比如《我和妈妈好朋友》《今天我心情真正好》《爸爸今天又加班》啥啥的,假模假样的奏一曲。换来我“天啊!你都会作曲了!天啊!我从来没听过这么好听的曲子!”
有时候兴致来了,也是要做我的老师,给我上课,还布置作业的。一般这个时候我都是表面笑眯眯,其实脑壳疼的很。
我要求真不高,没指望她成名成家,没指望过她走专业路线。连考级,也在我朋友那句:“考级算什么,你现在拿张照片来,我给她办个八级”给怼的兴致缺缺。想想也是,考到十级又怎样?前面还有业余两个字。而音乐,是个多么广阔的世界。
我就寻思,练琴嘛,两手都锻炼了,也练练脑。而且能一直坚持做这么一件事,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毅力耐性的锻炼,是对她终生有益的。
我跟她说啦,你妈我是没有办法一直陪着你的,但是钢琴和音乐可以,不管你走到哪里,不管你开心快乐或者忧伤,它们都在。如果以后你离开了家,当你弹起琴的时候,就会想到妈妈听你弹琴的时光,就好像我一直陪在你身边一样。
这就是至今乐盲的我让她学琴,学音乐的态度。
因为喜欢,所以开始,开始了就坚持,就陪伴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