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6-15 14: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咳咳,学生献丑(其实无非是李斯特的铁粉)
首先上出大神的油画像,有没有超级的帅!!!!!
虽说为铁粉,首先要声明,弗朗茨近乎于神的演奏技巧与其对音乐文化在历史上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要说他的确是超级超级牛X的,待会说为什么牛X,不过这些都是虽然,后面的但是则是在李斯特去世之后,出现了一个可以算的上是钢琴文化中扮演着奇兵一样的角色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印象派大师—德彪西,之所以称之为奇兵,就是德彪西的印象派作品在很深的程度上用他的音乐瞬间的色彩深深地打击了李斯特的大多数的动力性音乐,这是让当时的无论是钢琴家,学者,媒体都意想不到的,充满色彩的印象派音乐从而发扬光大,其作品也在后世作为有更高追求以及更崇高的审美而练习以及演奏(毕竟印象派的东西不会是像传统作品一样可以一针见血的)。这里说的只是从风格以及音乐色彩来表述,因为老师曾经告诉我说,任何情况下也不要拿其他人来做对比,因为每位大师都有每位大师的独特的风格。
接上面的话说回来,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李斯特一辈子所创造的丰功伟绩!首先必然要说他首创的交响诗,然后利用钢琴的特性使其可以做到管弦乐的音响效果,合二为一或许我们可以听一下最经典的《爱之梦》。
我们同样也都知道中国古有唐伯虎,而西方欧洲社会则有李斯特,大家也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了,一声不羁放纵爱自由,人家欧洲本来就思想开放,这位李斯特先生不知道在舞台上俘获了多少少女,少妇的心。我们都知道迈克尔·杰克逊在开演唱会的时候曾有人窒息昏倒,那是因为人多,环境缺氧以及见到偶像激动的心情,而我们这位李斯特大神在完全没有那么多人的情况下,一个小型的钢琴沙龙就可以让几位前排的女士春心荡漾以至于休克,这都是真实的事情,为什么呢?(女生们,如果宋仲基现在出现在你们面前说有敢说自己不会有丝毫感觉的呢~~其实我想的更污,嘿嘿嘿)因为他帅啊,他真的很帅,上面的油画是艺术作品可能不是那么太写实,不过大家可以参照李斯特年轻时候的照片可以对比出脸部其实差别不是很大的,只是身材要少许的魁梧一些,匈牙利人吗,有谁会是瘦弱的。然而这位帅的不可一世的人也不可能靠脸吃一辈子饭,因为他的演出真的是超级超级的绚丽,这位大咖改变了许多的舞台演奏的传统的做法,他之前的音乐家们当时都是背过身演出的,观众只能观赏到音乐家的背影,前排的也有可能会闻到屁味(对不起有污了,嘿嘿嘿)而李斯特则将钢琴旋转了90度可以让观众更直接的看到音乐家的演奏技巧与音乐家演奏时的神态,还有一点就是然我们现在作为后世的人所头疼的背谱演奏!!!!!!(学生深受其害啊,记性不好是硬伤啊),因为在李之前所有人都是要看谱演奏的,虽然各位音乐家演奏自己的作品是完全可以摆脱琴谱的,但是谁也保不齐会有意外发生,因为假如演奏失败在当时可能会直接断送掉职业生涯的,拿莫扎特举例来说,莫扎特当然是不需要谱例来演奏自己的作品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为以表谦虚莫扎特还是会在谱台上放一张白纸作为障眼法,因为不得不说的是,背谱演奏确实可以让演奏者更加投入的来演奏以及很好的诠释作品。然而李斯特则直接扔掉乐谱在舞台上用他超大的手掌以及超炫的技巧来背谱演奏,如此疯狂地做法试问在当时怎么会有不喜欢他的女人呢?
然而一个人的成功是摆脱不了环境的,这就要说起当时的乐评人,在古典主义时期做一个音乐家是很不容易的,拿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巴赫来说,巴赫的作品在刚刚问世的时候是不被大家所看好的,因为传统钢琴的诞生以及其作品风格很多的方面让当时的乐评人有了可以差评的可乘之机,到后来门德尔松发掘巴赫才有了“旧约”的辉煌,贝多芬也因狂躁症让这些底层的乐评人说其作品包含负能量~~~(学生也确实想说一句,假如世界上没有乐评人的这个职业,可能音乐发展要快进个几100年的时间吧,这也仅仅是假设),话说回来,不过李斯特从首演开始就一直受到媒体,记者,以及乐评人的追捧,然后产生了李斯特癫狂似的演出以及作品,这对于李的成功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也都知道李斯特的作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他从前期各种改编钢琴曲,小提琴曲,交响曲到后来成为虔诚的教徒而创作了许多庄严的作品这也是一个人转型的升华。
李斯特的风流也同样成为当下我们课后的八卦笑谈,不过风流总归是会有风流债的,女儿以及柏辽兹的关系可能也是李斯特投身宗教事业的垫脚石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音乐对我们的影响,楼上有学长,学姐,或许是老师说到因为钢琴的变化与进化来与现代的钢琴演奏家来做对比。说实话我也想借知乎来表述一下我身处学校时的一些事情,反正大四了也不怕被开除,也不匿名了,学校的名字我就不说了,因为不能给学校打脸。
在大三的时候,系里为了增添学院的艺术氛围,大张旗鼓的在教学楼走廊内挂上了许多音乐歌唱家,钢琴演奏家,舞蹈表演家,表演艺术家的照片,本来是相当正能量的事情,可后来我们看了一圈之后发现了其中的一些不足,因为其中张挂的各位艺术家中,只有两位是从事古典主义作曲的艺术家,分别是亨德尔以及巴赫,然而越往后看发现了许多现代演奏家的照片,有霍洛维茨,阿格里奇,李云迪,郎朗,谭盾........这些都无可厚非,可是并没有出现古典维也纳三杰,浪漫主义巅峰似的人物肖邦,李斯特,舒曼等等的一些大家,不过即使是校领导不明白也就罢了,难道系内最终审定的领导难道也不知道,例如云迪,郎朗,包括霍洛维茨这种黄金演奏家也都是站在肖邦,李斯特这样的巨人的肩膀上才拥有眼下的名望的吗~
我们不能说谁好,同样也不可能说谁最好,因为音乐毕竟还是要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这些都是客观的存在,我们作为琴者要做到的除了模仿之外还要做到要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别人的作品弹出自己的风格,这才是我们要做的,所以要拒绝做一个例如音乐界内最底层的职业——乐评人。
所以没有是不是最好,用老师教育我的一句话来说,我们学院没有施坦威,那就不练琴了吗?出不来完美的音响效果我们就不练琴了吗?这也正是我们的优势,因为音乐本身就是要靠想象的。
所以,靠想象。
第一次长篇大论,能看完的朋友不管好与不好,也就别喷了!!!!(嘻嘻,多谢了)还要多多的学习多多的看书!! |
|