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18 17: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第一个问题
南方的冬天没有暖气,手冻完全就是硬的,用热水是正常操作。
弹起来之后就好了,手指一直动着,本身就会发热。
第二个问题
我不是大师,练过的是手风琴。但是老师与同门师兄妹得过不少国际奖。
有个师妹最早的时候,我还教她基本手型与指法什么的基础,现在已经是某大学音乐学院的教副授了。
小时候基本就是平时每天练琴两小时以上——要去上学,回家要写作业,还要练琴两小时。 你想玩?时间呢?我说的80后的中小学,不是现在。学器乐的小时候没被因为不练琴被打过,我是有点不相信的,那可能是兴趣太大了。
寒暑假,每天至少10小时。什么假期旅游呀什么,都别想了。
大年初一要拜年,早起先练2到4小时了来再说。
我老师小时候,毛主席去世,三天不让鸣乐,老师的父亲就把风箱的拆了让老师练空风箱。
毅力与时间,一万小时定律,就是这么磨出来的。
高中的时候,多数专业从事相关器乐的同学,基本上都会进专业院校,上午文化课,下午就是去琴房练琴,这时候就真看自己的自觉了,不少人就是这时候就废掉了。
因为练琴腿破皮、手腕破皮、手指流血,这都不算是稀奇事。
认识的一个师兄,因为找不到好的老师,每周都要坐火车到成都去还课——那是90年代的火车,成渝线,k字头。
有个师姐,在我们一帮人里面,最早得到国际奖的,考9级(那时候最高9级)的时候被老师发掘,转为我老师的学生。考级上下午都考,中午师姐的父母给师姐买了一个有菜有肉的盒饭,自己两人要了些白开水就着自己带来的冷馒头吃。
前面提到的师妹,家庭情况不错,父母是木材生意老板,但是当时也没有在市区怎么置业。重庆的大夏天,就在木材场的一个小工房里面练琴,没有空调,就一个风扇——人练晕倒过,父母被老师骂了,说是基本环境也得保证,他们才在市区买了房。
假期常常呆在老师那里,常常有人托关系让老师来看看孩子的天分。 不少在少年宫学了很多年的孩子,基本技术完全一塌糊涂,随便听听,觉得挺牛逼,各种乐曲都会,其实年龄更大一些,基本上完全就已经废了,教不回来了。
有毅力、有兴趣、有天赋、有家长支持、有运气遇到更好的老师——基本上你就成为郎朗的次一级,国际大师级
要成为郎朗,估计得有无上的天赋吧——九品跟大宗师的区别吧。
我有过一个国际顶级的手风琴大师成为我十年的老师,是我一生的幸运。教会我如何更正确地做人。
只是我没毅力没兴趣没天赋,到现在平时也完全不听音乐,对我来讲,真觉得小时候那些练琴时间真是浪费了。
不是因为家里面与老师有私交,我根本没可能与这些能练成专业音乐演奏家的人同室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