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做好事}乐理科普:转载《理科生聊乐理》系列贴

[复制链接]

905

主题

2100

帖子

3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10
发表于 2024-11-11 18: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IP:北京
在乐理吧看到了一个好贴,吧主大学专业是理科,也很熟悉乐理,经常教大家乐理↓(如图)<div class="pic_src_wrapper">
图片来自:jna3211737的钢琴世界相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打赏鼓励一下!

905

主题

2100

帖子

3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10
发表于 2024-11-11 18: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理科生聊乐理一】音的产生和性质,基音、泛音、复合音与分音列

前言
说起来鄙人意外上任吧主也有快一年的时间了……我想吧里一些老吧友可能知道,我并不是音乐生,更不是专业学音乐的,而是个理科生(而且是个三脚猫),单凭兴趣在本吧打了几年酱油,去年三月因钢琴世界的脑残规定使吧务出现意外,为防止吧务空虚我便在意外下上了任……既然当了吧主了,怎么也得干点实事,平时我也就是和一些长驻吧友一起给吧里许多来提问的的人回答一些问题(提问的一般都是一些学习上遇到问题的音乐生),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些重复率较高但又不易用一两句话说明白的问题。于是作为理科生吧主,我就计划挑出几个,写成一“理科生聊乐理”系列文,以我理科生的思维尝试把这些问题尽可能阐述明白。不过可能由于我是理科生的毛病,有时为了把话说明白可能会使用一些对音乐生来说比较“高能”的语言,可能有些大家接受起来会有困难……这些“高能”的部分我会尽可能标记出来,大家可以跳过,仅供吧里一些和我一样的理工科吧友参考了……不过对这个可能我也拿捏不准,对很多吧友来说估计就算如此还是只能挑着看,各位自行斟酌罢……另外我也说过我只是个三脚猫,所以写出的东西不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各路理工科吧友以及音乐专业吧友若发现我讲得有问题,可以毫无保留地指出来。最后希望我写的这些东西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另:不同的文章因涉及面不同也适合学习到不同阶段的同学阅读,当然如果是基础乐理已完全学过一遍的同学自然就无所谓了。我会在每篇文章前说明阅读文章所需要的知识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2100

帖子

3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10
发表于 2024-11-11 18: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本章前言
今天我要讲的是关于音本身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乐理考试中并不是重点,但由于涉及音的物理本质 ,所以深究起来还是略有些棘手。比如考试中会要求写分音列,吧里就不止一次有吧友提问,怎么写分音列?为什么这么写?这样的问题要是想用一两句话说明白,只能说“它就是这么写”。没办法,毕竟这个涉及到物理层面上物体振动的理论分析了,两句话是不可能完全说明白的。今天我就尝试涉及物理本质,把这些模糊的概念尽可能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当然由于鄙人是三脚猫,写出的东西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还望各路高人多多指正……
注:建议至少学过音程的同学阅读本文,尤其是本文后面的分音列部分我会用较多音程的语音来讲述,没学过的可能会比较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2100

帖子

3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10
发表于 2024-11-11 18: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概念提要
首先摘录一些书本上的内容,这些内容我相信学过乐都不会陌生
音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
音的特性
音长:音的长度,由发声体振动延续时间决定。可以理解为音的时值
音量(音强、响度):音的强弱程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用手拨弦或敲打鼓面时这点应该很直观
音高(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决定
音色:由发声体振动的方式、形状及发音体的性质等因素决定
基音:物体整部分振动所产生的音称为基音。基音音量大,人耳最容易听见,决定着我们对音高的认识
物体分部分振动所产生的音称为泛音
泛音音量小,人耳不容易听见,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基音和泛音的总和称为复合音。每个音都是由基音和泛音构成的
以上这些概念我想大家都是入门的时候就学了的。音长和音量应该大家都能很好地理解。其他几个细节就很多,我也就不清楚大家能掌握到何种程度。对于乐理学得好的同学我相信大家对这些概念应该是理解得不错的。鄙人不是音乐生,所以我也不晓得各位乐理老师在课上是如何讲的,不过对于很多只看了课本的部分同学,可能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还不是那么容易。我的目的则是以尽可能最直观方式,从“0”开始地展现这些概念的物理图象,让各位对概念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些概念的同学有尽可能正确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2100

帖子

3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10
发表于 2024-11-11 18: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模型建立
那么我刚刚说要从“0”开始展现它的物理图象,就是要从基本的物理定律出发把物体振动的模式完全推导出来。那么振动发声的物体形状千差万别,我们应选取一个尽可能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我所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模型,就是弦了——一个大小仅用一维长度描述,质点振动方向又与长度垂直的物体。其实就可以看作各种拨弦乐器的琴弦的模型。那么我们把我们要研究的物理模型详细描述一下:一条长为l的柔软均匀细弦,线密度(单位长度的质量)为ρ,轻微拨动这条弦后,弦会在某一平面内做微小振动。假设弦内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原长,并只考虑弦内张力的作用(其实这是很多理科生都熟悉的模型,就是数学物理方法里的两端固定的一维弦的自由横振动,说白了接下来我干的事就是抄书……)。之后我会先以弦的振动为基础讨论发声体的振动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2100

帖子

3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10
发表于 2024-11-11 18: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定解问题与求解
方程列出来了,接下来自然是求解。波动方程的求解方法数理方法书上也很多,如行波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等。这里我就用比较常用的分离变量法过一遍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2100

帖子

3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10
发表于 2024-11-11 18: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解的物理意义
解了这么半天可别忘了我们的初衷,我们是要把弦振动的物理图象直观地表达出来。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这个解的物理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2100

帖子

3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10
发表于 2024-11-11 18: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北京
上文我们论述了弦振动的一般形式为无穷多个驻波的线性叠加。非理工科的吧友可能到这还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我就用一幅图来直观些说罢


此图为弦的一般振动所包含的各个振动模式的示意图。图中左侧的数字n代表弦振动的第1、2、3……个本征解,也就是弦的第n种振动模式。注意,虽然这图是静态的,但它本身描述的是一组动态的振动。即图上每一个质点都在做上下振动,而这幅图表示的是不同振动模式下弦上各质点做上下振动的范围,或者理解成各个振动模式下整条弦扫过的范围。(例如,n=4的振动模式动态图如下:)


其中n=1的振动模式中各质点振动的频率称为基频,其他振动模式的频率称为泛频(从之前推出的表达式可看出泛频均为基频的整数倍),对应的音高也就分别称为基音和泛音。弦总的振动应为所有振动模式的叠加,发出的音也应当是各个振动模式对应的音的合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合音”。当然不同振动模式的叠加系数是不同的,我们在求解的时候也给出了它取决于我们的初值条件,即一开始质点位移的分布。一般来说,n=1的振动模式的叠加系数最大,即在整个弦振动时,基频占最主要的成分,或说基频对应的振幅(音量)最大。回顾我前几楼从乐理书上摘录的内容:“基音音量大,人耳最容易听见,决定着我们对音高的认识”,和我们在这里给出的结论完全一致。
到这里我们可以把对音高的概念做另一种理解,即我们听到的音高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基频的频率。那和我们之前所说的频率有何联系和区别呢?这个我们到后面再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2100

帖子

3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10
发表于 2024-11-11 18: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云南昆明
这是一个波长为2π的锯齿波,乍一看除了周期性以外和正弦波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它是怎么由各种正弦波叠加出来的呢?
由数学中傅里叶级数的理论,可推知这个波形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为(各位学过高数或数分或其他微积分课程的同学应该都会推导):


其中的sin(nx)项就是我们要用到的周期/频率不同的正弦波,前面就是各项的叠加系数。那么我们看看参与叠加的前三项是什么样子:
第一项:


第二项:


第三项:


单这么看可能还是看不出什么名堂。那么我们把这三项加起来看看总的函数是什么样子呢


这趋势是不是已经有点像我们要的锯齿波了?当然我只叠加了三项,所以看上去很粗糙。我们再按照公式来个加个叠加十项的:


更像了是罢。还不满意?来十六项:


再往上加会更精细更接近,不过我画图用的几何画板只能写到十六项这么多……总之我相信大家应该明白这意思了——只要参与叠加的波数量足够,按一定的叠加系数总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周期性波形,或者说任意一种周期性波形都是各种频率/周期不同的正弦波的叠加
回过头来我们以这个例子观察一下。我们发现:参与叠加的第一项,即波长最长/周期最大/频率最低的那一项的波长/周期/频率和我们的目标波形是一致的(因声波在同种介质中波速相等)。各位理工吧友从傅里叶系数的公式可以很自然地发现这一结论。之前我也说过,第一项其实就对应着振动模式中基频那一项,也就是说:基频的频率和实际波形的频率一致。那么我们一开始说的“音高取决于发声体振动频率”和后来说的“音高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基频频率”虽然采用的对象不同,但它们是完全等价的描述,互不矛盾。当然,目标波形一般要是周期性波,没什么周期性特点的,我估计也就不是我们要研究的“乐音”了罢
再有就是基频的振幅最大,各泛频的振幅依次减小,从这个例子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当然换个波形,也会是一样的道理
(注:声波是纵波,而我在这里用类似横波的表示只是为了显示声波介质某时刻上各质点的位移随位置的分布,而非实际形状。用这种方法表示只是为了更直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主题

2100

帖子

3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10
发表于 2024-11-11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吉林通化
推广
前面我们一直在以弦为模型讨论振动情况,对于更一般的发声体会有什么区别呢?如果真的有能力取一个一般的有限大小发声体像我们这里一样从头到尾进行推导,我们也会得到其上各质点也是和弦振动类似的多种简谐振动模式的叠加,只是对形状复杂的物体,波和频率的表达式自然也会复杂些。但只要是有限大小的发声体,之前的结论中,基频分量最大决定音高、波形由基频和各泛频以一定系数叠加而成决定音色以及泛频是基频的整数倍等等这些结论依然是成立的,区别仅在于具体的表达式上。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将由弦推出的许多结论推广到一般发声体中,即发声体的发音都是这样由基音、泛音叠加出复合音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官方微信

招募城市商务合作 电话/微信 1870294029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