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21 10: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恕我直言,我觉得问题核心不是“超出家庭能力”,而是父母觉得“值不值”。
小时候,爸爸总对我说“你好好念书,学习上的要求爸爸妈妈砸锅卖铁都支持你。”
个人认为,对于那些对未来对成长有益的孩子的要求,即使真的有困难,也要向孩子展现积极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积极生活态度,这是一生的财富。
斯坦福大学Carol Dweck 教授,图片来源网络
我很希望父母们面对困难时学会说”NOT YET ",建立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CAROL 通过大量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
具有成长性思维的学生,即使起点不够高,但依然能在后来取得良好成绩。
教学生会说“NOT YET”的老师,无形中也给予孩子未来的希望,和更加开放的成长机会,因为他们具有“成长性思维”。
相比于固定思维的人,具有成长性思维的人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打败,而是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
所以在这里,我建议题主这样说:
1、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支持态度。
2、坦诚说明眼下的困难。
3、讨论全家为目标共同努力的解决方法。
比如预计XX时候可以买,需要爸爸妈妈XXX(比如努力挣钱、加班),需要娃XXX(比如认真上课和练习,确认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兴趣,先买个那种可以发声的软性琴键体验也是体验的方法),大家一起分工合作,为共同目标努力。
你看,这把孩子对父母的单方面要求转化成了家庭的共同目标、分工合作的步骤指引,这不仅教了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为目标一起努力的团队精神,还有努力后实现目标的成就感。
相信我,即使后来你们放弃不买钢琴了,这个为了某个目标和家人共同努力的经历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财富,鼓励他积极面对人生的风雨。
P.S)如果是购买一些消费品,就教孩子做选择,先满足”必要“,再满足“想要”。
我是 @燕掌门AngelWu ,每天和你讨论儿童教育话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