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里赫特为何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

[复制链接]

1172

主题

2822

帖子

51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68
发表于 2021-12-12 08: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上海
很难定义他的音乐。听鲁宾斯坦,我能辨认那标志性的轻快柔和;听齐默尔曼,我能感受到阳光般的清澈率真;但是里赫特呢?他的舒曼似翩翩彩蝶,肖叙又沉郁炽热。但他的演奏却又没有一个无论作品的、贯穿性的风格。在听众与音乐间,他的存在似乎是抽离的。闭上眼睛聆听,我很难听到某种触键、音色、语气,然后说:“啊,这就是里赫特的演奏。”
他的人又何尝不是呢?且不说苏联的铁幕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置身国际舞台之外,对于音乐以外的大多事情,他似乎也从未在意过。这甚至包括了他视之为媒介的钢琴。
于是就有了那个在黑暗的舞台上,将一切置之度外,只凝神演奏的里赫特。


你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位钢琴家,直到19岁都没有接受正式的音乐教育。在敖德萨时,他为歌剧团伴奏,之后又在当地的工程师俱乐部进行娱乐式的表演。所以当涅高兹(Нейга́уз)听说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要到他面前试演时,他以为这是个疯子。
但当他听到里赫特演奏的肖叙4时,立刻又向身边的学生耳语:“这个少年是个天才。”
他后来也承认,“我几乎什么都没有教会他。”
里赫特早期的个人风格非常强烈,被批评“只会弹Fortisimmo”和“这简直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琴童。” 但他没有过多地提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不同于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伟人经历了人生剧变才得以完成传奇的成就“那样的故事。里赫特似乎就是传统意义的天才,在不断的演奏中不知不觉地攀登到了最高点。正如他的纪录片标题,这个人的低调和”抽离”在他本就难以定义的风格之上,更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对很多人而言,他是一个谜。
但里赫特的“谜”真的是无法解锁的吗?
当他被问到他在黑暗中表演的习惯时, 他反问:“我只是为了集中——我演奏的集中和观众聆听的集中。你要看什么呢?我?我的手? 我的表情?有何必要呢?那只是我带领你我进入音乐的过程而已。”
从苏联初到美国时,他前所未有地被提供了选择钢琴的机会。他被领进琴行,十几架不同的钢琴让他眼花缭乱。之后,他说,“在美国,我老是觉得我选错了钢琴,所以我的表演质量就有所下降。我从不选择钢琴,而是走上台,像面对命运一样面对每一架新的琴。那样很多事就会变得更简单。你要学会像圣彼得一样,相信自己能在水上行走,不然你就会溺水。”
“你对钢琴有什么要求?”
“我对自己要求更多。”



里赫特的成长,和他的演奏风格,在我看来,无他,只需用“音乐”二字来诠释就足够了。
古尔德评价他:“(里赫特)试着忽略一切与乐器相关的技巧,让观众感到演奏者和乐谱在进行某种最直接的沟通。他们的演奏能够让听众自身投入到音乐之中。(在他的演奏中)我仿佛看到两个原本水火不相容的元素的交汇:即兴演奏般的生动背后,是无比缜密的(对于音乐的)分析与计算。在那个时刻,我意识到我正在聆听的演奏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世界中最强大的’沟通者*’之一。”
舞台的聚光灯关上,整座音乐厅万籁俱寂。观众的自我,舞台,钢琴,甚至连里赫特本人都融入到黑暗之中。剩下的只有他为我们揭示的艺术的真理。用他的话来说,”我是一面镜子,而只有艺术能照进我的心中。”
我还是认为里赫特的形象是“抽离”的,但我又能在他的音乐中无时不刻地感受到他的存在。他只是刻意在黑暗中走远,为了让我们更接近音乐本身逻辑自洽的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2

主题

332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
发表于 2021-12-12 08: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很难定义他的音乐。听鲁宾斯坦,我能辨认那标志性的轻快柔和;听齐默尔曼,我能感受到阳光般的清澈率真;但是里赫特呢?他的舒曼似翩翩彩蝶,肖叙又沉郁炽热。但他的演奏却又没有一个无论作品的、贯穿性的风格。在听众与音乐间,他的存在似乎是抽离的。闭上眼睛聆听,我很难听到某种触键、音色、语气,然后说:“啊,这就是里赫特的演奏。”
他的人又何尝不是呢?且不说苏联的铁幕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置身国际舞台之外,对于音乐以外的大多事情,他似乎也从未在意过。这甚至包括了他视之为媒介的钢琴。
于是就有了那个在黑暗的舞台上,将一切置之度外,只凝神演奏的里赫特。


你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位钢琴家,直到19岁都没有接受正式的音乐教育。在敖德萨时,他为歌剧团伴奏,之后又在当地的工程师俱乐部进行娱乐式的表演。所以当涅高兹(Нейга́уз)听说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要到他面前试演时,他以为这是个疯子。
但当他听到里赫特演奏的肖叙4时,立刻又向身边的学生耳语:“这个少年是个天才。”
他后来也承认,“我几乎什么都没有教会他。”
里赫特早期的个人风格非常强烈,被批评“只会弹Fortisimmo”和“这简直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琴童。” 但他没有过多地提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不同于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伟人经历了人生剧变才得以完成传奇的成就“那样的故事。里赫特似乎就是传统意义的天才,在不断的演奏中不知不觉地攀登到了最高点。正如他的纪录片标题,这个人的低调和”抽离”在他本就难以定义的风格之上,更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对很多人而言,他是一个谜。
但里赫特的“谜”真的是无法解锁的吗?
当他被问到他在黑暗中表演的习惯时, 他反问:“我只是为了集中——我演奏的集中和观众聆听的集中。你要看什么呢?我?我的手? 我的表情?有何必要呢?那只是我带领你我进入音乐的过程而已。”
从苏联初到美国时,他前所未有地被提供了选择钢琴的机会。他被领进琴行,十几架不同的钢琴让他眼花缭乱。之后,他说,“在美国,我老是觉得我选错了钢琴,所以我的表演质量就有所下降。我从不选择钢琴,而是走上台,像面对命运一样面对每一架新的琴。那样很多事就会变得更简单。你要学会像圣彼得一样,相信自己能在水上行走,不然你就会溺水。”
“你对钢琴有什么要求?”
“我对自己要求更多。”



里赫特的成长,和他的演奏风格,在我看来,无他,只需用“音乐”二字来诠释就足够了。
古尔德评价他:“(里赫特)试着忽略一切与乐器相关的技巧,让观众感到演奏者和乐谱在进行某种最直接的沟通。他们的演奏能够让听众自身投入到音乐之中。(在他的演奏中)我仿佛看到两个原本水火不相容的元素的交汇:即兴演奏般的生动背后,是无比缜密的(对于音乐的)分析与计算。在那个时刻,我意识到我正在聆听的演奏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世界中最强大的’沟通者*’之一。”
舞台的聚光灯关上,整座音乐厅万籁俱寂。观众的自我,舞台,钢琴,甚至连里赫特本人都融入到黑暗之中。剩下的只有他为我们揭示的艺术的真理。用他的话来说,”我是一面镜子,而只有艺术能照进我的心中。”
我还是认为里赫特的形象是“抽离”的,但我又能在他的音乐中无时不刻地感受到他的存在。他只是刻意在黑暗中走远,为了让我们更接近音乐本身逻辑自洽的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2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21-12-12 08: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因为弹的很好呀(●°u°●)​ 」


专辑分享 | Sviatoslav Richter-《Richter in Helsinki ...》https://www.xiami.com/album/330811660 (分享自@虾米音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8

帖子

27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3
发表于 2021-12-12 08: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这个评价是选出来的,里赫特被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演奏家。这个排名我印象很深。我单簧管的牌面梅耶也就堪堪进去罢了。
另一个我印象很深的排名是钢琴家指挥家选自己心目中的三个然后排名。第一是拉赫。里赫特吉列尔斯是78。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单说里赫特。
里赫特有很多的录音(一大堆质量好和不好的现场)。按理说从音乐知人是可行的道路。但大多数人还是赞同他纪录片的名字,《谜》。在说谜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他的演奏。他的学琴故事就十分的富有传奇性。他演奏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个人的理解和处理。往往气场格局巨大。由于他的个人经历,纯技术角度来说和那些出神入化的(注意是和谁比)如霍洛维茨,阿劳等有一定的差距。但他的结构处理和意蕴太特殊了。而且极善于扬长避短,四两拨千斤。所以如果有唱片记录的钢琴家们放一起比拼的话,前十毫无疑问。
说回谜的问题,我以前和一哥们两人只要在一起讨论里赫特,往往都会引导向这样一个问题: 这首曲子在这里这样处理是里赫特发自内心的嘛?
很多时候里赫特的处理让我觉得妙不可言且与众人不同。比如奥伯曼山谷,踏实真诚。音色转换间心就已经摔碎了。但里赫特这样处理曲子是很少见的。这时我就会想。他是想要让我这样理解这首曲子,还是想要让我这样理解李斯特。还是想要让我这样理解他呢?
谜也就是这样来的。源自于里赫特成才的传奇故事,也源自于里赫特独特的处理方式。就像他的D.960,空间感拉的那么大,是怎么撑起这样庞大的结构的呢?这样的处理是里赫特将舒伯特和他划成两部分,还是这就是他理解的舒伯特。这都是需要仔细琢磨的。这样想来,可能写这个也算强答了哈哈。
补充几个东西丰富一下问题,免得文不对题了。
为什么评价高的的方面:世人包括同行对里赫特的承认和赞许是理所应当的。首先是俄罗斯,里赫特是俄罗斯人公认的天才。众所周知俄罗斯人对天才捧上天的态度。涅高兹拿吉列尔斯作为里赫特垫脚石说出过那样的话,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过分了。俄罗斯以外,人们主要了解他是从他50年代的录音,60年他带着期待和完全成熟的自己到卡内基音乐厅。你可想而知人们会怎样了。。。这也是历史上评价最高的几个卡内基之一。
还有就是他的政治独立性也收到海外人的吹捧。这在冷战时期是有加分的。虽说说出来不好听。但是也是事实的一部分。
可能造成上述里赫特演奏和个人思想表达理解上出现困难的原因:以前看过涅高兹教徒弟的录音,涅高兹说你要让观众们这样半懂不懂的蠢货也能理解。
也就是说,我们作为观众始终是雾里看花,半懂不懂的(理所当然),演奏家们要进的去,还要出的来给我们演奏。让我们感动落泪。里赫特在这之中的取舍或许和别的钢琴家是全然不同的。这是他最为可贵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对比。
以上,愿音乐让你的生活多姿多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9

帖子

3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
发表于 2021-12-12 08: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辽宁沈阳
最伟大之一吧,钢琴界里没有出现过一名像海飞兹那样有统治地位的独奏家。
里赫特好的地方大家都说太多了重复也没啥意义了。只说一点,里赫特是一个演奏特别有画面感的音乐家,这不全是一种感觉,而是有事实根据的。里赫特对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感兴趣,他的爱好是画画,并且小时候曾经严肃考虑过是把画画还是钢琴作为他的终身职业。他懂得怎么把音乐的织体营造成一个有着他强烈个人风格的结构,并给你带来独特的画面感。
人的听觉和视觉不是孤立的,听觉会影响到你的视觉,虽然你并没有看到什么东西,但是你听里赫特的曲目,经常会感觉到一种极其宏大的氛围——就像你看到了什么巨大,深邃的东西一样,拥有这种能力的钢琴家并不算太少,但里赫特在其中绝对是佼佼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0

帖子

28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1
发表于 2021-12-12 08: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因为他是个天才,也是个鬼才。
在钢琴演奏这方面我们经常能够听说这位大师是演奏什么作曲家的好手,这是因为每个人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看到自己的个性与兴趣所在,而偏向某一种音乐风格发展。沉稳的人就不喜欢激情四射充满变化的感觉,活泼的人也不爱内敛厚重的音乐。因此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掌握大多数音乐风格的钢琴家很少见,里赫特是其中一位。他的演奏范围几乎横跨所有常规古典音乐作曲家,每个时代风格的作品都有自己的诠释。而且不仅仅是登台演出了而已,他在每一个作曲家的理解上面都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这很少见。而且他视奏学习能力极强,有传说说他在飞机就学会了一整首拉赫练习曲,然后下飞机练了两遍就上台了,这事我是觉得可能有杜撰成分,但是诸如此类的传说太多,就不得不说这事即使有水分他的视奏能力也是事实了。
但如此优秀的钢琴家,也只能说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这门行当从来都没有最伟大的那个人。里赫特是那个时代的明星,传奇,但放开视野,20世纪还是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

帖子

2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5
发表于 2021-12-12 08: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
谢邀。假的,艺术哪有“最”的说法。不过里赫特确实是上世纪伟大钢琴家之一。你可以听听他的录音,也可以看看他演出曲目量和曲目范围,大概也就知道原因如何了。他是位天才,在那个专业人士辈出的时代(20世纪黄金时代俄罗斯钢琴科班出身的人士真是强得恐怖且数量可观),他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学生居然可以征服整个学界,你想想就知道多牛了。他的视奏,记忆力,演出强度,发挥状态,技术,这些都是顶尖的,并且可以用他老师涅高兹的一句话总结“在里赫特手里弹出的作品都像里赫特”,或许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2

帖子

3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9
发表于 2021-12-12 08: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看过涅高兹给里赫特讲贝多芬第十一钢琴奏鸣曲和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的记录
那时候里赫特是本科一年级 已经神牛逼了
记得涅高兹是这样评价的:这位钢琴家就素质而言手法很刚毅  但他演奏德彪西也是非常好的 “一个人的音乐天赋越高 越是能够独立思考 就更加会用个人的独特的 具有自己的艺术素质的种种方法来解决形形色色的声音任务”
还记得在和导师闲聊“天赋”“极限”的问题时
导师说的一句话
“现在弹不了拉三的人 很难成为最高档次的那一批钢琴家 里赫特弹不了 影响他牛逼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5

帖子

2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发表于 2021-12-12 08: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他很让人震惊
他录音中的巴赫的平均律C大调前奏曲(846)毫无任何遮掩与修饰,却有很高的意境与音乐性。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一定是听到某位大人物的巴赫演绎了

顺带一说,越简单的曲子越展现真实艺术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7

帖子

2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7
发表于 2021-12-12 08: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不请自来。
         BBC曾邀请100位当世活跃的钢琴家票选出自己心目中最伟大的钢琴家,而且必须是听过录音或现场的钢琴家。在这个榜单中里赫特排第4,TOP3由高到低依次是拉赫玛尼诺夫、霍洛维茨、鲁宾斯坦。
The 20 Greatest Pianists of all time         放上这个榜单并不是否认里赫特的伟大地位,相反能进入这个榜单更证明了他的伟大。但在任何领域人们都会纠结这样一个问题:单单伟大还不够,还要在这些伟大的人里选出一个公认的、不可辩驳的执牛耳者,不这样仿佛心中就一直存在某种不安。
        说回里赫特,他的伟大毋庸置疑。表现在音乐上,无与伦比的技术让他处理任何艰难的段落都显得举重若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乐谱的深刻理解加上他本人深邃的思考,经他手中弹出的音符可以让听众沉浸在他营造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这也是古尔德说里赫特是“最强的音乐交流者”的原因。
        里赫特曲目范围之广是著名的,从巴赫、海顿到普罗科菲耶夫,只要你能想起名字的作曲家他几乎都演奏过。不过里赫特中年和晚年风格的变化更是一件值得研究的课题,同样的“热情”奏鸣曲,在卡内基的演绎和晚年的演绎是大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