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困惑至极,小孩学钢琴到底有什么意义?

[复制链接]

1230

主题

2630

帖子

509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94
发表于 2021-12-9 11: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这位妈妈你好,这个困惑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实际上绝大部分家长都会有这个困惑,但是很少有人真正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今天1900忙里偷闲陪你聊一下这个事情吧,也算是在专业的角度给广大家长们一个引导方向。
我先告诉你一个结论:小孩子学钢琴,有意义的地方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没意义的时候是占绝大多数的,甚至我说超过90%都不为过。翻译成中文就是:绝大部分的孩子学钢琴是在浪费时间的。
我前一阵子很用心的劝退了一个钢琴世界上的一个非常努力为孩子创造机会的伟大的母亲。她的情况跟你有点区别,但你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答案链接在这里: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件事情,包括很多家长也一样:你或许发现了身边很多很多孩子都在学钢琴,或者是在学其他什么乐器,当然钢琴肯定是占比最大的。但是你很难发现或者听说谁家的孩子真正能在一些线下的小聚会,小沙龙,或者小活动里,哪怕是带孩子去朋友家玩的时候,这些学钢琴的孩子能非常淡定自如的演奏出一些哪怕是很简单的小曲目。大部分时间你会发觉身边的所有学钢琴的孩子最多也就父母偶尔发发朋友圈,你自己也不清楚到底他们学到了哪里或者说学到什么程度,而一段时间后,最终的结果大部分时候你只会得到一个消息——XX家的孩子很早就不学了。
同样,还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凡是你身边认识的人里,如果有弹琴弹得很不错的孩子,那种坚持练琴超过五六年,还经常能看到他演奏的小视频,或者参加比赛的获奖记录,那么这类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通常都不会差,甚至很多都是顶尖的那一批。而且感觉孩子并没有耽误或者牺牲什么,每天感觉他们还是活蹦乱跳的各种事情玩的不亦乐乎。
如果大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那么你离问题的答案就很接近了:
实际上学钢琴的本质,跟学数学语文英语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学钢琴的意义跟上学学的这些科目,本质上也是一样的。
这位妈妈你现在问你自己一个问题:你觉得孩子在学校学的这些学科内容,有什么意义?你能说出来多少?不同学科之间的意义有差距吗?差距大吗?不同家长对这个问题答案的理解,正是导致孩子们成绩差距如此巨大的根本原因。很多家长对这些学科的理解会从孩子各个方向考量,比如数学训练孩子的运算逻辑能力,语文训练孩子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从而在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方面下很多功夫:
于是乎你会发现弹琴弹得好的孩子,对表达音乐的角度特别在意,弹琴的时候会非常享受和投入在创造音乐的过程。
很多家长对于学科的理解只想到了“你得好好学习,考试考高分,以后考个好学校。”而具体到怎么提高学习效率,怎么去学习,如何合理分配时间精力这些几乎一脸懵逼甚至想都不想,能想到的提高成绩的办法就是“疯狂补课”“少出去玩”:
于是乎你会发现弹琴弹得烂的孩子,通常压根家长根本就不知道什么算好什么算差,学琴的时候家长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啥时候能考十级?
如果大家意识到了这个差距,那么问题的答案也就非常明朗了:
孩子学钢琴的意义,实际上归根结底就是家长对于钢琴这个项目理解的延伸。你的见识理解和硬件条件能做到多少,它的意义就会呈现多少。
我给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这是很久之前我一个朋友家长在群里发的感慨:


他在理解孩子学琴的这个过程中,不光是经历了引导孩子学琴的过程,同样自己也在钻研音乐的欣赏和理解。学琴本质是在理解和演奏音乐,只有当你尝试去理解音乐本身带来的意义,才能慢慢接受“演奏带来的满足感”,“客服困难完成曲目的成就感”,“聆听鉴赏音乐带来的愉悦感”这些内容。而像你老公这样对这方面内容没有研究和思考倾向的人来说,学钢琴所花费的时间,金钱,以及其他看起来很现实的问题,无法正确的转化成他眼中的价值。说白了就是,当你眼界里看到的是生活的柴米油盐,以及现实的房款车贷,而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音乐艺术这等精神价值的时候,学琴对你们来说确实就是毫无意义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学琴的时候,很难有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因为80后90后家长自身对于音乐的修为和理解其实并不是很多。也就是说,大部分家长对于学琴的初衷,最多也就是到“培养个兴趣”“让他以后有个技能”甚至是“锻炼一下孩子气质”这种非常虚无缥缈的东西。而这些目标对学好钢琴完全起不到任何帮助的。所以看到这里,1900要告诉各位家长一件很关键的事情就是:小孩子学钢琴这件事,真正能做到挖掘出更多意义的条件,其实是非常非常苛刻的。比如从最开始,理解不同下键姿势弹奏出不同声音效果的变化,你做不到这点,你孩子对于一小节旋律的理解可能就仅限于“按4个琴键,顺着来。”而不是“do和so之间的断点有一种很活泼的感觉”,练琴的时候你孩子脑子里想的就是“还差5遍,赶紧弹完出去玩”而不是“哎我发现往上挪一个音也挺好听诶,为什么这里不尝试用黑键弹呢?”。前者自然学不出任何意义,因为他理解不了练出来之后这个成果她掌握了什么,后者则发觉到了自己练完琴的演奏非常符合自己预期,哪管是遇到困难想放弃,想想这个结果也能坚持下来。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对老师的要求和琴的质量都非常非常高,有能力的老师动辄400-800一节课的学费一般家庭根本承受不起,7万以上的日本琴一般家庭也承受不起。所以面对200一节课不到的琴行老师,能挖掘到的意义本身就是有极限的。这就是非常非常现实的东西,也是非常非常硬性的客观条件,而绝大部分家庭能够做到的理解范畴,以及能付出的经济能力,最多也就到这里了。
我相信如果你读透我的话了,也就应该不再困惑了。虽然绝大部分家庭极限能做到的并不能挖掘出太多学钢琴的意义。但很关键的一个点我觉得你不应该忽略:你的孩子虽然做不到像那些家境优越,条件硬实的孩子们那样可以有好老师教,有好琴弹。但是你的孩子至少迈出了这个方向的第一步,在她长大之后,她的孩子可能就不再需要想她一样一切从头开始。她作为一个妈妈,很可能已经有了很多音乐理解基础,可以更好的为她的孩子挖掘更多的意义,让她的孩子享受更多的乐趣。同样作为母亲的你,你应该也是希望孩子在到了你这个年纪之后,不再只面对家中的油盐酱醋。她可能不会去买高价票去听各种现场音乐会,但她可以在陪伴她的孩子的过程中,带上耳机聆听那些你本来理解不了的音乐,感受到一些你从小没机会学习的东西。对她而言,对绝大部分家庭而言,学钢琴确实起不到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她离这个标准还很远,她父亲说的那些话都是对的。但是10年后呢?等她自己有能力想做自己的事情之后呢?
学琴对于你和我的意义差距很大,因为我会弹琴,我能享受到音乐的快乐,所以我可以引导我的女儿在这方面玩的很好,而你就很难。这是你和我的差异,你已经没办法改变了。
但你是希望你女儿以后跟你一样继续疑惑学琴的意义,还是希望她跟我女儿一样以后可以有机会顺利的一起陪她们的孩子共同探索学琴的意义和乐趣呢?
做母亲不易,不管如何1900都祝福你和你的女儿能探索到更多,只有自己发掘的答案,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满足。祝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37

帖子

2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7
发表于 2021-12-9 11: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上海
这位妈妈你好,这个困惑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实际上绝大部分家长都会有这个困惑,但是很少有人真正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今天1900忙里偷闲陪你聊一下这个事情吧,也算是在专业的角度给广大家长们一个引导方向。
我先告诉你一个结论:小孩子学钢琴,有意义的地方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没意义的时候是占绝大多数的,甚至我说超过90%都不为过。翻译成中文就是:绝大部分的孩子学钢琴是在浪费时间的。
我前一阵子很用心的劝退了一个知乎上的一个非常努力为孩子创造机会的伟大的母亲。她的情况跟你有点区别,但你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答案链接在这里:
请问我该不该让孩子继续学钢琴?请大家给我出出主意吧,谢谢!?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件事情,包括很多家长也一样:你或许发现了身边很多很多孩子都在学钢琴,或者是在学其他什么乐器,当然钢琴肯定是占比最大的。但是你很难发现或者听说谁家的孩子真正能在一些线下的小聚会,小沙龙,或者小活动里,哪怕是带孩子去朋友家玩的时候,这些学钢琴的孩子能非常淡定自如的演奏出一些哪怕是很简单的小曲目。大部分时间你会发觉身边的所有学钢琴的孩子最多也就父母偶尔发发朋友圈,你自己也不清楚到底他们学到了哪里或者说学到什么程度,而一段时间后,最终的结果大部分时候你只会得到一个消息——XX家的孩子很早就不学了。
同样,还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凡是你身边认识的人里,如果有弹琴弹得很不错的孩子,那种坚持练琴超过五六年,还经常能看到他演奏的小视频,或者参加比赛的获奖记录,那么这类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通常都不会差,甚至很多都是顶尖的那一批。而且感觉孩子并没有耽误或者牺牲什么,每天感觉他们还是活蹦乱跳的各种事情玩的不亦乐乎。
如果大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那么你离问题的答案就很接近了:
实际上学钢琴的本质,跟学数学语文英语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学钢琴的意义跟上学学的这些科目,本质上也是一样的。
这位妈妈你现在问你自己一个问题:你觉得孩子在学校学的这些学科内容,有什么意义?你能说出来多少?不同学科之间的意义有差距吗?差距大吗?不同家长对这个问题答案的理解,正是导致孩子们成绩差距如此巨大的根本原因。很多家长对这些学科的理解会从孩子各个方向考量,比如数学训练孩子的运算逻辑能力,语文训练孩子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从而在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方面下很多功夫:
于是乎你会发现弹琴弹得好的孩子,对表达音乐的角度特别在意,弹琴的时候会非常享受和投入在创造音乐的过程。
很多家长对于学科的理解只想到了“你得好好学习,考试考高分,以后考个好学校。”而具体到怎么提高学习效率,怎么去学习,如何合理分配时间精力这些几乎一脸懵逼甚至想都不想,能想到的提高成绩的办法就是“疯狂补课”“少出去玩”:
于是乎你会发现弹琴弹得烂的孩子,通常压根家长根本就不知道什么算好什么算差,学琴的时候家长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啥时候能考十级?
如果大家意识到了这个差距,那么问题的答案也就非常明朗了:
孩子学钢琴的意义,实际上归根结底就是家长对于钢琴这个项目理解的延伸。你的见识理解和硬件条件能做到多少,它的意义就会呈现多少。
我给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这是很久之前我一个朋友家长在群里发的感慨:


他在理解孩子学琴的这个过程中,不光是经历了引导孩子学琴的过程,同样自己也在钻研音乐的欣赏和理解。学琴本质是在理解和演奏音乐,只有当你尝试去理解音乐本身带来的意义,才能慢慢接受“演奏带来的满足感”,“客服困难完成曲目的成就感”,“聆听鉴赏音乐带来的愉悦感”这些内容。而像你老公这样对这方面内容没有研究和思考倾向的人来说,学钢琴所花费的时间,金钱,以及其他看起来很现实的问题,无法正确的转化成他眼中的价值。说白了就是,当你眼界里看到的是生活的柴米油盐,以及现实的房款车贷,而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音乐艺术这等精神价值的时候,学琴对你们来说确实就是毫无意义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家长让孩子学琴的时候,很难有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因为80后90后家长自身对于音乐的修为和理解其实并不是很多。也就是说,大部分家长对于学琴的初衷,最多也就是到“培养个兴趣”“让他以后有个技能”甚至是“锻炼一下孩子气质”这种非常虚无缥缈的东西。而这些目标对学好钢琴完全起不到任何帮助的。所以看到这里,1900要告诉各位家长一件很关键的事情就是:小孩子学钢琴这件事,真正能做到挖掘出更多意义的条件,其实是非常非常苛刻的。比如从最开始,理解不同下键姿势弹奏出不同声音效果的变化,你做不到这点,你孩子对于一小节旋律的理解可能就仅限于“按4个琴键,顺着来。”而不是“do和so之间的断点有一种很活泼的感觉”,练琴的时候你孩子脑子里想的就是“还差5遍,赶紧弹完出去玩”而不是“哎我发现往上挪一个音也挺好听诶,为什么这里不尝试用黑键弹呢?”。前者自然学不出任何意义,因为他理解不了练出来之后这个成果她掌握了什么,后者则发觉到了自己练完琴的演奏非常符合自己预期,哪管是遇到困难想放弃,想想这个结果也能坚持下来。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对老师的要求和琴的质量都非常非常高,有能力的老师动辄400-800一节课的学费一般家庭根本承受不起,7万以上的日本琴一般家庭也承受不起。所以面对200一节课不到的琴行老师,能挖掘到的意义本身就是有极限的。这就是非常非常现实的东西,也是非常非常硬性的客观条件,而绝大部分家庭能够做到的理解范畴,以及能付出的经济能力,最多也就到这里了。
我相信如果你读透我的话了,也就应该不再困惑了。虽然绝大部分家庭极限能做到的并不能挖掘出太多学钢琴的意义。但很关键的一个点我觉得你不应该忽略:你的孩子虽然做不到像那些家境优越,条件硬实的孩子们那样可以有好老师教,有好琴弹。但是你的孩子至少迈出了这个方向的第一步,在她长大之后,她的孩子可能就不再需要想她一样一切从头开始。她作为一个妈妈,很可能已经有了很多音乐理解基础,可以更好的为她的孩子挖掘更多的意义,让她的孩子享受更多的乐趣。同样作为母亲的你,你应该也是希望孩子在到了你这个年纪之后,不再只面对家中的油盐酱醋。她可能不会去买高价票去听各种现场音乐会,但她可以在陪伴她的孩子的过程中,带上耳机聆听那些你本来理解不了的音乐,感受到一些你从小没机会学习的东西。对她而言,对绝大部分家庭而言,学钢琴确实起不到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她离这个标准还很远,她父亲说的那些话都是对的。但是10年后呢?等她自己有能力想做自己的事情之后呢?
学琴对于你和我的意义差距很大,因为我会弹琴,我能享受到音乐的快乐,所以我可以引导我的女儿在这方面玩的很好,而你就很难。这是你和我的差异,你已经没办法改变了。
但你是希望你女儿以后跟你一样继续疑惑学琴的意义,还是希望她跟我女儿一样以后可以有机会顺利的一起陪她们的孩子共同探索学琴的意义和乐趣呢?
做母亲不易,不管如何1900都祝福你和你的女儿能探索到更多,只有自己发掘的答案,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满足。祝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4

帖子

2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8
发表于 2021-12-9 11: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完全弄不清楚学琴意义的娃,我的家长看起来似乎也不大有头绪。但现在我感觉可以把我感受到的学琴的意义分享一下。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演奏、教学方面收入相对可观;
有了音乐类相关工作或项目机会的敲门砖;
较为自由的选择工作与生活的方式;
一门陪伴终身且有极大可能带来正向收益的兴趣爱好;
在绝望时或疲惫时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来源;
培养细心、耐心、恒心,以及体会可能出现的flow状态;
更多的在聚光灯下感受舞台体会紧张并尝试与紧张共处的机会;
还有最重要却一直被人忽略的,学琴/弹琴是一个创造快乐和传播快乐的活动。
这些仅为我一家之言,或有遗漏。我也认识许多小时候阴差阳错为学,长大了疯狂痴迷的。其实探究到最后会发现,“我想要”三个字已经足够强大了,强大到不需要再给它赋予任何意义,哪怕它只存在了哪怕五分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7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21-12-9 11: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有一个极其相似的问题,来品味一下:
上街买菜需要用一元二次方程式来计算吗?
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需要用到微积分的知识吗?
如果不需要,那我们学数学有什么意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学的唯一意义,是因为高考要考。
如果高考不用考数学,那马上会有一大批人想不通学数学的意义,毕竟生活中的大部分数学问题,一个计算器app就能解决了。
数学还算是基础学科,你把这个问题套在物理、地理、生物这种看起来“更没用”的学科上,你会更加困惑。
所以,你对学习钢琴的困惑,只是来源于——钢琴,高考不考。
但学习也不只为了那个卷面的分数而已。
学数学,更重要的在于建立理性、严谨的逻辑思维;学习物理化学,你可以更加客观理性地认识这个世界;学习语文,你获得更好的表达能力,学会感性与共情……这些能力帮助你更好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
学习一项事物的意义,让它塑造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它决定我们要用什么样的眼光和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从而建立更好的生活方式和富裕的精神世界。
而最后那个分数 / 人生道路的方向 / 以后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 赚多少钱,这些都是附属的产物而已。
当你对学习的认知能够拓展到这个层面的时候,你就知道更有价值的事情是引导孩子学会对一件事情保持专注与热爱,而不是表面上的“好好学习,拿高分,考个好学校”。
学习一件事物,要能发挥出相应的价值和得到正面的意义,必要条件就是你对它的专注与热爱,愿意保持热忱为它付出时间。
如果现在孩子已经不喜欢练琴,是每次练琴都要闹得鸡飞狗跳的情况,那我也更倾向于不要继续学钢琴了,学钢琴可能发挥不出什么意义了。
但从题目来看,孩子已经有好的起始条件了:
她算是那种对钢琴比较有天分的小孩吧……她挺喜欢弹的,曲子也不慢
所以我觉得,学钢琴是她可以继续坚持的一件事情。
家长要做的,不应该直接替孩子做出选择,而是用健康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让孩子真心觉得自己喜欢某一件事情。在这个前提下,你所有为孩子在学习上的投资,一定会给孩子创造正面意义和更多的人生机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

帖子

2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8
发表于 2021-12-9 11: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IP:云南昆明
音乐是怎么来的?
上古时候,洪水肆虐,猛兽侵袭,人命朝不保夕,唯有祈求于上天神明。
踩着鼓点,吹着骨笛,人类在这种声音下,与神明交流。
人类分化为各种不同的种族,全世界有5561种语言,唯有音乐,是人类刻在DNA里的共同赫兹。
在西班牙埃尔普拉特球场,球迷们的呐喊声你听不懂,但你听得懂“ole ole ole ole~”,这是他们在为武磊加油。
在泰国芭提雅的大浴池,服务员的软语你听不懂,但你听得懂“祝你生日快乐~”,这是他们对客人的祝福。
在朝鲜的长津湖,中国人的话美国人听不懂,但他们听得懂志愿军的冲锋号,他们听到之后就浑身战栗。虽然,一开始他们以为这是一个苏格兰乐曲,因为中国的乐器和苏格兰乐器一样,都是用5音。
音乐是祈愿、是祝福、是表达、是武器。
钢琴,乐器之王,音域最宽的乐器。在这里,你可以模仿世界上任何民族的音乐。钢琴学会了,所有乐器都可以事半功倍。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想要靠这个升官赚大钱,几率微乎其微,从这来说,没什么意义。
不过,在香港的大学校园,当“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声响起,你会意识到在座都是同胞。在非洲的荒漠上,当你遇见一队旅行者,想拉近彼此的距离,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你会意识到,四海之内皆兄弟。
可是这又什么有意义呢?你怎么定义意义呢?
钢琴不能吃,不能喝,不能让你升官发财。无论钢琴,还是人生,往虚无了说,都没有意义。
为人父母,总要想明白,你自己这一生里,想做什么事是有意义的。
是发明了火星探测器,还是治疗了癌症?
往小了想想吧,当孩子长大的时候,在柏林的火车站里,看到一个公用钢琴,可以坐下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弹一首《茉莉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5

帖子

2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8
发表于 2021-12-9 11: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你们就没有一个人问问孩子自己的意见吗?
真的莫名其妙。
如果孩子喜欢,情愿为练琴减少游戏时间,有什么不可以?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确实是没有毛用。如果说可能有一点点用的话,就是万一孩子学习不行,可以算个后路。拿来升学就不用想了,2024年全部取消高校高水平艺术团特招。
但是你现在拿来对标的事情和功利没有关系啊。
如果说影响学习或者学不起吧,是个理由。
但是你现在是和游戏时间比。那弹琴和游戏有啥本质区别啊?
就不能问问孩子自己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7

帖子

24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9
发表于 2021-12-9 11: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说说我的经历。
我女儿从5岁开始学钢琴,到现在7年,现在初一,刚考了钢琴10级。
费用现在大约是一堂课300多,一周一次,考级前频率略高,一年钢琴学习费用约2万,家里自己也买了钢琴,要求每天至少练习半小时。
最开始我也有些犹豫和困惑,幸好身边有一群音乐学院毕业的朋友,聊天时问他们,没有一个是小时候喜欢的,都是一边挨着打,一边哭着练,但是每个人都很感激父母逼他们走上了这条道路。
现在音乐就业的范围很多,培训班,各种驻场表演,小规模演出,配乐,乐队,甚至你去个国企,特长生都更有优势。(为祖国献礼时,各种文艺汇演时)
因为有弹钢琴的底子,还参与了某电影的拍摄。老师也挺喜欢她,说再大一点,可以帮她带才入门的小朋友,就当勤工俭学了。
目前到了初一,我准备让她在初中全力以赴冲击一个优秀的高中,10级考完以后,改为每半个月学一次,全部学习她喜欢的流行音乐,保持她的兴趣爱好。
学校也发布通知,凡获得过市级艺术小人才的学生,可以优录本校高中。(我们这个高中还行,能算全市前十名了。)我们在小学期间已经拿到了市艺术小人才二、三等奖各一次,其他民间比赛也很多(均为某些音乐系高校教授所组织,一部分是赚钱,一部分是锻炼孩子的临场能力,还有一部分是和这些教授混个脸熟,为以后进音乐系高校未雨绸缪。)
我对孩子以后的规划是这样,首先是初中以文化课为主,全力考取重点高中,良好的钢琴功底可以让她比同龄人更加轻松一点。到高中以后看个人学习能力和水平了,如果的确考个好大学的希望不大,那就退而求其次,走艺术类专业,机会更大一些。
我希望我赋予孩子的,是更多样性的职业道路的选择,让她今后的生活压力负担更小一点。这也是我为人父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

帖子

2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5
发表于 2021-12-9 11: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杭州
孩子学钢琴
让家长最头痛的问题是什么?


其实都不是
在所有钢琴学童当中,最让家长头痛的问题是:
孩子刚开始学琴兴趣度挺高的,但为什么学了一段时间就坚持不下来?
以至于到最后家长觉得学费也缴了,钢琴也买了,结果孩子却不练了。。。
很多家长将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于:
“孩子不感兴趣”“对钢琴没天赋”等等,
以至于原因没搞清楚,孩子还没放弃家长却先放弃了,更有甚者很多家长在为孩子买钢琴的时候就已经做好心理建设:
“先买个便宜的用用,实在不行用电子琴练练也行,万一以后不练了怎么办”
如果您对孩子也有这样的心理,那一定要接着往下看:



图源网络

对于孩子学钢琴为什么没坚持下来的原因,我们相信最有发言权的一定是那些
孩子学钢琴坚持下来了的家长
带着与很多家长同样的疑惑,我们专访了一位孩子学琴10年,目前仍在坚持弹琴的琴童家长-王女士,来看看她自己孩子学琴的亲身经历:


女孩-安安
经历:今天14岁,从4岁开始学钢琴,期间换个2个钢琴老师,起初练琴用的是珠江PN1,后来换了波士顿EUP126立式钢琴。
现状:钢琴也考过10级了,但并不打算走钢琴专业路线,现在是真正喜欢上钢琴,熟练掌握的钢琴曲超过30首。除了钢琴,也在练习芭蕾舞和古筝。
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能坚持10年并且真正让钢琴变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一门学习任务,王女士分享了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01 家长的心态是否正确



图源网络

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学琴没坚持下来错在孩子,殊不知最重要的是家长的心态,尤其是在孩子学钢琴之前的心态,即对孩子学琴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希望孩子在音乐方面有所特长还是希望孩子走专业路线,不同的心态和目标下,都需要家长能够在孩子学琴的不同阶段给予充分的引导。举个例子,家长抱着试一试这种心态去让孩子学钢琴,起步就已经错了,因为对孩子而言不管是兴趣培养还是知识学习,离不开家长的引导。
02 钢琴老师的引导是否正确



图源网络

家长千万别忽略,一个好的钢琴老师在孩子的学琴当中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给女儿换了2次老师的原因。尤其是目前钢琴培训市场的准入门槛很低,不少培训机构连正规的手续都没有就可以开堂授课,又何以谈教育质量,老师的关键性体现在哪里?简单来说:会弹琴的老师教孩子弹琴,热爱钢琴的老师让孩子热爱钢琴
03 如何看待钢琴考级



图源网络

钢琴考级是很多家长想谈又不愿意多谈的话题,学的好考级怕给孩子压力,学的不好提都不想提,对钢琴考级这件事下期会专门把王女士的心得体会分享出来,王女士的女儿安安虽然没有走专业路线,但仍然钢琴满级,用她的话来说,考级运用得当,会让孩子学钢琴进步的更快,也更容易喜欢上钢琴。
04 作为家长需要做什么



图源网络

其实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家长的角色远比老师更重要,因为钢琴不同于其他乐器或者兴趣爱好,钢琴是需要平常大量的练习来积累和提升的,并且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参与,这就涉及到第一点提到的家长的心态,孩子既然开始练习,那整个练习过程中的支持、陪伴、鼓励都是必要的,支持不单单是买一台钢琴这么简单,而是愿意花时间去陪孩子练琴,花时间带孩子去听不同的钢琴演奏会等等。
<hr/>十年的钢琴练习,安安一定经历过无数次的枯燥和想放弃,王女士也一定面对过孩子学琴中的各种状态,但不管怎样,王女士顺利的让孩子将钢琴融入了生活,变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王女士也提到,钢琴已经成为了女儿安安日常生活中纾解学习压力的主要途径。



图源网络

所以,亲爱的各位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孩子学琴家长的陪伴与支持至关重要,支持从送给孩子一台自己的钢琴开始,陪伴则是愿意花时间陪孩子进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7

帖子

2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6
发表于 2021-12-9 11: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我只问那些乐盲家长,
那么好,你怎么不学?
你当真没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1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1
发表于 2021-12-9 11: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28岁老琴童对这件事儿非常有体悟, 忍不住也说一句。

我是从4岁开始学琴, 学到12岁小学毕业, 因为担心初中课业压力, 且本人兴致缺缺, 所以中断了。初三毕业, 重新找回兴趣, 一直学琴到高三。 本科期间参加了学校的“键盘队”也就是钢琴演奏队, 保持着低强度练琴。 博士二年级开始, 跟随美国加州本地的非知名钢琴家学琴到博士毕业。 目前在博士后, 跟斯坦福大学音乐系的钢琴老师继续学习, 周三就要回课了, 很慌。我自己是学计算机科学的。

我觉得意义是要靠孩子自己体悟的, 如果家长懂音乐, 找好老师, 可能可以帮助。 而大多数像我这样仅仅是父母喜欢音乐, 希望孩子有个兴趣爱好, 也没有找最一流的老师, 大多数的孩子都找不到钢琴和古典音乐的意义。

我小时候觉得钢琴的意义就是让妈妈高兴, 妈妈高兴了, 我可以有更多的看龙珠和神奇宝贝的时间。但随着父母越来越看重我的成绩,健康和其他方面, 我的主要动力消失了, 所以学不下去了。这个时期,意义就是兑换玩耍。

初三, 因为关系很好的同学给我推荐了一部动漫, 青春期的我觉得里面的钢琴曲太好听了, 而且又是可爱的女孩子推荐的,所以又重新跟父母请求, 希望重新学习钢琴。因为在这段时期,大家心思比较敏感, 会看《茶花女》《霍乱时期的爱情》 也会看《萌芽》《新概念作文》, 是非常容易受到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感染的。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 少男少女们都很喜欢周杰伦的情歌之类。 而我因为钢琴的缘故, 也最先爱上了肖邦夜曲, 圆舞曲等拨动心弦的曲目。 我当时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努力练琴, 希望能把夜曲和久石让的《summer》练好。这个时期, 意义就是满足我的浪漫和青春期情愫。

一直到本科, 因为“键盘队”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 我认识了大量的从小师从名家, 真正理解古典音乐的朋友们。我从他们口中最初了解了舒曼, 舒伯特, 以及重新认识了我最不喜欢的巴赫。因为每周一次的队会, 听师兄们讲乐理, 曲目赏析或者自己演奏, 觉得收获颇多。 在寒假集训里我和学姐合作了我第一支四手联弹, 也第一次弹了贝多芬的奏鸣曲(除了第一首之外)。 我终于从一个单纯追求“浪漫” “小资” 音乐的人, 走入了更广阔的音乐世界。 一起去听歌剧, 演奏会都让我更进一步爱上了古典音乐。这个时期意义是, 让我有一群有趣的朋友, 让我就像新学会一门语言一样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知道, 音乐除了“我爱你”还有碧海蓝天, 还有山河入梦,还有天马行空,或者自在悠然。   让我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勋伯格和普洛克菲耶夫。
博士期间, 我继续学习钢琴, 可能在这期间练了很多天才钢琴儿童们十几岁时候练的曲子, 肖邦的练习曲, 贝多芬的奏鸣曲, 普罗的奏鸣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等等。 与此同时, 因为来到了伯克利,所以通过各种努力, 选上了音乐系本科生的专业课, 从乐理, 作曲, 配器,历史到指挥都上了一遍。 我对音乐从纯感性地喜欢, 到了有更多理性的理解, 去分析每一首作品, 去看声部的编排, 去学习乐器在不同音域的声音强弱。我从一个只弹琴, 听琴的小琴童, 变成了一个也会听现代主义作品的人。甚至在作曲课上, 完成了一个只靠室内的物体相互碰撞得到的音乐作品。 这个时期, 音乐本身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我知道随着年纪增大, 人们会觉得生活越来越“无聊”, 而这种内在的无聊,是没法从外部世界找到答案的。 但把自己一个人关在琴房里的时候不会无聊,一个人夜里听音乐的时候也不会无聊。 有的时候练琴认真, 甚至自己会把自己弹得眼眶湿润。有时弹得不认真,也有肌肉训练带来的满足感。

所以说, 意义真的是因人而异。很多人的意义可能还是“想弹一个好听的曲子, 比如river flows in you”之类, 但这何尝不是他的意义?所以这个问题, 家长不应该担心, 当孩子自己在里面找不到意义, 自然会逃跑的。  

当然, 我仍然希望所有的琴童家长, 如果自己不懂或者不理解, 一定给孩子找一个好的钢琴老师(最好别是少年宫那种)。这样有助于孩子更早地发现意义。不好的老师或者只强调技术的老师, 真的真的只会让孩子感到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