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普通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

[复制链接]

99

主题

99

帖子

3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7
发表于 2022-1-4 09: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我儿子现在十九个月。家里的情况是:爸爸和奶奶五音不全,妈妈和外婆喜欢唱歌,但没有正经学过。家里经济情况一般,不可能花大量金钱给孩子进行音乐启蒙。但是作为一个高中老师,我很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素养将是下一代中国青年所必备的能力。所以在周围大多数家长都在忙着给牙牙学语的宝宝教英语的时候,我却在筹划着给宝宝进行音乐和美术教育。
这里重点说说我的音乐启蒙计划,可能还会顺便补充一点和美术有关的。
第一,让宝宝看到爸爸妈妈对音乐的喜爱。
宝宝对什么最感兴趣?不是声光电玩具,不是动画片,而是爸妈一心一意专注的那些事情。这就是为啥很多家庭的宝宝都喜欢手机。
我没有接受过什么正经的音乐教育,只是小学音乐课学过竖笛,儿时我妈教我吹过口琴,此外会读简谱。于是我把这两种乐器都买了回来,顺便还买了一个玩具钢琴。三样加起来不超过一百块钱。刚刚拿回来的时候,宝宝只对钢琴感兴趣,因为只要轻轻一摁就能发出声音。不过后来慢慢地对竖笛和口琴也有了兴趣,常常拿起来模仿我“演奏”的样子(实在不好意思用这么专业的动词哈哈)。
每一次我弹“钢琴”的时候,宝宝就会很快丢掉手里的玩具,跑到我身边来,伸出手指和我一起弹。我不会干涉他,只是继续一边弹一边唱。唱的都是一些很简单的调子,比如玩具里经常播放的那些儿歌。
孩子的爸爸虽然五音不全,但也不能闲着。我强迫他也要弹钢琴。刚开始他死活不愿意,因为他连简谱都不知道。后来我就教他背《沧海一声笑》的简谱,不认识do re mi,就给我背阿拉伯数字,一边弹一边唱“65321,32165”。最后他也开始有兴趣了,经常没事一个人在那里弹。
宝宝呢,慢慢对乐器有了基本的概念。觉得那是很好玩的东西,每次看见各种乐器都很开心。
第二,让宝宝形成基本的节奏感。
每一次家里放什么音乐,或者是我给宝宝唱什么歌,我都会带着宝宝一起跳舞,又或者抱着宝宝一起根据节拍晃来晃去。我想有个问题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很可笑,但对于孩子爸这样毫无音乐素养的人来说,根本就不知道节拍是什么,只会跟着歌词动。歌词唱得快他跳得快,歌词唱得慢他就跳得慢。因为他听歌根本听不到节拍器的声音(就是那个动次打次)。
而我每次带宝宝玩,都很注意不被歌词带着走,而是跟着节拍。我不会告诉宝宝这里是节拍哦。我只是带着他玩儿。小孩子的耳朵和心灵是多么灵敏啊,不久以后他就能够自己抓节拍了。我常常把他敲锣打鼓和跳舞的视频发到朋友圈,于是好多朋友发现他有节奏感之后,又送给了他更多音乐方面的玩具。
第三,学习科学的培养方式。
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关于音乐启蒙和美术启蒙的指导性文章,但其实最权威的还是教育部发布的《音乐课程标准》,这是无数个专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制定的。里面包括教学目标、方法、内容和学习这些东西的意义。虽然说是写给学校老师看的,但家长也可以看一看,可以避免很多焦虑,心中更有计划。
顺便多一句嘴,其实想要给孩子的其他方面启蒙,比如说数学、语文、美术等等,也都可以去看看小学的课程标准,或者幼儿阶段的《3—6岁儿童生长发育指南》,这些是权威的,不会为了从你口袋里掏钱而故意说一些耸人听闻的话。而且,它们都很便宜,直接在百度文库就可以搜到,不用花钱,经济实惠。
当然,如果实在不会搜索,京东商城等地应该可以买到。我这里随便一搜就出来了:

第四,音乐启蒙是为了培养对美的感知力,而不是培养艺术家。
基于这个目的,我们更多的是给孩子打一个基础。孩子如果在这过程中表现出了某种天赋,我们再进一步培养。如果天分一般,那就让这件事情给他带来快乐。
所以,我不得再一次吹爆教育部发行的教材。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在人教版语文教材更新换代之际,我专门在淘宝上订购了全套旧版的语文选修教材,包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等等,因为就我眼里所见,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有什么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文学启蒙教材比这些课本更加深入浅出而且系统。因为除了教育部,你恐怕很难找到什么出版社有能力把当时最优秀的专家集在一起,把那些高深的学问用最简单的方式讲给孩子们听。
所以,对于音乐培养我也是这么做的。我在网上购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全套音乐教材。说实话,里面的内容即使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学起来也会很有趣并且有用的。而且教材里面选择的音乐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无论是自己学唱还是听音频,都是一种享受。
培养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这是为人父母极重要的一种乐趣。
其实,我会培养孩子的音乐和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因为这两样东西的美好,还因为这两种素养是审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功利点说,它和将来高考科目的学习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一则,审美素养高的孩子,精神更容易得到放松,更容易get到那些抽象的知识与思维方式;二则,他们更容易领会到语文学习中的“视听触嗅”等感官表达效果;三则,美都是互通的。从一种美到另一种美,是从丰富走向丰富。这比贫乏的内心更容易和这个世界的旋律发生共振。聪明的孩子必然是会审美的,审美贫乏很多时候容易走向狭隘。
学习乐器当然也挺重要,但这个以后可以等孩子稍微大一点交给专业人士。并且,会乐器真的不代表音乐素养就高。比如我以前的一个同学,钢琴很早就过了十级,还会唱美声,但她不知道帕瓦罗蒂是谁。
我们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我懂一点教育。但这点优势一句话就可以传达给其他父母了,那就是:
少花冤枉钱,多看看教育部发行的指导标准和教材是怎么说的。如果还不懂,甚至可以把相配套的教师用书一并买来看看。任何一科都是如此。反正在我的计划里,将来我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看看教师用书,而不仅仅是捧着课本学。这将大大拓宽他的眼界和思维。
打赏鼓励一下!

0

主题

348

帖子

27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3
发表于 2022-1-4 09: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我儿子现在十九个月。家里的情况是:爸爸和奶奶五音不全,妈妈和外婆喜欢唱歌,但没有正经学过。家里经济情况一般,不可能花大量金钱给孩子进行音乐启蒙。但是作为一个高中老师,我很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素养将是下一代中国青年所必备的能力。所以在周围大多数家长都在忙着给牙牙学语的宝宝教英语的时候,我却在筹划着给宝宝进行音乐和美术教育。
这里重点说说我的音乐启蒙计划,可能还会顺便补充一点和美术有关的。
第一,让宝宝看到爸爸妈妈对音乐的喜爱。
宝宝对什么最感兴趣?不是声光电玩具,不是动画片,而是爸妈一心一意专注的那些事情。这就是为啥很多家庭的宝宝都喜欢手机。
我没有接受过什么正经的音乐教育,只是小学音乐课学过竖笛,儿时我妈教我吹过口琴,此外会读简谱。于是我把这两种乐器都买了回来,顺便还买了一个玩具钢琴。三样加起来不超过一百块钱。刚刚拿回来的时候,宝宝只对钢琴感兴趣,因为只要轻轻一摁就能发出声音。不过后来慢慢地对竖笛和口琴也有了兴趣,常常拿起来模仿我“演奏”的样子(实在不好意思用这么专业的动词哈哈)。
每一次我弹“钢琴”的时候,宝宝就会很快丢掉手里的玩具,跑到我身边来,伸出手指和我一起弹。我不会干涉他,只是继续一边弹一边唱。唱的都是一些很简单的调子,比如玩具里经常播放的那些儿歌。
孩子的爸爸虽然五音不全,但也不能闲着。我强迫他也要弹钢琴。刚开始他死活不愿意,因为他连简谱都不知道。后来我就教他背《沧海一声笑》的简谱,不认识do re mi,就给我背阿拉伯数字,一边弹一边唱“65321,32165”。最后他也开始有兴趣了,经常没事一个人在那里弹。
宝宝呢,慢慢对乐器有了基本的概念。觉得那是很好玩的东西,每次看见各种乐器都很开心。
第二,让宝宝形成基本的节奏感。
每一次家里放什么音乐,或者是我给宝宝唱什么歌,我都会带着宝宝一起跳舞,又或者抱着宝宝一起根据节拍晃来晃去。我想有个问题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很可笑,但对于孩子爸这样毫无音乐素养的人来说,根本就不知道节拍是什么,只会跟着歌词动。歌词唱得快他跳得快,歌词唱得慢他就跳得慢。因为他听歌根本听不到节拍器的声音(就是那个动次打次)。
而我每次带宝宝玩,都很注意不被歌词带着走,而是跟着节拍。我不会告诉宝宝这里是节拍哦。我只是带着他玩儿。小孩子的耳朵和心灵是多么灵敏啊,不久以后他就能够自己抓节拍了。我常常把他敲锣打鼓和跳舞的视频发到朋友圈,于是好多朋友发现他有节奏感之后,又送给了他更多音乐方面的玩具。
第三,学习科学的培养方式。
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关于音乐启蒙和美术启蒙的指导性文章,但其实最权威的还是教育部发布的《音乐课程标准》,这是无数个专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制定的。里面包括教学目标、方法、内容和学习这些东西的意义。虽然说是写给学校老师看的,但家长也可以看一看,可以避免很多焦虑,心中更有计划。
顺便多一句嘴,其实想要给孩子的其他方面启蒙,比如说数学、语文、美术等等,也都可以去看看小学的课程标准,或者幼儿阶段的《3—6岁儿童生长发育指南》,这些是权威的,不会为了从你口袋里掏钱而故意说一些耸人听闻的话。而且,它们都很便宜,直接在百度文库就可以搜到,不用花钱,经济实惠。
当然,如果实在不会搜索,京东商城等地应该可以买到。我这里随便一搜就出来了: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38575241351532544">第四,音乐启蒙是为了培养对美的感知力,而不是培养艺术家。
基于这个目的,我们更多的是给孩子打一个基础。孩子如果在这过程中表现出了某种天赋,我们再进一步培养。如果天分一般,那就让这件事情给他带来快乐。
所以,我不得再一次吹爆教育部发行的教材。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在人教版语文教材更新换代之际,我专门在淘宝上订购了全套旧版的语文选修教材,包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等等,因为就我眼里所见,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有什么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文学启蒙教材比这些课本更加深入浅出而且系统。因为除了教育部,你恐怕很难找到什么出版社有能力把当时最优秀的专家集在一起,把那些高深的学问用最简单的方式讲给孩子们听。
所以,对于音乐培养我也是这么做的。我在网上购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全套音乐教材。说实话,里面的内容即使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学起来也会很有趣并且有用的。而且教材里面选择的音乐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无论是自己学唱还是听音频,都是一种享受。
培养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这是为人父母极重要的一种乐趣。
其实,我会培养孩子的音乐和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因为这两样东西的美好,还因为这两种素养是审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功利点说,它和将来高考科目的学习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一则,审美素养高的孩子,精神更容易得到放松,更容易get到那些抽象的知识与思维方式;二则,他们更容易领会到语文学习中的“视听触嗅”等感官表达效果;三则,美都是互通的。从一种美到另一种美,是从丰富走向丰富。这比贫乏的内心更容易和这个世界的旋律发生共振。聪明的孩子必然是会审美的,审美贫乏很多时候容易走向狭隘。
学习乐器当然也挺重要,但这个以后可以等孩子稍微大一点交给专业人士。并且,会乐器真的不代表音乐素养就高。比如我以前的一个同学,钢琴很早就过了十级,还会唱美声,但她不知道帕瓦罗蒂是谁。
我们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我懂一点教育。但这点优势一句话就可以传达给其他父母了,那就是:
少花冤枉钱,多看看教育部发行的指导标准和教材是怎么说的。如果还不懂,甚至可以把相配套的教师用书一并买来看看。任何一科都是如此。反正在我的计划里,将来我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看看教师用书,而不仅仅是捧着课本学。这将大大拓宽他的眼界和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8

帖子

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
发表于 2022-1-4 09: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南郑州
说点不怕得罪人的实话,市面上许多所谓的幼儿启蒙,他们其实只盯着你的荷包,至于是否揠苗,难道你认为他们真的关心吗?
没人可以保证孩子一定成才,但我想让父母尽量少走弯路,少入误区,全文4600字,7小时,可以收藏慢慢看,希望可以帮到你。
很多人对教育的偏见太深了,以为只要教育就会有好的预期,但作为幼师不得不泼点冷水:
父母的很多教育压根就是错误的,而且错的离谱。
再说得通俗点:“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发展,并不全是产生助益,有些时候完全就是阻力!


1丶音乐启蒙,有些父母就是“添乱”

对此我并没有危言耸听,父母爱孩子毋庸置疑,但爱的出发点并不等于好的结果,术业有专攻,音乐相比于别的学科真的门槛偏高,而且更容易产生负效果
普通家庭并非不能音乐启蒙,而是要把精力放在避免揠苗上,下面我争取用通俗的语言说清楚。
A.音乐的门槛真的偏高
我们不拽名词,不说那些谁也听不懂的术语,就拿音乐形式的8种重要元素来说:
节奏丶音色丶力度丶旋律丶结构丶速度丶织体丶风格
这些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几个父母懂?
可能别说懂了,大多数人大概连听都没听过吧?
不然何以《惊雷》如此风靡?难道这不是某些人审美的体现吗?
如何评价《惊雷》这首歌?所以问题很尖锐,父母都不懂,如何教孩子呢?
比如你现在跟我聊孩子,聊跑步,聊做饭我自然会有点见解,可你要跟我探讨火箭发射以及摩托车修理技术,那就是真的辣手摧花了。
<hr/>如果这个例子还不够清晰,那我们在扎心点。
就算父母懂音乐,难道就教的了孩子吗?
小学1-4年级的作业,父母哪个不会?可为啥很多高学历的父母“闻之色变”?


所以,我想说的是:知道与会教完全是两码事,知道是会教的前提,但会教却不仅仅是知道。
这牵扯到了儿童心理学,儿童认知能力,学习方法,教授方法等等一系列综合考量,把知识用孩子喜爱,能听懂,有参与,过程还开心的方法教授是每一名教师的永恒课题。
这是父母在音乐启蒙中的客观问题之一。
<hr/>B.扼杀兴趣的教育客观存在

这样“教育”,孩子会爱唱歌?
https://www.zhihu.com/video/1240222046006726656
好好看这个视频,严肃点,别笑...
这个孩子喜欢唱歌,而且还会喜欢音乐,如果我这样告诉你,你信吗?
不仅仅是音乐,想一想父母认为必要的,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学习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美术,跳舞,书法,乐器以及课内学业,有几个孩子真喜爱并认真学习了?
而各种游戏,或抖音,动画片,孩子却总是谜之喜爱,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是幼师,同样也是6岁孩子的母亲,我们好好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在孩子过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兴趣”,强调了“技能”?也就是只关注强调结果,而不是过程本身。
实不相瞒,当对孩子的评价和考核中只看“结果”和“技能”,孩子的兴趣就已经丧失了。
有些兴趣班也只是比父母稍强,因为金主的关系,不敢那么粗暴,可其本质丝毫未变:

  • 培养兴趣,这很抽象,短期也看不到效果。
  • 看不到效果,家长不愿意再掏钱。
  • 家长不掏钱,兴趣班卒!
  • 培养技能,这很具体,效果立竿见影。
  • 看到效果家长信服,继续掏钱。
  • 家长满意掏钱,兴趣班因此赚钱,双赢。
  • 这就叫恶性循环,两赢一输。
  • 可问题是孩子未来怎么办?
人因为兴趣打游戏是快乐的,是乐此不疲的,是可以废寝忘食的,因为玩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也是快乐。
而你问问你那些电竞选手,以“结果,技能”为导向时,他们快乐吗?
我们偶尔下厨一次,这是很快乐的体验生活,可让你天天做10几个人的饭,那就绝对谈不上快乐。
这就是过去很多教育的悲哀:越教什么,孩子就越不喜欢什么,这就叫教育的负效应。
我们从来都是只教孩子画画,音乐,学习,却从没教过该怎么让孩子喜欢画画,音乐,学习!
揠苗助长,杀鸡取卵般扼杀了兴趣,孩子能长久喜欢才是怪事!
<hr/>2丶兴趣培养,不扼杀已是成功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大部分人都认同的理念,可一上手怎么就反其道而行呢?
当启蒙注重“技能”和“结果”,就已经注定失败了。
因为扼杀了兴趣,自然也就没了喜欢与钻研的可能。
幼儿启蒙,过程比结果重要一百倍,兴趣比技能重要一万倍,这是年龄段限制的认知模式决定的,因此,启蒙中兴趣的培养才是重中之重!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艺术?“因为艺术好”,再知道深一点“艺术可以表达情感”。
其实说细点:艺术就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最棒的工具,是情感启发,情感交流表达的重要手段。
小孩子对于艺术活动其实天生有热情和兴趣,到了1-2岁就是爱涂鸦,听见音乐就是爱动次打次的扭动,这是天赋基因。
可通常这样天分的兴趣比较浅,孩子过了3-4岁还随音乐而舞的情况会大幅下降,5-6岁之后不爱画则更多是因为外界的负反馈。
因为天分兴趣很浅,所以很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随着年龄,认知的增强,会有很大可能转移或者波动。
所以,艺术启蒙的目的就是“动机呼唤”的兴趣培养。
具体就是把天分的浅层兴趣,培养提高到一定深度的水准上,将那些原本的短暂热情变成主动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这个过程中孩子是主动的,开心的,而非痛苦与强迫。
艺术活动全程三个阶段,六个目标:

  • 开始:呼唤起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
  • 过程:激活思路,激发其创新性
  • 结果:把兴趣引向自我欣赏自我满足
也就是说:具备积极性自信思路活跃勇于创新会自我欣赏自我满足的孩子,才有可能把简单的兴趣上升到对复杂艺术的需求和期待,这样才是成功的启蒙。
显然,这一切对于普通家庭不懂音乐的父母而言,完全就是奥运难度。

某机构报名季,不到7点的队伍
https://www.zhihu.com/video/1240244047207755776
一方面是艺术启蒙格外重要,一边是父母老虎扑天无处下爪,所以焦虑由此产生。
正因为孩子兴趣培养太难,门槛又太高,所以才会乱投医,因此容易出错。
现今社会文盲已经很少了,但是美盲却俯拾皆是,美盲更可怕。
我们普通家庭不是为了培养贝多芬、达芬奇,普通父母其实只要不扼杀孩子兴趣就完全足够了,下面说点具体方法你可以参考下。
<hr/>3.艺术启蒙,兴趣离不开身教

现实问题客观存在,这矛盾教育部其实一直很重视。
其实现阶段学生的教材,以及对教师的要求完全符合孩子的认知成长,远远胜于很多不良的培训班。
因为只有义务教育才会更加注重兴趣,与金钱脱钩才能与“技能”“结果”脱钩,也才也更具长远性。
而我们这些普通父母,不给成长添乱,已经就是成功,如果在此之上在建设下环境,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了。
具体可以分三步走:

  • A:配合学校
  • B:身教言传
  • C:趣味要素
A.配合学校
还记着艺术兴趣的3个阶段,6个目标吗?这一步注意的就是“积极性自信”。
跟我大声念”鼓励,鼓励,再鼓励”,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树苗需要水。
只有鼓励可以给他积极性,只有鼓励可以让他自信。
父母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当孩子展露出相关能力时就要发现并鼓励,这就是行为强化。
幼儿园我们会教孩子唱儿歌,打节拍,画画,跳舞,讲故事等等。
那么当在家表现时,父母请给与鼓励,越具体越好。
举个篮子:

  • 比如孩子学了幅画,年龄限制肯定“难看”抽象。
  • √的做法是:鼓励孩子长大了,都会画画了,并指出具体的色彩或者线条给与鼓励,如此的正反馈就会强化它下次画画的积极性,同时因为父母的肯定孩子也会自信,鼓励他给你讲画面又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简直一举N得。
而父母常见X做法是这样的:
①敷衍,“嗯,真漂亮”或者看都不看“不错,挺好看的”,孩子的观察能力非常强,敷衍的后果就是挫伤积极性,至少不会愿意在你面前在展现。
②揠苗,“你这画的不太好”“看我的,于是刷刷刷示范一遍正确答案”典型的忽视儿童认知成长规律的自作聪明,几乎百分百,大人只要提供范画,孩子的画画动机马上就会被打击。
因为孩子他画不好啊,没人会喜欢做不好的事,孩子又不傻他会对比的,自信因此也就无从谈起。
③奖励,孩子需要的是鼓励,不是物质奖励!“孙子画的真好,爷爷给你买个糖吃”。。。
这个最严重的,孩子本身画画是因为兴趣,可当你给了物质之后,很容易就改变了动机
前面说过孩子的这种天分兴趣是很浅的,他会很自然把画画与奖励划等号。
后果就是:因为奖励我就画,没有奖励我就不画,得到奖励就是成功,没有奖励就是失败,是非好坏,我想不用说你也能懂!
做好以上就算是很好的兴趣培养了,因为学习也是如此做的,配合学校就是要老师父母反馈一致。
这些方法适应于美术,音乐等方方面面,做到这步就已经超过绝大部分的父母。
在育儿的过程中,哪些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优秀?上面是关于画画的一点个人经验,有兴趣可以了解下。
<hr/>B.身教言传
人是环境的产物—[法国]罗伯特.欧文百
好学生不是父母逼迫灌输的产物,而是环境熏陶的成果,不然为啥讲求一个耳濡目染,难道三迁的孟母是闲着好玩吗?
如果想让孩子对某方面产生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身教。
绘画相对简单,音乐较有门槛,但也不是没有办法,父母安全可以空杯心态,与孩子一起从零学,这样的例子当年在贴吧经常看。
我们书法群就有位母亲,与儿子同时学习,人家还就考到了浙江大学。
共同学习最有效,但对于大多数人确实不怎么现实。
时间不够,外力来凑,只要你愿意办法总比困难多,依旧提供二个方法,但前提都是父母的参与:

  • ①扩充背景
  • ②放下身段
没有父母参与环境不可能构建。
①扩充背景,咱不能教具体的音乐知识,咱会不会讲故事?
把音乐相关的知识,人物事迹,乐器发展史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这些背景知识的掌握不但会极大加强孩子的学习兴趣,更会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知道为什么4年级以后,读书少的孩子语文成绩会大幅度降低吗?答:因为背景知识的欠缺。
当出现一篇课文,比如《曹聪称象》,不知道三国的孩子会去想,曹冲是谁,曹操是谁?他们为什么不用秤呢?人思考的区域是有限的,这些背景知识的欠缺会极大的阻碍孩子的认知与学习。
反之知道这段历史的孩子,很非常容易弄清楚其中的关系以及时代因素,他就更能把精力放在课文本身上,而其中对于人物的熟悉感又更会让他更感兴趣。
学音乐也是同理,当他了解了莫扎特,贝多芬,巴赫,肖邦等等人物的故事背景时,学到相关内容也就更容易理解与专注。
<hr/>②放下身段,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
别嫌孩子趣味幼稚,其实3岁孩子会绘画,音乐的天赋远超成人。
孩子的兴趣培养还就是要在那些单纯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对孩子而言玩就是学。
美术我们可以涂鸦,音乐我们完全可以唱唱跳跳啊,大人参与,屁股扭起来,五音不全的嗓子吼起来,孩子不爱你才怪,没兴趣才怪。

父母就该有这样的艺术勇气
https://www.zhihu.com/video/1240266455548788736
一边是增进亲子关系,一边是培养孩子兴趣,何乐而不为?
艺术本就来自生活,就是要不断的在生活中去展现,比如我跑马拉松中途的乱跳,多好玩呀,孩子看了何愁没有兴趣呢??
又比如我们全家的NS跳舞乱扭,那叫一个开心愉快。

马拉松途中来一段
https://www.zhihu.com/video/1240266697099497472
C:趣味要素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环境培养兴趣要注意二个因素。
①好听又富有节奏,你跟孩子蹦蹦跳跳的音乐一定要是好听富有节奏感的歌曲,你上来就是《一人我饮酒醉》《惊雷》谁也抗不住啊。
幼儿的艺术环境更多的需要参与感受,年龄原因你让他静坐听讲只会适得其反,蹦蹦跳跳的玩,本身就在培养兴趣。
②生活相关,这里生活指孩子的生活,比如我喜欢弹《致爱丽丝》《梁祝》《梦中的婚礼》,但这些显然并不适合孩子,那些世界名曲的纯音乐也是如此,孩子太小并不能够理解。
所以,这里要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歌曲,不过某些动画片的歌曲,或者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歌曲,这些音乐书其实就是范本,比如一首《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听名字就知道是手舞足蹈。
以上说得是普通父母,父母如果懂自然明白怎么办;
如果不懂,可以做到不扼杀兴趣就是了不起的父母了。

大概就这么多了,综上所述音乐启蒙是有一定门槛的,如果父母真想让孩子在音乐上有所建树,那还是找专业的好老师,并准备足够好钱,这条路并不轻松。
我是@张花花,幼师一枚,如有错误,欢迎交流沟通。

如果对你有一丢丢启示,那麻烦点个赞呗,万分感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2

帖子

25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4
发表于 2022-1-4 09: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6000多字多图干货预警!这篇回答分为启蒙乐曲推荐和书单推荐两大部分,我和朋友Ethan花了一个多月才写成,对其中每一个字负责任。
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音乐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是除了把孩子往机构送,大家并不知道怎样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其实,在正式学习乐器之前,我们还可以做这两步:
1.通过欣赏古典音乐来进行音乐启蒙
2.学习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
做这两步并不会花多少钱,普通家庭只要用心,完全可以做到,也可以收获一个喜欢音乐、懂音乐的孩子。
一、适合0-18岁孩子的精选古典听单


音乐启蒙,除了人人都能想到的儿歌,我们更不能忽视了古典音乐的启蒙。
世间有这样一句流行语:听古典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虽然这话夸张了一些,但是学会聆听和欣赏古典音乐,的确是音乐启蒙绕不过去的一步,也是学习乐器的第一步。
网上推荐给孩子们的曲目清单,我们因为要求比较严,找了一圈都没找到完全满意的。所以我们花了2周自己重新写了一份,一首首筛选。
大家可以把它作为孩子古典音乐启蒙的第一步,培养孩子的乐感,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并且我们会在文末把曲目单无条件分享给大家
曲目筛选是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的:
1.以世界闻名的西方古典音乐小作品为主,大多为世界著名作曲家耳熟能详的曲目;也有中国曲目。
2.作品中涵盖了古典音乐学习中需要了解的各种乐器,从常见的钢琴、弦乐到吉他、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甚至管风琴、竖琴等;



0~2岁:
0~2岁孩子的曲目单主要以激发兴趣为主,我们将歌单按照孩子生活场景分为对应的两类:活泼的和舒缓的。
(为了让大家读起来不要太枯燥,以下画风突变,切换为吐槽模式)
活泼类:
小狗圆舞曲(肖邦)
Minute Waltzes Op.64: No.1 in D-Flat
肖邦依照情人、喜爱女扮男装的著名小说家乔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转”的情景表现在音乐上,作成了这首乐曲。

丢失一分钱的愤怒(贝多芬)
Rage over a lost Penny Rondo a Capriccio in G Major, Op. 129
贝多芬一直比较穷苦,所以丢了一分钱就能写下一首曲子,里面充满了惊愕、愤怒、懊悔、悲伤的情绪,琴童们分分表示要练断手了,怕不是丢的比特币?

月光奏鸣曲 第三乐章(贝多芬)
Piano Sonata No.14, Op.27 No.2 Ⅲ
贝多芬被甩的愤怒,将失恋强加给每一位学钢琴的同学。

谐谑曲(巴赫)
Badinerie from Suite No.2, BWV 1067
3B(勃拉姆斯、贝多芬、巴赫)里面唯一一个结过婚的出来了……咳咳,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家族是一个庞大的音乐世家,巴赫的祖辈和后辈都人才辈出,巴赫自己就有5个子女成为专业作曲家。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巴赫)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565
巴赫还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音乐,而这首是世界最著名的管风琴作品。基本所有老版影视作品吸血鬼都会用这个作为出场音乐。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莫扎特)
Le nozze di Figaro overtruez
这部歌剧描写了18世纪普通公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与贵族进行斗争的故事,也是历史上第一部把平民作为第一主角的歌剧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在依然是全世界上演频率最多的歌剧。

糖梅仙子舞曲(柴可夫斯基)
The Nutcracker, Op71
大段钢片琴的声音。经典背景音必选,瞬间霍格沃兹仙气/顾佳和太太们的带入感。

新疆之春(马耀先、李中汉)
很多学小提琴的同学从这里开始打开双音、拨弦、跳弓的大门。


舒缓类:
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巴赫)
Cello Suite No.1 in G Major,BWV 1007
3B里唯一结过婚的又来锯木头了,世界最著名的大提琴曲之一。

童年即景(舒曼)
Kinderszenen, Op15: No 7, Träumerei
两小无猜的情感,人生的不确定性,晚安~

清 晨(格里格)
Peer Gynt Suite No.1, Op.46
由长笛和双簧管的对话,描绘出北欧和煦温暖的日出。再通过单簧管和中提琴再现相同的旋律,在音色上逐渐暗淡处理以示心情的逐渐平静。
最后用长笛和单簧管交替、弦乐和声描绘出太阳升起后鸟语花香的景象,有层次的展现出清晨的景色与心境。

沉思(马斯涅)
Meditation
有多少故事,它便与你有多少对答。适合表白。

摇篮曲(勃拉姆斯)
Wiegenlied Op.49, No.4
Goodnight, sweetheart.

大提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舒伯特)
Sonata for Voila in A Minor D.821
舒伯特写它的时候可能满心都是年轻时候恋爱的场景,连吵架都那么甜。当初这曲子是写给六根弦的吉他型大提琴的,这乐器现在灭绝了,因为太难拉了……


月光(德彪西)
Clair de lune
德彪西式的优美,清谈的笔墨、朴素的音调,给人们描绘出一幅万籁俱寂、月光如洗的图画。

海滨音诗(秦咏诚)
我和我的祖国姊妹篇,作者写海滨音诗的时候顺带变调完成我和我的祖国。

诗爱之梦(李斯特)
Liebestraum,S541
李斯特写了三首《爱之梦》钢琴曲。我们分享的是最著名的第三首,是根据德国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爱吧》改编而成的。整支曲子婉转低沉,完美地表现出了弗莱里格拉特诗中的意境。
李斯特有个老师叫车尔尼(没错,写练习曲专业户,而车尔尼的老师是贝多芬),所以李斯特弹钢琴很厉害,号称“钢琴之王”,所以学钢琴的同学们要向他好好学习认真弹车尔尼。

爱的致意(埃尔加)
Salut d'Amour
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去度假,临行前女朋友艾丽丝送给埃尔加一首诗"Love's Grace",作为回应,埃尔加旅途中作了一首短曲"Liebesgruss" (Love's Greeting),献给Carice (Caroline Alice的缩写,后来又作为他们女儿的名字),度假回来后,埃尔加将乐曲送给艾丽丝,并求婚成功。


2-4岁:
经过前一阶段的熏陶,孩子已经对各种乐器的声音有了一定的敏感度,可以进一步加大交响乐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比例,进一步提升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同时家长也可以进一步扩大音乐交流的广度,与孩子分享自己听音乐时的感受。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肖邦)
Fantaisie-Impromptu in C-Sharp Minor, Op.66
几乎所有音乐爱好者都知道的、肖邦著名的炫技曲目。

钟(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 Violin Concerto No. 2 - La campanella
《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一经出版就被李斯特改为钢琴曲。不管是小提琴还是钢琴版本都是著名炫技曲目。

《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
小提琴协奏曲
所有中国人都懂的小提琴协奏曲。

四季春 第一乐章(维瓦尔第)
Le quattro stagioni, Op.8, No.1, RV269
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用来描述春天的轻快愉悦的旋律。

天鹅湖(柴可夫斯基)
Swan Lake Op.20
芭蕾舞剧《天鹅湖》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主题曲。

匈牙利舞曲第5号(勃拉姆斯)
Hungarian Dance No.5 in G Minor
3B之一、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勃拉姆斯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旋律。插个八卦,他一辈子不结婚,是因为他喜欢的人是他的老师舒曼的妻子克拉拉。写给她的情书,一直放到他去世都没有寄出。

第六交响曲田园 第一乐章(贝多芬)
Symphony No.6 in F major,Op.68
“我在灌木、大树、草坪和岩石间行走的时候,是多么快乐啊!因为树丛、花草和岩石,都能给人以共鸣。”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第一乐章(莫扎特)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当时穷愁潦倒的莫扎特在一封信中写道:“那些灰暗的思绪如此频繁敲击我,我曾作出巨大努力来驱走这些思绪。”一种悲凉优美的哀愁。被大量引用,比如S.H.E的《不想长大》。



交响乐:
经过前面一批作品的熏陶,孩子们对乐器音色、情绪表达、音乐风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度较快的孩子即将开始乐器学习,可以根据前面的推荐思路继续收集不同的音乐进行培养。
最后再推荐三部适合儿童进行音乐欣赏学习的入门级交响乐作品,排列有先后,建议按顺序学习。
彼得与狼(普罗科菲耶夫)
Peter & the Wolf


这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是一部适合初学者的入门交响乐作品。
作品剧情如下:彼得与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
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
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先队员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以此让孩子们了解交响乐团各种乐器的音色。
为了让读者更好的利用好这部著名的交响童话,我为大家准备了同名动画。

胡桃夹子(柴可夫斯基)
The Nutcracker


柴可夫斯基改编的、世界著名芭蕾舞剧。
剧情如下: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她又被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梅仙子的欢迎,享受着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
家长可以根据场景讲故事,告诉小朋友每一段音乐展现的情节。另外,迪士尼在2018年上映了电影《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The Nutcracker And The Four Realms),大家可以搭配观看。

动物狂欢节(圣桑)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
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
(一)序奏及狮王行进曲
(二)公鸡与母鸡
(三)野驴
(四)乌龟
(五)大象
(六)袋鼠
(七)水族馆
(八)长耳动物
(九)林中杜鹃
(十)鸟舍
(十一)钢琴家
(十二)化石
(十三)天鹅
(十四)终曲
其中天鹅最为出名,也是作者在整部作品中唯一允许在他生前演出的乐曲。家长可以播放音乐,让小朋友感受乐曲描绘的场景、展现的动物并进行对比分析。
对于0-4岁,还没到正式学习乐器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交响乐的欣赏可以让他们更完整地认识大师的作品,促进孩子的思考与认知。
除此以外,像《图画展览会》、《天鹅湖》、《四季》等作品也非常适合初学音乐的小朋友,家长可以引导小朋友继续体会古典音乐的魅力。
当小朋友能够学完这些作品的时候,相信专业课学习也已经进入到一定的深度,届时可以在音乐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开展进一步的学习。
像这样,从简单的乐曲逐渐扩充到整部交响乐的欣赏,才谈得上真正的音乐启蒙教育。

本文中提到的乐曲,为了保护版权我们不提供下载,但是在网易云音乐做了一个歌单给大家,大家直接收藏就可以听了,也不需要开会员。
在网易云音乐搜索用户“CM-Mix”,查看他创建的歌单就行了。



二、音乐启蒙用书

音乐启蒙的第一步是听音乐,第二步就是学习乐理和视唱练耳和基本知识,第三步才是正式学习钢琴等乐器。(当然,打击乐器可以提前开始学)
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可以用于音乐启蒙的书。我尤其推荐大家看第二部分:乐理和视唱练耳,这部分的评测是一般的育儿公众号上看不到的,并且我还会列举几本我买回来的“雷书”。

我的选书思路
第一部分:适合亲子阅读的音乐启蒙书或绘本,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主要用于培养孩子的音乐认知;第二、三部分:孩子正式进入音乐学习阶段后,对市面上比较火的几本儿童乐理和视唱练耳书的分析对比;第四部分:给大家提示几点乐理和视唱练耳启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音乐启蒙书或绘本
适合亲子阅读的音乐启蒙书或绘本,普遍是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主要用于培养孩子的音乐认知。
1、噗噗音乐会 (适合0-3岁)
虽然名字羞耻了点,但是没有小朋友不爱它!这是一本有“味道”的绘本书,也是一本动听的音乐启蒙书,还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科普书。动物们正在学习如厕,每种动物“噗噗”的声音,都像是用乐器演奏出的动听音乐——只要按按钮,就能听到每种动物对应的音乐和叫声!


绘本通过好玩有趣的音乐形式,帮助孩子轻松、自然地学会上厕所!



2、听,谁的音乐会?(适合0-6岁)
(注:这套书味道比较大,要晾很久)这是一套专为视听敏感期的低幼宝宝及正处于音乐艺术启蒙阶段的孩子们精心打造的触控发声书。让宝宝聆听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维瓦尔第的24段经典乐章!不管是经典乐章的选取还是每个跨页的插画都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3、儿童古典音乐绘本(适合5-10岁)


用绘本的方式讲述精选的16个经典音乐作品(和我上面推荐的交响乐作品部分重合)。孩子们能通过听到的乐曲更好地理解故事,同时又能通过读到的故事更深地体会乐曲。孩子们每读完一个故事,就像上了一堂古典音乐课。



4、我的第一本古典音乐启蒙书
(适合3岁+,附赠28首古典名曲CD光盘)


它用亲切易懂的语言和精美生动的插图,向孩子们介绍了与古典音乐相关的知识。孩子们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和精通不同乐器的小动物们一起聆听优美的古典音乐,认识古典音乐著名的作曲家,了解古典音乐领域形形色色的乐器。







5、我的音乐启蒙第一课(适合4-8岁)


一套为4-8岁小朋友精心制作的音乐启蒙绘本。绘本中的音乐,是为绘本量身定做的,与故事配合紧密;故事、音乐的长度适中,不会让孩子产生厌烦之感,更加适合启蒙之用。


6、儿童音乐之旅绘本套装
(适合2~8岁)


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精彩绝伦的多元音乐文化,唤醒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



7、万物有声 The Story Orchestra (维瓦尔第四季)
(适合0-12岁)


这本书将维瓦尔第的《四季》改编成了一个优美的故事,配上精美的插画,还附赠涂色书。这套书有中文版和英文版,按书上的按钮就可以听到《四季》的每一个乐章。
但是音质实在是对不起这个价格……所以还是买CD听吧。



8、别放弃,小琴童(适合3~8岁)


学琴之路,贵在坚持。一本鼓励孩子坚持练琴的神奇绘本。为一直坚持在学琴路上,痛并快乐着的孩子和家长加油!



2.儿童乐理书
经过前面的学习,小朋友已经对古典音乐有了较全面和具体的认识。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对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内容进行学习了。乐理启蒙和视唱练耳在孩子3-4岁时就可以逐渐开始了。
以我的性格,这件事情自然不会等到孩子需要学琴那天才来做,这几年我一直在买相关书籍,但是我买的书是这样的...


其实我买的书都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太!难!了!
比如我专门找回来的乐理书就是专门为音乐专业本科生准备的,完全不是我启蒙音乐所需要的。
在我踩过这么多坑以后,我重新上网买了几本常见的儿童乐理和视唱练耳,买回来以后经过研究,我发现这几本书各有特点,在这里对比分析给各位读者看,以供参考。
1、儿童乐理启蒙


通过贝瓦(是的,贝瓦儿歌出品)和小伙伴们为森林里的小动物寻找丢失的声音的故事,让孩子们认识七个音符小精灵,了解小精灵的神奇魔法,同时让孩子们学习到基础乐理知识。这本书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孩子们逐渐认识到各种基础乐理知识,趣味性比较强。但是我觉得这本书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每个知识点只出现一次,需要家长带着孩子反复阅读,不过由于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趣味性比较强,所以这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二是每个知识点出现之后,用于熟悉知识点的练习太少了,基本每十几页故事才有一两页练习,可能家长进行一定的拓展效果比较好;
三是印刷的味道比较大,对有过敏性鼻炎的我不太友好,有同样情况的家长或者小朋友需要注意一下。





2、儿童趣味乐理


这是一套专门为5~8岁儿童学习音乐而设计的彩色乐理练习册;集彩图、贴纸、游戏于一身,融启发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动手、动眼、动嘴、动脑,快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全套书共分3册,每册含8课内容和一个阶段性测试。课程内容涉及音符、节拍、节奏、升降记号、音程、音乐符号等知识。每册的阶段性测试可以作为学习成果的考察,书的最后面还配有参考答案。总体而言我觉得是比较适合4~6岁的准备开始学习乐器的小朋友的。







3、儿童乐理基础教程


这本书的指导年龄是小学四年级及以下,但是我觉得这是一本适合希望指导孩子音乐学习的零基础家长的一本乐理书,当然也适合那些已经开始音乐学习并希望进一步理清乐理学习的孩子。虽然这本书在编写上是以5~8岁的孩子为目标人群的,但是我看了之后感觉特别像我小时候老师教音乐的方式,我觉得如果孩子兴趣不大或者学习不够投入的话可能趣味性不太够,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选择。另外这本书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前面的练习可能会出现涉及后面知识的情况,对家长的要求有点高。



3.视唱练耳
说完了乐理,我们再来看看视唱练耳。相比乐理,大家对视唱练耳的重要性可能更加认识不足,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所必需的一门基础课程,包括乐理、节奏、视唱、听辨、书写训练等,这些训练能让小朋友在学习乐器的同时迅速提升音乐能力。经过对比,我觉得《儿童趣味视唱练耳》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这本书的使用对象是业余学习乐器或唱歌的儿童,借鉴了国内外的音乐教育理念,注意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制定的教学进度比较合理。无论是基本乐理、视唱练习还是听辨训练,操作都比较易懂可行,适合家长在家进行启蒙。





除此以外,我还买回来好几本使用对象为儿童的视唱练耳教程,但是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瑕疵,比如这本《儿童视唱练耳教程》,画风是这样的。。。


其实我本来没注意葫芦娃的封面,我看的是内容,但是我看完一遍之后的感觉有点古老,像我小时候的教材风格,结果我一看,还是91年的第一版,已经是第35次印刷了,内容倒是很扎实严谨,还是专业音乐小学的教材,但是不适合0基础的家长使用



再比如这本《儿童视唱练耳基础教程》(跟上面的《儿童乐理基础教程》是同系列),编写太混乱了,前面大量出现后面才讲到的知识点,还老用简谱跟五线谱配,也不建议使用了。

4.乐理和视唱练耳实际操作要点
这么多乐理和视唱练耳的教材展现给大家,可能很多家长还是不是很清楚具体应该怎么操作。
朵朵(当时3岁9个月)用的是以下的几本书:《儿童趣味乐理》和《儿童趣味视唱练耳》搭配使用。(这两本书只是名字像,不是配套用书)



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儿童趣味乐理》中包含了很多认知练习和小游戏,更加适合起步,朵朵可以在4岁左右先从这本书开始,先学到第五课:高音谱表上的五个音符。


这时候坚持下来的孩子已经对音乐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对基础乐理有了能够满足视唱的认识。家长可以再引导、加入《儿童趣味视唱练耳》的学习;
2、家长不要期待(学龄前)孩子通过阅读进行自主学习,要自己先将书中的内容看懂再讲给孩子听。另外,初期的学习重点在于学会看五线谱,一些较细节的内容可以不在初学阶段进行强制要求,而是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慢慢提高要求;
3、一定要重视视唱练耳的练习,年级较小的孩子可能会忘记具体的乐理知识,但是视唱和练耳的练习为孩子打下的音乐能力基础,是不会因为孩子的记忆力和认知的不足而打折扣的。家长可以根据《儿童趣味视唱练耳》中的内容按顺序带孩子做练习,不用追求进度,争取把每一个练习都做扎实。

谢谢大家看完这么长的文章。如果大家觉得对你们有帮助,请收藏本文+给一个赞吧!你们的肯定,是我们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有任何问题请留言,我们看到了都会解答的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8

帖子

27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3
发表于 2022-1-4 09: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音乐启蒙这个话题听起来还挺大的,但实际上也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细分步骤去实现的,最后以亲近的方式去展示,这便是我们生活中“美育”的一部分呢。
我在跟我家两个孩子引入音乐的过程中,特别是我家的小儿子Eric,他是一个风一样的孩子,坐不住,钢琴这种重复性高强度练习的乐器对他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在跟Eric的音乐相处之旅,也让我获得了非常多新的认知。
关于孩子的音乐启蒙,我给自己提问过好多问题,也在这几年里慢慢梳理出我自己的答案,里面有文献的综述,也有理论的研究,但更重要的是我跟我两个孩子相处的反思,分享给题主~
一、首先要呵护孩子对音乐的爱

所谓启蒙,其实就是我们在引领孩子打开一扇门,走进一个新世界。如果我们期待他们在新世界有所收获,首先要呵护的是他们对音乐的好奇与热爱。
如果说技术和兴趣之间只能二选一,那我选兴趣。因为没有兴趣带来的那份内驱力,孩子是没有办法在音乐的路上走得更远,看到更好的风景。
很多妈妈也都想让孩子尽早启蒙,但也会苦于掌握不到要领,又或者将音乐启蒙粗暴等同于学习乐器。其实,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找到孩子喜欢的方式走近音乐,并且小心呵护孩子对音乐的热情和爱。
这点我尤为赞同。
孩子的发展是“听觉优先于视觉,具体优先于抽象”的,所以孩子走近音乐,一定不是从认识五线谱开始,他们得先感知到,原来和音乐的相处是自然的、轻松不做作的,并且充满有趣、丰富的体验的时候,孩子才会对音乐好奇。
像美国著名音乐心理学家、音乐教育家埃德温·戈登就提出过“音乐学习理论”,他指出,儿童的音乐潜能以9岁作为分界点分为发展期和稳定期。假如没有早期刺激性的音乐环境,儿童的音乐潜能将会衰退,而且很可能消失殆尽。
也就是说,比如孩子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有80分,但成长过程中没有经过任何正式及非正式的音乐教育,9岁时他的音乐潜能可能也只能发挥出30分。
因此对于最初的英语启蒙,我更倾向于先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启蒙环境,为孩子创造更多接触音乐的机会,引起孩子兴趣的同时,还能挖掘出孩子的兴趣所在呢。
在一开始,除了平时的听儿歌、玩音乐游戏,我还会搜集一些优质的音乐启蒙书,这些低幼教材,还可以搭配亲子活动、课程、游戏,让孩子更加理解音乐呢:
01 谁要和我去散步

  • 作者:林芳萍
  • 适龄:0-3岁


这是一本儿歌精选绘本,书中的儿歌是从六十多本儿歌书中精选而来,并配有生动精美的插图。非常适合给低幼宝宝做音乐启蒙,如果家里有大于3岁的宝贝,也可以配合绘本进行共读,可以说是很实用了。
这本书还曾获得中国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金鼎奖优良图书推荐、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等。
02 我的第一本古典音乐启蒙书

  • 作者:吉纳维芙·赫斯比
  • 适龄:3-6岁


这是来自英国的金牌儿童艺术启蒙绘本,由古典音乐权威品牌Naxos重磅出版。
这是一本充满童趣的艺术启蒙绘本,也是大多数孩子入门音乐启蒙必备的乐理知识书籍。它用亲切易懂的语言和精美生动的插图,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和精通不同乐器的小动物们一起聆听优美的古典音乐,认识古典音乐著名的作曲家,了解古典音乐领域形形色色的乐器。
有人说,翻开这本书,就像推开古典音乐神秘的木门,进入古典音乐的童话森林。是不是真的这么神奇呢?也许你可以看看~
03 我的音乐启蒙第一课

  • 作者:利绍尔魏因
  • 适龄:4-8岁

这是一个套装,里面共有8本书,每一本都围绕一个主题:爵士乐、打击乐器、弦乐器、非洲音乐、键盘乐器、饶舌音乐、南美洲音乐、管乐器。每个主题,都被编成一个个可爱的故事。
绘本中的音乐,几乎可以说是为绘本量身定做的,因为它与文中的故事配合紧密,或轻松、或紧张,张弛有度,长度适中,让音乐和故事同时进行,相互融合,非常适合给孩子做启蒙之用。
二、孩子走进音乐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呢?

最开始的时候,一定是团体活动。
这里的团体,不是指十几个小朋友凑成的氛围才叫团体,只要超过1个人都算,比如孩子和爸爸、妈妈,手足之间,孩子和爷爷、奶奶,孩子最开始是通过模仿周围的环境、观察周围的人,去感受音乐的节拍、曲调、发音、节奏和氛围,这些都会让孩子在自信和安全的环境中快乐体验。
所以早期跟孩子玩拍手歌、跟孩子群魔乱舞(我经常做的事儿)、哼唱童谣给孩子听,这些都会促进孩子音乐理解力的开发。
对于低幼的孩子来说,合适的音乐项目更多是偏向于”鉴赏和节奏“的类型

  • 唱歌与韵律童谣(唱或读有韵律的儿歌/童谣)
  • 音乐节拍游戏(比如《丢手绢》就是音乐游戏)
  • 身体乐器(比如玩一些身体律动的音乐游戏,比如《拍手歌》)
  • 打击乐器(像我家Eric之前学过的非洲鼓音乐课程就还不错,适合低龄孩子)
  • 音乐欣赏(多听一些经典曲目)
这些活动都很合适孩子从最早期,0~4岁期间都可以多接触了,而且经常我们都会交叉进行,孩子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和身体动作来进行活动,会有更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的一点是,大小肌肉的协调性对孩子学音乐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经常有朋友会问我孩子几岁开始学钢琴,其实这里需要回归理解的一点是,孩子是否具备小肌肉的协调力。钢琴练习,充分运用的是手指的精细力量,对孩子的小肌肉协调力要求是高的。
当孩子的小肌肉能力没有发挥充分的时候,过早让孩子学习太精细的乐器,容易产生反效果,孩子练起来不仅累,而且难以发挥。
所以一般来说,当孩子处在4~6岁期间,可以接触钢琴,我家Joshua是5岁前后接触的。但这只是一个范围,更关键的是我们要观察孩子的身体、生理和心理状况是否合适。
低龄启蒙阶段的孩子,比较合适的乐器还是大肌肉的节奏乐器和敲击乐器。比如木琴,孩子可以用锤子在木琴上敲打节奏,比如非洲鼓,孩子可以动用全身的力量敲打和舞蹈,中国传统的锣鼓也是合适的,可以让孩子听着音乐拍打节奏,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孩子是否需要参加音乐兴趣班?

现在音乐班的名目真的很多,但我觉得,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家里其实挺喜欢听音乐,也会很享受音乐,互动性也很强,那么其实早期多跟孩子在家进行亲子音乐活动,之后配合学校的课外音乐班,其实就已经很足够了。
以我所了解的我家当地的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现在的学校课外音乐,其实更强调的还是多元的音乐游戏活动,比如融合了律动、肢体动作、音乐节拍、身体乐器和打击乐器等等综合的教学活动,这才是对孩子最合适的。
其实要想孩子更深入地走近音乐,让孩子学会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像身体乐器、打击乐器也都是节奏感的重要体验形式呢。
但当孩子真的需要专业的音乐学习的时候,当然也是可以参加音乐兴趣班的,比如我家儿子Joshua的钢琴学习其实也是一对一的钢琴培训,但坦白说对于早期练琴来说,只要孩子感兴趣,哪怕每天只练习5分钟我也是很开心的。
因为很多时候万事开头难,孩子能够主动而愉快地学琴,是支撑孩子克服练琴难关的重要信心来源。所以在最早期的时候,抛开练琴时长的约定,关键是看到孩子主动尝试的心意,及时发现,及时鼓励,让孩子有继续的信心。
<hr/>其实音乐启蒙是环环相扣,又循序渐进的,我今天的分享也是按着这样的节奏:
我们只有知道音乐的初心在哪里,才不至于走歪而不自知;
而我们只有懂得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哪里,才不至于瞎焦虑;
当孩子能力和状态都准备充分的时候,我们当然可以给到孩子更多的支持,让孩子更进一步,深入地走得更远。
所以很多时候,跟着孩子成长的过程,就好像牵着一个蜗牛去散步,蜗牛走得慢没关系啊,最关键的是我们一起品味了路上的每一处风景。
音乐是一种长情的陪伴。有时候我会想,也许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能每一步都紧紧陪伴孩子,那我有希望和孩子拥有小时候共同享受音乐的快乐回忆,也希望音乐可以代替我,在那些我照顾不到的角落,陪伴安抚我最爱的孩子们呀。
最后再来分享我的一些陪娃练琴经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
<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p/53818547"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pic4.zhimg.com/v2-d9465606d703a2d09b8d153f4fd1b4f7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900" data-image-height="500" class="internal">萌芽: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弹钢琴?我做了这些事情,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萌芽:“乐盲老母亲”如何做好钢琴启蒙?这份简单易懂的指南一定要收下哦!
END

我是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码字不易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
可以关注我
也可以点个赞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2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8
发表于 2022-1-4 09: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第一句是强调句:

掌握音乐启蒙的方式方法,就没有所谓的“普通家庭”。

<hr/>
     
优秀的教学法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

可曾想过音乐启蒙的大敌是什么?


__________请不要让这乏味的音乐游戏让“小王爷”“小公主”失去耐心。

于是鄙人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简要总结出以下几点,
能领悟多少就看各位的造化了。

<hr/>
1.  体态律动

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要让孩子把身体融入到音乐中,用身体做乐器把音乐再现出来。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它是通过身体的动作, 体会和反映出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线条。


2.  融入艺术和生活

让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是单纯的旋律和节奏,而是与语言艺术,形体艺术,绘画雕塑艺术,视觉艺术相联系。孩子们能够在引导下去倾听,去欣赏,去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让孩子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情感和情绪。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

3.  用手势做辅助

用手势做辅助,使抽象的音高变得直观,这也让孩子在学习谱子时对音准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减弱了。

4.  像学母语一样教学


儿童学习语言首先是从感知语音信息开始的,之后经过对语音信息的认知及运用,再进入对表现语音的符号的理解。也就是说,先听后说再读写这是母语学习的普遍规律。母语学习之所以要遵循“听说读写"的发展过程,这是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母语教学的规律,是孩子先听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模仿和学习语言,而学习母语的环境也是全方位的。
首先培养家长尤其是母亲对音乐的热爱,和孩子一起学习乐器,就像孩子从母亲那里模仿说话样。
其次,让孩子浸泡在音乐和母语的环境里。“人是环境之子”, 小孩子能够逐步快速的掌握语言,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受到了身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它既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发有,又能影响技巧的学习方式。




……


祝各位的“宝宝们”日后成不了伟大的音乐家,
也可以哼着最炫民族风,
做最炫的广场舞大叔大妈~


参考文献:

[1]徐帆. 几种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金东波.浅析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J].当代学前教育,2007(05):33-3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7

帖子

24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9
发表于 2022-1-4 09: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为什么要强调普通家庭?稍微揣测一下就知道,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艺术审美有限,家庭艺术氛围较淡。
这时候不是要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而是你们一起创造一个音乐欣赏的氛围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所谓普通家庭的音乐氛围中,对于小朋友来说,他喜欢弹琴唱歌和喜欢做某科作业、打球打游戏的概率其实是差不多的。别以为小孩一定会喜欢打球打游戏多,真的有不少碰到喜欢的学科成为做题家的小朋友。
所以氛围很重要,氛围到了,剩下就说熏陶的事儿了。怎么创造氛围?太简单了,你陪他一起学,他学啥你学啥,他学到啥程度你也不能落下。只要你在二线以上城市,一定能找到靠谱的亲子音乐课程,不管是关于乐器还是关于声乐,或者关于音乐欣赏。我在上海,开了我的那个唯一的亲子课之后我发现这类音乐素养课程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出来,证明广大“普通家庭”真的需要学习如何创建音乐氛围。
https://zhuanlan.zhihu.com/p/87639621大概就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5

帖子

2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8
发表于 2022-1-4 09: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首先,動起來,跳起來。Move your body! Move your body! 不要怕跳得難看尷尬。音樂是分子振動,妳動起身體也就是在振動,只是頻率極低而已。
以上這點比任何精英音樂教育和大師課都重要一萬倍。
您的千金說唱起歌心裏很快樂,這已經是極好的天賦了。請您一定不要因爲她五音不全就打壓她的快樂,千萬不要說什麼「沒有天賦沒法搞藝術」這種鬼話。「能做個愛好就好」。您的女兒這不是已經愛好音樂了嗎?唱起歌覺得快樂,這是多麼純真的正道。她的話讓我心裏都很快樂,您有什麼要遺憾的呢,您聽到她這麼說不想常識從她的角度也體會一下這種快樂嗎?請一定不要因爲覺得自己五音不全就打壓自己的快樂。
人類不需要音樂啓蒙,因爲我們在子宮裏就在聆聽。作爲父母,需要做的恰恰是不去蒙上孩子的耳朵和心耳,以及更重要的,把蒙在自己耳朵和心耳上的種種屏障撤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0

帖子

2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0
发表于 2022-1-4 09: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
看到这张图,你不会是以为我已经开始让9个月的孩子练琴了吧?这就我的是音乐启蒙吗?别着急,往下看。


孩儿爸爸是一个专业的大提琴演奏者,这篇文章是以他的视角,由我叙述,来和大家唠唠嗑,说说音乐启蒙是什么?该怎么做?
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都会想着给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提到音乐启蒙,父母几乎都知道,那是个好东西,我身边认识的很多小朋友,10个里面有8个都在学习各种乐器,另外的两个,其中一个是跟父母唇枪舌剑以后,父母终于妥协放弃让孩子学琴;另外一个正在犹豫着,给孩子学个什么乐器才好呢。
孩儿爸爸有时候很无奈感概地和我聊天说:“现在很多来上课的学生家长,会很直接的撂下一句话:“能不能让我的孩子在x年内考到xx级。”
很多的家长只是为了让孩子拿到那本等级证书,不断的和老师提出学习进度上的要求。这样就会让老师的授课围绕着考试来进行设置。很多音乐的培训机构会为了取悦家长,放弃个性化教学,转而进行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一般的枯燥训练。
这样所谓的苦行僧似的音乐启蒙,简直够了。




人们不再关心音乐能带给人的的娱乐价值,只关心它的实用价值。只强调目的性,却不去懂得带孩子品味其中的甜美。音乐趣味性在不合理的手段之下被慢慢消解,生命中本该最可口的果子渐渐变得酸涩。
太多的家长觉得音乐启蒙就是学一门乐器,勤学苦练,就能在音乐启蒙这一课程里达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却严重的曲解了“音乐启蒙”这件事情原本的含义。
正确的音乐启蒙观念应该是:
儿童时期或者更早的低幼期的音乐教育,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对乐理的认知及乐器弹奏的技巧等音乐技术的获得,而是以“启发儿童的音乐潜能”与“培养儿童的音乐基本能力”为主。
某天,我打开视频app看到一个访谈节目,一位女嘉宾正在说她的孩子学钢琴的事情。说她女儿有今天的成绩都是因为她的严格控制。每天固定陪伴孩子练习,孩子弹错一个音符的时候,也会用小棍打手。说学习哪有不吃苦的,语气铿锵,迎来了旁观席的阵阵掌声——这就是用所谓的“已经成功”例子,可能是更容易传播,更容易让人相信吧。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里有一章节是——艺术教育应该是甜的一文中说到著名的钢琴家朗朗,让我记忆深刻。
我非常欣赏我国钢琴家郎朗的演奏,也赞美他给中国人带来的自豪,但非常不喜欢近年来媒体宣传中所宣称的他父亲的粗暴。拆一间房子只需一把镐头,盖一间房子却不知要动用多少东西。

如果想把一个天才变成蠢材或变成一个心理变态者,确实光有大耳光就够了;但如果说大耳光抽出一个杰出的钢琴家,这相当于说一个农夫抡着镐头在土堆里乱刨乱挖就能造出一间宫殿,或者说一个铁匠天天抡着锤子去敲打一块铁皮,就可以把它敲成一枚发射到太空的火箭。如此逻辑,只要稍微动用一下我们的常识和理性,就知道这是多么可笑。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郎朗”为什么凤毛麟角,因为他的成功,必须是多方面条件协作的一个成果。自身天赋、父母的影响、教师水平、个人努力、经纪人的能力、机遇,等等,缺一不可。在他的整个学艺过程中,郎朗像任何一个孩子一样,可能有懈怠、痛苦,也有和家长的冲突等这些负面的东西,但这些东西一定不构成他艺术学习生活的主体。

至于他父亲那句“名言”--练不好琴,要么跳楼,要么喝药去死--假如真这样说过,这也只是一个偶然事件,绝不可能是父子相处的常态。可能是媒体放大了一个偶然的细节,或者是他本人在品尝胜利果实时,对过往的某个不愉快细节进行了夸张回忆,夸大了它的影响和意义。


学习音乐本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就像我们课程表里,一天的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之后中间有一节音乐课,是一种放松快乐的心情,依赖儿童的天生性是喜欢学习这些东西的。可是现在,提到自己家孩子音乐启蒙方式,家长们在茶余饭后和朋友们聊天都会说我只是想要孩子有一项特长,有功课以外的爱好。
可是真的进入“学习模式”很多家长就很快就忘记了这个初衷,不少的家长给孩子花重金买下某一种乐器的时候,就要求拼命的练习,考级,达到自己心里预期的成绩。妥妥的将好好的“兴趣”变成厌烦的“折磨”。


以如此痛苦的方式让孩子开始音乐启蒙,拥有一种“特长爱好”,这几乎是妄想,孩子最多可以获得“特长”,不可能获得“爱好”。而这样也与音乐启蒙的初衷直接背道而驰了。还是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是学习哪一种乐器,殊不知,这些都只不过是展现音乐和表达情感的一件工具罢了,没有音乐和艺术的感知垫底,学会这门乐器跟学会劈柴,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这种功利化,盲目从众的音乐启蒙,真的够了。
大家要明白: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但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学习音乐”。
就像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塞上耳机,听一首你喜欢的音乐来缓解你的情绪,而不是必须要自己去学习创作一首歌来抒发你此刻的情绪一样的道理。


如果你真的想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音乐启蒙,那么你先问问你自己,你是不是爱音乐?你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愉悦的音乐熏陶环境吗?
一个不会乐器的全职妈妈,她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唱很多歌给孩子听,在自己拖地洗碗的时候,放一首喜欢的乐曲。她从未刻意对孩子做过音乐启蒙,然而她的孩子自己主动对音乐,对各种能发出奇妙音乐的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算孩儿爸已经是专业人士,我们也从未现在专门刻意的训练自己的小孩学琴,只是每当孩子爸爸在家练习的时候,孩子就会眼巴巴的凑过去,对大提琴充满了好奇心,自己去拿弓子,去波动琴弦,一岁多的他每次都学着爸爸拉琴的样子有模有样的想要去让琴发出声响。
爸爸拉他熟悉的音乐的时候,还会手舞足蹈的跟着唱唱跳跳。爸爸在台上演出的时候,带他去听音乐会,他会说我也要拉琴,像爸爸一样。
我想,在孩子有这样的音乐熏陶和自我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他会自主喜欢而不是被动选择的无奈去学习拉琴,用他对音乐的理解,拉出来抒发自己的情绪的旋律。



19个月的宇儿

在这些真正热爱音乐的小孩眼里,有节奏的声音,旋律,都是美好的,富有情绪和感情的,让人快乐和享受的。一个因为音乐而手舞足蹈的、哼哼唧唧跟着唱的小孩,你看到的好像是他在瞎玩儿,实际上,他是在随着心中的音乐节拍,在运动,在跳舞,在满心欢喜。
细想,其实从婴儿期的摇篮曲到学校的进行曲,从生日快乐歌到毕业歌,孩子的生活里似乎总是伴随着音乐,有了音乐的陪伴,孩子无论是失意,得意,都可以随时分享、倾诉,就像人生有多了一位挚友一般,如果你现在的音乐启蒙,让他感受到音乐能带来快乐,让他知道这也是今后生活中能安抚情绪的途径,比起那些能弹出很多首完整曲子,却唱不完一首完整的歌的孩子来说,成功一万倍。
真正的音乐启蒙总是全方位的,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唱歌,跳舞,听一场有趣的音乐会,做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看看有声音乐的绘本。都会让孩子对音乐有更直观更丰富的感受。总之,不要把音乐启蒙等同于乐器学习



音乐有声绘本,里面有很多的世界名曲

“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音乐的。”因为音乐是属于耳濡目染,不属于点滴传授,不属于思量分析,而是一种环境的熏陶。在孩子日常的生活中,让美好的音乐伴随左右,这就是最有效的音乐启蒙



孩儿爸爸演出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89242566227742720">悄咪咪的告诉你,当你在与孩子分享音乐的过程中,和孩子的互动会增加,无形中也会让亲自关系变得更加的和睦快乐。因为你们有了共同的爱好。
和小孩子分享音乐要节奏简单的,篇幅要短小的,这样更加容易让孩子跟着唱,跟着舞动的兴趣。
分享这首《小雨点旅行记》适合2岁到4岁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可以用律动或唱滴滴哒感受节拍与节奏。
小雨点旅行记以上! @知乎亲子
我是深耕育儿教育领域优质原创作者 @宇小暖
这里有音乐学习干货分享、育儿教育实用经验
关注我,陪孩子快乐成长吧!
点击下方可以查看更多育儿相关内容(^_^)
育儿干货(新手爸妈必看):硬核育儿干货  养娃小能手:花式陪玩  童书绘本:宇妈绘本精选
好物推荐篇:小暖好物推荐  音乐启蒙&教育:宇音教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7

帖子

4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22-1-4 09: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
五音不全其实是一种不科学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对音高识别不够准确,这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而且培养的过程并不特别难,就和其他人学音乐一样,学着学着,顺便就把音准纠正了。我自己就是所谓的五音不全,但是现在基本练的还能凑合了(主要并没刻意花太多的时间练,要不然还能更上层楼)。但关键是现在有很多老师不会教,为了赚钱,肯定忽悠你,但其实完全不知道方法,因为他本身没有这种“五音不全”的体验,他告诉你他自己听音练耳的体验(因为他音准从小就好),但是五音不全的人是完全感受不到他的那种感受的,他的那种体验完全就不适合你。但是我有,我知道我自己是怎么练出来的,并且教别人练出来也很快,这是经过我自己亲身实践验证的。
首先,这个不能找专门的视唱老师或声乐老师来教,大多教视唱的教声乐并不会教五音不全,因为能教声乐的,是绝对没有从小“五音不全”这种体验的。而是要学一门乐器,并由乐器老师来教。而且最好是固定调乐器,如钢琴、古典吉他、小提琴等(或者布鲁斯口琴也是上上之选,因为这个乐器没乐谱,强迫用耳朵来学)。首调弦乐次之(如古筝、二胡,这是中选),而学管乐对矫正音准的帮助相对最小(如笛子、小号等,对矫正五音不全来说,是下选,但是也看老师)。
在学乐器的同时,课上课下拿出固定的时间来练唱谱,这个时间并不非得单次很长(每次五分钟十分钟都行),关键是长期的坚持(每天五分钟或十分钟最好不过)。这些就由你的乐器老师负责教,前期不用特别的在意音准(关键是要做到习以为常),而是重点放在练节奏上。
第二,练到一定时间的乐器和唱谱,比如一年左右,这个时候开始练听旋律,用乐器翻奏。这个时候是关键,要高频次的集中练习,根据我教学生的经验,这时大概用一到三个月,就能把学生的听音给练出来,这时就能感受听一首歌,马上跟着弹出来的快乐了,这时,离解决唱歌音准问题就已经接近尾声了。但是要一定要知道,两三个月把听音给练出来的基础,是你之前一年的唱谱,要是没唱谱这个过程,那么听音也不是那么好练的。
第三,学生的听音练出来,这时就能够比较容易听出自己唱的是否跑调了。否则自己唱歌跑调自己很难感受的出来,会有种明明跑调跑的厉害,但却觉的自己唱的“挺准的啊”的错觉。但是,你把听音练出来,就知道自己唱的音高大概差多少了,这时,就能够有针对性的自己调整自己的音高了。
第四,这时唱歌不会马上就唱的非常准确,但是这时无论什么歌,你稍微经过一点时间的练习,都可以做到音准基本准确无误。并且随着你练习量的增加,还可以做到更快的达到演唱准确的音高。我目前就是这个阶段,拿过乐谱,刚开始唱有时候就容易音不准,但是自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唱的不准,然后调整,多练几遍,唱这个乐谱就基本准确了。(要知道歌星们唱歌跑调也是常有的事,很少有人能做到绝对音准、绝不跑调)

以上是解决“五音不全”的基本过程,不过具体则有很多的教学细节,还有如何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调整什么的,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其实很容易,也并不花很多的时间,关键是老师会不会教。而学生这边,则看学生有没有毅力,能不能坚持。或者家长有毅力也行(能每天拿出固定时间看着孩子学)。

补充:也许有的人觉的上专门的视唱课也解决了自己五音不全的的问题,但其实,视唱课对于音准非常好的人,效益是最高的,对于轻度五音不全,有一定的作用,也可以练出来,但是对于中度和重度的五音不全,基本是无法解决的。
第一,是因为练习的频次太低了,解决五音不全,不看单次时间和总练习时间,主要看练习的频次。
(你不可能单独只上视唱课,因为这只是辅课,注定不可能多上)
第二,视唱课还有个缺点,就是视唱和听音练耳都在同一堂课来练,这点对音准无问题的人来说,效率比较高,但对五音不全的人来说,效率极低,因为听音对于五音不全的人来说,前期是毫无收益的,你听的再多,也不容易听准,这次蒙对了,下次就忘了,做的大多是无用功,并且还非常让学生有挫败感。只有你经过一定频次的唱谱练习,对于音高关系有了一定的概念,并且对唱谱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这时的听音练耳才有意义,而且也不应该是从听单音开始,而是应该从听旋律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